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有人罵你,要感謝他來幫忙消除業(yè)障,告訴自己,你正像那個丑陋的夜叉一樣不斷在變美。生命中促人進步的,往往是你的敵人和苦難。
【第2句】:【禪心佛語】夢里玄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雖真覺后假;閑中演偈談禪,言言酷似,說時雖是用時非。
【第3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規(guī)則,那么輸贏就沒有意義,輸贏沒有意義,那么比賽就沒有意義。
【第4句】:【佛心禪語】人的性格是自私的;明知某事情不對,倘若對自己有利,還是照樣去做,所謂:“勸君為善曰無錢,有也無;禍到臨頭用萬千,無也有;若要與君談善事,去也忙;一朝命盡喪黃泉,忙也去。”
【第5句】:人們常嘆息自己有心無力,以為一己之力有限。佛陀告訴世人,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世間沒有一項事“不能做”,也沒有一個人“無能力”,有的只是不肯做而已。
【第6句】:“上帝等待著人在智慧中重新獲得童年。”——泰戈爾。哲人無憂,智者常樂,幸福從覺悟開始,覺悟之路就是幸福之路,返于淳樸歸于本真才是最大的幸福。
【第7句】:【禪心佛語】如果自己不世俗、視野很廣闊,一定會對各種不同的存在懷著包容和理解,對每一個生命懷著善意和柔軟。
【第8句】:【禪心佛語】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zhí)著什么,什么就會傷害你,你執(zhí)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還要去做,還要做好。
【第9句】:【佛語摘抄精選】人以身為本,本以心為柄。本在心莫邪,心邪喪本命。(《寒山詩集》)
【第10句】:察友在為謀,別伴在急時,觀妻在房樂,欲知智在說。《法句經(jīng)》卷上,多聞品憑真理獲得聲譽,憑施舍獲得朋友。《經(jīng)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經(jīng)》
【第11句】:【圣經(jīng)文案】505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啟21:6)
【第12句】:曰:“如何是妙玄無私句?”師日:“寶殿無人不侍立,不種梧桐免鳳來。”——《大陽警玄禪師》
【第13句】:【禪心佛語】佛一再告誡弟子:要尊重異教,慈悲異教徒。對異教不能有抵觸情緒,更不能誹謗。如果誹謗異教,將拖延成佛的時間。僅從這一點上,也可見佛教的包容和平等思想之一斑。
【第14句】:【禪心佛語】生在禮儀之邦,做一個彬彬有禮之人。有禮之人會做人,有人緣,多朋友。有禮之人會做事,注重形象,有教養(yǎng),不樹敵,成功路上事事順。
【第15句】:【禪語人生】學著看淡一些事情,看開一些事情,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所有的糾結(jié)和煩惱都是一種自虐。
【第16句】:紅樓夢中有一句話:。無故尋愁覓恨。”意思是沒有原因地尋愁覓恨,心里講不出理由,只是覺得煩悶。
【第17句】:【禪語人生】在草原上,即使我們什么都沒有了。至少我,還有勇氣。這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有了勇氣就可以得到一切。
【第18句】:利生:水的存在就是利益。沒有水,人和動物無法生存;沒有水,花草樹木無法生長、發(fā)芽、結(jié)果。人、動物、一切生命,大自然的一切萬物都離不開水的滋養(yǎng)。
【第19句】:【禪語人生】一個自然人必定會愛自己的子女,但只有受文化熏陶的人,才會孝養(yǎng)父母。
【第20句】:別人的過失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過失不易察覺。傳播別人的過失如同丟棄稻殼一般容易。可是隱藏自己的缺點卻像賭徒隱藏骰子那般的狡猾。——《佛陀的格言》
【第21句】:【佛心禪語】別和小人過不去,因為他本來就過不去;別和社會過不去,因為你會過不去;別和自己過不去,因為一切都會過去;別和往事過不去,因為它已經(jīng)過去;別和現(xiàn)實過不去,因為你還要過下去。
【第22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學佛菩薩以開闊的胸襟面對所有的生命。不管別人怎么對待我們,我們要一視同仁地將對方當成是親人來看待。
【第23句】:心思渙散昏沉、貪睡逸樂懈怠,會招致許多煩惱障礙——人若閑來無事,總想著“痛!苦!”平白地消耗時間;若只追求眼前短暫的玩樂享受,則痛苦反而更加嚴重。
【第24句】:【禪心佛語】今天修道,明天成佛,一橇就想挖成井,沒有這種道理,修行是“鐵桿磨繡針,功到自然成”。
【第25句】:【經(jīng)典佛語】愛心是一條清澈的清泉,澆灌片片綠葉;愛心是綠葉,襯托朵朵鮮花;愛心是鮮花,散發(fā)陣陣醉人的清香......
【第26句】:我們要以長取人,不能以短取人。以長取人則天下無可棄之人,以短取人則天下無可用之人。
【第27句】:【佛心禪語】沒有貪欲,真佛現(xiàn)前。摒棄貪欲,你會生活得坦然,沒有干擾,沒有麻煩,也沒有外來的禍害,快樂的心情永遠伴隨自己,在自在寧靜的生活中盡享天年。
【第28句】:【禪心佛語】父母恩德難報,但一定要報。一個人,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這對兒女是一個好的教育,兒女就會越孝敬父母。
【第29句】:經(jīng)、律、論三藏是屬于教法,戒、定、慧三學是屬于證法。教法以聞思來通達,證法以實修去現(xiàn)證。印度的大成就者世親菩薩說:“佛之妙法有二種,教法證法之體性,持教法者唯講經(jīng),持證法者唯修行。”
【第30句】:時光似水遠去,品一杯香茗,展一卷書卷,靜靜在時光流年品味,素筆執(zhí)念,禪心菩提。回憶走過的點點滴滴,那些美好的記憶,如詩如夢沉香縈繞在歲月的長廊飄蕩怡芳。
【第31句】:【禪心佛語】女人,也許該讓自己把持著足夠多的自知與自省,清醒地知道何時該穿豹紋高跟,何時該穿棉布拖鞋。何時該耀眼,何時該淡然。何時該犀利,何時該溫婉。
【第32句】:【禪心佛語】臺灣佛教界與大陸各方有著特殊的因緣和廣泛聯(lián)系,例如佛指舍利赴臺灣、慈濟救援汶川、玉樹地震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曾三次會晤佛光山星云長老。
【第33句】:【佛心禪語】走走荊棘之路。生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你想有所成就的話。不要拈輕怕重,做點不尋常的。
【第34句】:【禪語人生】以清晰的理解力(正知)有正念地住著,經(jīng)常保持警覺,并精確、嚴謹?shù)刈雒恳患隆?/p>
【第35句】:共富不是要分富人的財產(chǎn),而是要先富者承擔起帶領(lǐng)共富的責任。這應該是鄧小平提出先富論的前提。先富者是鄧小平理論的受益者,富而忘卻責任就是對鄧小平理論的背叛。
【第36句】:佛說,放下得輕松之福報。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有痛苦和煩惱,是因為放不下很多東西。放下不是放棄,放下是放下不該有的惡念和貪欲,放下讓自己感到沉重的東西,放下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
【第37句】:【禪心佛語】出路出路,就是走出去才會有路。【第4句】: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
【第38句】:【禪心佛語】人當變故來時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第39句】:【德勝才謂之君子】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也。([明]蓮池大師《竹窗隨筆》)☆注重道德修養(yǎng)而不炫耀自己才華的,稱為君子;只知賣弄自己才華而不注重道德修養(yǎng)的,稱為小人。
【第40句】:一個人的心胸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夠贏得多少人心。心胸寬廣,才能成就事業(yè),才會有平和愉悅的人生!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第41句】:【圣經(jīng)文案】184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么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給你們。(太7:2)
【第42句】:【圣經(jīng)文案】411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4)
【第43句】:即醒即悟有些事不能刨根問底,那不是認真,是缺少圓融。有些事不能不弄清楚,那不是為難,是一種責任驅(qū)使。天下事有能知有不能知,有需知有不必知。
【第44句】:【禪語人生】有一位凡事放得下的老人,一心只想施舍、盡力付出。人若學會與人無爭、與事無爭,才能過著逍遙又自在的人生。
【第45句】:【禪心佛語】沉默是一種品質(zhì),是一種修養(yǎng),要的是對自己的苛刻約束,要的是對自己意志的嚴峻考驗,要的是不卑不亢的堅持和忍耐。
【第46句】:并沒有任何方法去修,只要切切實實地認清真假,珍護此心不令污染,做自己本分應該做的事: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于孝。——耕云先生
【第47句】:【禪語人生】一位行者到寺廟中拜謁在這里修行的禪師,希望禪師能夠解開他心中的疑惑。
【第48句】:不是所有的相生就都好。所謂好,就是合適的,且還要加上時間單位,是當下的,過去的,還是未來,都不能同日而語。此一時彼一時,任何事物永遠都處在陰陽的變化當中。
【第49句】:隨著這清遠的旋律,我仿佛撥開云霧見月明,頓然了悟,放下了執(zhí)念,與你在這個五月?lián)]手告別,告別曾經(jīng)愛過的你,告別曾經(jīng)怨過的你,從此云水禪心,心駐深山禪林,在飄渺的凡塵,找覓了一份清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