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往?睿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面相呈,更無余事。——《盤山寶積禪師》
【第2句】:對自己要自制,即要自我克制,對別人要寬容,即要寬厚待人。這兩個方面都做得好的人,必定是快樂、有福氣的人。善待自己不是自私,恰好相反,這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指你將美好的自己、美好的生命綻放出來,而不是將枯萎的你犧牲出去。
【第3句】:菩薩摩訶薩不凈佛國土,不成就眾生,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摩訶般若經(jīng)》卷二十六,畢定品
【第4句】:眾生因為認識不清,所以常把“無常”誤為常、把不樂認為樂,也因心性顛倒而造作許多墮入地獄之惡業(yè)。
【第5句】:【佛學(xué)經(jīng)典文案金句】佛說: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憂愁;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恐懼。若是放下愛,就沒有了憂愁也沒有了恐懼。
【第6句】: 善于結(jié)緣,左右逢源 人生最可貴的一件事就是“結(jié)緣”。結(jié)緣好比播種,哪有不播種就能 白白得到果實的呢?
【第7句】:做人其實不需要有復(fù)雜的思想,凡事要隨緣,不要攀緣,境來不拒,境 去不留。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清心寡欲就會輕松自在;只要隨遇而安就 能自得其樂;只要放下就能解脫。放下是一種選擇、一種智慧、一種明白, 亦是一種結(jié)局。
【第8句】:如何才能過好每一天的生活呢?每日說好話,每日行善事,每日常反省,每日多歡喜,只有在今天時把今天過好,在明天時把明天過好,才能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過好,才會一生過好。
【第9句】:責(zé)己要嚴,待人要寬。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當(dāng)要責(zé)備人的時候,先要檢討自己。(當(dāng)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10句】:【拜佛】拜佛具有懺悔罪過、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借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并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yè)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學(xué)習(xí)的宗教儀式。
【第11句】:我們的心總在給外在世界安立各種各樣的假名——好的、丑的、胖的、瘦的……。這個語言的世界、符號的世界、概念的世界,把我們弄得暈頭轉(zhuǎn)向。
【第12句】: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待,意中清凈。悟此法門,由汝習(xí)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壇經(jīng)·機緣第七》
【第13句】:耳目不防護,貪欲從是生,是名為苦種,生臭汁潛流,諸覺觀氣味,依于惡貪嗜。聚落及空處,若于晝?nèi)粢梗h離修梵行,究竟于苦邊。《雜阿含經(jīng)》卷三十九,第1081經(jīng)
【第14句】:在心靈中,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被隱藏和埋葬。我們會把一切被壓抑的自動投射到外界,而自己根本毫無覺察。
【第15句】:佛言:我身生于人間,長于人間,于人間得佛。《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十八,聽法品
【第16句】:勿貪世間文字詩詞,而礙正法;勿逐慳貪、嫉妒、我慢、鄙覆習(xí)氣,而自毀傷。(蒲益大師)
【第17句】: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yǎng)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六祖壇經(jīng)一阡悔品》
【第18句】:無所求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不求將來是否會有好的成果。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就是無所求。
【第19句】:僧問:“如何是璇璣不動?”師日:“青山數(shù)重。”日:“如何是寂爾無限?”師日:“白云一帶。”——《天龍重機禪師》
【第20句】:晝則勤心修習(xí)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后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jīng),以自 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
【第21句】:人生在世總是“一半一半”,即在樂、成、得、生中有苦、敗、失、死。只有包容不完美,才能感受到真正完整的幸福。一、有苦有樂的生活才更為充實。二、有成有敗的生命才更加合理。三、有得有失的生活才是公平。四、有生有死的生命才是自然。
【第22句】:愿每個人都懂得愛的真諦:愛是奉獻而非占有,愛是隨緣而非強求,愛是坦誠而非謊言,愛是清凈而非功利,愛是包容而非狹隘,愛是溫暖而非冷漠,愛是智慧而非愚昧。請敞開你的心扉,將真愛的能量釋放!
【第23句】:比如,金翅鳥在虛空中高高飛翔時,它的影子雖然沒有現(xiàn)出,但并非沒有身影,最終無論它降落在哪里,黑糊糊的身影就會出現(xiàn)在那里。同樣,所造的善惡果報,雖然暫時不一定會現(xiàn)前,但最終不可能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如《功德藏》云:“高空飛翔金翅鳥,雖暫不見身影現(xiàn),然與其身無離合,因緣聚合定現(xiàn)前。”
【第24句】:【天天禪語】人生短暫,難得相聚,全家人能夠一起度過春節(jié)是很幸運的事,值得大家珍惜,并相互善待。年輕人應(yīng)該給老年人好好拜個年,讓老年人心中充滿歡喜,祈愿他們長壽健康,幸福平安。這不僅是一種孝順的表現(xiàn),更是一種基本的修行。
【第25句】:要將是非當(dāng)教育,不要將人事當(dāng)是非。前者能將種種不順心的行為轉(zhuǎn)化為重組自我的利器,后者只會讓你覺得人生很痛苦。其實,每天的瑣碎事務(wù)都是活生生的大藏經(jīng)。
【第26句】: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違法亂紀的惡人和喜歡惹是生非的小人,都是既可憐又可惡的人,他們都是生活中的弱者,沒有能力憑正當(dāng)手段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只好用令人痛恨的方式去營造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對他們多一點厭惡,不如多一點同情。
【第27句】:寬容是一種高貴品質(zhì),是一種生活藝術(shù),佛說懂得與人和諧相處的人,是看透了人生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是精神的成熟、心靈的豐盈。
【第28句】: 有些地方本來可去可不去,但最終還是要去;有些事本來可 做可不做,但最終還是做了;有些問題本來可想可不想,但最終還是 得想。人總是這樣不由自主。
【第29句】: 罵人,大家都覺得是不文明的行為,可是還是有人忍不住要罵,看來 是缺乏安忍的定力,用佛家的話講,就是犯下了惡口罪業(yè)。佛家的口業(yè)分 惡口、兩舌、妄語、綺語。
【第30句】:其實,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如能發(fā)現(xiàn)自身的本性,自然擁有平等心,也就不會有你我高下之分。
【第31句】:問:“佛是人依著佛法修成的,但是最先佛是從哪兒來的呢?”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迷為眾,心覺為佛。有聞教義佛法而起覺者,此類名日聲聞;有見飛花落葉而悟道者,此類名日獨覺。君問最先,當(dāng)指佛法以前,既有獨覺之事,是悟道亦有不賴聲教者矣。”——李炳南居士
【第32句】:處于逆境的時候,要懂得善待自己。要記住:如果這個世界沒人疼惜你,你要疼惜自己,沒有人看得上你,你要看得上自己。是的,若能懂得始終對自己好,生命就永遠沒有失敗。善待自己,就是要學(xué)會寬恕,不在過去的錯誤中糾纏;就是要學(xué)會退一步,不在不能得的欲望中掙扎。
【第33句】:要救世必須先救心,心誠則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須先從個人的修養(yǎng)開始做起,然后再以一個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響其他的家庭,則家家和睦,社會安詳和樂。
【第34句】: 只要你心無掛礙,什么都看得開、放得下,只要你在人生的追求中能多 一份淡泊,少一份名利,多一份真情,少一份世俗,只要你拋棄一切塵 世的煩擾,留一份開闊的天空給心靈安個家,你就會獲得幸福,遠離 煩惱。
【第35句】:弗隨嗜欲,不犯諸惡。《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于細微罪,生大怖畏。《雜阿含經(jīng)》卷二十四,第635經(jīng)
【第36句】: 世上的事看似與我們有關(guān),其實并無關(guān)系。我們活著或者死 去,關(guān)注或者無動于衷,那些事該發(fā)生還照樣發(fā)生,不會因為我們 而改變。人生就是參加一場注定要散場的party,我們表演或者不表 演,它都不過是一場party,主角永遠不是我們。
【第37句】:人生不必求全責(zé)備,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聾半啞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賢。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親半愛半苦樂,半俗半禪半隨緣。那些你受的苦,流的淚,吃的虧,擔(dān)的責(zé),忍的痛,到最后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第38句】:當(dāng)下,于這薄涼的世界里,定要做一個矜柔且深情的女人,踏著斑駁,簪著詩意,戀上一巷梨花雨涼,悟出一片云水禪心。
【第39句】:觀察一切法,悉從因緣起,無生故無滅,無滅故無盡,無盡故無染。于世變異法,了知無變異,無異則無處,無處則寂滅。《華嚴經(jīng)》卷四十四,十忍品
【第40句】:如眾翳者同于一處,見各差別,互不相礙,皆由眼翳,不見正色。眾生亦爾。色性無礙,心緣異故,蔽于正見,不了真實。《如來不思議境界經(jīng)》
【第41句】:當(dāng)你快樂時,那快樂是否令人贊嘆,要看你的快樂能否永久;當(dāng)你富有時,那富有是否令人尊重,要看你的財富源于何處、歸于何處;當(dāng)你自感聰明時,那聰明是否令人敬仰,要看你的聰明用于何處。
【第42句】:我們整天為紛繁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所左右,為身外之物所煩擾,為名位所刺激,我們的心怎么凈得下來呢?煩惱自然時刻也不會遠離我們。——燃燈法師
【第43句】:人們總在年輕時賣命賺錢,又在有錢后花錢買命。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一系列身體與精神問題,其實是日積月累的賺錢過程所導(dǎo)致的:很多疾病是花再多錢也治不好的,可見錢財并不是萬能的。心才是萬能,“諸法唯心造,萬物唯識現(xiàn)”。快樂從內(nèi)心尋找,由內(nèi)而外的快樂,才是真的快樂。
【第44句】:一盞離愁,孤單的雀鳥闊別了許久的暖。一片落葉妖嬈了紛飛的淚眼,一絲紅巾點燃了心底的風(fēng)情,一山一水感染了禪意的心凈,一曲梵音繾婘了心底的哀愁,一眼泉水清淺了心的冰凍,帶來無限的詩情。一針一線一畫繡,點綴了愛的苦澀。
【第45句】: 山那邊是更高的山,綠那邊還有更深的綠。我無法越過,也 不能窮盡。和自然相比,人過于渺小,生命多么短暫!我們因此有理 由珍惜屬于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和心靈律動。
【第46句】:生活的禪法在于運用內(nèi)心的光明,去覺察這世間事物的無常,能夠保持生活心平氣與的真實與力量,生活從來就不是在煩惱里悵然若失,它應(yīng)該是一種人生的認識,去發(fā)現(xiàn)生活教誨的意義,糾正自己的失誤,化解那些曾經(jīng)自以為是的固執(zhí)與成見,人生不是哭著找出路,而是擦干眼淚看前方。
【第47句】:良心即是一種仁心,也就是利他的慈悲心;同時它又是一種覺照的心,它時刻警覺自己的(身、口、意)三業(yè),使之向善、向上。
【第48句】: 我就是一頭老牛,拉著一輛吱嘎吱嘎響的破車,碎步在高低 不平的人生路上。沒有痛苦,也沒有怨言,就這樣拉著破車一直走, 走到天盡頭。既是一頭老牛,注定必須拉車,不是拉這輛,就是拉那 輛,不是拉新車,就是拉舊車。給我輛破車,我也會樂此不疲地拉, 拉穩(wěn)拉好,不翻車,我就有成就感。
【第49句】:執(zhí)著自我的人,心智將會受到干擾。處處只考慮自我的人,就會給自己帶來憂愁。一《佛陀的格言》
【第50句】:面對他人,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微笑既能展現(xiàn)自己的友好、熱情,更能顯示一個人的自信、教養(yǎng),以及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在對方心靈中投射下一束溫暖的陽光。
【第51句】:住三世無礙智戒者,以身語意合一,不作一切諸法。云何為戒?所謂觀察舍于自身,奉獻諸佛菩薩。《大日經(jīng)》卷二,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
【第52句】:今天的佛教,如空心蘿卜,外表雖堅硬鮮美,里面已干枯、失味。佛教要興盛,不是靠大寺,而是靠大師;不是靠建材,而是靠人才。
【第53句】: 時間有時候是一個變量,你想快時它就慢,你想慢時它偏 快。在時間面前,你的一切想法都顯得蒼白無力,既不能讓時間的腳 步加快,也不能讓時間的腳步減緩。智者則順時而動,決不讓時間左 右自己的心境。實際上時間是一個定數(shù),生命也是,能超越這個定數(shù) 的不是隨心所欲,而是靈魂的淡定。
【第54句】: 一位成功人士曾說:“是一種感恩的心情改變了我的人生。當(dāng)我清楚 地意識到我無任何權(quán)利要求別人時,我對周圍的點滴關(guān)懷都懷抱強烈的感 恩之情。我竭力要回報他們,我竭力要讓他們快樂。結(jié)果,我不僅工作得 更加愉快,所獲幫助也更多,工作更出色,我很快獲得了公司加薪升職的 機會。”
【第55句】: 父母無論怎么批評你,你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是最優(yōu)秀的。因 為希望你更優(yōu)秀,所以批評可能會多一些,有時候,批評的話甚至很 難聽。父母對你的期望值總是在不斷提高,即使你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了,在 他們看來,你還應(yīng)該更優(yōu)秀。請不要因為父母的批評而氣餒,你要體 諒他們,他們的批評往往不一定正確。
【第56句】:沒有時間老:越忙的人時間越多沒有時間老,每一秒鐘都可能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每一天都會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第57句】:見到任何事不動念,就像鏡子照物不留痕跡。功夫在這個地方做,就叫做“照見五蘊皆空”。
【第58句】:為了修持慈悲心,一個人必須丟開自私的愛,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愛是以自我為中心,人們只愛個人的自我。——海濤法師
【第59句】:【天天禪語】即使世間的科技再高明,創(chuàng)造力再驚人,物質(zhì)世界改變再大,到面臨死亡時,仍然無法改變無常的事實,也無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喬布斯先生的離世,就是對大家的一個提醒,也是一個呼喚,使我們從輪印回的沉迷中覺醒。
【第60句】:我們的人生也曾充滿夢想,也曾追求過。然而當(dāng)?shù)谝粋€春天付出不曾得到回報時往往灰心喪氣,輕率地將第二個春天棄之門外。
【第61句】:少林寺,最大的價值不是拳而是禪,是周文王用一塊石頭找到了天地的中心,觀景臺,看過那個石頭。
【第62句】:戀愛時,他想你只能給你打電話發(fā)短信;而結(jié)婚后,他可以對你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第63句】:天生萬物,生命的美都是一樣,而形式的美各不相同,如此各美、共美,乃是自然。竹竿勁直挺拔,葡萄藤曲折盤繞。倘若竹竿想長成葡萄藤的樣子,葡萄藤又羨慕竹竿的勁直,在雙方都是極大的痛苦。唯有各任天機,各自活出茂盛的生命,才是順應(yīng)天命,美美與共。
【第64句】:內(nèi)外身心一切俱舍,猶如虛空無所取著,然后隨方應(yīng)物,能所皆忘,是為大舍。《黃檗傳心法要》
【第65句】: 閑看了多少或匆忙或緩慢的歲月?歷經(jīng)了多少或堅硬或鋒利 的磨難?當(dāng)初的一粒種子,就這般默默地守望,將流水望成江海,將 頑石望成塵埃。風(fēng)一次次割過,雨一遍遍抽打,生命在一次次結(jié)痂中 變得愈加硬朗、茂密、空靈。站立在寂靜的山谷,任亂云飛渡,與日 月為伍,你將一種等待變成永恒的詩意。
【第66句】:故知人道,不要別觀,總觀無我一行亦得,若能明見身心無我,則是見道。《甄叔迦經(jīng)》卷七十二
【第67句】:保持一種美麗的心情,采一柱大漠的孤煙映照黃昏的落日,捉一輪渾圓的清月放飛自由的心靈!
【第68句】:【最有禪意的文案】再富再紅再成功也要面對生死無常的事實。在無常的規(guī)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緣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這就好比在花園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還是在花園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還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難得,猶如曇花。一失人身,萬劫不復(fù)啊!
【第69句】: 朋友問行者,你為什么那么熱愛早晨?行者答,因為每個早 晨都是全新的,新事物總能打動我快樂愉悅的神經(jīng),我會因此按捺不 住內(nèi)心的激動,并不可遏制地想給大家傳遞這種激動。如果你足夠細 心和敏感,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早晨與早晨并不一樣,鳥鳴和鳥鳴的韻律千 差萬別,霞光的味道也如此不同。
【第70句】:【最有禪意的文案】生命的字典,不要有“難”字;面對困難,要堅定信心努力克服。
【第71句】:人從出生到死亡,不過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在生命的過程中,如果你只想做一個守財奴,那么賺再多的錢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錢財只是暫時聚集在你這里的一堆數(shù)字,你死后不知又會成為誰的枷鎖。不如拿去幫助別人,換取世間更多的溫暖。
【第72句】:劉直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至 于好散,則善其終矣。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造物所忌,日刻日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
【第73句】:不沉湎于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擁有熱忱而且常思真理的人,可獲得大安樂。——《佛陀的格言》
【第74句】: 山中有一人,善書法,走筆如錐畫沙,行墨似屋漏痕,中年 之前,字字有價,錙銖必究,累金日巨,金堂玉案,衣袂好人。及至 八旬,性情大變,日日立于門前樹下發(fā)呆。忽一日,老者大呼:狗 屁,有價的字還算好字嗎?好字法于自然,和天地相通,無價能買。
【第75句】: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踏上回程,因此人生總是痛苦與快樂 相伴,絕望和希望交織。我們不停地奮斗,目的似乎只有一個,就是 不甘心空手而歸。然而,越不甘心,越有可能一無所獲,真正有所得 的是那些一邊趕路,一邊看風(fēng)景的人。人和人的不同,取決于態(tài)度, 同是回家,心境卻大不相同。
【第76句】: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追求得緊越是會陷進難以自拔的泥潭。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開悟的過程本身就是目標。開悟不是有形的財富珍寶,不是將手掌攥緊就可以掌控的,既需要個人努力地修行,也需要頓悟的機會。頓悟雖是在一瞬間完成的,但這之前長期的修行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77句】:佛說:享受飲食,應(yīng)當(dāng)如服藥一樣,不因好吃就多吃,不因難吃就少吃,只求其能滋養(yǎng)身體、消除饑渴。這就如同蜜蜂采花,只取花的蜜汁,而不損害花香及顏色。
【第78句】:一阿那波那門,二不凈觀門,三慈心門,四因緣門,五念佛三昧門。此五法門,通攝一切諸禪。(隋)智額《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三
【第79句】:我們之所以不能放下,主要是在得失利害方面放不下。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在未來出現(xiàn)合乎我們意愿的結(jié)果,希望未來按照我們的設(shè)計,按照我們的理想來實現(xiàn)。這實際上就是我執(zhí)在作怪,是我們向外追逐的心在作怪,是我們自己一切煩惱的根源。
【第80句】:一位哲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和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許多人都抱怨過處境艱難,有人抱怨之后,著手改變現(xiàn)狀,有人卻在抱怨之后放棄了,而放棄便意味著屈服于現(xiàn)狀。
【第81句】:律,不獨指粗跡而已。若不主敬存誠,即為犯律。而因果又為律中綱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瞞因昧果,皆為違律。念佛之人,舉心動念常與佛合,則律教禪凈一道齊行矣。(民國)印光《印光法師文鈔·復(fù)謝誠明書》
【第82句】:凡夫的愛欲及渴望永無止境。不斷地追求物質(zhì)享受與聲色逸樂,有如洶涌的波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第83句】:如果說勞動是一種幸福,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yīng)恐怕是嗤之以鼻吧:“勞動多累啊,我就喜歡待著,有吃有喝,不用工作,每天什么都不干,那才幸福呢。”人們大都喜歡閑適安逸,不喜歡勞累。然而,也有許多會在不需要勞動的時候懷念勞動。
【第84句】:我們到哪里都應(yīng)該有一個目標、起點,要朝目標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標還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氣爬到山頂上。否則停在半山腰中,石頭若滾下來,豈不是很危險?
【第85句】:成佛的因緣全在自身上具足,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圓滿,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往外找求快樂呢?
【第86句】: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zhuǎn)失。一《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87句】:凡心千萬,心輪靜守,若悟不透,禪語一片,佛心一尊,看蕓蕓眾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艱辛,淚流滿面,一路開懷,歡語一生,唯嘆自己的人生路,荊棘坎坷,這也許上蒼贈與的最好禮物,沒歷經(jīng)風(fēng)雨的人生,是無法承載,生命中的厚重。
【第88句】:所以我們覺得這個世界開始變了,變得物欲橫陳而雜亂無緒。人人為財,心哪得片刻清凈?心已蒙塵,談何身康體健。
【第89句】:初發(fā)心堅固有二事,于諸眾生起真凈心:一者安隱心,二者快樂心。安隱心者,為諸眾生除不善處,安置善處;快樂心者,貧乏眾生無所依怙,能以攝法等心饒益。《菩薩地持經(jīng)》卷一
【第90句】:有人請教倓虛大師:“您學(xué)佛幾十年,不知道您對佛教最重要的體會是什么?”他說:“我只有六個字的體會:看破,放下,自在。”——凈慧
【第91句】:儻名關(guān)未破,利鎖未開,藉言弘法利生,正是眼前活計。一點偷心,萬劫纏繞。縱透盡千七百則公案,講盡三藏十二分教,興崇梵剎如給孤獨園,廣收徒眾如無相好佛,無明業(yè)識不斷,俱為自誑自欺。(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一
【第92句】:吾觀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說難盡。見聞?wù)岸Y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yīng)當(dāng)墮惡道,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zhuǎn)增除罪障。《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卷下
【第93句】:誰不曾對生活灰心過、失望過?然而,世界上沒有絕望的事,只有絕望的心。無論現(xiàn)實如何,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出結(jié)果,才不枉此生。
【第94句】:【天天禪語】對己知足,對人無爭,人與人之間以善善念、善行互動,自然平安自在。
【第95句】:佛誡羅喉羅頌云:“十方世界諸眾生,念念已證善逝果,彼既丈夫我亦爾,何得自輕而退屈!”(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七十六
【第96句】:明白自己的目標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為了成就目標而堅持不懈的精 神。同時,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為與目標相悖,便要立刻改正,這是達到目 標的最佳方法。能義無反顧地舍棄自己拿手的事情,舍棄令自己舒服的事 物,也是大丈夫所為啊!
【第97句】: 敏感的心留給美好,愚癡的心應(yīng)對齷齪。對世如對鏡,人人即我,我即 人人。
【第98句】:什么是生活禪?從物質(zhì)到精神,就是生活禪;從迷失到覺悟,就是生活禪;從染污到凈化,就是生活禪;從凡夫到圣者,就是生活禪。
【第99句】:如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肉,非余外蟲。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梵網(wǎng)經(jīng)》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