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好報惡報都是漸次積累的,做好事不一定每次都有好報,但只要一次好報,就足以抵償以前做過的所有好事。做壞事不一定每次都有惡報,但只要一次惡報,就足以清算以前做過的所有壞事。
【第2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有許多的不安和煩惱都是因為太在意惹來的。一個人愈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愈是舉棋不定、坐立不安、無所適從。那是傷害自己心理健康的原因,是糟蹋幸福快樂的關(guān)鍵。
【第3句】:【禪語人生】迎接恐懼世上最秘而不宣的秘密是,戰(zhàn)勝恐懼后迎來的是某種安全有益的東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懼,也會增強你對創(chuàng)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開恐懼,它們會象瘋狗一樣對我們窮追不舍。此時,最可怕的莫過于雙眼一閉假裝它們不存在。
【第4句】:佛說:“只有對身邊的每一個人心懷感恩,才會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使自己過得更幸福快樂。”感激生活給我們的一切苦與樂,用心去接納所有的感覺,用感恩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以寬容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才可以每一天都過得充滿熱情和樂趣。
【第5句】:【禪心佛語】快樂,是人的思想處于愉悅時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是一種積極的情緒。要想得到快樂,我們必須要培養(yǎng)一種樂觀的生活習(xí)慣,要想讓快樂與自己相伴,首先要學(xué)會調(diào)整自己的頭腦中一些消極思維方式,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看待身邊發(fā)生的一切,對生活環(huán)境中的一切多欣賞,少抱怨,用寬容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
【第6句】:心修好了,一切都好了。心創(chuàng)造了快樂,也創(chuàng)造了痛苦。心創(chuàng)造了生,也創(chuàng)造了死。心創(chuàng)造了美麗,也創(chuàng)造了丑陋,心創(chuàng)造了安寧,也創(chuàng)造了恐懼,心創(chuàng)造了天堂,也創(chuàng)造了地獄。
【第7句】:【禪心佛語】對別人的傷害豁達地一笑,也就無所謂傷害了;對生活的艱辛豁達地一笑,那所謂的艱辛就是一種生活的磨礪;面對失敗豁達地一笑,那失敗只是成功之前的一個小小插曲。豁達,需要胸懷,需要擔(dān)當(dāng),每天的日子大多在失落中希望,在憂愁中走向灑脫,并且在磨礪中走向成熟,在痛苦中走向豁達,這就是人生。
【第8句】:【心靈禪文案】面對我們無法改變的現(xiàn)狀,放手那些我們想去改變的人,這需要成長,需要耐心,需要寬容。我們總是禁不住遐想聯(lián)翩,“要是他能改變”,“如果我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以為這樣自己就會更幸福。事實上,每時每刻,我們心中都裝著幸福的種子。學(xué)會對一切寬容,就會滋養(yǎng)這顆幸福的種子,讓它成長.
【第9句】:噶舉祖師密勒日巴尊者曾經(jīng)說:“內(nèi)在所起的一切意識,當(dāng)不明其性的時候,意識即是無明,即一切業(yè)煩惱之根源;一旦證悟的時候,意識即是自證智慧,善緣的功德都會得以圓滿。究竟的意義中,智慧不可得,一切諸法消融于窮盡之中。”窮盡一一空性或者法界之義。
【第10句】:【禪語靜心的文案】在人的一生中,選擇與命運是相連的,但又往往是不相稱的。你選擇了圓滿,卻付出了艱辛;你選擇了高尚,卻遭遇了卑微。你越是堅持著你的選擇,承受的越可能是一生的磨難。不過,你選擇了飛翔,總能看到藍天;你選擇了遠航,總能感受大海。
【第11句】:【佛禪文案】我們讀懂了時光,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原來,千般跋涉,只需暮然回首。萬種找尋,只需臨淵止步。終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才是靈魂的居所。識得進退,懂得回歸,終能尋到生命最初的簡單,獲得真正的平靜與安寧。
【第12句】:對上:師三寶無偽的信心,足啟迪智慧寶藏的先決條件,足證得心之本性的根本因素,佛陀在經(jīng)巾云:“勝義諦宜依信心而證悟。”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說:“自生諸勝義,唯信即可證。”《華嚴(yán)經(jīng)》云:“信為道源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佛法大海,信為能人,智為能度。”
【第13句】: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達摩大師悟性論》
【第14句】:做人要像做水一樣,水無色無形無味。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
【第15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從現(xiàn)在看過去,會看見無知;從寬容看是非,會看見解脫;從接受看命運,會看見踏實;從平凡看生活,會看見快樂;從檢討看內(nèi)心,會看見成長;從隨緣看事物,會看見自在;從善念看他人,會看見慈悲;從樂觀看未來,會看見希望;從反省看自己,會看見轉(zhuǎn)機;從知足看人生,會看見珍惜。
【第16句】:生命就是一場為了終極目標(biāo)而不斷前行的船只,遠方的島嶼、半途的渡口、理想的彼岸,蘊藏著許多誘惑。其實,有些事,輕輕放下,未必不是輕松;有些人,深深記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開,未必不是歷練。坎坷路途,給身邊一份溫暖;風(fēng)雨人生,給自己一個微笑。
【第17句】:【佛言禪語受用一生】人生好比一條長長的路,命運之神會為每條路都設(shè)置一些障礙,只不過有的設(shè)在路前端,有的設(shè)在路后端。若把人生拉長看,就會發(fā)現(xiàn)命運總體是公平的。不要在逆境的時候悲觀絕望,前面也許就是一馬平川,也不要在順境的時候得意忘形,前面也許暗礁密布。
【第18句】:做人要能吃虧,人生一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斤斤計較,反而會舍本逐末,往往失去的也許更多。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乎表面上的吃虧,他們看重的是實質(zhì)性的“福利”,因為能夠吃虧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的。能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會吃虧是處事的一種睿智。吃虧決不虧,惜福才有福!
【第19句】:【禪心佛語】量有多大,心有多靜;心有多靜,福有多深。心靜不靜,和環(huán)境無關(guān)。最深的寧靜,來自最寬廣的胸懷。福深福淺,不在于能笑著迎來多少,而在于能看淡多少失去。人生之苦,在得失間。心胸寬廣之人,拿得起,放得下,無意于得失,自然坐懷不亂。心靜了,才有閑心品味出已有的幸福。
【第20句】:生活再不如人意,都要學(xué)會自我溫暖和慰藉,給自己多一點欣賞和鼓勵。我們的生存背景大多是冷色的,逼迫著我們在危機中奮進,在兩難中抉擇,在困惑中放棄。那些斑斑血淚與傷痕,部分是自我賦予的,本來活著就很難,何必在意那些身外的阻撓與非議?要懂得對自己好些,讓自己的精神有一方暖色的棲息地。
【第21句】:【心靈禪語】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太清醒的人,容易煩惱。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凡事太過較真,煩惱無處不在;而糊涂的人,不知如何計較,雖然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人生的大境界。我們喜歡仰慕著別人的幸福。乍一回首,卻發(fā)現(xiàn)自己也被別人仰望著、羨慕著。只是,你的幸福,常在別人眼里,卻不在自己心里。
【第22句】:【禪語人生】有的人平常沒有煩惱的時候感覺很慈悲,但是一遇到不好的對境,有人來煩擾的時候,嗔恨心立刻就生起來。所以我們要在來了一些煩惱,遇到不好的對境時生起慈悲心。因為沒有對境就無法修安忍,更無法修無上的菩提心。所以越對你不好的人面前越要修安忍,要感恩。
【第23句】:【佛心禪語】無論是什么樣的聚合,最后都會面臨分離,這就是無常的規(guī)律。如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人,聚在一起只是暫時的因緣,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各分東西。誠如古人所言:“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第24句】:【禪心佛語】如有勇氣,無論何種處境,收門票的寺院至少應(yīng)該拿出“取消門票”、“讓佛弟子免費回家”的表態(tài)和勇氣。即便不成功,也至少表明了意愿。可如果連絲毫的爭取都未曾付出,那么“收門票”就不再是被動的無奈,而成了主動的助紂為孽。
【第25句】:【禪語人生】修心,是快樂人生的第一門功課。只要心光明,哪怕周遭長夜漫漫,人生也能充滿光明。只要心溫暖,哪怕天地寒風(fēng)凜冽,人生也能始終溫暖。只要心淡定,哪怕生活顛沛流離,人生也能安如泰山。只要心端正,哪怕路上山重水復(fù),人生也能堅守正道。只要心透徹,哪怕世界混混噩噩,人生也能保持透明。
【第26句】:【禪心佛語】行走在旅途,鮮花和荊棘映襯,坦途和坎坷銜接,艷陽和風(fēng)雨交織,得志和失意錯位,需要我們淡泊豁達,寧靜致遠,靜看花枯榮,淡視云卷舒,沐浴春風(fēng)不自傲,挑戰(zhàn)逆境不傷情,在修正中砥礪品性,在省悟中拓寬心胸。成敗自清醒,是非一笑過,讓人生多些愜意,多些感動,多些精彩,多些永恒。
【第27句】:執(zhí)著是苦惱的根源,放下執(zhí)著,才能獲得自在。關(guān)于放下執(zhí)著,有些錯誤的認(rèn)識,將放棄誤認(rèn)為放下,結(jié)果是修行越久,越會脫離生活。表面上自以為是放下,實際上是執(zhí)上加執(zhí),迷上加迷。放下并不等于不能有任何執(zhí)著,而是因人而異。放下好比爬樓梯,后放前追一般。因為修行有次第,所以放下也須有次第。
【第28句】:【抱樸守拙】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抱樸,就是保守本真,老子的意思是要求人們保持和堅守純真樸實、憨厚的本性。不為財、色、權(quán)、地位等私欲所誘惑,始終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
【第29句】:【佛家靜心禪語】有人說,時光是柔軟的,它可以把生硬的世俗,變的婉轉(zhuǎn)輕盈,又有人說,時間是充滿風(fēng)情的,它可以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明媚鮮艷。而,時間,也是可以療傷的,它會撫平過往的斑駁與痕跡。
【第30句】:得志莫像龍,失志莫像蟲。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登峰觀海月,面壁讀奇書。點石化為金,人心猶未足。凍死迎風(fēng)站,餓死不偷盜。都無做官意,唯有讀書聲。斗室何妨陋,奇書不厭多。讀書大游覽,為善小重修。
【第31句】:【禪心佛語】花隨風(fēng)落,雨伴云晴,過客匆匆,相逢終有期,路過的風(fēng)景,經(jīng)歷過的往事,放在心間就好。生活就是經(jīng)歷,閱歷,沒有誰,不去經(jīng)受生活的磨練,沒有誰,不去接受歲月的洗禮。曾經(jīng)的那些人事,縱然美好,都是雨后彩虹,那些情感,即使難忘,也是過往云煙,也有傷痛,忘記才有胸懷,走出才是熱愛。
【第32句】:【放下感情的禪語】真實,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什么是真實?就是不撒謊、不做作、不違背良心,純乎心性而行。不作假,本身的優(yōu)點缺點一目了然,所以能不自負(fù)也不自卑。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貧于道,知足常樂。不違背良心,所以心無掛礙,日日安好。依心性而行,該作則作,不該作則止;所以,沒有妄想和煩惱。
【第33句】:能調(diào)惡人,見離壞眾能令和合;揚人善事,隱他過咎,人所慚恥處終不宣說,聞他秘事不向余說。不為世事而作咒誓。少恩加己思欲大報,于己怨者恒生善心,怨親等苦,先救怨者。《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二,自他莊嚴(yán)品
【第34句】:【禪心佛語】大部分的自殺都是情緒非常激動的時候犯下的。但是身為一個人,我們不可以光憑一時的氣憤、渴望或焦慮,就作出那么極端的決定。在沖動之下所采取的反應(yīng),攪錯的可能性很大。既然我們都有思考能力,那就在做出再也沒有辦法挽回的舉動之前,先讓心情平靜下來再說。
【第35句】:【佛家經(jīng)典禪語文案】天無絕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進退兩難的境況時,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就會明白:路的旁邊還是路。擺平自己,才能擺平生活。把自己擺平了,整個世界都是平的。人生是一場漫長的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命運不會偏愛誰,就看你能夠追逐多久,堅持多久。
【第36句】:佛弟子應(yīng)當(dāng)要有普愛眾生的廣大慈悲心,以別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別人的富有為自己的滿足,包容天下一切萬物;如此就是永遠滿足、永遠富有的人生。
【第37句】:【禪心佛語】人生難得,人身難求,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后終會失去。任何事情,總有答案。與其煩惱,不如順其自然。有時候,沒有下一次,沒有機會重來,沒有暫停繼續(xù)。有時候錯過了現(xiàn)在,就永遠永遠的沒機會了。
【第38句】:【禪心佛語】寧靜是一種規(guī)格很高的品質(zhì)。莊子說: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意思是要對一個人作出判斷,觀其動不如視其靜。自古以來,心如止水、物己不驚、以不變應(yīng)萬變等等說法,都表現(xiàn)了對寧靜心態(tài)的某種崇敬。
【第39句】:【禪語人生】學(xué)會平靜地接受現(xiàn)實,學(xué)會對自己說聲順其自然,學(xué)會坦然地面對厄運,學(xué)會積極地看待人生,學(xué)會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陽光就會流進心里來,驅(qū)走恐懼,驅(qū)走黑暗,驅(qū)走所有的陰霾。
【第40句】: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這不是自信而是狂妄;我如果擁有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這不僅夸張而且虛假;我要是有錢我會去救助天下的窮人,那現(xiàn)在為什么不努力去掙?我才疏學(xué)淺這輩子注定與成就無緣,那何以不當(dāng)下就抓緊學(xué)習(xí)?
【第41句】:了知自身,觀心數(shù)法,若有喜相、愁相、瞋相、軟相、堅相,知已能除,猶如金師善知冷熱,不令失所。樂甘露味,雖處世法,身心不動,猶如須彌不為四風(fēng)之所傾動。《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七.禪波羅蜜品
【第42句】: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焰,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維摩經(jīng)》卷上,弟子品
【第43句】:心態(tài)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xí)慣,習(xí)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旦你的心門打開了,心態(tài)調(diào)好了,就能“豪情壯志盡施展”,就能“珠璣錦繡任揮灑”。“心開,路就開,心死,路就死。”
【第44句】:大限來時,一切都要拋去,連一生片刻不離的身體也是棄物,何況身外的財富、眷屬?一生所經(jīng)歷的苦樂悲歡,除了記憶中殘余的影像外,一切都了不可得。靜心想想,人生的確就像一場夢。莊子也說:有大覺悟,才知人生是一場大夢。那么,應(yīng)該選擇漸漸放下執(zhí)著,系心凈土?還是繼續(xù)被它牽引,流轉(zhuǎn)輪回呢?
【第45句】:【禪心佛語】你若僅因某人赫赫有名、信徒成千上萬,就選擇他做你的上師,那對你也是沒有助益的。你所應(yīng)依據(jù)的準(zhǔn)則該是看你能否與他直接完全地溝通。你自欺的程度如何?你能向他傾吐肺腑之言嗎?他對你有什么了解?上師能看穿你的面具而恰如其分與你溝通嗎?尋求上師一事不是根據(jù)他的名聲或智慧。
【第46句】:好的開始,是慎始;善的結(jié)果,是有終。常與人諍,是愚者;與人無爭,是智者。凡事皆是變數(shù),故我們當(dāng)隨緣;隨緣則是盡力去做,而不必執(zhí)著。錯不知錯,是無知;錯不能改,是無救。與人溝通的秘訣,就是要放下自我的成見。與人相處的要訣,就是要真心的接受對方。心要堅持亦不執(zhí)著;事要隨緣亦要把握。
【第47句】:不懂時別亂說,懂得時別多說。心亂時,慢慢說。沒話時,就別說。修行之路猶如苦口良藥,吃得下去才能醫(yī)治人生之疾。人生有多種頑疾:無休止的欲望,放不下的計較,莫名的寂寞,難言的苦衷。修行者在心靈的路上踩出一條坎坷崎嶇的道路,于幽深之處覓得心靈的寧靜,克制人生百病。生活如海,寬容作舟。
【第48句】:佛教徒常說“功德無量”,是指對該做的事從不計較,無限量地做、及時地做,而且不求回報,此即真正無量的大福報,亦即所謂的“功德無量”。
【第49句】:【佛心禪語】耕云先生說:“人活著只求心安無愧,你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不建立在少數(shù)主觀和偏見者的好惡之上。人要是沒有這種堅持,沒有這種自我做主的態(tài)度他會活得很無奈。”
上一篇:家長寫給初三孩子的話(家長寫給初三孩子的鼓勵和期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