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心能平等,名之為理;理照能明,名之為心;心理平等,名之為佛。——《楞伽師資記》
【第2句】:【禪心佛語】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多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3句】:見乞丐者,若生是心:佛是福田,我應供養,禽獸非福田,不應供養,是非菩薩法。《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六,四攝品
【第4句】:【禪心佛語】樂天問道在西湖。憶起金山事更娛。自是鎮門須玉帶。因而聽法屈金吾。放開鶴去前山遠。覓得牛歸牧草枯。彈罷無弦琴幾曲。流商刻羽和還無。
【第5句】: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一空同兩,齊含萬象。(隋)僧粲《信心銘》
【第6句】:人在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時產生的壓力會激發出巨大的潛能。那些主動迎接挑戰,經常接受磨煉的人,才能頂住困難,并激發出自身的潛能,從而走出逆境,創造出嶄新的天地。
【第7句】:【禪心佛語】出言行事俱從厚:我們生活言行均要厚道、切莫刻薄,以免招致怨尤,自可趨吉避兇。
【第8句】:今后之中國民族心理,其將吸收東西兩半球、古今五千年各種民族之文化,陶鑄為中國民族新心理,以為創造世界文化之發軔。(民國)太虛《中國近代之民族生活》
【第9句】:【佛心禪語】勇于承擔的人,會將壓力轉為使命,則力量源源不竭,能做得歡喜。
【第10句】:【禪心佛語】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間。云淡得悠閑,水淡育萬物。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對錯得失,難求完美。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順意,反而深陷于計較的泥潭,不能自拔。
【第11句】:【禪心佛語】明白真理,但未有去實踐真理、真理對你也毫無意義。自己未曾體驗過的事情、說出來也沒有底氣、口頭禪終將無法感同身受。
【第12句】:小橋流水,煙雨江南。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古鎮情懷,流水江南,煙籠人家。
【第13句】:富足不是外在的身份,不是金錢的堆砌,也不是以物質衡量的價值,而是一種身心的狀態。一個身無分文的窮人,也可能比一個滿身金銀的富人更富足。
【第14句】:貪睡眠、愛閑聊,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做事情懶懶散散、急躁而沒有耐心——是導致墮落的重大因素。——《佛陀的格言》
【第15句】:【禪心佛語】千尋:對不起,我剛才呼吸了。琥珀主:沒關系,千尋已經努力了。
【第16句】:佛家禪語: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貴人,禮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來,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
【第17句】:法身無相,不可以音聲求。妙道亡言,豈可以文字會?——《光孝思徹禪師》
【第18句】:我們稱一個人“無明”,就是指心地黑暗,被陰影遮蔽;心中有陰影就無法了解自己,因此會對自己起疑心,而且不信任他人。
【第19句】:【禪語人生】戰士的劍只有在血光中才能看得見,決勝的利器一旦暴露,你將在劍拔出來之前倒下去,永遠倒在悔恨的血泊里。
【第20句】:【禪語人生】遠離一切戲論,不思未來,不憶過去,不被現境所牽,保全當下的心,能夠安住在全然的覺照之中,無住無相,不落空,這是最好的修習禪定,自然解脫一切。
【第21句】:耳目不防護,貪欲從是生,是名為苦種,生臭汁潛流,諸覺觀氣味,依于惡貪嗜。聚落及空處,若于晝若夜,遠離修梵行,究竟于苦邊。《雜阿含經》卷三十九,第1081經
【第22句】:見怒能忍,是為梵行;至誠安徐,口無粗言,不瞋彼所,是謂梵行。《法句經》卷一,慈仁品
【第23句】:【禪心佛語】角色就是人格。如果人沒有建立起這個概念的話,很難建立起高品質的溝通。
【第24句】:【禪心佛語】外在的境界不斷變化,我們的心卻仍然活在對過去的記憶中,用過去所產生的想法看待當下,這是造成痛苦的原因之一。
【第25句】:【禪語人生】有人站在山腳下,有人站在山頂上,雖然所處的位置不一樣,但他們眼中的對方卻是同樣大小。
【第26句】:【禪心佛語】他的世界沒有她,她的世界只有他。世界就是這樣,從來沒有公平可言。
【第27句】:【禪語人生】因為不經意間,我們就錯過了一些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和事。
【第28句】:【佛心禪語】在佛光禪師的禪房里,大智述說了自己在外游學二十年的種種見聞和感悟,最后大智問道:“師父,這二十年來,您一個人還好嗎?”
【第29句】:【禪心佛語】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堅強,直到有一天你別無選擇。
【第30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艱難的事,主要是我們自己能力(量)不夠;這個世界沒有人渣或者廢物,只是人走錯了方向或者把東西放錯了地方。
【第31句】:【禪語人生】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
【第32句】:按自己的境界做事,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沒有必要假裝高人。但是,為了提升自己,模仿高人,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第33句】:沒有金錢不要緊,你的誠懇金錢買不到;沒有時間不要緊,你的情義比時間更珍貴,沒有權力不要緊,你的熱情勝過一切權力。
【第34句】:【佛心禪語】※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煩惱,這叫看破。你要知道,沒有恒常,沒有長久。順境要安心,逆境還是要安心。
【第35句】:【佛心禪語】聚散兩依依,有離才有合,有退才有進,有失方有得。佛說:“喜、怒、哀、怨、貪、嗔、癡,全是人心所念。”如果你念念幸福,幸福就會如約而至。
【第36句】:【佛心禪語悟人生】恒莊法師:千棵古樹,萬畝梯田,無論是漫步在青青石板小路,還是登上滴翠的山坡,這一片山水與人文相映成輝的風景,樸實而寧靜,優雅而安然。
【第37句】:【禪語人生】這世界所提供的,沒有什么是永遠、持久的。不光只是外在的事物,你內里的事物也是一樣。
【第38句】:【禪心佛語】日來常有禪人來問話,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
【第39句】:腎功能不好,容易出現險情天災人禍,甚至會引起官非口舌訴訟之事。做水產生意容易虧損,做事有頭無尾易召小人,北方市場開發不好。
【第40句】:【佛心禪語】做學問的真正目的就是求其放心,把心放在什么地方,這是人生中及其關鍵的大事。
【第41句】: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壇經·般若品第二》
【第42句】:【禪心佛語】懂得尊重別人,才知道尊重自己。要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這就是講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推動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惡因惡果的來臨。
【第43句】:【禪心佛語】對動物的不尊重,會延伸出對生命的不尊重,逐漸發展到人身上來了。在發達的都市里,人和人之間相互競爭,對人的生命基本處于不尊重的狀態。
【第44句】:【禪語人生】一,要有慈悲心。二,試著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三,要有智慧,就是了解自己所感知的東西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到的,并不是實相。
【第45句】:【經典佛語】佛說: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他們才會變得不快樂......
【第46句】:發菩提心所謂有道,非救一物,普濟天下,無害為道。《法句經》卷下,奉持品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當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華嚴經》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第47句】: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皈,無所依處。——《壇經一}千悔第六》
【第48句】:【禪心佛語】對任何事、任何人、任何境,不起煩惱,這叫看破。順境要心安,逆境更要安心。
【第49句】:【佛語摘抄精選】不解空無我,信愿皆不實,由他信心生,可由不信。我執若芭蕉,安可做梁柱?堂殿功未完,不風雨而傾。(《宗喀巴顯密修行次第科頌》)
【第50句】:【禪心佛語】傷口不管有多重,總有痊愈的一天。但遺憾不一樣,它會跟隨你直到生命終結。
【第51句】:臥床寢息、半夜醒來、晨起打坐,三個最幸福的時刻。唯有南無阿彌陀佛與我同在。
【第52句】:【禪語人生】要聽成功者成功的經驗,不聽失敗者信口開河。任何事情都請自己耐心驗證,而不要道聽途說。
【第53句】:【禪心佛語】傾聽定律:人有兩只耳朵一張嘴,所以聽和說的比例決不能小于2。
【第54句】:【烏鴉反哺感天地,悲母恩情高于山】1.癡心父母古來多。2.學會愛父母。3.父母是你要感恩的第一人。
【第55句】:汝等心若險曲,即佛在眾生中;一念平直,即是眾生成佛。——《壇經·付囑第十》
【第56句】:忍耐好,忍耐是奇寶。一朝之忿不能忍,斗勝爭強禍不小,忍氣不下心病生,終日將你苦纏繞。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
【第57句】:【禪心佛語】佛性天成,不假修持,但除惡習,向善背惡。善根生發,入如來地,是名大道,常住真心,起大妙用。
【第58句】:【禪心佛語】靈魂因著凈化提升的需要來到地球,所有利益眾生、利益地球的修煉、修行都會讓靈魂凈化提升。
【第59句】:【禪語人生】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第60句】:【佛心禪語】高僧說:“你現在回家去,在路上有個人會披著衣服,反穿著鞋子來接你,那個人就是佛。”
【第61句】:【禪語人生】喜樂是映在鏡中的微笑,苦難是水面偶爾飛過的鳥影。流過空中的鳥影悵然,鏡里的笑痕令人回味,卻只是偶然的一次投影呀。
【第62句】:“善知識”即思想端正、品格高尚、言行友善、可助人為善者;“惡知識”正好相反,思想邪僻、品格卑污、言行乖張、可導人為惡。
【第63句】:【禪心佛語】人們最好在運籌帷幄時膽小一點,并想及所有不良后果;但在必須行動的時候,便要大膽敢為。
【第64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您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第65句】:托風捎去天涯的問候,在季節的轉角做了最后的告別。一幀清寧里,誰會收到,誰會撿起,誰又會把它丟在風里,已無需知曉。念已成禪,綠蘿打濕衣襟,依舊蔥蘢著生長。
【第66句】:你要想未來擁有什么樣的世界,你不妨現在就生活在未來的心智模式中,當下你就能體悟那種心智模式給你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第67句】:【禪心佛語】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實在有違做人之道。
【第68句】:唐荊川云:“須要刻刻檢點自家病痛,蓋所惡于人許多病痛處,若真知反己,則色色有之也。”
【第69句】:生活中,當我們被別人冤枉時,如果費盡心機地去解釋,白也會黑。聒噪不如沉默,息謗得于無言。無端的攻擊沒有必要去理會,事情總會有真相大白的時候。
【第70句】:【禪心佛語】人人心中雖有佛性,但并沒有萌芽開花、又有何意義呢?凈化心靈、放空心靈才是佛性開花的前提啊。
【第71句】:【禪心佛語】人生要量力而行。既然長了貓的體積那就好好活一份貓的生活,自在,簡單,輕松。
【第72句】:【晚安禪語】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于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第73句】:【禪心佛語】大家都知道,生氣是一種無知,又無濟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第74句】:【禪心佛語】青年:我想要有很多很多錢。禪師:只要你能找到七個球,你的愿望就能會實現。青年:您是說七龍珠嗎?禪師搖搖頭:不,是雙色球。
【第75句】:能讓自己快樂、自在,這是真聰明、真能干;能讓自己和他人解脫煩惱與痛苦,這是真智慧、真慈悲。
【第76句】:【佛心禪語】不恥最后。即使慢,駛而不息。縱令落后,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目標。
【第77句】:人難免有煩惱,但這是短暫的,我們要運用明智的慧心、反省審思,以清凈寬廣的胸懷包容一切人事,善加化解所有煩惱。從今開始,盡速舍棄煩惱,展現新的人生。
【第78句】: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第79句】:【羅狀元醒世詩其4】新命傳宣墨未干,櫛風沐雨上長安。低頭懶進三公府,洗足著登萬善壇。受戒固多持戒少,承恩容易報恩難。何如及早回頭看,松柏青青耐歲寒。
【第80句】:煩惱其實本沒有真實性。像佛陀一樣煩惱非煩惱,這樣生活,該有多好!
【第81句】:【禪心佛語】人心難以控制,往往忘乎所以,一念不牢,便有萬千苦樂。
【第82句】:【禪語人生】這時,老和尚又面帶笑容地回頭招呼他,并將行李拿去自己背,請小沙彌走在前面。
【第83句】:【禪語人生】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復滅,虛空本不動。
【第84句】:【禪語人生】由上可知,《道德經》義理與佛教核心教義之間,是何等地微妙共融。
【第85句】:【禪心佛語】從理體上說,僧分為“一體僧寶”與“理體僧寶”,即佛法僧三寶中,各各具有三寶的功德。
【第86句】:【禪心佛語】在死亡的時候惟一能幫助我們的只有佛法,無明的眾生阿,你之所以在不停的輪回,只因在不停的追求世俗虛幻之物。沒有任何事情比當下修學佛法重要了。
【第87句】:自古以來,男人為陽,女人為陰,才會保持自然的和諧,陰陽的平衡,萬物才能自然更迭。
【第88句】:【禪心佛語】切莫騙人能被騙到的人,都是相信自己的人,只有親朋好友才可能相信自己。人生一世,知己難遇,若將朋友都騙了,自己就會過上孤苦伶仃的痛。
【第89句】:慈悲的本意,既是如此,是因為你所給予,既是你的收獲,而你是唯一真正收獲的。
【第90句】:【佛心禪語】第二條:在人之上時,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時,要視自己為人
【第91句】:一個不肯原諒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有余地。須知每個人都會有犯過錯而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
【第92句】:【禪語人生】有些人自認為別人不如自己,經常信口開河,不加思考地說些不負責的話,這樣也會給自己帶來許多不利。
【第93句】:【禪語人生】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第94句】:【佛心禪語】把該做的事做好,把該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誠,寬容待別人,嚴以律自己,其他一切隨意就好。
【第95句】:【禪心佛語】當時,我們見到老和尚的衲襖上雨點并不多,只有腳穿的羅漢草鞋被雨水打濕了。真是道人走過的地方,水也要讓路。
【第96句】:【經典佛語】“識”的解釋是了別,就像電腦辨認信息的功能,這是人心所具備的最基本的功能。
【第97句】:【生活禪語】與人摩擦,應感恩對方愿意磨練自己,使我們的心靈光亮。
【第98句】:【禪心佛語】您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您,您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99句】:【禪語人生】因為有空的思想所以我們能夠解脫,因為有空的思想所以我們能夠放下,因為有空的思想所以無所執著,因為有空的思想我們能夠進入涅槃。
上一篇:心靈禪語文案每一句話都震撼人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