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消業與成佛】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業除魔,方可獲得幸福,方可修身成佛。
【第2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第3句】:以無生法不可得故,離攀緣故,不得法忍,得無所得,無得無失,是故言得無生法忍。《大寶積經》卷-。四,善住意天子會
【第4句】:【禪心佛語】海說:你來到我身邊,以為看到了海,但你并沒有看到我。其實,你看到的我只是表面,真實的我必須要你深入探索。
【第5句】:“真如本性,寂靜常然,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干”,悟到空,悟到無,就真正觸到了禪機。
【第6句】:真理之路追求真理者,就像個迷路的人想尋找正確的道路;若能找到正路,不但不會倉皇失措、憂慮恐懼,而且會充滿信心與勇氣。
【第7句】:善知識:佛性是人人心靈本具之智慧光明;學佛是為了去除無明,開啟慧光。
【第8句】:【佛心禪語】做人以求知為本,做事以認真為本,省親以歡心為本,養生以不怒為本,居家以勤儉為本,居官以不貪為本,交際以誠實為本。
【第9句】:無“形式”則不足以顯“內容”。然形式要取諸“中道”,不可野亦不可亂,尤其不可輕忽“形實如一”的掌握。
【第10句】:【佛家禪語】平等:無分美丑善惡,蕓蕓眾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潤。分高低凹凸,自然環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養。以水對蕓蕓眾生與自然環境的利益是平等的。
【第11句】:【佛心禪語】《佛陀的格言》中說:“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可能用仇恨來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愛來止息,這是一個永恒的真理。”
【第12句】:【經典佛語】“看破”是要有足夠的智慧,“放下”是要有足夠的勇氣。
【第13句】:【禪心佛語】將我心比他心,把自己設身處地當做異類畜生來想,我們就可以體會到,放生的功德是多么地大,批評阻礙放生的罪案是多么地深。
【第1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太多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想要活成“別人那樣”,而不是活成“自己這樣”。你若和別人攀比,就會變得不自在。
【第15句】:【佛心禪語】才是團隊提升素質的證明。團隊就是一群,言必行,行必果。出去就能打勝仗的一群人。
【第16句】:【禪心佛語】佛說因緣生法是空是無,乃對根利的眾生說,是鼓勵他們撤除功利觀念的「我」執,而進入解脫之門。
【第17句】:【禪心佛語】楞嚴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于本心,為物所轉;故于是中,觀大觀小。
【第18句】:淡然不一定非要修籬種田,隱居山林,而是身處紅塵紛擾也能靜下心來,心靜了才能聽到自己的心聲,才能停下來笑看風云,風雨人生,淡然在心。
【第19句】:【佛心禪語】半山頂上一茅庵,老僧半間云半間。云到三更去行雨,回頭卻羨老僧閑。
【第20句】: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人丘冢,虛受諸辛苦。(《大寶積經·富樓那會》)
【第21句】:恪守本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感情的抑揚起伏,也有理智的冷靜思索,它是低沉的、舒緩的,又是適度的、堅定的。
【第22句】:調伏自心一行常隱覆,大力難調伏,害而不可見,輕動速流行。若人有智慧,調伏如是心,其人離魔網,則能到彼岸。《正法念處經》卷二十七
【第23句】:【禪心佛語】人可以有德,而不可滿其德;人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人可以有貴,而不可傲其貴;人可以有富,而不可驕其富。
【第24句】:什么是無為法呢?不守什么,也不執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車”,只修心不執身;只保持內心一貫的安詳,因為只有安詳的心態才是定慧不二的現量與證量。——耕云先生
【第25句】:【長春子莫愁詩】衣食無虧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石崇未享千年富,韓信空成十面謀。花落三春鶯帶恨,菊開九月雁含愁。山林多少幽閑趣,何必榮封萬戶侯?
【第26句】:少林寺,最大的價值不是拳而是禪,是周文王用一塊石頭找到了天地的中心,觀景臺,看過那個石頭。
【第27句】:【禪心佛語】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有無限的妙用。懂得包容、懂得和平、懂得謙讓、懂得尊重,懂,有無限妙用。
【第28句】:【佛心禪語】我們要離一切相,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被迷惑,不計勝負,進而臻于安身立命的境界。——星云大師
【第29句】:【禪心佛語】若把此生寬處活,隨他世事曲與折,相逢好說好商量,一切順風又順水。
【第30句】: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僅是空口談愿,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永遠都無法滿“愿”。
【第31句】:【禪心佛語】過了若干年,這位風水大師又路過此莊園。沒想到的是,這里花紅柳綠,更加欣欣向榮,一片吉祥之氣。
【第32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學佛就是在學做人做事。佛家妙語,精誠之言,會給我們帶來諸多可貴的人生啟示。
【第33句】:【禪語人生】原因或許是——寺院和僧團已經為五斗米折了腰。如果是這樣,“為常住實際考慮”就成了對常住的損毀。因為這顯然違背了佛教的戒律精神。
【第34句】:社會形態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個人的修養。若能先培養好個人修養,進而料理好家庭,社會秩序自然能漸上軌道。
【第35句】:一定要身體、工作、行動皆一致,這才是和。所以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第36句】:菩薩的道路遙遠漫長,須生生世世倒駕慈航、來回娑婆世界救度眾生,發揮這分駱駝般忍辱負重的耐力。
【第37句】:【禪心佛語】氣不和時少說話,有言必失;心不順時莫做事,做事必敗。
【第38句】:可悲的是有太多的浪子還意識不到自己的危險,錯過一個又一個來救自己的菩薩。
【第39句】:聰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聰明只是一種計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貪婪詭詐也是聰明的象征。
【第40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一張空白的書卷,我們面對的其實就是一道道檢測自己的試題,等待著我們用智慧去填寫,等待著我們用巧手去描繪。
【第41句】:【禪心佛語】當你察覺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時,正在想什么時,那你就知道什么叫做「道」了。
【第42句】:人之所以虛偽,只因貪欲心起。若能棄除貪欲煩惱,心無雜念,無欲無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樂。
【第43句】:【禪心佛語】如果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第44句】:【禪心佛語】人只要有一念向上的心、向善的心,念念不舍,就是人生的出路,就是解決痛苦的究竟辦法。向上者,求證無上大涅槃;向善者,從一點一滴的善言善行做起。
【第45句】:【禪語人生】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心相交,靜行致遠。
【第46句】:【禪心佛語】靈魂來到地球,不完全是為了體驗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不完全是為了喜怒哀懼,功名利祿。
【第47句】:【禪心佛語】沒有平靜的心,就不會有清凈處,也不會有平平安安的事。
【第48句】:【禪語人生】一個有感恩心、肯發心的人,自然就有佛法;有了佛法,便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而作、隨喜自在。
【第49句】:學誠法師: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今生賺多少錢,帶不到來世;今生幫助過多少人,這份善業可以帶到來世。把自己的福報儲存在善業的“銀行”里,是聰明人的做法。
【第50句】:【欲速則不達】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不要圖快,不要貪小便宜。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便宜就辦不成大事。
【第51句】:寬容是一種高貴品質,是一種生活藝術,佛說懂得與人和諧相處的人,是看透了人生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是精神的成熟、心靈的豐盈。
【第52句】:【佛語摘抄精選】水流不常滿,火盛不久燃,日出須臾沒,月滿已復缺,尊榮豪貴者,無常復過是。(《罪業報應經》)
【第53句】:【禪語人生】一輩子最終要贏的不是錢和權,而是眼光、境界、胸懷和朋友。
【第54句】:【禪心佛語】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第55句】:【禪心佛語】誹謗傷害一個悟道的人,即使講到自己嘴巴爛掉,他還是那樣如如不動,能是傷害到自己而已。
【第56句】:【禪語人生】要知道,食物就像藥物,都是在情欲與貪欲之外,它并不是為了力量,也不為夸耀,或心智的擴充,它只是為支持你的身軀。
【第57句】:【禪語人生】歇菜定律:想不開的時候,別硬想,先洗洗睡,起來的時候也許就有了答案。
【第58句】:【禪心佛語】開口不說他人非,閉目心中生蓮花。能吃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
【第59句】:【禪心佛語】過去是一塊盤石,無法改變;未來是一塊泥土,任你雕塑。
【第60句】:生活即修禪。定力不堅,心隨神移的凡夫俗子,被花紅柳綠、光怪陸離的塵世迷了眼,分了心,因此,只能成為米飯,甚至是半生不熟的夾生飯。
【第61句】:販賣市易,教令依平,無貪小利,共相中欺。《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62句】:【禪心佛語】東陽心想,那種音樂也許會打岔。因此,他就把住處搬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
【第63句】:多在意修身養性,保持淡泊人生、知足常樂的心態,才能使自己體會出無窮無盡的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第64句】:許多人都有貪得無厭的毛病,正因為貪多,反而不容易得到。結果患得患失,徒增壓力、痛苦、沮喪、不安,一無所獲,真是越想越得不到。
【第65句】: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第66句】:【禪心佛語】而且所謂不惑是面對任何事都可以從容地保持其品格的年紀。
【第67句】:【禪心佛語】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千萬不要找已經成功過的人。創業要找最適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第68句】:白云堆里古家風,萬里霜天月色同。林下水邊人罕到,方知吾道樂無窮。一《法演禪師文案》
【第69句】:【禪語人生】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飾什么,自卑什么。所謂正常人,只是自我防御比較好的人。真正的心理健康,是不設防而又不受害。
【第70句】:許多人生活和事業的失敗,在于太愿意聽從別人的“忠告”。別人的忠告要聽,但不要對其產生依賴感。
【第71句】:塵勞回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第72句】:【禪語人生】只有地平線下降,才能有機會看見東日升起;只有浮躁的雜念下降,才能有機會看見內心的光明。
【第73句】:光景匆匆似水流,等閑離別又逢秋。江南綠意今仍在,滿目青青幾許幽。禪茶一盞虛窗隱,小酌詩風淡著情。嫩綠為肌閑作意,空山靜谷室中盈。
【第74句】:做人也是如此,成就圓滿,就要有至善的心,以一顆愛心惠及他人,不僅可以溫暖他人,也可以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第75句】:十方一切如來,色目瞋恚,名利刀劍,菩薩見瞋,如避誅戮。《楞嚴經》卷八
【第76句】:【禪語人生】宇宙內事,要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懷。
【第77句】:【禪心佛語】懂得如何避開問題的人,勝過知道怎樣解決問題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選擇順其自然,也許是最佳選擇。勝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觀念。
【第78句】:【禪語人生】誘惑是一條不歸路,表面上得到了好處,但「后門」一旦打開,你便要往陷阱中走去,哪怕只有一次。
【第79句】:【禪語人生】用功太過急迫,覺心中煩躁時,宜萬緣放下,功夫也放下來,休息約半寸香,漸會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則,日積月累,便會變成性躁易怒,甚或發狂著魔。
【第80句】:【經典禪語】人生在世,常會接觸復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要借復雜的“人和事”來練心。
【第81句】:【禪心佛語】佛陀雖然是一位具足智慧與慈悲的偉大導師,但他卻不喜歡人們對他進行盲目的崇拜。
【第82句】:切勿將佛“神化”,盲目追求虛幻縹緲的假相,以致走火入魔,心不由己,如此不僅自誤,也會誤人。
【第83句】:【圣經文案】56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里求問。(詩27:4)
【第84句】:若人雖念真如,不以方便種種熏修,亦無得凈。以垢無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歸順真如法故。(古印度)馬鳴《大乘起信論》
【第85句】:【禪語人生】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認真,無一塵而非佛國。
【第86句】:【禪心佛語】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容一番橫逆,增一番氣度;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第87句】:不出惡言,不罵惡人惡口永遠不要出自于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
【第88句】:【禪語人生】一生光明磊落,不論為人子女或父母、親朋,無不省身克己,有所擔當,懂得有些事情應不求名利,當做則做。
【第89句】:做人應該時時感恩已擁有的一切,勤儉自持,發揮‘良能為社會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就是無量的福慧功德。
【第90句】:【禪語人生】有實力才有勢力,有作為才有地位,財大就能氣粗,落后就被擠垮。市場經濟不照顧弱者,政治舞臺不相信眼淚;與其與人生氣不如自己爭氣。
【第91句】:吃苦是良圖,做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偷閑非善策,說閑話,好閑游,做閑事,閑人就是廢人。
【第9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白松:我質地優良可做屋頂可造船,你呢?荊棘:一想到劈你的斧頭,恐怕你還是愿做荊棘吧。禪師評:平淡無奇的生活沒痛苦。
【第93句】:凡事不可做絕,對于別人的不幸,如果你不能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也不要落井下石。——給別人讓出退路,就是在給自己留下后路。
【第94句】:【禪語人生】用功就是要把這個真如妙心好好地守著,死活也守著那念清凈,慢慢就會起作用,就會發光,就會有神通。
【第95句】:【禪心佛語】任何事物,只要讓你心情沉重、讓你對自己有不好的感覺、阻礙你前行的、把它丟掉。
【第96句】:三根普被,是指佛法可以使上、中、下根機的人同沾法益。知識高的人,覺得佛法廣博精深;知識中等的人,覺得佛法受用無窮;知識低的人,則會覺得佛法給了他依靠。
【第97句】:【佛心禪語】不爭不是無爭。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有生命的地方,這句話就適用。不爭的是身外之物。
【第98句】:【禪語人生】要知道,一切眾生的身相都是業緣所生,男身是業緣生的,女身也是業緣生的,豬身、狗身、蟲身等,都是由業緣生的。所以,對于一切眾生,我們都不能輕慢。
【第99句】:【禪語人生】我們都在探索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或許是,我們真正能無怨無悔地以生命來捍衛的事物,它所給你帶來的價值和意義,并需要我們用一生來證悟。
上一篇:學而不厭的上一句和下一句(學而不厭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拼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