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我們雖擁有肉體但并不是擁有生命,真正的生命是來自那永恒的智慧。
【第2句】:【佛心禪語】才華定律:才華就是把與人相同的聰明,用到了與眾不同的地方。
【第3句】:【禪語人生】中國現在普遍呈現出亂象,人文的和自然的焦灼在一起。天人是合一的。
【第4句】:迷信不如無信,因此學佛一定要轉迷為智,離開凡夫之煩惱心,回歸清凈無染的佛性。
【第5句】:【佛語摘抄精選】罪福響應,如影隨形,未有為善不得福,行惡不得殃者。(《旃檀越王經》)
【第6句】:若畏未來世,則名有智眼,若與此相違,是為大愚癡。《正法念處經》卷五十六
【第7句】:種種修行之法門,只是治病之藥。病愈之時,若還吃藥不止,反成大病。無病亦無藥,才是真正健康人;無魔亦無佛、無煩惱亦無菩提,才是真正參禪明心之人。
【第8句】:【禪心佛語】如果對于自由生命意義選擇的這么一份信仰還是一個若有若無,或者說是一種謹慎防范,沒有情感投入、沒有智慧要求的這么樣的一種信仰,早就已經不健康了。
【第9句】:須置身千古圣賢之列,不屑為隨波逐浪之人。(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一
【第10句】:【禪語人生】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無法選擇自己的容貌,然而沒有高貴的出身,沒有嬌好的容貌不必自卑,因為最好的一點我們可以自己把握:純善的心靈。
【第11句】:聞贊佛毀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贊法毀法,于佛法中一心定不動。聞有佛無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轉。《華嚴經》卷十六,十住品
【第12句】: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后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后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后的離別。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
【第13句】: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快,對自己的信心也就越堅定。(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14句】:【禪心佛語】生活的取舍間,體現的是人品的高下。越努力,運氣就會越好。
【第15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能否成功,取決于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
【第16句】:【禪語人生】學佛修行其實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情,平常到什么程度呢,就像吃飯睡覺那樣簡單。
【第17句】:順境心不動,不喜而忘形,仍是佛念當前;逆境煩惱時,也不憂忿嗔恚,還是佛念當前。
【第18句】:佛說:放下紅塵之事得人間大道。好淬煉舍利子得正菩提。清忘世間一切懊惱。風聲,雨聲,一世的相思。涅磐,頓悟,一世的禪鋒。
【第19句】:【禪心佛語】見與不見,心之所見。念與不念,鏡花水月。食色性也,虛惘紅塵。靜觀如是,塵起緣滅。
【第20句】: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每一天都應該輕裝上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愜意。
【第2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真正價值,不是在于職位和財富,而是在于品德和尊嚴。人的一生可以在仕途上“沒職位”,事業上“沒成就”,但不可以在做人做事上沒道德、沒尊嚴。
【第22句】:【禪心佛語】每一種美,都會有一雙眼睛能看到;每一個真相,都有一雙耳朵會聽到;每一份愛,總會有一顆心會感受到。
【第23句】:【佛心禪語】做人三要:一要恩怨分明、敢作敢為、敢拼敢搏。二要視野開闊,心胸豁達、心態平和。三要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方便。
【第24句】: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同樣,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第25句】:【禪心佛語】倒會因為胃承受不了而帶來痛苦。可見,得到未必就是享受。不要和別人攀比,學會不貪婪,不奢求,平和寧靜,知足常樂。
【第26句】:【禪心佛語】佛法不只在佛經上,也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里,從吃飯、睡覺、聽音樂、呼吸、脈搏...到身體的一言一行,所有的生活瑣事都可以融入佛法。
【第27句】: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但也必須懂得謙虛和禮讓。因為每個人在世間,絕對無法一手撐天。
【第28句】:【佛心禪語】※我們都在做夢。晚上做的夢是黑夢,白天做的夢是白夢。晚上的夢很容易醒過來,但是白天的夢很難醒過來。醒過來了就叫覺者,沒有醒過來叫迷者。
【第29句】:一切事物,有利必有弊;唯一的例外便是念佛。念佛有無上利,無一切弊。南無阿彌陀佛。
【第30句】:【禪心佛語】和諧之美在于不對立,和合之美在于不二法,無有一法可得,是為融合之樂。
【第31句】:佛法功夫,最怕說閑話,管閑事。要知閑話閑事,俱令人心散神飛,無益有損,且將好光陰虛度,真為可惜。——《禪宗直指》
【第32句】:【禪心佛語】圣輝大和尚說:“時代需要我們佛教界有所作為,我們佛教界也一定能夠有所作為。”相信,去門票化,不僅只是佛門中的一個夢想,它必將成為現實。
【第33句】:【禪心佛語】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
【第34句】:【佛心禪語】所謂“舍得,舍得”,就是有所舍才會有所得。該舍的時候就要舍,而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去并不一定沒有意義,獲得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第35句】:宇宙在我心中,不過是一朵花,一粒沙,一片葉,一朵浮云。瓶中水,天心月,虛空云。一句佛號,一片禪心。佛說,人生呼吸間。剎那即永恒。
【第36句】:【禪語人生】只能一點一點找回來,讓自己變得優秀,是為了讓愛你的人驕傲。
【第37句】: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雜阿含經》卷十二,第296經
【第38句】: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永嘉證道歌》
【第39句】: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石屋禪師)
【第40句】:問:“何為不思議?”答:“心不思,口不議。心不思,心如,心離系縛,心得解脫。口不議,色如,色離系縛,色得解脫。”——《大乘無生方便門》
【第41句】:【禪心佛語】妙有,簡單來說,透過智慧,用慈悲心處理事情,這就稱為妙有。
【第42句】:當你放棄自我的時候,真我就出現了;你放棄有限,就會贏得無限;放棄法執,就可得到內心的安詳。——耕云先生
【第43句】:【禪語人生】悟道的人,不要說身體沒有內外,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和我都不是兩個。
【第44句】:【禪語人生】有些事我們明知道是錯的,也要去堅持,因為不甘心;有些人我們明知道是愛的,也要去放棄,因為沒結果;有時候我們明知道沒路了,卻還在前行,因為習慣了。
【第45句】:外柔內忍,養身之氣,利己救人;好勇斗狠,暴躁怒氣,則損人傷已。須知嗔恨心甚于猛火,財物失去仍可復得;人格若自我破壞,則萬劫不復!
【第46句】:怕什么就會想到什么,信什么就會聽到什么,讓我們恐懼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我們的內心。
【第47句】:【佛心禪語】忍需要理智,更需要肚量。世上沒有不能忍之事,只有不想忍之事。
【第48句】:佛教距今已經創立了三千多年,那精深的浩瀚佛學理論,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來無數的人生禪語。
【第49句】:【禪語人生】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為了應付考試,我經常跑到河邊拼命復習。當時覺得很苦,現在回過頭來看,這種付出確實值。
【第50句】:【佛心禪語】別黏著任何事物。洞悉它、超越它,那是你必然要去做的。
【第51句】:【禪語人生】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切唯心造。
【第52句】:無論是貧賤、榮辱、得勢失勢,到頭來終究都是一場空。去掉差別心,以平等的心態對待人和事,你的心就會變得平和、開闊,佛心也會由此而生。
【第53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正是人的貪欲釀造了無數的災禍。任何時候都應清心寡欲,取舍有道。
【第54句】:【禪心佛語】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后計其利。
【第55句】:【禪心佛語】接受了這份工作、而又對這份工作馬虎應付、實則是種罪過、是不道德的體現,盡心盡力忘我做事是一種功徳、為大眾創造一種好的環境實是一種大布施。
【第56句】:【心靈禪語】自信的人多努力,故不誤;重義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淡泊的人行深遠,故不躁;知足的人常快樂,故不老。
【第57句】:依止內外處,而有心識生,是故識非有,如幻如焰空。(古印度)龍樹《七十空性論》一
【第58句】:【禪心佛語】奉勸一切世人,法性本來空寂,時時反省為要,因果絲毫不爽。每日動念行為,自做還是自受,檢點功過多少,誰也替你不了。
【第59句】:【佛心禪語】最遠的旅行,是從自己的身體到自己的心,是從一個人的心到另一個人的心。
【第60句】:【佛心禪語】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第61句】:一阿那波那門,二不凈觀門,三慈心門,四因緣門,五念佛三昧門。此五法門,通攝一切諸禪。(隋)智額《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三
【第62句】:【佛家禪語】愛的力量,可以撫平心靈的不安,讓社會安定祥與,消除一切的災難。
【第63句】:人們往往無法逾越欲望這條鴻溝,甚至會因為過強的欲望而毀滅了自己。人心難滿,欲無止境,人們就這樣在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第64句】:【禪心佛語】通過禪修,喬布斯領悟到許多禪的妙理,在之后的職業生涯中,他始終以一顆禪心去工作,結果收獲了許多天才的創意。
【第65句】:【佛心禪語】把無心之過放下吧,不要對它耿耿于懷,不要讓它成為心靈的負擔,不但受害者要放下,犯錯的人也要放下。
【第66句】:在反省中完善自我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若心清凈,所在之處,皆為凈土。
【第67句】:天下、國家、社會、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寧、和睦,皆因人人只知爭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諦。
【第68句】:【一日一禪文案】一路走,一路聆聽,讓美好的生命韻律融入每一條脈搏,在靜好的歲月里陪伴我們老去,讓生命的旅程攜帶傾世的馨香,溫婉著一路歡歌.....
【第69句】:【佛家禪語】善行絲毫積累終會圓滿,惡業點點去除終會清凈,煩惱時刻對治終會解脫,修行日日增上終會成就。
【第70句】:【圣經文案】33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伯5:17)
【第71句】:恒榮法師:人生不在于活得長與短,而在于頓悟的早與晚,生命不是用來更正別人的對與錯,而是來實踐自己的生活。
【第72句】:事不能脫離它的“理”,以“理”為中心,諸“事”皆環繞在周圍。要以理來轉事,不是拿事來轉理。
【第73句】:【禪心佛語】機會是一個區別英雄與狗熊的臺階,上一步什么都是,下一步什么都不是。
【第74句】:通常人只在眾目昭彰下會注意自己的形象。真正的君子則是內外合一,表里一致,無須臾片刻違仁損德。
【第75句】:【禪心佛語】將來的命運是何結果、完全取決于你現在的定位和如何去努力。結果只有承受、開始才有選擇。
【第76句】:【佛語摘抄精選】首飾不能戴在腳上,腳鐲不能頂在頭上。(《薩迦格言》)
【第77句】:【禪心佛語】改變自己的內心,讓它越來越光明,越來越慈悲,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包容,越來越有力量,讓人產生一種能力,面對所有的外在,都能夠快樂,都能夠遠離痛苦。
【第78句】:【佛心禪語】做任何事情都把它當成修行。好好地用心才能知道其中的甘苦,才能從做的當中體會到:任何的一件事情,它都離不開我們發菩提心。
【第79句】:付出了不代表得到,但不付出一定得不到。想著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我們是在為了偶然的成功而去做最大的努力。
【第80句】:【禪語人生】在得到榮譽以后千萬不能驕傲,一旦驕傲,便很容易招致別人的嫉妒;凡事謙虛,就不容易引起嫉妒。
【第81句】:【禪心佛語】世間萬物都是有因有果。一切因果都是由人的善惡行為而來。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一切法都處在變數當中。因果不是定數,是行為和業報的結果。
【第82句】:汝雖于凈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騖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命。(印光法師)
【第83句】: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本分與職責,禪修之人更是不可逃避。若不能恪盡本分而侈言學佛,終是自欺欺人,所謂修行也將會成為竹籃打水,最后將一無所得。
【第84句】:【禪語人生】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
【第85句】:【禪語人生】這時你就該尊重別人,因別人有著良好的素養。懂得尊重他人,就懂得尊重自己。
【第86句】:【敬重貴人,禮待小人】敬重貴人,禮待小人。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修課。
【第87句】:【禪心佛語】發現定律:照鏡子的時間長了,會感覺鏡子里的你很陌生。
【第88句】:【禪語人生】學僧對禪師既不歡喜禮佛,也不禮祖的態度,感到十分不悅。禪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聽了這四句話后,學僧恍然大悟。
【第89句】:【佛心禪語】善行絲毫積累終會圓滿,惡業點點去除終會清凈,煩惱時刻對治終會解脫,修行日日增上終會成就。
【第90句】:【佛家禪語】對修行不負責的人分兩種。種是,到處皈依,從不修行;另一種是,從不皈依,到處學佛。
【第91句】:若言皈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皈?言卻成妄。——《壇經-懺悔第六》
【第92句】:【禪心佛語】人有順逆之氣生于心,心治則氣順,心亂則氣逆,心之治亂在于道德,得道則心治,失道則心亂。
【第93句】:搭乘落葉一片,看你舊時容顏,那發黃的照片,走不出你我的從前。逝者如斯,長袖善舞,卻挽不住流年。
【第94句】:【佛心禪語】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總是要求別人做到,凡事換位思考,理解是金。
【第95句】:野干稱獅子,自謂為獸王,欲作獅子吼,還出野干聲。《長阿含經》卷十一,《阿耨夷經》
【第96句】: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第97句】:【禪心佛語】如今,大氣很容易被當成傻氣;大度很容易被視為糊涂;你的客氣很容易變成別人的福氣。因此,大氣要有大智相伴;大度要有力度相隨;客氣要有克制相繼。
【第98句】:【禪心佛語】第四句:活得簡單不難,只需懂得為自己而活,為美好而生,為幸福而做。需求越小,自由越多;奢華越少,舒適越多。
【第99句】: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圓覺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