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們應該多一點執(zhí)著的精神。一心一意地向著一個目標穩(wěn)步前 行,百折不撓,一定不會失敗。這就好比用玻璃聚集起太陽的光束,就算是 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燃起火來。不要因一時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自己選擇 的目標,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學會等待、忍耐,對每個人來說,機會都是平 等的。
【第2句】:【佛心禪語】 忍需要理智,更需要肚量。世上沒有不能忍之事,只有不想忍之事。
【第3句】:夫人常當自憶念,若得飲食應知量,身體輕便受苦少,正得消化護命長。《別譯雜阿含經(jīng)》卷四
【第4句】:其實,平庸者和成功者之間的差距不在別處,就在于“心動”與“行 動”。你是否有“心動”的想法,你是否“行動”了,你是否將心動的想法 付諸行動了?這將是你夢想能否成真、事業(yè)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要敢于夢 想,勇于夢想,這個世界永遠屬于追夢的人。
【第5句】:人和人選擇生活方式的區(qū)別就在于,不同的思維、不同的心態(tài)、不同的 修養(yǎng)、不同的品味,自然打造出不同的心境。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選 擇,你對生活有怎樣的認識,你就會做出怎樣的行為;你的行為恰恰反映出 你的品味,你的品味決定了你的層次。
【第6句】:譬如凈日輪,普照十方國,如來神通力,法界悉周遍。《華嚴經(jīng)》卷四,世主妙嚴品
【第7句】:給你的內(nèi)心留出一塊美麗的空間,并且時常打掃一下心房,就會使你的 心情變得健康、純潔、安靜和幸福。那時候,當你再看藍天、看碧海、看青 山、看綠樹、看遠方、看一切一切,都會覺得變得更加美麗了。所以,我們 要經(jīng)常打掃自己的心靈!
【第8句】:要好好利用我們的身體,趁能自由說話、走動的時候,趕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揚佛法和導人向善的事。
【第9句】:鳥必學飛也,而后毛羽成;舟必學操也,而后江河濟;松柏必歷歲寒也,而后貞干堅。行人必以佛祖自期也,而后成佛祖。(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一
【第10句】:若復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時差,云何為五?于是病人選擇而食,隨時而食,親近醫(yī)藥,不懷愁憂,咸起慈心向瞻病人。《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十四,《善聚經(jīng)》
【第11句】:汝于一切剎海中,微塵劫海修諸行,一切如來諸行海,汝皆學已當成佛。《華嚴經(jīng)》卷十一,毗盧遮那品
【第12句】: 改革開放以來,前三十年讓一部分國人先富起來了。據(jù)行者 觀察,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拐點期,要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共同 致富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的發(fā)展主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落實 和驗證鄧小平理論。
【第13句】:律,不獨指粗跡而已。若不主敬存誠,即為犯律。而因果又為律中綱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瞞因昧果,皆為違律。念佛之人,舉心動念常與佛合,則律教禪凈一道齊行矣。(民國)印光《印光法師文鈔·復謝誠明書》
【第14句】:甲乙二人于交叉路口相撞。甲說:“我正直道直行,乙突然從斜邊道岔出,是乙不對。”乙同樣說:“我正直道直行,甲突然從斜邊道岔出,是甲不對。”以自為正,以他為邪,世人大抵如此。
【第15句】:有人說,人只有在初戀的時候愛的是別人,后來,愛的都是自己。然后為了忘記那個愛過的人,一開始刪除記憶,把所有習慣都格式化。不再去那個地方,不再吃那個果凍,不再喝那種飲料,不再聽那首的歌,不再看那場電影,不再穿那個顏色的衣服,不再說那句口頭禪。
【第16句】:當主敬存誠,于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印光法師)
【第17句】: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就像一支劍要有磨刀石來磨,劍才會利;一塊璞玉要有粗石來磨,才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第18句】:【佛心禪語】 不怕地獄,就怕心偏。我們?yōu)槿颂幨酪饷骼诼洌瑑?nèi)心耿直,行為端 正,這樣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第19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乃至夢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況復覺時。《勝天王般若經(jīng)》卷二
【第20句】:問:“心如何無念?”答:“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不與妄念相應,即是無念。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一般人對境的反應模式就是不斷的攀緣,內(nèi)心從來沒有一刻安定。時下流行一句話:‘跟著感覺走真好’,其實,跟著感覺走就是跟著妄念走,如何從妄念的瀑流中,到達清明的岸上,才是禪定的目的。”——鄭鴻祺居士
【第21句】: 寬容可以讓人產(chǎn)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人愿意團結在你的周 圍;寬容是一縷陽光,化解干戈沖突、仇恨斗爭;寬容是一種品德,以寬 厚仁愛之心待人,會獲得別人的寬容、信任、愛戴和幫助;寬容是一根靈 驗的魔術棒,它可以改善自己與社會的關系,使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
【第22句】:從四大身,能生四病:所謂身病、心病、客病及俱有病。……如是眾病,貧賤人少,多勞役故,富貴人多,過優(yōu)樂故。“四十華嚴”卷十一
【第23句】:受人供養(yǎng),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無為之處。所以然者,利養(yǎng)之報,斷人人皮,以斷皮,便斷肉,以斷肉,便斷骨,以斷骨,便徹髓。《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五佛言
【第24句】: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于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無所擁護,名為大舍。《大般涅槃經(jīng)》卷十五,梵行品
【第25句】: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覺地感恩,我們的心態(tài)會非常之平和。這有利于我們心胸的開朗、煩惱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第26句】:【天天禪語】我們死時絲毫財物都無法帶走,死后一個親人都無法陪伴,如果我們不遵循依教奉行去修行的話,永無止境的輪回苦海里,誰會救我們呢?我們能依靠誰呢?佛陀曾經(jīng)說:“吾為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依賴于自己。”這才是“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大家一起勇猛精進地修行,才有解脫的希望。
【第27句】:盡偏中者,大小學人有于斷常偏病,則不成中,偏病若盡,則名為中。本對偏病,是故有中,偏病既除,中亦不立,非中非偏,為出處眾生,強名為中,謂絕待中。(隋)吉藏《三論玄義》卷下
【第28句】: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從者,縱 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頑。
【第29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獲。什么是最大的收獲 呢?要能滿足,你不滿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獄;假如你滿足,地獄也如 天堂,所以滿足是最大的收獲。
【第30句】:追求精神良藥的智者就像獅子一樣偉大,追逐物質享受的愚人好比狗一般愚昧。當一塊石頭丟過來時,獅子根本不理會石頭,但會觀察石頭是誰丟的;狗根本不會觀察石頭的來源,卻盲目地去追石頭。心,是諸法之根,萬物之源。掌控了心,等于掌控了諸法;通達了心,等于通達了萬物;降伏了心,等于戰(zhàn)勝了一切。
【第31句】:與人和諧相處十六字訣: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你對我錯。《星云大師講演集》(二),第252頁
【第32句】:眼前,我看到的只是滿池敗花殘葉。盡管它還飄散著一絲余香的冷韻,但在秋天的涼意中卻真實的透露著消瘦與頹廢。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蓮,應該是有佛性禪意的花。它應該比任何的花,都要靈逸靜美。因為,我曾欣賞過它繁華時所蘊含的詩意。
【第33句】:做了錯事,走了彎路之后,會后悔是人之常情,這是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為有了這種“積極的后悔”,我們才會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穩(wěn)。但若一味地埋頭后悔,無異于自尋煩惱,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34句】:禪宗認為,一個人只有把一切受環(huán)境影響的東西都放掉,萬緣放下,才能夠逍遙自在,才能萬里行游而心中不留一念。
【第35句】: 中國幾千年的基因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傳遞,時至今日,實 際上并沒有發(fā)生變異,也沒有產(chǎn)生斷裂,它依然存活在我們每個人的 心靈深處,只不過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它累了、倦了,暫時沉睡 了,一旦被召喚就會醒來。重要的是,誰去召喚?是否有人愿意自覺 承擔起召喚的責任。
【第36句】:于諸財物中,信財?shù)谝粍伲挥谥T滋味中,實語為第一。于諸壽命中,慧命為最勝,如法善修行,能得快樂報。《別譯雜阿含經(jīng)》卷十二
【第37句】:名能否放得下?高智商的人,患心理障礙的概率相對較高。原因在于他們一般都喜歡爭強好勝,對名看得較重,有的甚至愛名如命,累得死去活來。倘若能對名放得下,就可稱得上是超脫的“放”。
【第38句】:一滴燭淚落下來,立刻就會被一層凝結的薄膜止住;因為天地間自有一種撫慰的力量,這種力量叫做“膚”。生死之痛,其實就像一滴燭淚落下來,突然被“膚”。
【第39句】:一心向善,心存善念,一念之善,一念成禪,品自然之道,而深悟人生善之根本。
【第40句】:教法不必聽太多,能身體力行簡單的一句偈文,這就是真法,就是真正的善根。——證嚴法師
【第41句】:不實之法,是從緣生;真實之法,不從緣起;如來法身,體是真實,名為涅槃。《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卷一
【第42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楞嚴經(jīng)》卷七
【第43句】:自性念佛者,無佛外之念能念于佛;念自性佛者,無念外之佛為自所念。(清)彭際清《華嚴念佛三昧論》
【第44句】:習禪者各自檢點,可有此病?我見之患,時刻提防,否則我執(zhí)逾重,煩 惱生死的束縛也將逾緊。
【第45句】:衰老和死亡驅逐眾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著棍子趕著牛群到牧場。——《佛陀的格言》
【第46句】:【禪理】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裝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個容器的利用價值在于它的空。空是一種度量與胸懷,空是有的可能與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緣。佛經(jīng)里有一空萬有與真空妙有的禪理。人生如茶,空杯以對,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裝不完的歡喜與感動。
【第47句】:果報有正報和依報。“依報”是眾生業(yè)力相同,共同生長在同一種族和國家;“正報”是依個人業(yè)力而定,生長于各個不同家庭環(huán)境,形成貧與富、美與丑、智與愚種種差別的形態(tài)。
【第48句】:佛身安坐一國土,一切世界悉現(xiàn)身,身相端嚴無量億,法界廣大悉充滿,于一毛孔放光明,普滅世間煩惱暗。《華嚴經(jīng)》卷三十四,十地品
【第49句】:禪是人生的一種功課,迷與悟得與失都在這一念之間,來過一回回,落幕一回回,不管身在何方,心有何傷,生活是一種運用,穿梭在這人海茫茫,諒人難處,恕人短處,不鉆牛角尖,凡事向寬處。禪是生活的自然與生機,面對命運所有凌厲的化解與改良,更是人生的積極與活力,豁達與遼闊,珍惜與溫暖。
【第50句】:千帆過盡,江南,在靜止的時間里,有情有意的醒著,那些寧靜的音符隨著蓮的幽香,灑落在心,一闋禪語,清絕明凈,滄海桑田,在落滿塵埃的人間,體會著生命的過程,承擔起命運的離散,那個許過地老天荒的城,那杯青梅煎好的茶,依然是當年的味道,而曾經(jīng)等候的人,是否還會再來。
【第51句】:面對生活,我們總需要做一些自己不愿去做的事情,而這樣就需要我們有 一個樂觀的態(tài)度,快樂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平靜地來面對日常的煩惱。
【第52句】: 我毫不諱言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雖然沒有改變和左右歷 史的能力,但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挖掘和頌揚一切善良和美好 的事物,力爭為這個世界多增添一點希望和亮色,即使因此被譏笑、 被拍磚也在所不惜。
【第53句】:真正的痛苦可以使人冷靜,使人深邃,使人清朗。一個人的美麗并不是容顏,而是心靈,更是那份在經(jīng)歷風雨坎坷磨礪后的堅強。所以,優(yōu)雅并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一種閱歷。淡然并不是偽裝出來的,而是一種沉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永遠都不會老,老去的只是容顏,時間會讓一顆靈魂,變得越來越動人。
【第54句】: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但最后殊途同歸。若都是為了尋找生命中的精彩與生活的意義,又何必非執(zhí)著于某一條路呢?
【第55句】:紅樓夢中有一句話:。無故尋愁覓恨。”意思是沒有原因地尋愁覓恨,心里講不出理由,只是覺得煩悶。
【第56句】:恒以四攝攝諸眾生,謂與財寶令其富樂,可意語言令聞歡喜,或以同事勸導誘進。如是一切,貧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憂苦者令其快樂,復以方便咸使發(fā)心,授以正法,令其開悟。“四十華嚴”卷六
【第57句】:是什么樣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首飾不能戴在腳上,腳鐲不能頂在頭上。(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58句】:無所事事的人,內(nèi)心并不輕松閑適;積極付出的人,內(nèi)心反而寧靜喜樂。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因為世界所現(xiàn),全都與己相關。
【第59句】:平凡絕非淺陋,絕非自甘平庸,更不是不思進取。生活本來就是平凡的,只要我們付出了努力,承擔了責任,實現(xiàn)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平凡人也同樣具有魅力,平凡人同樣也是高尚的人。
【第60句】:世間雜五色,彼非為愛欲,貪欲覺想者,是則士夫欲。眾色常住世,行者斷心欲。《雜阿含經(jīng)》卷二十八,第752經(jīng)
【第61句】: 但她又往往是個泄密者,文字背后隱藏的東西才是“真實”。譬如一 條罵人的微博,大多數(shù)人看到的是微博本身所呈現(xiàn)的東西。實際上它 傳遞的信息很多:寫微博者的生活境遇,內(nèi)心糾結,潛意識,還有即 時的思考、欲望、隱秘和期待。
【第62句】: 再熱面罩都必須戴著,否則蜂群會攻擊他們的頭顱;再冷他 們也不能袖手,因為越冬的蜂群需要呵護。這就是養(yǎng)蜂人,再苦他們 都不會抱怨;再累他們的生活里也有笑聲。因為只有他們最了解每一 滴蜜的由來,最憧得苦后的甘甜是多么令人享受。
【第63句】: 一調(diào)皮學生常偷母親腌制的咸鴨蛋賄賂先生。天長日久,先 生饞上了咸鴨蛋。一日,先生問學生:你家鴨蛋怎么會是咸的呢?學 生靈機一頓,乘機戲弄先生:我家鴨子是吃食鹽長大的,下的蛋當然 就是咸的啦。先生當真買回一只母鴨喂養(yǎng),數(shù)月后不僅沒吃到咸鴨 蛋,反而將鴨子喂成了咸鴨子。
【第64句】:多聞如戒行,法律精進學,修已無所爭,是為最吉祥。《法句經(jīng)》卷下,吉祥品
【第65句】:了達身、語、心、業(yè)自性皆無所得,由是得與真言行相自性相應,非智所覺,非心所現(xiàn)。《一切如來金剛三業(yè)最上秘密大教王經(jīng)》卷一
【第66句】:【震撼人心的禪語】【第1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第2句】: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nèi)心,你放不下。【第3句】: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第4句】: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67句】:相克,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為能者多勞,沒有能量根本就無從折騰,對手對你的打擊大小取決于你的實力。
【第68句】:找不到風水師,可找一個當下運氣很好的朋友幫你看風水,雖然他不專業(yè),但因他當下運旺氣旺,受他自身磁場感召,很容易就會找到一個和他自身能量對等讓他順眼的好風水,如春天出門到處春意盎然很容易看到花開一樣,概率極高。人陽氣旺時看到的只能是春天和笑臉,反之氣弱時撞到的只能是鬼!
【第69句】:財富如流水,無論富有到什么程度,終歸要銷毀散失;付出如挖井,井越深,水越多,由此付出越多,積蓄的財富也就越大。因此,富有要懂得付出,有錢不用正如有田不種,最終只會成為空無的積聚,散財才可以獲得大聚集。能回報,能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70句】:真該妄本,妄徹真源;性相融通,無障無礙。(唐)法藏《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
【第71句】: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今剃發(fā)染衣,便謂出家,噫!是不過出兩片大門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為大丈夫也;猶未也,與三界眾生同出三界,而后名為大丈夫也。(明)蓮池《竹窗隨筆》
【第72句】:皈依很早,仍不能生起虔誠之心,應當念誦百字明咒來懺悔業(yè)障;學佛很久,仍不能生起出離之心,應當觀修四共加行來斷除貪欲;認真修行,仍不能生起菩提之心,應當修持自他交換來降伏自私;禪修很久,仍不能生起空性正見,應當持誦心經(jīng)和金剛經(jīng),并實修大手印的殊勝智慧來摧毀無明執(zhí)著。
【第73句】:清茶淡香,既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世間的情愛也是如此。——證嚴法師
【第74句】:于諸法中補特伽羅無我性者,謂非即有法是真實有補特伽羅,亦非離有法別有真實補特伽羅。于諸法中法無我性者,謂于一切言說事中,一切言說自性諸法,都無所有。(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六
【第75句】:一件東西能充分使用時,就會突顯它生命價值的存在;如不加以愛護惜用而任意毀壞丟棄,就如同扼殺了它的生命。
【第76句】:心亦不在內(nèi)、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維摩經(jīng)》卷上,弟子品
【第77句】:佛和眾生的關系,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贖者的關系,而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師父和徒弟的關系。
【第78句】:凡事都有兩面性,“相爭”雖然會帶來煩惱痛苦,但從人類進步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相爭”卻十分必要,通過相爭,可以有效地激活大家的創(chuàng)造潛能,從而生產(chǎn)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物質產(chǎn)品和精神產(chǎn)品,人類社會也因此充滿變化、精彩紛呈。
【第79句】: 生氣傷害最大的是自己 我們生氣的時候,身體的細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也很容易引起精神 上的不穩(wěn)定,導致身體上的疾病。時常處在這個狀態(tài),壽命可能因此而減 少,受傷害最大的是自己。
【第80句】: 不管是自己的無心之過,還是別人的無心之過,我們都要學會寬恕、 學會忘記。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他心中裝了太多對別人的不滿和仇 恨時,他會感到身心疲憊,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忙事業(yè)、為成功而努力 呢?只有我們忘記該忘記的,我們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第81句】:十七、禪定為佛弟子,常悟自覺,日暮思禪,樂觀一心。《法句經(jīng)》卷下,廣衍品
【第82句】:自護時即是護他,他自護時亦是護己。……不恐怖他、不違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護他自護。《雜阿含》卷二十四,第619經(jīng)
【第83句】: 持之以恒,登峰造極 不放棄,就會有希望;不放棄,就能面對追求過程中更多的磨難;不 放棄,就能看見在風中游舞的春光;不放棄,人生就能知足常樂;不放 棄,就能更好地把握住每一天。
【第84句】:因為有癡,不能洞悉宇宙自然的真相,不能認清人生幸福的真諦,難免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到頭來頭腦中必然裝滿偏見執(zhí)念。
【第85句】:佛法、禪以直面人生的態(tài)度,要求我們在生存中安身立命,在生活中明心見性,在生死的流浪中了生脫死。
【第86句】:佛法從緣起論的觀點來看,認為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實際是在害己。敬人者,人敬之;愛人者,人愛之;損人者,人損之:欺人者,人欺之。所以,我們應該做到自利利他,不可損人利己。
【第87句】: 青春很短暫,即使做流星也要燦爛一回;青春是未來人生的 預演,你有權力按照自己的夢想盡情構思腳本,錯了還有時間改。一 位大學生博友希望我寫一個關于青春、關于前途、關于夢想的話題。
【第88句】:【修禪】當你遇到一件事,如果你,喜歡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歡,那么避開它;避不開,那么改變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接受不下,那么處理它;難以處理,那么就放下它。人最難的是放下。放下了,就釋然了。
【第89句】:在這世上,沒有屬于自己的東西,不為消逝的東西而悲傷,不陷入萬物,這樣的人稱為平靜者。《經(jīng)集》第四品,第十章《毀滅以前經(jīng)》
【第90句】:心凈則國土凈,我們要時常保護心念,不要被貪嗔癡等毒害侵襲;更要積極救護世界,不要讓暴力充斥社會,讓災難破壞家園、污染
【第91句】:腎功能不好,容易出現(xiàn)險情天災人禍,甚至會引起官非口舌訴訟之事。做水產(chǎn)生意容易虧損,做事有頭無尾易召小人,北方市場開發(fā)不好。
【第92句】:人既然生在世間,就不能離開眾緣,修行也不能離群隱世。真正的解脫是在眾緣中付出而得,也是在眾緣的煩惱中解脫。
【第93句】:沒有機會聽聞佛法,坐擁金山也毫無福報;能聽聞佛法,能念佛,縱是乞丐,也是天下無比富者。
【第94句】:冷暴力的危害極大,會使一些女人患上憂郁癥,并產(chǎn)生極端想法,比如自殘或自殺;也可能會使丈夫或妻子一方發(fā)生外遇,致使家庭矛盾進一步惡化;也會給下一代的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和性格缺陷。
【第95句】:心常在靜處與其讓浮躁影響我們正常的思維,不如放開胸懷,靜下心來,默享生活原味。
【第96句】: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并不只是解救生命,而且能生起對生命的愛心。對生命生起愛心而解救生命,才是真正的無畏布施。如果具備慈悲心的前提下,能做到長期吃素,這是最好的無畏布施。大寶法王說:“最好的放生就是做到吃素。”
【第97句】:樂于分享總是值得贊賞的行為,做一個“守財奴”,必為大家所厭棄。古人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己富裕了,幫助親友一起走上富裕之路,大家開開心心地享受富足的生活,豈不比獨自守著財富、躲在屋里“偷著樂”有趣多了嗎?
【第98句】:佛法功夫,最怕說閑話,管閑事。要知閑話閑事,俱令人心散神飛,無益有損,且將好光陰虛度,真為可惜。——《禪宗直指》
【第99句】:水遇到障礙,會有三種結局:一、增加深度;二、提高水平;三、別開生路,走出一番新天地。弘法途中任何障礙,都是暫時的、畢竟成全的。
上一篇:佛心禪語的文案2024年最走心的經(jīng)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