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能受委屈,能受冤枉,能受挫折,能受侮辱,然后才能受榮耀。(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2句】:【圣經文案】448我們若忽略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這救恩起先主親自講的,后來是聽見的人給我們證實了。(來2:3)
【第3句】:【禪心佛語】假如,你正為某件外在事物所苦,事實上,使你痛苦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你對這件事物的觀感。
【第4句】:【禪心佛語】人活著是一種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只要心情好,一切都好。
【第5句】:【禪語人生】在佛教的繪畫與塑像里,佛的容顏,永遠是快樂、寧靜、滿足而慈悲的,決看不到有一絲受難或痛苦的痕跡。
【第6句】:【禪心佛語】當一個人干好事或干壞事的時候,這種行為會折射成影子,回歸到自身的思維里,佛法把它叫做種子。
【第7句】:【佛心禪語】不受傷,甚至不帶一點不愉快,就想表達自己的心情是不可能的。
【第8句】:你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別人就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你,如果你對親友善盡義務和責任,你也將得到親友真正的熱愛。
【第9句】:每一次靈魂的蛻變,亦是一個溫暖幸福的開始,也是打開良善之門的機緣。
【第10句】:【禪語人生】心頭最大的傷,不是傷害本身,而是還在和煩惱較量。回頭是云煙,煩惱豈永久。人生的方向,就是路過痛苦,走向寬厚。
【第11句】:【禪心佛語】慈悲實在不易奉行,其實假如把自他互易,就容易實踐慈悲了。從禪觀中悟道,從無分別中忘失自我,那就能超越生死苦海了。
【第1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寬容大度,才能莊嚴菩提;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第13句】:若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貴。《中阿含經》卷十七,《長壽王本起經》
【第14句】:【佛家禪語】因為過于追逐此生的名利,所以往往忽略了修行,于是對死亡既沒有作好任何準備,對來生也毫無把握正確的方向。
【第15句】:【禪心佛語】當我們的心如如不動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進入清凈的佛凈土。
【第16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處事須精明,待人要糊涂。有福而不驕,則無禍;有禍而不懼,自是福。
【第17句】:【佛心禪語】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第18句】:【禪心佛語】什么是正教呢?就是修觀無常、苦、空、無我四法印還有十二因緣,牽纏生死,修習四種真諦,見苦、斷習、證滅、修道。
【第19句】:【禪心佛語】扼殺人的不是工作,而是煩惱。煩惱如同鐵銹—機器的損毀,不是肇因于不停的轉動,而是因為鐵銹,才導致故障的。
【第20句】:進食時,我們得拿起筷子,最后,我們還得放下筷子。有時,面對美食,我們很難放得下筷子,但再難,最后我們還得放下它,否則,便會撐死。
【第21句】:我們都不是很完美的人,但我們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孤獨的時候,給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時候,給自己溫暖。學會獨立,告別依賴,對軟弱的自己說再見。
【第22句】:【禪心佛語】思憶常會在夜靜燈昏時翻開甜酸苦辣也成了一道最凄美的風景線,陳舊的美無法在代謝中泯滅。
【第23句】:【禪語人生】一佛名為“大無畏”,其渡人也,曰“施無畏”.無畏有五,曰:無死畏,無惡名畏,無不活畏,無惡道畏,乃至無大眾威德畏。
【第24句】:若分別憶想,則是魔羅網;不動不依止,是則為法印。(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十
【第25句】: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奔馳于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于得意炬赫之時,回首作未來沉溺之想乎?(印光法師)
【第26句】:【佛心禪語】做人高手如同下棋,若有若無,聲東擊西,不聲不響,計算長遠,在不知不覺中將對手逼得不能動彈。
【第27句】:【禪心佛語】凈慧長老生前一直積極呼吁取消門票,并身體力行在所住持寺院率先實現了免門票。
【第28句】:【佛心禪語】布施,看起來是利人,實際是利己。持戒,看起來是束縛,實際是自由。忍辱,看起來是吃虧,實際是受益。
【第29句】:【禪語人生】勇敢定律:人若軟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第30句】:【禪心佛語】你是什么人,便會吸引什么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氣場;充滿樂觀氣息安貧樂道的人,好運便會與之相伴;充滿悲觀思維憤世嫉俗的人,霉運很難不與之相隨。
【第3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禪有四行: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打破執著,是“無所求行”,讓自己從苦海解脫出來,用法凈之理作指導,是“稱法行”。
【第32句】:【佛心禪語】劉念臺云:“學者遇事不能應,終是此心受病處,只煉心法更無煉事法。煉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無一事而已。無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靜工夫得力處。”
【第33句】:一段春風有兩般,南枝向暖北向寒;現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一無德禪師
【第34句】:【禪心佛語】若你面對著一棵樹,只顧著看樹上的一片紅葉,那么其它的葉子都將視若無睹。如果你不看這片葉子,而無心地只看一顆樹,則所有的葉子,都會在你視野之內。
【第35句】:【佛心禪語】辦:想做成事,光用“力”不行,還得左右都有“點”表示。
【第36句】:【禪語人生】只要是因緣所生法,它就是無常的。無常,無就是沒有,常就是不變,無常是說沒有不變的,它在變的。所以房子有成住壞空,我們人也有悲歡離合的。
【第37句】:【禪心佛語】佛說: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第38句】:【禪心佛語】佛教分為小乘、大乘。小乘的修行目標是為了自己從煩惱和痛苦中解脫;大乘唯一希望所有眾生徹底解脫,并身體力行地饒益他們。
【第39句】:【禪心佛語】快樂定律:如果朋友的朋友是個快樂無比的人,你也會感受到快樂。
【第40句】:【禪心佛語】精進努力修行不是改變自己容貌,也不是創造福慧,而是尋回原本的初心_____赤子般的心。
【第41句】:【前世】人若能轉世,世間若真有輪回,那么,我們的前生曾會是什么?【佛說】萬物于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
【第42句】:只要寧靜處世,不為世俗勢利所動,身心處于淡泊寧靜的良好狀態之中,必然有利于健康長壽。對癥下藥,自能藥到病除。
【第43句】:生命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隨波逐流。希望自己是一棵樹,守靜、向光、與安然。敏感的神經末梢觸著流云和微風,竊竊的感受著自然的歡喜。
【第44句】:有些人一直認為自己不快樂,就是因為他們固執地讓自己的情緒不肯離開令人不快的事情。那樣,除了折磨自己的身心之外毫無益處。
【第45句】:【禪心佛語】雖業識紛動,而性凈自若,猶之虛空中萬相森羅,而虛空仍自若也。
【第46句】:一定要身體、工作、行動皆一致,這才是和。所以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第47句】:【禪心佛語】除非你了悟自心本性,否則無論什么念頭,也只是概念性的想法而已;除非你可以駕馭自心,否則你做的任何事也只會延續迷妄而已。
【第48句】:【佛家禪語】開啟心胸,才能發揮無量的慈悲,獲致真真正的智慧與功德。
【第49句】:【佛心禪語】自助者,天助之。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困境。如何才能擺脫困境呢?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一顆自度之心,靠自己去成功。
【第50句】:身口意:有心修行者皆有個共同的起點——凡夫;也有共同的目標——成佛(圣),中間的距離即是“菩薩道”。
【第51句】:【佛心禪語】不計較小事,才能卸下心靈的負荷;不聽聞閑言,才能避免無謂的爭端。
【第52句】:師日:“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于無法住,不應取舍。若學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南岳懷讓禪師》
【第53句】:【佛語摘抄精選】聞人談論但且虛受悅服,慎勿鋒起求勝。詳究取舍在我而已。(《法藏碎金錄》)
【第54句】:【禪心佛語】佛說法,不厭其煩地重復,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沒有開悟;這是佛慈悲到了極處。我們明白之后,才知道要感恩。
【第55句】:做一個安靜細微的人,于角落里自在開放,默默悅人,卻始終不引起過分熱鬧的關注,保有獨立而隨意的品格,這就很好。
【第56句】:向前走的愛,向后退的愛,真正的愛不是強加的,也不應執著,而應該以善的力量付出愛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幸福。
【第57句】:社會上說到生,就想到要恭喜,佛教卻認為死才是真正值得恭喜,因為它已消掉一段業緣。
【第58句】:【佛心禪語】做事要果斷,要雷厲風行,不可慢吞吞,猶豫不決。否則,會毀壞前程。有史以來,成大事者在處理事情時都會當機立斷,拿得起放得下,干凈利落。
【第59句】:一切眾生六根之聚,皆從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一實境界而起。《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一
【第60句】:【禪心佛語】人的自尊其實是一種內涵豐富的修養:自尊是從不趨炎附勢、背躬屈膝;不會為塵囂所亂心、不會為誘惑而動搖、不會為權貴所折腰。
【第61句】:【經典禪語】世界上最寂寞的,不是你想念的人不在身邊,而是你寂寞的時候沒有人思念;世界上最幸福的,不是有人把你捧在手心愛你,而是有人值得你全心去愛。
【第62句】:佛教并不否認名與利。你有好的德行,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貢獻,這樣的人一定“名稱普聞”。
【第63句】:【禪語人生】只要心中有佛,人人都是佛,處處都有佛,所以人人皆可自度。
【第64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能創造奇跡,只要你敢想敢做,就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第65句】:【佛心禪語】把握住這個關鍵,內心擺脫痛苦的力量會逐步增強,慢慢地,就會痛苦少了,快樂多了。
【第66句】:做人要厚道,隨時給人留下轉圜的余地。(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67句】:修心禪語:種下一個善念,收獲一種良知;種下一種良知,收獲一種道德;種下一種道德,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個人生。
【第68句】:世俗凡夫所談的情是私情、是染著的情;所談的愛是染污的愛、是不清凈的愛,是很小也是很短的愛。
【第69句】:【禪語人生】心,可以讓我們愛欲、纏綿,也可讓我們于一切苦難眾生,慈悲、不舍。
【第70句】:【禪心佛語】人生六耐,缺一不可;臨危應耐,耐以生存;緩:事緩乃圓,好從慢得;從緩待變,應對自如。
【第71句】:如法得財利,不負得安隱,施與得歡喜,二俱皆獲利。《中阿含經》卷二十九,《貧窮經》
【第72句】:【禪心佛語】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很多美好的夢想,但真正能實現的卻寥寥無幾,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時間,也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乏行動。
【第73句】:【圣經文案】118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塞40:31)
【第74句】:禪機妙語說人生:剪影亂,剪影亂,剪影一舞似當年。相思怨,相思怨,相思難盡空流連。
【第75句】:彌勒菩薩在究竟一乘寶性論中說:“因稀有,因無垢,因具勝能,因世間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終如一,故稱稀世珍寶。”
【第76句】:【爭執失好友,小怨忘大恩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的至親好友。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第77句】:【禪語人生】有了品德、戒行,就不會在言行上做出傷害他人、危害社會的行為,就不會成為違犯性煩惱的奴隸。
【第78句】:離心無佛,離佛無心,亦如離水無冰,亦如離冰無水。凡言離心者,非是遠離于心,但使不著心相。——《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79句】:世間人只要與有名望的人交上朋友,拉上關系,便覺得自豪;我加了阿彌陀佛的盟,與觀音、勢至合作共事,參與菩薩海眾功德分紅,怎么不歡喜自豪。
【第80句】:【禪語人生】消極的出世并不能帶來真實的快樂,只有積極地知苦、體會苦、從苦難中成長,才能真正離苦得樂。
【第81句】:一般人常言:要爭這一口氣。其實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這口氣咽下去。
【第82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我們生活在人世間,就要學一種豁達,學一種灑脫,學一種開心,看人間花開,賞天高云淡。
【第83句】:【佛心禪語】不是我們的根器不夠,而是我們把太多精力放在追求俗務上了。人生精力有限,生命有限,應該趁有限還有的時候,盡快證悟無限的覺性。
【第84句】:凡有奢求,必得煩惱,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問自己該做什么,這就是安分。——耕云先生
【第85句】:時光越老,人心越淡。輕輕的呼吸,淺淺的微笑。生活,平平淡淡不悲不喜不驚不擾,這樣就好。
【第86句】:【禪心佛語】懂得了佛法的道理,回歸到自身的當下,就是要學會好好地吃飯、好好地睡覺、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去面對一切應該做的事情。
【第87句】:【經典佛語】“三寶對我們有極大的恩德,施予我們最大恩德的是三寶。”——以這樣的意樂心去修供養,得到的福報無量無邊。
【第88句】:輪回之路絕非坦途,我們會遇上順境,也會遇上逆境,要學會在面對挫折時,把它當成一種讓自己克服挫折的磨練,這種磨練會讓你成長、茁壯。
【第89句】:一切諸法皆從自業因緣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緣念念不住,猶如電光。《無字法門經》
【第90句】:蠟燭說它比太陽更明亮,太陽不會為自己辯護。土塊說它比泰山更高大,泰山不會回應。
【第91句】:【禪心佛語】佛法說世間一切是緣起性空的,所以利人就是利己,害人就是害己。利己要在利人中求,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第92句】:當眼前的太陽已經沉沒,背后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來,我們站在黑暗中,應該做點什么呢?
【第93句】:【禪心佛語】禮佛的花代表著微笑及快樂,因為花香代表不生氣、不拉長臉,那我們臉就會像花一樣漂亮。
【第94句】:生死在片刻間,成功在片刻間,失敗同樣也在片刻間。一切的一切,都要抓住當下一念不放過。
【第95句】:學佛無非是學做人,所謂“善知識”,就是在做人方面做得很好的人。跟“善知識”學做人,把人做好了,距佛也就不遠了。
【第96句】:【禪心佛語】佛云: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罷了。
【第97句】:說話要留有分寸,做事要空點余地。這不是世故,是操守;這不是敷衍,是對自己、對他人負責。
【第98句】:希望有可見度,我們寧愿相信天上某個閃爍的星星就是自己;希望靈魂不滅,我們內心深處篤信生命的輪回。現實和虛妄僅僅隔著一層紙。
【第99句】:人不管他是處在什么樣的地位,過著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亂不安,這種生活就無異是對生命的一種煎熬。——耕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