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生和死二者都是在對(因緣條件)「諸行」的執著與惦念中產生的。
【第2句】:逆境中要勇于承擔,切不可自暴自棄;順境中要謙卑恭謹,切不可得意忘形。
【第3句】:【禪心佛語】吃了就定要拉,人定要學會隨緣放下,否則就會便秘。常以為別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的比較煩惱。
【第4句】:恩宜自淡而濃,先濃而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而后嚴者,人怨其酷。
【第5句】:貪欲永盡,瞋恚永除,愚癡永盡,一切煩惱盡,是名涅槃。《雜阿含經》卷一,第18經
【第6句】:【圣經文案】254你們查考圣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
【第7句】:【禪心佛語】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第8句】:懷積極心發愿力,改變始于此時此地理想便是希望,是力量和快樂的源泉。
【第9句】:人人本具一顆菩薩心,也具有和菩薩同等的精神與力量,此力量即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內心的本性。
【第10句】:如果夢想還很遙遠,你盡管勇往直前;如果夢想舉步可入,你則需小心翼翼。因為一旦走進夢想,夢想可能就成了另一個現實,并不一定比曾經的現實美好。
【第11句】:【佛心禪語】無爭,并非事事不理,而是與人合心、與氣、互愛、協力。
【第12句】:【禪心佛語】死,要死得有價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輕如鴻毛;活,要活得有尊嚴;活有流芳百世,有遺臭萬年。
【第13句】:一切威儀中,常念佛功德,晝夜無間斷,如是業應作。《華嚴經》卷十三,光明覺品
【第14句】:【佛心禪語】「空」沒有相。拳頭是「有」,一張開就「空」了。「有」是五根手指頭;「空」也是五根手指頭,所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變化無礙的。
【第15句】: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國家興衰,小至個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過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說明。
【第16句】:【禪心佛語】量有多大,心有多靜;心有多靜,福有多深。心靜不靜,和環境無關。最深的寧靜,來自最寬廣、包容的胸懷。
【第17句】:人的生命短暫,但時空卻是天長地久。幾千年來人事的變動頻仍,只因人的欲求不斷!
【第18句】:彼師及弟子,當互審其器,若不先觀察,同得越法罪。(古印度)馬鳴《事師法五十頌》
【第19句】:在凡日心,在圣日性。“心”、“性”二字,寫法與意思不同,但是終極目標卻一致——成佛。
【第20句】:【圣經文案】154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紀念冊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瑪3:16)
【第21句】:心馬馳惡道,放逸難禁制,佛說切戒行,亦如利轡勒。。若人守護戒,如牦牛愛尾,系心不放逸,亦如猴系鎖。《彌沙塞五分戒本》
【第22句】:若父母不聽汝于正法律中正信舍家、無家學道者,我不得度汝出家學道。《中阿含經》卷三十一,《賴咤和羅經》佛言
【第23句】:世間的盜賊偷竊東西,不一定會把東西都偷光。但只要一念瞋心起,心中的“瞋賊”就會把一切功德偷得無影無蹤。
【第24句】:有僧問:“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師曰:“青山原不動,浮云自去來。”——《宗教箴言錄》
【第25句】:修行最主要的目標即是無我。若能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別人,別人也一定會尊重你、接受你。
【第26句】:【禪心佛語】彎腰是對自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對社會生態環境的憂思,是對自然的敬畏。
【第27句】:【禪語人生】愿我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舍誓愿。
【第28句】:我們必須確知:人只要是活在錯誤當中,他也不得不活在煩惱當中。而人最大的弱點是姑息自己、苛求別人。——耕云先生
【第29句】:【禪心佛語】大自然的智慧在運作之時無不顯示出其自在無為、和諧慈愛的風范。當我們駕乘和諧、喜悅和慈愛之力的時候,我們就以自在無為的方式創造了成功與好運。
【第30句】:生活的禪法,在于調整與規范做人做事的態度,不迷信,不盲從,一切事物,物來則應,事去不送,凡事寬宥存余地,只是隨緣送年華。矯情,煩惱重,寬恕,智慧增。
【第31句】:眼聲耳色不思議,百草顛頭受用時。表里洞然無一事,端能保護臘人兒。好日我同,遇緣即照。法隨法行,法幢隨處建立。——《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32句】:【禪語人生】一個對父母都不好的人,怎么能把團隊溝通好;一個和兄弟姐妹都處不好的人,怎么能把團隊帶好。
【第33句】:【佛心禪語】做事要專,做人要寬。做事可以兼職,做人只能專職。清白做人,用心做事,不求完美人,只求完美事。
【第34句】:【禪心佛語】人生各有追求,但都不弱上述五點才是人生最有意義的追求,因此提出一談。
【第35句】:【禪語人生】用功就是要把這個真如妙心好好地守著,死活也守著那念清凈,慢慢就會起作用,就會發光,就會有神通。
【第36句】:恒誨法師: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也似這生命一般寧靜,活自己的平靜,不被外界所干擾。承攬幾分自己的過失,多說幾句對不起,一念悔過,還世界一片安寧。
【第37句】: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夢窗國師
【第38句】:世間熙攘喧囂,因此世人心生浮躁。在喧囂處為自己留一份清靜,不時從熱鬧的俗世中退回來,調和內心,就能在紛擾中安頓自己。
【第39句】:有錢人總是追著錢跑,佛菩薩總是追著功德跑。名號是總功德,當我們稱念時,一切佛菩薩都追著跑來。
【第40句】:選擇里沒有對正確的道理,也無幸福的標準,只是代表生命的時間,不斷行進,并終究走向靜默。
【第41句】:人生看不慣的東西太多,看清、看懂,全是自找傷心。給生活罩上一層薄霧,不是自欺,而是對自我的保護。凡事太認真,苦了心,累了自己。
【第42句】:【禪心佛語】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容一番橫逆,增一番氣度;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第43句】:【禪心佛語】所以,死亡既然不是末日,輪回的生命當然沒有末日。不光如此,輪回者所面對的世界,也是沒有末日的。由于業力的原因,世界會發生成住壞空的變易與輪回。
【第44句】:心不專、念不一,做事難以成就;若想心念專一,就必須收攝雜念,恒持清凈的一念心,這就是“系緣修心”。
【第45句】:智信者深體佛法的精神,迷信者曲解宗教的美意。一切虛飾作偽,皆起于染心,心虛則執迷不悟,無法體解大道。
【第46句】:【禪心佛語】明明德,就是說每個人內心都具有光明德能,要把這些寶藏開發出來,形成一個完整、優美的人格。
【第47句】:【禪心佛語】生死輪回痛苦是生命最脆弱最黑暗最傷害人的地方,選擇退出貪嗔癡慢的演繹,令人無法在火宅里徘徊,雖然看上去有些消極,但也是三十六計之首。
【第48句】: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凈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當你心里面真正裝有一朵清凈的蓮花,一朵潔白芳香的蓮花,你將一生無怨,幸福和安詳永遠伴隨你。
【第49句】:【禪心佛語】菩薩畏因不畏果,害怕因,他不看果報,你積上這個因,將來因緣成熟果報現前。
【第50句】:【禪心佛語】你以為最酸的感覺是吃醋嗎?不是,最酸的感覺是沒權吃醋。
【第51句】:【禪心佛語】佛云: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罷了。
【第52句】:不要害怕去愛:斬斷你的猶豫與怯懦不要讓羞怯或自尊阻止愛的表達,愛不能將就,更經不起蹉跎和等待。
【第53句】:【佛心禪語】第二條:在人之上時,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時,要視自己為人
【第54句】:【禪心佛語】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樹,在秋天落下了樹葉,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只要生命還握在手心,人生就沒有絕望。
【第55句】:恒唯法師:一杯茶在手,品人生的收放適度,品歲月的春華秋實,身心安靜,自然融合,即不與世隔絕,又要安守本分,悲歡量力,適可有度。
【第56句】: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于六波羅蜜多。《大般若經》卷四十九,大乘鎧品
【第57句】:將來之世,多有比丘貪惑供養,令法毀滅。若有比丘奉持戒律,法當久存。《迦當比丘說當來變經》
【第58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有求有私,會受環境控制;無求無私,才能勇敢堅定。
【第59句】:古人云:“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大罪,當不得一個悔字。”
【第60句】:【禪心佛語】活著,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了解到生命蘊含的價值',開啟出精神財富,才能成為真正的富翁。
【第61句】:若能善用智慧,集中精神與心力,把時間當作鉆石般珍惜、精勤不懈,則世間沒有不能完成的事;若把時間當作泥土一樣揮撒、好逸惡勞,將一事無成,拖累社會。
【第62句】:【佛心禪語】小強再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而且還是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說“你看,我多能干。”
【第63句】:【禪心佛語】你可以繼續自嘆命苦,也可以采取新的行動,做點有益的事。
【第64句】:【禪心佛語】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第65句】:急功近利是很多人的特點。生活中,我們常常被眼前利益的絢爛外表蒙住了雙眼,寧愿一直低頭享受那片刻的歡愉,也不肯抬起頭望向遠方,去尋找更廣闊的空間。
【第66句】:如我所得,愿一切眾生亦如是得,如我無異。《華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67句】:【圣經文案】331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
【第68句】:【佛心禪語】自助者,天助之。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困境。如何才能擺脫困境呢?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一顆自度之心,靠自己去成功。
【第69句】:【圣經文案】90愚妄人的惱怒,立時顯露。通達人能忍辱藏羞。(箴12:16)
【第70句】:【禪心佛語】賞析: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里。
【第71句】:【禪心佛語】水月不驚,歲歲如此。心作道場,不垢不凈。故事恩怨,一樣云煙。本無塵埃,何來聚散。
【第72句】:【佛心禪語】把寂寞刻在酒瓶子上,喝進膀胱里,尿出來,讓寂寞灑滿一地。
【第73句】:【禪語人生】息似晴空無風,脈似曠野夜靜,身似一灘清水,剎那樂無時日。
【第74句】:常規思維是人人都有的思維狀態。當周圍的一切不曾產生變化時有它的便利性。但面對新事物時,如仍受其約束,就會適得其反。打破心理枷鎖才能適應新環境。
【第75句】:【禪心佛語】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第76句】:【佛家禪語】與人結好緣,句句話都是法;與人結惡緣,句句話成是非。
【第77句】:【禪心佛語】即使生活有一千個理由讓你哭,你也要找到一個理由讓自己笑,因為這就是人生。
【第78句】:【佛心禪語】最大的挑戰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
【第79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懂得關心你周遭的人事物,則也會得到同樣的友善回報。
【第80句】:【禪語人生】這顯然是愚人自絕后路的做法,不為明年留下種子,最后只會餓死而已。可見,不顧及后果的過分享受,將會耗盡福報,給自己的未來和后世帶來無量的痛苦。
【第81句】:【禪語人生】有時,參禪,只在一瞬間,一杯茶,一葉草,一尾魚,一粒沙,一株桃花,看一個繁雜的世界。世有千態,心有萬言,便可從中拾得一顆澄明無物的禪心。
【第82句】:目前的社會受物質的引誘,使人們的愛欲更達到了沒有止境的程度,造成了心靈上無法彌補的空虛。
【第83句】:將昨天、今天、明天的事情都打理妥當,在回想過去時,不阻礙今天前進的腳步:在過好今天時,也要為明天打算,如此才能走好生活之路。
【第84句】:所謂少欲,并非消沉,什么事都不管,什么都不求、不取;而是要積極進取,尤其為善不落人后。不可為日常事物、人我是非而患得患失,或整日失意、消極。
【第85句】:莫輕視小善,以為我不會受報應。小水滴不斷地落下,最后能灌滿整個瓶子,所以聰明的人逐漸積集小善,而致使他整個人充滿著福德。——《佛陀的格言》
【第86句】:燈紅酒綠,夜夜謊言成災。就連我愛你都成了口頭禪,還說得那么深情那么真。
【第87句】:此三業如是相似,我施設意業最重。《中阿含經》卷三十二,《優婆離經》
【第88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每一個細胞都格外珍貴,有質量的過好每一天生活,就有效地保證了我們生命細胞的存活率。
【第89句】:生活象看預告片,總是為看不到前面的情節而惋惜,為看不到后面的結局而猜想,而無法專心的去看現在的那段情節,與其去思前想后,倒不如去享受這現有的精彩。
【第90句】:【禪心佛語】奮斗,是理想與毅力合成的混凝土,它能架成通向彼岸的橋梁。
【第91句】:【禪心佛語】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沒有道,不做沒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著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
【第92句】:滿心勇氣的能量,不絕望是活著的真義,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英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唐·圓澤
【第93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處事須精明,待人要糊涂。有福而不驕,則無禍;有禍而不懼,自是福。
【第94句】:佛教微博經典:“沒有不被議論的事,沒有不被猜測的人。做真實的自己,依心而行,別管別人說什么,比不上你的才會議論你,比你強的,人家忙著趕路,根本不會理你。
【第95句】:【佛心禪語】「遠離罪惡」的味,「寂靜」的味,「法悅」的味,嘗到此味的人,并無恐怖。
【第96句】:【禪心佛語】你必須嘗試,如果你還不能做到,便得更深入去探求。掘取這雜染煩惱,根除它們。
【第97句】:【禪心佛語】失去金錢的人損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損失極多,失去勇氣的人損失一切。
【第98句】:現今世界戰禍連連,動亂不安,因為人不知護生,缺乏慈悲心。只要大家不殺生,愛護生靈,則天下自然太平安樂,永無戰亂。
【第99句】:佛說:善事和惡事,都由心造作。禍福都由人自己的善惡而決定,報應如影子追著形體、聲音隨著響動一樣。
上一篇:有深度哲理的文案,精辟透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