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幸福不在于你擁有多少物品,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對物品的執著,對物品執著的越多,只能說明你是它們的奴隸。一無所有才是萬物的主人。
【第2句】:禪宗認為,一個人只有把一切受環境影響的東西都放掉,萬緣放下,才能夠逍遙自在,才能萬里行游而心中不留一念。
【第3句】:外在的和平要以內在心靈的和平為前提,而內在的和平要從把握好我們的當下一念開始。
【第4句】:【禪心佛語】空無所有、無相、無愿是道之要,慧道以空為上,學以無為為先。
【第5句】:慧者須臾頃,親近于智人,能速解達摩,如第三者嘗湯味。愚人不覺知,與自仇敵行,造作諸惡業,受定眾苦果。
【第6句】:【禪語人生】智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認識,但是與世俗的認識能力完全不同,它是不需要經過推理的一種很直接的智慧。
【第7句】: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的生活及愛欲而追求,這種生命輕如鴻毛!反之,若能發揮生命力,積極造福人群,這種生命價值則重如泰山。
【第8句】:【佛心禪語】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四十二章經》)
【第9句】:人性之美,莫過于誠——誠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貴,莫過于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
【第10句】:能取及所取,一切唯是心。二種從心現,無有我我所。《大乘入楞伽經》卷五
【第11句】:【禪語人生】我們怎樣做才叫“腳踏實地”?佛曰:只要你的腳還在地面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輕;只要你還生活在地球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大。
【第12句】:【禪語人生】我和別的女人說話的話,你要被嫉妒蒙蔽雙眼,想要撞車。
【第13句】:【佛心禪語】做好人,靠的是一顆善良的心。做老好人,靠的是一張善變的臉。
【第14句】:身縛尚可解,心縛不可脫。心既為欲縛,常受諸苦惱。《正法念處經》卷三十二
【第15句】:人們對學歷的理解過于狹窄,以為在某個教育機構拿到某個層次的畢業證書才叫學歷,殊不知,只要一個人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他的學習過程才是含金量最高的“學歷”。
【第16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第17句】:一切眾生不定業多,決定業少,以是義故,有修習道,修習道故,決定重業可使輕受,不定之業非生報受。《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一,獅子吼菩薩品
【第18句】:【禪語人生】要改變命運,必須有頑強的拼搏才會成功,現實是殘酷的,就像戰場一樣,我們必須時刻高度警惕,才不會被刺中要害,才不會倒下。
【第19句】:【圣經文案】280但圣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第20句】:【禪語人生】有一位凡事放得下的老人,一心只想施舍、盡力付出。人若學會與人無爭、與事無爭,才能過著逍遙又自在的人生。
【第21句】:【禪心佛語】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只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后交給下一代的人們。
【第22句】:生氣、惱怒,對人來說,就像銷蝕武器的銹。南傳《佛教格言·憤怒品第五》
【第23句】:若人壽百歲,懈怠不精進,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進。《法句經》卷上,述千品不顧身命,唯愿勤修一切智道。《華嚴經》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第24句】:【佛心禪語】“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果能在這個問題上,不存任何疑惑,直下承當,然后念茲在茲地保任,人生的問題就解決了。
【第25句】:【禪心佛語】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對于沒有學過佛法的人,很難正確地認識。
【第26句】: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第27句】:平常無所事事,讓時間空過,人生就會在懈怠、睡眠中慢慢地墮落,良知良能也就這樣睡了一輩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睡中人”。
【第28句】:生活為我們準備了失落。準備了希望。準備了憂郁。更準備了堅強。什么樣的態度,就是什么樣的命運。
【第29句】:【禪語人生】以正信合十,口誦向佛敬禮,一心堅持慈愛之心,將獲得無上菩提圓滿的不退轉境界。
【第30句】:【禪語人生】一切有所求的心,就是有漏心;一切無所求的心,就是無漏的心。
【第31句】:吃了黃連才知道甘蔗更甜,受了風霜才覺得陽光更暖,經歷了貧寒才感到生活更美好,遭遇挫折才感到人生更充實!
【第32句】:【佛心禪語】不要煩惱明天的事,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勞苦足夠一天來承擔。
【第33句】:【禪心佛語】放下不是放棄,輕松不是懈怠,自在不是放逸,隨緣不是隨便,不執著不是不認真。
【第34句】:執著于自我而生活,自己撒下了痛苦的種子,妄想不斷地擴大,終至背負不了的苦惱。這正是作繭自縛的痛苦。——梅原諦愚禪師
【第35句】:本無許多事,做來做去,便有許多事,如今卻從許多事中,減來減去,要到無許多事處。——《宏智禪師廣錄》
【第36句】:如法管理王為臣民主,常以慈愛下,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法句經》卷下,道利品
【第37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每個人所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自己”;而自己的問題之中,又以“命運”最為重大。
【第38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正是人的貪欲釀造了無數的災禍。任何時候都應清心寡欲,取舍有道。
【第39句】:【佛心禪語】不要用貪婪、嗔怒、嫉妒、愚癡的眼睛看這世界,別忘了你還有美麗、智慧、悲憫、寬恕的另一只眼。
【第40句】:【禪心佛語】你們皈依三寶,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還要皈依戒。皈依了,要深信三寶,在佛教里,要做一些個有意義的事情,不要以貪心來信佛法。
【第41句】:【佛心禪語】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第42句】:【禪心佛語】彎腰可以將翻翻滾滾的內心爭斗撫平在心曠神怡之中,是思辨和判斷后的舒展。
【第43句】:【禪語人生】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
【第44句】:【佛心禪語】別愁眉苦臉的,不論開心還是煩惱,你都應該享受它,老公對我好呢,我就享受幸福,老公對我不好,我就享受自由,這才是聰明女人。
【第45句】:【禪心佛語】鍛煉身體需要循序漸進,可能第一天能做二十個俯臥撐,堅持一周后,可以做到三十個,如此每周加一點量,一年后或許你一次就能做一百多個。
【第46句】:【佛心禪語】總之,我們只要一心去做功德,不必去問收獲,不必去求收獲,別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罷,有求的功德,所得也是有限的,無求的功德,所得也是無量的。
【第47句】:【圣經文案】475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第48句】:【禪心佛語】沒有覺悟的人—如一條河中的水一樣,與他人相同,流轉向前。
【第49句】:【禪語人生】心簡單,世界就簡單,幸福才會生長;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樂。
【第50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意義在于感恩,生命的意義在于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的落實。
【第51句】:十地十波羅蜜,如理如量修出離道,所得轉依,寂靜明凈,聲聞緣覺,非其境界,是即名為菩提自性。《佛說無上依經》卷上,菩提品
【第52句】:【禪語人生】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第53句】:【禪語人生】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
【第54句】:盡管眾生剛強,人事艱難,我們仍必須立于正確樂觀的理念中,守住自己的崗位,并發愿以愛心凈化人間。
【第55句】:【禪心佛語】冒險專家的樂趣并非來自危險本身,而是來自他們使危險減至最低的能力。
【第56句】:于親及非親,平等視一切。若為正法王,國內無偏黨。《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王法政論品
【第57句】:【禪心佛語】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凈眼,注意看一物,無間晝夜時,專精常不動。其心欲馳散,急手還攝來,如繩系鳥足,欲飛還掣取。終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
【第58句】:一座城市再喧鬧,沒你,便是空城。一個角落再陌生,有你,便是個家。
【第59句】:【佛語摘抄精選】快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頭,無事各自珍重。(《五燈會元》卷三)
【第60句】:佛設教在人間,是要教育人群;不脫離人群生活,才能發揮教育的功能,因此,佛教一定要配合時代背景,順應實際生活。
【第61句】:人生若能時時培養原諒人的心懷,就會時時快樂、時時歡喜、時時幸福。
【第62句】:【禪心佛語】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何勝言哉。
【第63句】:千劫所作,極重惡業,若能至心,一懺悔者,如是重罪,悉皆滅盡。《金光明經》卷一,懺悔品
【第64句】:【禪心佛語】禪在生活中,凈土也在生活中,八萬四千法門都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起觀照,在生活中得自在,我們才沒有空過的時間。
【第65句】:以為自己最晚,其實還有更晚的。這種場景總是在生活和人生里不斷再現。
【第66句】: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斷北人腸。胭脂桃頰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妝。-----盧撰
【第67句】:總想,尋一個陽光暖暖的清晨,踏著晨風,將收集好的花間清露寄與你,你若收到,便是一份清水滌心的牽念。
【第68句】:【禪語人生】尤其是修心的功夫,更需從微細的念頭中去省察。越往內心深處進入,越會發覺深細潛藏的煩惱生起,阻礙了凈化的修行。
【第69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無法表露;力量就無法戰斗;價值就無法體現;目標就無法實現。
【第70句】:【禪心佛語】如果覺得生活是一種刁難,一開始就輸了。如果覺得刁難是一種雕刻,遲早都會贏的。
【第71句】:【禪心佛語】成功的人之所以稱為成功,不一定需要只看成績和收入;主要是看你在心中的收獲有多大。陳光標原來是個富豪;現在成為富豪加慈善家,他現在才是成功者。
【第72句】:【禪語感悟】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隱峰禪師自認為學有所成,就得意起來,開始目空一切,驕傲自大,結果受到了石頭禪師的打擊。
【第73句】:【禪心佛語】隨時隨地心存感激,以財力,體力,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
【第74句】:佛教以不生不死為了脫生死,為什么高僧大德、成就者們都要示現涅槃?乃至佛陀也在世壽八十歲時示現涅槃?涅槃的意義在哪里?
【第75句】:【佛心禪語】萬法皆是聚合幻有,了無常性。隨緣起用,隨緣滅。三世諸佛以心傳心,見性知幻,是幻亦道。萬法雖幻,空性不幻。
【第76句】:【佛心禪語】做人的屬下要如土,能謙卑低下;做人的主管要如海,能不揀粗細。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善含藏萬象;與大眾相處要如水,能屈伸自如。
【第77句】:【佛心禪語】自性如虛空,真妄在其中,三心若已了,體相即是用。心清水現月,意定蓋蒼穹。
【第78句】:【佛心禪語】小和尚一聽急了,跺著腳說道:“師父,我沒有說別人的壞話,是他們胡亂猜忌。”
【第79句】:【禪心佛語】人性最可憐的就是:我們總是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第80句】:【佛家禪語】當我們以正面心態去修行,即使做世間瑣事,也會成為獲得解脫的緣;當我們以負面心態去修行,即使行佛教事業,也會成為墮落惡趣的因。
【第81句】:【佛心禪語】把好東西與他人分享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難,有多大的挫折,有多深的痛苦,都將會變成一縷云煙,隨風飄去。
【第82句】:【禪心佛語】皈依法,法是公正義。公正則不貪(公正則無私欲),于是則不造盜業,自無饑饉,或墮餓鬼等之苦報,得能常恒身心如法樂。
【第83句】:【佛心禪語】把讀書當成長,就會勤奮努力;把奉獻當快樂,就會慷慨助人。
【第84句】:【禪語人生】無論誰都應該學會先責備自己,然后才能責備別人,否則就表示她只不過還是個沒有長大的小孩子。
【第85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得有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第86句】:佛弟子敬仰佛陀,應將佛圣化而非神化。圣人是真實的存在者,是真實出入世間來教育眾生的人。所以說,佛陀不是神,而是超凡入圣的大覺者。
【第87句】:【禪心佛語】一個時常抱怨的人,內心一定是沒有慈悲和信仰的,世上沒有任何力量比得上慈悲和信仰的力量,慈悲與信仰是世上最髙的道德和法則。
【第88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燃不息。《法華經》卷二,譬喻品
【第89句】:【禪心佛語】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慈悲心的禪修和思維互為緣起與人相處。
【第90句】:【禪心佛語】乃至舉一手爪,畫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為教導無智慧眾生,作當來勝報之業,及見佛之因。
【第91句】:做好事并不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功德。抱著“盡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誠無私的善事。
【第92句】:【禪語人生】心里只有「利益」這一念頭的人,除了所謂「利害關系」的道德,便無其它道德,除了「物質上的幸福」這個宗教,并無其它宗教。
【第93句】:【佛心禪語】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于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
【第94句】:看得破,忍不過,心火難滅因有禾。君子難遭君子成,小人自有小人磨。吃虧積福,欠債難躲,嗔什么?
【第95句】:【禪語人生】幸福要走那么多路,用那么漫長的時間,做出那么多努力,毀壞它卻只要邁出一步,一瞬之間,不費吹灰。
【第96句】:江湖不過旅程中的幻境,風浪是你必經的修煉。你繼續走還是停留?答案在你自己心中。
【第97句】: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見有過失,轉相諫曉;二者見有好事,深生隨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舍棄。《太子大善權經》
【第98句】:【禪心佛語】世界上為什么會有貧窮?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想和別人分享擁有的。
【第99句】:十二緣甚深,難見難識知,唯佛能善覺,因是有是無。若能自觀察,則無有諸入,深見因緣者,更不外求師。《長阿含經》卷一,《大本經》
上一篇:川味文案(川味文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