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智者警覺死亡的威脅,愚者卻不敢面對而談它。
【第2句】:【禪語人生】以諍止諍,不得止,唯忍,能止諍,此法乃真尊貴也。
【第3句】:人前為惡,后止不犯,是照世間,如月云消。《法句經》卷上,放逸品
【第4句】:當我們在連續多天加班或超負荷工作后,是否能提起精神為了自己目標而繼續沖刺?
【第5句】:【圣經文案】325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里頭幺?(林前3:16)
【第6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充滿愛的付出而沒煩惱、很灑脫,是修行的目標。
【第7句】:【禪語人生】以友善的態度來應付煩惱,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認清煩惱的真面目。
【第8句】:【佛家禪語】能指引正路,是良師;能同行正道,是益友。
【第9句】:【禪心佛語】放棄定律:兩男追女,用情淺的那個先放棄;兩女追男,用情深的那個先放棄。
【第10句】:【禪心佛語】放棄,是一種睿智,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
【第11句】:【禪心佛語】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七嘴八舌地說了一通,但沒有一個答案是讓教授滿意的。
【第12句】:【禪心佛語】能不亂丟垃圾,隨時清撿垃圾,都是做的功德。
【第13句】:【禪心佛語】善用其心就是用大智慧覺悟人生;善待一切就是用大慈悲奉獻人生。
【第14句】:心者,萬法之根本。能一切諸法,唯根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佛經
【第15句】:【佛心禪語】※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戲,但是演戲的時候你要認真,不能糊涂,不能當真。
【第16句】:【禪語人生】只有忘記對別人的善行,才會持續不斷的為別人施善。
【第17句】:【禪心佛語】春芽,青翠欲滴的小不點兒,卻孕育著一個偌大的綠色世界。
【第18句】:【禪語人生】只要對感覺有任何反應,「我」就在招惹塵垢了。
【第19句】:【天才與工夫】世界上雖有許多成功的天才,但是他們下的工夫比常人都深。
【第20句】:阿彌陀佛是真理,是道路,是生命。握有名號的人,便握有真理,念佛人豈可小看?
【第21句】:【禪語人生】整日裝在別人套子里的人,終究有一天會發現,自己以變得面目全非了。
【第22句】:【禪心佛語】為自己無論做什么都是惡,為眾生無論做什么都是善。
【第23句】:【佛心禪語】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第24句】:在輪回的大牢獄里,很少人擁有出離的勇氣;在生死的大苦海里,更少人擁有解脫的智慧。
【第25句】: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夢窗國師
【第26句】:【禪心佛語】凡事要量力而行,別勉強自己,修煉道法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見到成效的。
【第27句】:【禪語人生】要防護人不受愚昧影響的最后辦法,便是把全世界填滿了愚人。
【第28句】:平心靜氣,心情自然好;虛心謙下,人緣自然好。(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第29句】:【禪心佛語】餓鬼罪畢轉生畜生身,以身力償還主人供養的因緣。
【第30句】:世界上存在著眾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與空性雙運的見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脫大道。
【第31句】:【圣經文案】486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約壹4:8)
【第32句】:【佛語禪話】從沒有雜念、惡意,培養善念,還要進一步——不執著。
【第33句】:離心求佛者外道,執心是佛者為魔。(唐)大珠慧海禪師《景德傳燈錄》卷六
【第34句】:【禪心佛語】生是因緣生,滅是因緣滅;常是因緣常,斷是因緣斷。
【第35句】:【佛心禪語】修而不悟,輪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與你痛苦伴隨,不解不脫。
【第36句】:【禪心佛語】事情本身并不是非對即錯,非黑即白,是我們的思維令它如此。
【第37句】:【禪語人生】學會知難而進,因為這樣可以磨練自己的意志。
【第38句】:【禪語人生】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第39句】:【佛家禪語】無爭,并非事事不理,而是與人合心、與氣、互愛、協力。
【第40句】:【禪語人生】尤其能養成有恒的耐力,這是世界上任何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
【第41句】:人生于世間,不一定活在別人的目光里,但卻要活得像個人樣,不能自私自利孤立于世間。
【第42句】:【禪心佛語】舍(放下)盡一切(包括煩惱),當下自在。
【第43句】:大喜,就是時時刻刻都起歡喜心。喜是沒有嫉妒、驕慢、嗔恚的心。
【第44句】:若能從物質的愛欲中跳脫出來,心自然天廣地闊,無限豐饒。
【第45句】:一個人若能回歸單純的天性,就能清除心中多余的煩擾,讓心靈恢復最初的本真和快樂。
【第46句】:慍于怨者,未嘗無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宗。《法句經》卷上,雙要品
【第47句】:【禪心佛語】生是因緣生,因緣生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無生,生即無生。
【第48句】:【佛心禪語】做一份工作,做一份喜歡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創業。
【第49句】:【禪語人生】心像田地,能播種善惡的種子,生長善惡的苗子,最后結成善惡的果實。
【第50句】:【禪心佛語】每個星期一定要抽時間出來鍛煉身體的。好處多多。
【第51句】:【禪心佛語】你明白,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
【第52句】:從痛苦中解脫并不是逃避,而是換一種心境,用全新的智慧看待生命。
【第53句】:【禪心佛語】當善業或不善業遇到因緣成熟的時候,就必然會帶來相應的果報。
【第54句】:【禪心佛語】騙:一旦被人看穿,“馬”上就會被人看“扁”。
【第55句】:【禪心佛語】目中有人助緣多,口中有德福報多,耳中清凈和諧多,心中有佛歡喜多。
【第56句】:【禪語人生】我們最難以接受的諫言,往往對我們是最有益的。
【第57句】:【禪心佛語】逢擒則奔,蟣虱尤知避死;將雨而徙,螻蟻尚且貪生。
【第58句】:義務的付出,在工作忙碌中,會產生一種享受犧牲的快樂。
【第59句】:【禪語人生】心中僅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聲音。
【第60句】:【禪語人生】我一直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雖然也偶爾被失望絆倒。
【第61句】:【佛心禪語】最勇敢的人,也就是最溫順的人,所以,唯愛人者方有大勇。
【第62句】:【禪心佛語】看淡,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放下,成敗得失也就那么回事。
【第63句】:【禪心佛語】成熟,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因為「識見」。
【第64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壇經·行由品》
【第65句】:【禪心佛語】氣惱他家富貴,暢快人有災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壞了心腸。
【第66句】:信善作福,積行不厭,信知陰德,久而必彰。《法句經》卷上,明哲品
【第67句】:世上最大的顛沛,是心靈的流離失所,人間最大的困惑,是心活著卻找不到家園。
【第68句】:【禪語人生】修道人切記。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緣,這樣會糾纏不清,令你墮落。
【第69句】:【禪心佛語】所謂遠方,并非指路程的長短、距離的遠近,而是指心念的迷悟。
【第70句】:【禪心佛語】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
【第71句】:【佛家禪語】有愛,就沒有距離;用愛調和,能消除社會亂象。
【第72句】:【禪心佛語】你一心念善,處處行善,就會發現你的周圍都是好人,這個世界是太平盛世。
【第73句】:【禪語人生】由此可見,慢活的提倡,和發揮效率、發展潛能是不沖突的,反而是有助益的。
【第74句】:【禪心佛語】當你遭遇苦難時,幸福總會在不遠處等待與你相遇。
【第75句】:【禪語人生】正知:即了知,也就是在我們想事情的當下完全地了知它。
【第76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愛情是不講究熱鬧不講究排場不講究繁華更不講究嚎頭的。
【第77句】:每天都是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動的文章。
【第78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寬闊的是人的心量。
【第79句】:【禪語人生】我們的痛苦并不在心外面,它是從你心中的無明而產生的。
【第80句】:為饑餓故,發心出家,如是之人名為禿人。南本《涅槃經》卷三,金剛身品
【第81句】:【禪心佛語】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可俗話又說:爬得高,摔得重。
【第82句】: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日:“一瓶兼一缽,到處是生涯。”——《后招慶和尚》
【第83句】:如果你折射太陽的光輝,它便燦爛無比,哪怕在一瞬間,露珠會變成水蒸氣。
【第84句】:【最有禪意的文案】幸福不是財富多、權大、位高,而是自在、快樂、平安。
【第85句】:責人時需想著:“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律己時需想著:“細行不矜,終累大德。”
【第86句】:【禪語人生】一念凈心是道場,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碎為塵,一念凈心成正覺。
【第87句】:【禪語人生】在別人和我們分享幸福的時候,自己的幸福,也同時跟著增長。
【第88句】:將全部的能量集中于當下,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為昨天的事犯愁,也不為將來的事煩憂。
【第89句】:如法管理王為臣民主,常以慈愛下,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法句經》卷下,道利品
【第90句】:問:“如何是諸佛行履處?”師日:“青松綠竹下。”——《風穴延沼禪師》
【第91句】:【禪心佛語】沒有犧牲而想改善人生的一切嘗試,都是白費的。
【第92句】:傳家二字耕與讀,防家二宇盜與奸,傾家二字淫與賭,守家二字勤與儉。
【第93句】: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只合自性自度。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
【第94句】:【禪語人生】希望—命運是騙人的彩票,有一個獎品,卻有千百個落空。
【第95句】:行忍辱的人,是一個最堅強的人,任何人與事都擊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第96句】:【禪心佛語】生命本來就是無可奈何的,生不由己,死也不能由己。
【第97句】:【佛家禪語】享福的同時,要撒下福的種子,方能生生不息。
【第98句】:【佛心禪語】不要說什么菩薩愿了,就是當初的修學目標,也絕無實現的可能。
【第99句】:【佛心禪語】人醫,是守護生命的磐石;人師,是守護慧命的磐石。
上一篇:每日一禪微信經典文案-佛心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