【第1句】:福報的來源有錢時不必得意,沒錢時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財至,福消財散。
【第2句】:只要向佛學習、向佛看齊,不要向佛崇拜,不要向佛祈求什么,這就是禪宗的特色。——耕云先生
【第3句】:禪機妙語說人生:若要活得隨意些,只能活得平凡些;若要活得輝煌些,只能活得痛苦些;若要活得長久些,只能活得簡單些;若要活得幸福些,只能活得糊涂些。
【第4句】:【圣經文案】65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詩68:19)
【第5句】:【禪心佛語】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第6句】:唯一的幸福之路,不在天堂,不在寺廟,不在桃花源。唯一可以讓你幸福,讓你得道的,只有一條路,就是“愛上你自己”。
【第7句】:【禪心佛語】健全的人格是你最大的資產,它會使你具備解除生命中危機的力量。
【第8句】:【圣經文案】362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里面成為神的義。(林后5:21)
【第9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愛情不在于你知道他(她)有多好才要在一起;而是明知道他(她)有太多的不好還是不愿離開。
【第10句】:【禪心佛語】懷舊,不是因為那個時代多么好,而是那個時候,你年輕。
【第11句】:【佛心禪語】做事情一定要分出輕重緩急來,盡量避免在不必要的小事上糾纏不休,延誤了重要的事情。
【第12句】:【禪心佛語】花開有時,花落有時。無需留戀,該走的終須會走;無需苛求,該來的遲早會來。
【第13句】: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佛告訴我們要容忍、寬容、柔和,用容忍解決生活中的人際矛盾。
【第14句】:慚愧心、悔改心應該有,但是不能老是后悔,不知道前進。如果只是后悔,不知改正、不知進步,悔就成了障礙。
【第15句】:【禪心佛語】開悟的人并不否認生滅而是當下將這一分生滅,轉變為不生不滅的本性。
【第16句】:【禪語人生】無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離自性。
【第17句】:佛日:“生死無常,貧富無常,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悟得透的,不過空空。”
【第18句】:【禪心佛語】人活了數十載,往往做人不得其分,處事不得其法。盡管有很多的道理告訴我們如何做人,怎樣處事,若我們只知理論,不能起而行,也是徒勞無功。
【第19句】:【佛心禪語】做人要放下身段、縮小自己,如微塵無處不在,發揮納米般的良能。
【第20句】:智者顧大局謀大事,以最終目標為核心;愚者顧眼前謀小利,以寸利必爭為原則。
【第21句】:或許經歷的太多,生命便在不知不覺中,開出了一朵禪意的蓮,參不透浮生若夢,便只想用一朵花開的時間,去守候這人生中的似水流年。
【第22句】:【禪心佛語】當一個人心態好的時候,他的思考是正面的,他的行為是精進的,他的表達是正面的。
【第23句】:【佛語摘抄精選】一食知止足,二修業勿怠,三當先儲積,以擬于空乏。(《善生經》)
【第24句】:【禪心佛語】到底是他讓我們煩惱,還是自己內心的形象讓我們煩惱呢。認識到自己生活在妄想的牢籠中,有助于我們減輕執著,解放自己。
【第25句】:當然,我們凡夫要做到高僧一樣的細行,非常困難,不過從俗世的觀點看來,要使自己的人格身心健全,細行仍然是必要的,怎么樣學細行呢?
【第26句】:【禪語人生】我們修行是為了要看到原本的心。所以我們必須訓練心去認識法塵,并且不迷失在它們之中。
【第27句】:【禪語悟道】不簡單的事能堅持,才是真本領;困難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第28句】: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一復雜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卻熙熙攘攘。這反映出的現實問題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簡單來不容易,要活出復雜來卻很簡單。
【第29句】:?日出,日落;花開,花謝;潮漲,潮落。這都是世間最平凡不過的事了,但平凡才是人生的本色,因為世間的偉大皆出于平凡之中。
【第30句】:識得寬容,懂得放下,以平常心對待生活,生活,將無處不是勝境;識得進退,懂得回歸,以平常心對待人生,人生,將無處不是坦途。
【第31句】:佛家禪語: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與人相處,應能成人之美,涵養容人之德。
【第32句】:柴米油鹽醬醋茶煙,除卻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無須銅錢可做來。
【第33句】:【圣經文案】231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10:41-42)
【第34句】:【禪語人生】正是有起伏不定的潮起潮落,才呈現出生活的多姿多彩。來自順境的快樂令人羨慕,而來自逆境的快樂則令人欽佩。
【第35句】:【禪語人生】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相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
【第36句】:如果每個人都能了解自己非常幸福,時時刻刻都能培養慈悲心,便會顯露出可愛、慈悲、快樂寧靜的本性;如此就能制止瞋心,控制脾氣。
【第37句】:【禪語人生】用開悟的眼睛看任何東西都有她的美、處處都是美的化身、都是佛菩薩在化現。
【第38句】:【佛心禪語】做人說難,就半個寬容,放不開貴臉。凈土不遠,且只在一念,得不盡莊嚴。
【第39句】:老則色衰,病無光澤,皮緩肌縮,死命近促。身死神徙,如御棄車,肉消骨散,身何可怙!《法句經》卷上,老耆品
【第40句】:有人說,每個人都是一塊田,這塊田的耕夫只能是自己。一個懶惰的、抱怨的耕夫,其田地將滿是荒草蛀蟲;而一個充滿希望、辛勤勞作的耕夫,會把田地耕種得豐收連連。
【第41句】:【禪心佛語】生活里誰傷害了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能夠盡快化解自己的憤怒。或者原諒,或者忘記,或者沉默。心本自靜,何需外求。修行在心,不貪不嗔。
【第42句】:【禪語人生】要想了解對方、必先關愛對方。沒有溝通不了的事,只有不想去溝通的人。沒有不好的法,只有不會用法的人。不會用法、只因不愛其法。
【第43句】:【佛心禪語】做人要聰敏,而非聰敏自誤;要淡泊,而非淡泊無志;要深沉,而非深沉莫測;要善良,而非善良可欺;要靜思,而非靜思無行;要勇猛,而非勇猛無羈。
【第44句】:人都有過去,也都難免會犯錯,但是及時改正錯誤,就可以去除前愆,甚至超凡入圣,成圣成賢,作為人世的典范。
【第45句】:把財物丟進水里,是不凈布施。例如很多寺廟附近有水池,據說投錢入水能增福,實際上這是不凈布施,并無福緣。
【第46句】:【禪心佛語】開口動舌無益于人,戒之莫言;舉心動念無益于人,戒之莫起;舉足動步無益于人,戒之莫行。
【第47句】:【什么是快樂】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在追求快樂,但卻沒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樂。
【第48句】:【禪語人生】因愛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因為真正的愛情要雙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緣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第49句】:【經典禪語】佛教微博經典:這個世界,對著你笑的人太多太多。真心包容你的,太少太少。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第50句】:菩薩乘人雖持凈戒,于諸眾生應當隨順,聲聞乘人不應隨順,是故菩薩持不盡護戒,聲聞乘人持盡護戒。《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
【第51句】:【佛心禪語】包容:水遇到阻擋物并不會爭鋒相對,而是繞道而流,包容與寬恕的人就像水一樣,既不計較,也不爭論。以善巧智慧,不傷害眾生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
【第52句】:講話要有分寸,談吐婉轉,言之有理,那么你講的話就會美妙動聽。——《佛陀的格言》
【第53句】:有及非有,二俱遠離,法相所攝真實性事,是名無二。由無二故,說名中道。(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
【第54句】:【禪語人生】喜歡就爭取,得到就珍惜,錯過就忘記,生活其實就這么簡單。
【第55句】:使自己的心從種種分別、執著中解脫出來,使覺照能夠獨脫于一切攀緣之外,我們的精神面貌就是另外一種境界。
【第56句】:【禪心佛語】因為沒有,從不擔心失去;因為想要,才會患得患失。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真正屬于你,我們也不過是個匆匆的過客,赤條條的來,終將一無所有的離開。
【第57句】:【禪心佛語】沒有任何的生命,可以在這世界上永久的將自己保持在一種狀態當中。
【第58句】:金錢能夠儲蓄,而時間不能儲蓄。金錢可以從別人那里借,而時間不能借。人生這個銀行里還剩下多少時間也無從知道。因此,時間更重要。
【第59句】:【禪心佛語】工作就像愛人,雖然有時跟你鬧矛盾,可是天天都要見面。興趣就像情人,雖然讓你激情燃燒,可是不能代替面包。
【第60句】:【禪心佛語】跟隨佛陀,跟隨歷代諸祖大德,跟隨善知識的步伐,努力實踐,終生不悔不倦。
【第61句】:【禪語人生】在實際生活中老實做人,認真做事;在家孝順父母,在外尊敬師長,樂于助人,時時向善。
【第62句】:【禪心佛語】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第63句】:【禪心佛語】活在當下便是禪,再苦再累也要笑一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看八九想一二,常給心靈洗個澡,雜七雜八的都清洗掉,學會簡單生活,簡單雖說平凡但不平庸。
【第64句】:【禪心佛語】如果您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您煩惱。因為您自己的內心,您放不下。
【第65句】:【禪語人生】一個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過自得其樂的生活,抱著振奮樂觀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宮一般。犯不著千辛萬苦求新,無論衣服還是朋友。
【第66句】:【禪心佛語】記住該記住的,忘掉該忘掉的,人生真的太過短暫了,只有徹底地卸去內心的重負,才能盡情地享受人生的歡愉。
【第67句】:【佛心禪語】巴爾扎克也說過:“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第68句】:【禪心佛語】天下一切蒼生,既非善,也非惡,是沒有定性的。全都因環境和對象的不同,才會產生善惡的行為。
【第69句】:【禪語人生】嬉嬉常笑眉莫皺:憂愁寡歡凡事愛鉆牛角尖,身心會不健康而加速衰老,反之樂觀奮斗遇事以平常心處理,不如意事也處之淡然,嬉嬉常笑,則能常保身心康泰。
【第70句】:一個人應養成信賴自己的習慣,即使在最危急的時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與毅力。——海濤法師
【第71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世俗的崇高地位、書本知識或財產多少,真正的快樂只有從開悟中獲得。
【第72句】:佛說:“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將錯就錯、不肯悔過;二是不可一錯再錯、積重難返。”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第73句】:【禪心佛語】文人是用思想征服歷史故能千秋,武人是用力氣征服歷史只能一時,圣人是用慈悲征服歷史故能永生。
【第74句】:【禪語人生】一官之廉,十吏效之,百民隨之。一官之腐,百吏必從之,千民必附之。
【第75句】: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第76句】:【佛心禪語】般若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是名般若智。_《壇經》
【第77句】:人有居家得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者,亦有得阿惟越致菩薩者。《惟日雜難經》
【第78句】:【禪語人生】至于有沒有成就者,佛陀在《無量壽經》中說,末法時代有62萬億的恒河沙菩薩來人間示現,誰都沒用辦法調查,漢傳佛教有沒有成就者。
【第79句】: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懂得運用財富的智慧,是人生步步行進的資糧和根基。擁有了這些,做人就會知道滿足,懂得珍惜。
【第80句】:【禪語人生】一個經常換善知識的人,事實上他全然沒有任何一位善知識。
【第81句】:【佛心禪語】為善如汲井水,即使汲取再多,仍會不絕地涌出,怕的是不掘井。
【第82句】:【禪心佛語】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接受無法改變的部份,而且擁有智慧可以知道其中的差別。
【第83句】:聰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是適時取舍的,他們清楚幸福需要有辨別的眼光,更需要勇氣去放棄,心靈背負太重負擔的人是沒有辦法走得太快的。
【第84句】:佛家說: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因為一念不放,而后悔終生的事比比皆是。如果放不下,便無法使自己達成圓滿,不能成“佛”,反倒為“魔”。
【第85句】:但有人本末倒置,視人類危急苦難而不顧,寧愿花錢購買魚、鳥放生,或捕捉動物放生;這種行為是輕人重物的偏差觀念所致。
【第86句】:【禪心佛語】所有的財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費金錢是愚蠢的事,浪費健康則是二級的謀殺罪。
【第87句】:【經典佛語】“煉透人情,就是學問”。要在親友中去煉,煉成了就不怕碰,象磚瓦似的,煉透了就堅固,煉不透的如同磚坯子,一見水就化了。
【第88句】:【禪心佛語】好不可能永遠地好,壞也不能永遠地壞,都會變。主要是自己的心,想明白了想開了,就是智慧。
【第89句】:【佛心禪語】不要為了任何人任何事折磨自己。當經歷過,你成長了,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變,不需要你自己說,別人會看得到。
【第90句】:【禪心佛語】佛曰: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啊。
【第91句】:【圣經文案】83神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詩139:23)
【第92句】:清凈信樂心,名士夫勝財;修行于正法,能招安樂果;真諦之妙說,是則味之上;賢圣智慧命,是為壽中最。《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13經
【第93句】:真實義者,微妙寂靜,足涅槃因。言說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真實義者,從多聞者得。大慧,多聞者,謂善于義,非善言說。《楞伽經》卷四
【第94句】:【禪心佛語】成功者把錢花在未來會幫他賺錢的地方,投資腦袋。成功需要具備良好的態度,一流的技巧和能力。
【第95句】:【禪語人生】無常的意思是指,沒有恒常的實體存在,也沒有任何事物是穩固不變的。
【第96句】:稊稗害禾,多欲妨學,耘除眾惡,成收必多。《法句經》卷上,教學品學問以勤習為人門。(唐)百丈懷海禪師《示叢林要則》
【第97句】:【禪語人生】一個征服內在世界的人,擁有某種神奇的吸引力;他內在光輝的外射,就像黑夜中的燈塔,信號光柱照射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
【第98句】:或盡忠立孝,濟國治家,行謙讓之風,履溫恭之道,敬養父母,成第一之福田,承事尊賢,開生天之凈路。(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四
【第99句】:信仰宗教,必須秉持誠與實的心理,坦然面對現實人生。若能透徹世間物質與愛欲,掃除欲心染著,去掉名利的迷執,就會體悟正法而得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