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學佛一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譬如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筑地基,開通水道。《印光大師文鈔增廣與丁福保書》
【第2句】:【禪語人生】我自己也喜歡免費的東西,但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如果一個女孩跟你好,她又不想嫁給你,麻煩就大了。與其花這點時間去浪費,不如花一點時間去真正成長。
【第3句】:【經典佛語】平靜的湖面,才能倒映藍天,波浪起伏的湖水,會扭曲所映現的景物,正是因為我們對心性的不了解,才放不下對夢幻泡影的追逐,才讓我們看不清世界.
【第4句】:不管我們做的是什么,人生不論長短,命運不會虧欠誰,看開了,誰的頭頂都有一汪藍天;生命是一種聲音,從啼哭開始的隨意陰晴,到高山流水的激昂磅礴,最后躺在云水禪心里聆聽花開的過程。
【第5句】:不計較人生的重重困境,因為每一分鐘,我們都能抖落滿身重負,放開過往的一切,開始下一段精彩。
【第6句】:【禪心佛語】千尋:我們還會在那里相逢嗎?琥珀主:一定會的。千尋:一定噢。琥珀主:一定。你去吧,記得別回頭噢。
【第7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能確認未來什么時候發生地震,什么時候得上絕癥,甚至不知道下一個拐角我們會遇見誰,下一分鐘我們的心臟會不會忽然間休息。
【第8句】:【圣經文案】262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
【第9句】:【佛心禪語】百年之前,虛云老和尚在雞足山禮拜迦葉尊者入定的華首門時,驀然之中引罄聲起,感應殊勝。“虛云長老是迦葉尊者再來”的說法更是綿延已久。
【第10句】: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當于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第11句】:【禪語人生】優點四:積極向上。荷花突破水下的于泥,鉆出深水后,方才冒出水面,展示其風姿,沒有非凡的毅力是做不到的。這點上,是我們要崇揚的積極向上精神。
【第12句】:佛說:享受飲食,應當如服藥一樣,不因好吃就多吃,不因難吃就少吃,只求其能滋養身體、消除饑渴。這就如同蜜蜂采花,只取花的蜜汁,而不損害花香及顏色。
【第13句】:現今社會有一種通病——“缺愛癥”。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愛心,然后互相付出,將這分愛充足于社會,社會就能祥和。
【第14句】:旃檀等諸香,所熏少分限,唯有戒德香,流熏上升天。《雜阿含經》卷三十八,第1073經
【第15句】:現代社會往往提倡強食弱肉,讓我們學做石頭,其實強硬是死之相。水雖柔,但能滴水穿石,而鋼刀易折。因此,心應調柔。
【第16句】:【禪心佛語】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現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第17句】:【禪心佛語】或許佛門的高僧大德在面對貪官時,施展了凡夫難以察覺的特殊慈悲來實施“救度”,但卻一不小心成為了整個社會負面情緒的發泄口,成為大眾觀感中的“山寨貨色”。
【第18句】:若學大乘善男子善女人,不離一切智心,若見可意五欲,即便在中共相娛樂,阿難,汝應作是念:如此菩薩,即是能成如來根本。《大寶積經》卷六,大乘方便會
【第19句】:有了智慧,你的想法、看法完全是正確的,做法也是正確的,哪里會有痛苦?當然快樂!所以苦的因是迷,樂的因是悟,是覺悟。——凈空法師
【第20句】:【禪語感悟】分享,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升華,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分享愛,分享勞動,分享喜悅乃至分享痛苦,這都是我們所需要的。
【第21句】:【禪心佛語】明師只會把你帶到泉水所在的地方,但無法強迫你喝下去,除非你自己感覺到渴了,才會飲下泉水。
【第22句】:【禪語人生】悟實際上就是在生命拼搏過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經過一次大碰撞后,我們內心深處就受到一次徹底地凈化。
【第23句】:【每日一禪語凈美心靈】學誠法師:無論念佛的圣號,還是菩薩的圣號,真正的“功德”都是指我們內心的悲智成長。猶如不管跟隨這個老師還是那個老師學習,其目的都是幫助我們自己的成長。
【第24句】:【佛心禪語】不問世事,空對月下念佛。多聞熏習,思維正智修行。思量輪回,神識不離六道。努力作善,熄滅炙熱業火。
【第25句】: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若于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第26句】:【禪語人生】在這個復雜紛繁,變幻莫測的世上,一切都在不斷地改變,事事茫茫難以自料,人人都有不如意,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每個人都有煩惱和脆弱的時候。
【第27句】:“衣食可去,戒不可離”,無論在家學佛或出家修行者,皆不能失去做人的規矩與菩提道心;如此不僅能律己防非,亦能凈化社會。因此大家必定要嚴護戒根,守道立德,則萬善和容。
【第28句】:譬如我們對很多天象不了解,但這并不影響想象的翅膀劃過它們。萬物的呈現各不相同,因緣聚散的過程千差萬別,但遵循的可能都是一個道,我們只對道用心就是夠了。
【第29句】:【佛心禪語】自從方丈讓他搬磚以后,他明白了方丈的用意,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然后靠自己的手勞動,靠自己的頭腦思考,奮力拼搏,終于有所成就。而那位雙手健全的乞丐如今還依然在村落中行乞。
【第30句】:寧當少聞,多解義味,不愿多聞,于義不了。《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八,獅子吼菩薩品于如來教,唯文字想,而無人解,皆名謗法。《大乘集菩薩學論》
【第31句】:【禪心佛語】佛法修持的要訣在于,當念頭、感受和感知分別生起時,我們只是單純地安住在當時純然的覺性中。在佛教傳統中,這種溫和的覺性稱為“正念”,而正念就是單純地安住在心得清明本質中。
【第32句】: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去時終須去,再三留不住。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第33句】:當有慈心于天下,有慈心于佛,人罵不得應,不得恨。持慈心向天下。如獄中有系囚,常慈心相向,人處世間,亦當慈心轉相憐憫。《佛般涅槃經》卷上
【第34句】:【禪心佛語】能力與福報都是很好的東西,可以給人生帶著幸福和利益,但如果智慧和德行不足,很有可能被誤用,結果也會成為災難。
【第35句】:當快樂與煩惱在歲月中交替流過,就讓我們好好把握住快樂的理由,讓煩惱,隨風而去吧。
【第36句】:【禪心佛語】佛說法,不厭其煩地重復,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沒有開悟;這是佛慈悲到了極處。我們明白之后,才知道要感恩。
【第37句】:【禪心佛語】常存安靜之心,常存寬容之心,常存善良之心,常存童稚之心。常存此四心,悠然度百春。
【第38句】:【禪語人生】再來看反面例子:古時候,有戶富人在孩子滿月時,請客大擺酒席,殺了許多生命。之前,有位算命先生給孩子算命,說他一生的命運如何如何好。
【第39句】:【禪語人生】真如佛性,沒在知見;六識海中,沉淪生死,不得解脫。努力會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自然與佛平等無二。
【第40句】:【禪心佛語】就世間法來說: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理智、精力投入某一件事、某一問題、學問或工作上,讓它形成一個焦點,在那個焦點上就會迸放出智能的火花,就會使生命發光發熱。
【第41句】:立身行己之道,志欲剛,氣欲柔。志不剛不足成千古品格,氣不柔不足陶多生習氣。(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一
【第42句】:【佛心禪語】以家庭與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43句】:【禪心佛語】沒有固定的規則就是永恒的規則,自然界變化無常,人世間瞬息萬端,只有不拘泥于過去,才能活得更好。
【第44句】:慈悲遠比憐憫還要偉大和高貴,因為慈悲的力量沒有邊界。如果我們的動機是慈悲,那么所有的行動都是為他人的利益。在對抗最強大的敵人(煩惱和困惑)的戰爭中,再沒有比慈悲更好的盟友了。
【第45句】:【禪心佛語】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夢境,不必在乎太多,也不必為自己的失敗而氣妥,生命終歸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主宰你,珍惜生命,善待自己,才是生活最好的唯一。
【第46句】: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的生活及愛欲而追求,這種生命輕如鴻毛!反之,若能發揮生命力,積極造福人群,這種生命價值則重如泰山。
【第47句】:【禪心佛語】具神通及智慧等威勢:僧寶具足六通不可思議威德自在,能成辦自他諸利益。
【第48句】:【禪心佛語】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遺忘了。
【第49句】:山靜養性,水動慰情。山靠綠化,人靠文化。山有坡度,人有風度。善必壽考,惡必早亡。善根福德,天道酬勤。上合天心,下乎民意。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少年偏信,老漢多疑。蛇行無聲,奸計無影。
【第50句】:【禪語人生】有人站在山腳下,有人站在山頂上,雖然所處的位置不一樣,但他們眼中的對方卻是同樣大小。
【第51句】:【禪語人生】我們人心里頭,切記千萬不要有鬼,也不要有恨、怨、惱、怒、煩。有這些東西,那就不得了,就五鬼鬧宅了。
【第52句】:佛教微博經典:生活就是如此,既然不能逃避,還不如欣然接受,快不快樂總要面對現實。而且,世界上本沒有那么多煩惱,你撿的煩惱多了,也就成了煩惱。想要輕松生活,還要自己向輕松的路上走。
【第53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果能在這個問題上,不存任何疑惑,直下承當,然后念茲在茲地保任,人生的問題就解決了。
【第54句】:一切事業都得經由時間的累積,才能漸次達到目標;除了把握時間,還要下功夫、聚精會神地學習。在這個世間,我們都是初學者,當要提起勇猛精進之心,以刻苦的精神、耐勞的毅力來學習。
【第55句】:當我們去除了財產、權力等觀念的束縛時,就不會為這些身外之物的變化而感到失落、痛苦、煩惱。當我們的心里本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又哪里會惹來煩惱的塵埃呢?
【第56句】:【佛心禪語】自私—是一種慢性毒藥。一旦上癮,即不能自制,倘至飽和的程度,會使人生充滿痛苦與失望,終歸毀滅。
【第57句】:【禪心佛語】人類因為生活在錯覺而一直不能覺悟,然后借著錯覺去假設他的生命觀,那更糟糕。
【第58句】:【禪心佛語】獲得幸福感,欲望一定要足夠小。像庖丁解牛,要那么細小鋒利的刀片,才能在逼仄的骨頭之間,游刃有余。
【第59句】:【禪心佛語】沉默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要的是對自己的苛刻約束,要的是對自己意志的嚴峻考驗,要的是不卑不亢的堅持和忍耐。
【第60句】: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凈土若穢物,恐其污己者,臨終多是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印光法師)
【第61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快樂惟有從自我了悟中獲得,我們笑是真心的笑,哭是由衷感動,我們所有的情緒都變得和諧、自然而完美。那些造成疾病還有精神混亂的負擔、壓力,都會從身心里邊解除。
【第62句】:心靈禪語:人生不在于活得長與短,而在于頓悟的早與晚,生命不是用來更正別人的對與錯,而是來實踐自己的生活。
【第63句】:【禪心佛語】你不必和因果爭吵,因果從來就不會誤人。你也不必和命運爭吵,命運它是最公平的審判官。
【第64句】:或許經歷的太多,生命便在不知不覺中,開出了一朵禪意的蓮,參不透浮生若夢,便只想用一朵花開的時間,去守候這人生中的似水流年。
【第65句】:在紛紛擾擾的塵世間,心靈當似高山不動,在滾滾的紅塵中要有一雙看透塵世慧眼。把一些事看開看透,就會釋然,就會平撫浮躁,心自然就得安寧。
【第66句】:【禪語人生】心里光明的人看別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陰暗,看別人也是陰暗的。一個人應該時時保持內心光明,不要讓任何邪惡念頭萌發,防微杜漸使自己的品質更加高尚。
【第67句】:【禪語人生】牙齒以堅硬易毀,故圣賢貴柔;刀刃以尖銳快摧,故圣賢貴渾;神龍以難見稱瑞,故圣賢貴潛;滄海以汪洋難量,故圣賢貴深。
【第68句】:時光流水,人生一場繁華,也不都是浮云,把握住了就是快樂,勇敢的去看心中的風景,就是幸福,流水無情,不要讓年華老去,去赴一場美的盛宴,為此生增添精彩,就是人生的美麗。
【第69句】:人生是因為希望才活著,有善良,有目標,有方向,經歷多少挫折也要學會振作,積極地生活,快樂地前進,人生縱然平淡,也一樣認真地走過;就算今生平凡,我們也一樣真實地走過。
【第70句】:【禪語人生】只有自己能夠傷害自己,而苦惱也來自本身,除非自己傷害自己,否則,你永遠不會是一個犧牲者。
【第71句】:【佛心禪語】做人做事要對自己負責任,也要對他人負責任,人天路上,作福為先,成就他人的修行,就是在成就自己的修行。自求多福,別人無法代替。
【第72句】:福報才是人間最穩定的財富所謂流水不腐,即讓自己所“擁有”的產生價值,才能讓我們從“擁有”的有限向“用有”的無限轉化。
【第73句】:【佛心禪語】不聞不問不一定是忘記了,但一定是疏遠了,彼此沉默太久就連主動都需要勇氣。
【第74句】:【禪語人生】有的時候,演員會忘記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個演員,忘了在舞臺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員。
【第75句】:【禪語人生】智慧是我們領悟了世間萬象互為緣起的事實后,內心呈現出的高度的覺照和辨別力,它能使我們擺脫盲目和避免黑暗中的種種碰壁。
【第76句】:邪見者,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是向邪者,違于法,不樂于法。《雜阿含經》卷二十八,第787經
【第77句】:一切有條件的事物都是無常的。當一個人用智慧來觀察這個真理時,他便開始遠離種種的苦惱。這是達到清凈的路子。——《佛陀的格言》
【第78句】:【禪語人生】真正能放下的人,不會花精力解釋過去,而是面向當下,樂活現在,包容過去的情緣和關系。一場情緣,應好心珍惜,懷著感恩說再見。
【第79句】:【禪語人生】煙花易冷,勾勒不出我思念你的輪廓。與你,我或許終是過客,過客般的開始,過客般的結束。
【第80句】:【禪語人生】也就是說,木乃伊以及特殊自然環境下形成的肉身不腐現象主要是依靠外力達成,而佛教的“肉身不壞”則是自力修行成就的結果,二者有著根本區別。
【第81句】:【禪心佛語】為使已生善法增長而一心勤精進。即于信等善根生起時,為使之增長而勤精進方便修習,令無退失而得以增長成就。
【第82句】:當你只能為別人去做嫁衣而自己無法“獲取”的時候,努力去做別人的嫁衣吧!當你做出了成績,千萬不要忘了跟別人分享,因為分享別人的快樂、分享別人眼神中的光芒,其實也是一種快樂。
【第83句】:【禪語人生】學會彎曲不是妥協,而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的忍讓。學會彎曲不是倒下,而是為了更好、更堅定地站立。
【第84句】:【佛心禪語】參了禪,你就能夠在任何環境里都能自在,盡情地享受生活,有無之間就毫無掛礙了。
【第85句】:【禪語人生】我們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稱贊我們是另外一回事。不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這是辯證法的道理。
【第86句】:【佛心禪語】世事涼,人情薄,美婦眨眼變丑婆。豪宅瞬間易主公,高位頃刻別人坐。粘縛執著,大礙解脫,戀什么?
【第87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有三看:一是要看得遠。人若無遠慮,必會有近憂。二是要看得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三是要看得透。只有完善了自我,才能會超越自我。
【第88句】:【佛心禪語】黃檗禪師有首詩:“心如大海無邊際,廣植凈蓮養身心;自有一雙無事手,為做世間慈悲人。”
【第89句】:人說,最能看清自己的是鏡子。鏡子說,最難看清自己的是人。人們沒辦法在鏡子中看見自己的思想、感覺、情感。可是,人人都是一面鏡子,用鏡子看不見自己的時候,試著用自己的心去照出自己吧。
【第90句】:如果我們以佛法的精神,以大慈悲的無量心去寬容,各自交換立場為對方設想;如此調和的作用就生效了,這不是更美好的人生嗎?
【第91句】:【禪心佛語】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第92句】:【禪心佛語】當心靜下來時你會發現、每一個念頭無所從來,也無所從去,皆是心的起用,當下起、當下用、當下空。不住往事業自消,善惡皆莫住、有住就有果。
【第93句】:【禪心佛語】良好的綜合素質形成來自多方面的良好習慣,道德的文明、思想的健康、作風的正派都是來自有一個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94句】:【佛心禪語】不盡責任、不盡義務,這是罪過。真正能盡到責任、盡到義務,這是修行,這是功德。
【第95句】:【清醒與糊涂】人生有時要清醒,有時卻要糊涂。糊涂就是善于藏巧露拙;清醒就是知道事情的輕重得失。
【第96句】:【圣經文案】267在我父的家里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14:2)
【第97句】:【禪心佛語】蒲公英不甘扎根于方寸之土,于是隨風遠揚,暢游廣闊天地;毛蟲不甘蠕動在綠葉之下,于是破繭成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做獨一無二的自己。莫學東施效顰,丟失自我。
【第98句】:歸命彌陀,凡夫的生命與彌陀的生命融為一體,難分你我。若說是我,大事小事,一任彌陀做主,我已經放棄了我,不再做主;若說是佛,依然是凡夫的形態,未離貪嗔煩惱。
【第99句】:我們能夠安分,就能發揮生命力,創造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也才能提升自己的角色。如果扮演不好現在的角色,那也就無法扮演更高的角色了。——耕云先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