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行為,一舉一動要自重;講話,一言一行要自重;處世,一事一物要自重;做人,一時一刻要自重。
【第2句】:如果稱別人為傻瓜,自己也就成為傻瓜。《經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積集經》
【第3句】:多數人的心都是迷信的。迷信自己的人,總以為天下唯我獨尊,唯有我能力最強。人應該相信自己,但是不可執著。
【第4句】:生活禪,是以菩提心作為出發點,以般若見作為見地,以息道觀作為修習禪定的方法,以融入生活、消融煩惱作為日常實踐的功夫。
【第5句】:或許經歷的太多,生命便在不知不覺中,開出了一朵禪意的蓮,參不透浮生若夢,便只想用一朵花開的時間,去守候這人生中的似水流年。
【第6句】:要將是非當教育,不要將人事當是非。前者能將種種不順心的行為轉化為重組自我的利器,后者只會讓你覺得人生很痛苦。其實,每天的瑣碎事務都是活生生的大藏經。
【第7句】:【禪心佛語】記住給我們生命、愛的人,記住給過我們幫助、歡樂的人,忘掉仇視、傷害過我們的人,我們的生命就會充滿陽光,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快樂。
【第8句】:【圣經文案】366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夸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
【第9句】:【禪語人生】要想順利地生存下去,不僅要有無懼危險的勇氣,更要有發現危險的能力,如果你嗅不到明天的危險,那么明天也許就是你的死期。
【第10句】:【禪心佛語】數息止觀:精神集中,意念專注,在一呼一吸之間,疏解情緒,平緩急躁,收攝身心,靜觀自得,開發智慧。
【第11句】: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淚,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第12句】:【佛心禪語】常懷平淡之心的人,待人處世寬嚴相濟,方圓得體,厚德載物,雅量過人,心中有春風楊柳之隨和,胸中經天行地之豁達。
【第13句】:【禪心佛語】若把此生寬處活,隨他世事曲與折,相逢好說好商量,一切順風又順水。
【第14句】:【圣經文案】478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愿有一人沉淪,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
【第15句】:千百年來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明)愿云禪師
【第16句】:獨行布施,從生至老,不如復有多眾人,不問貧富貴賤,若道若俗,共相勸化,各出少財,聚集一處,隨宜布施貧窮、孤老、惡疾、重病困厄之人,其福甚大?!断穹Q疑經》
【第17句】:人總是習慣向外看,向外去尋找,其實有時候,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們向內心看,向內心去尋找的。
【第18句】:你就像煙火的神秘,風隨著你若即若離,留下觸不到的可惜,隕落下了我們的回憶。
【第19句】:惟名聞利養、甜愛軟賊,及瞋心、瞋火,雖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當深加精進,以攘卻之。(妙葉禪師)
【第20句】:人生總不免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許多冤枉,有許多無理橫加,種種的這些事情。但我們要怎樣忍辱呢?
【第21句】:【佛家禪語】你的人生永遠不會辜負你的。那些轉正確的彎,那些走正確的路,那些流下的淚水,那些滴下的汗水,那些留下的傷痕,全都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第22句】:【禪心佛語】其實,我們喜歡上學,只是不喜歡上課,我們都懷念那些曾經一起鬧,一起笑的時光。
【第23句】:禪之一字,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覺,不可知。蓋見聞覺知,皆屬情妄,非心法也?!短炷恐蟹搴蜕袕V錄》
【第24句】:一者貪欲,二者瞋恚,三者掉悔,四者昏眠,五者疑蓋。除此五蓋,方得禪定?!洞蟪死砣ち_蜜多經》卷八
【第25句】:【禪心佛語】逃避本就無濟于事,即便無法把握毫無知曉,也得去承當。
【第26句】:【禪心佛語】煩惱由粗到細分三個層次,修行也是由低到高分三個階段。
【第27句】:【禪語人生】只要帶著覺照,不要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本性就不會迷失。
【第28句】:【禪心佛語】忌妒會讓我們很不快樂,并且阻止我們在心靈上的進步。如果忌妒是以攻擊的形式表現出來,那還會讓別人受到傷害,這是一種非常負面的情緒。
【第29句】:【羅狀元醒世詩其22】堪嘆人心毒似蛇,誰知天道轉如車。去年妄取東鄰物,今日還歸北舍家。分外錢財湯潑雪,騙來田地水堆沙。若將狡譎為生計,恰似朝開暮落花。
【第30句】:人生旅途中,唯有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奮進;而安逸優越的環境卻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樂,盡享舒適,卻常常一事無成。
【第31句】:可惜今天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達,都只是借著凡夫心,運用世智辯聰加以創造發展,并沒有發揮清凈的智慧,因此難免造成善少、惡多的結果。
【第32句】:【禪心佛語】人生的很多困境、很多苦,不是你想不開,而是你只會開不會想。
【第33句】: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若逃避現實,離開入與事,便無從產生智慧。
【第34句】:【經典佛語】“空”是不執著,是把一切法緣生緣滅的道理圓滿無缺地理解清楚。
【第35句】:應于自身生痛苦想,于善知識生醫王想,于所說法生良藥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華嚴經》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第36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將生命化為一種享受,而不要讓它成為一種負擔。妄想、執著即是負擔。
【第37句】:【佛心禪語】※我們一定要學會面對現實。我們學會面對了,就不會那么煩惱,不會那么痛苦了。
【第38句】:生活緊張而焦灼的人很難品味到靜的清芬與恬愉,因為身外的嘈雜和喧嘩太多,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內心。
【第39句】:用平靜與深刻的洞察力來滋養自己,你將能夠在今生與來世享受寧靜的滋味。你將遠離無明的饑荒,并且自然而然地想要從事禪修。
【第40句】:搔癢生樂受,無癢更安樂,如是世欲樂,無欲更安樂。(古印度)龍樹《中觀寶鬘論》
【第41句】:古人云:“計利,當計天下之利。”若以“樂人之樂為樂、利人之利為利”,即是真智慧;若只圖利己之利,則叫聰明。
【第42句】:【禪心佛語】凡參與捐刻瑪尼石者,在石頭未損壞前,以后無論轉生到那一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都將持續的獲得加持。
【第43句】:【禪語人生】要學會相互溝通,相互促進,不斷拓寬視野。沒有開闊的視野,沒有長遠的眼光,就會跟不上時代潮流,就會守舊,就會落后。
【第44句】:【佛心禪語】人人都會犯錯誤,“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寬恕別人的錯誤,給別人一次機會,有時能免得事態惡性發展,甚至可以挽救一個人的靈魂。
【第45句】:【禪心佛語】且貪現世之小慈,豈覺當來之大苦。此之修學,徒自疲勞,背正歸邪,誑言獲福。
【第46句】:一本真正的好書,裝幀封面再如何簡陋也絲毫不影響它本身的價值。一個真有精神內涵的人,不會倚靠服裝衣飾來增加自己的分量,贏得他人的尊重。
【第47句】:財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將進酒》詩中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如能在財這方面放得下,那可稱得上是非常瀟灑的“放”。
【第48句】: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樂,何等為四?謂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雜阿含經》卷四,第91經
【第49句】:【禪心佛語】公平不是單一的平均分配,也不是殘忍的弱肉強食。既能讓強壯者分到最多的食物,又不能讓弱小者忍饑挨餓,這就是公平。
【第50句】:【佛語摘抄精選】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當成無所畏。(《華嚴經·光明覺品》)
【第51句】:【圣經文案】360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后5:17)
【第52句】:菩薩摩訶薩護持禁戒亦復如是:如彼渡人,護惜浮囊?!洞蟀隳鶚劷洝肪硎唬バ衅?/p>
【第53句】:【禪心佛語】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了;放下了,成敗得失也就那么回事了。
【第54句】:【禪心佛語】佛教跟其它宗教不一樣,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是以天堂為歸宿,認為天堂是最理想的去處,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升天堂。
【第55句】:牢。——《佛陀的格言》放縱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的過失是最大的病痛。——海濤法師
【第56句】:【禪語人生】一個修行人,他應該是法喜充滿的、一切都能夠化解的,應該是“心底無私天地寬”的。
【第57句】:【佛心禪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事的境界:心中有劍,手中無劍。做友的境界:心事如簡,人淡如菊。
【第58句】:執著是障礙,但一旦撞到南墻,回頭即佛!如果不執著,你一定撞不到南墻,也一定不痛不癢。障礙有時就是個驕傲的公主,只有足夠的血性爺們兒才能夠最終降服她。
【第59句】:【禪心佛語】世界和平,除非世界倫理一體化,政治一體化,經濟一體化,宗教一體化,否則不可能世界和平。
【第60句】:【禪心佛語】認識你自己的身體和心,少欲知足,不要去執著教法,也不要去握持情緒。
【第61句】:【佛心禪語】要讓口舌上沒有過失,最好的辦法就是慢說,在說話之前考慮一番,不要讓往日的習慣不自覺地流露出來。
【第62句】:【禪心佛語】人人都有三個煩惱賊,它們的名字加貪嗔癡。我們不要殺滅它,把它轉變過來成為菩提種。
【第63句】: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今夜一眾,盡是他鄉之子,因何不歸?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寶峰云庵真凈禪師住洞山文案》
【第64句】: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夸自敗,又增一毀。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懷一顆謙卑之心。
【第65句】:不爭不諍避爭不爭,犯而不慢,惡來善待,是謂梵志。《法句經》卷下,梵志品勝者更增怨,負者臥不安,勝負二俱舍,是得安隱眠?!峨s阿含經》卷四十二,第1152經
【第66句】:【圣經文案】75少年人用什么潔凈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詩119:9)
【第67句】:一潭靜水、一朵白云、一聲蟬鳴、一個背影,在云林深處,煙火人間,皆隱藏著淡淡的禪機。
【第68句】:世間種種法,一切唯有名,但想所安立,離名無別義。世間眾色法,但相無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無實事。《大乘密嚴經》卷下,阿賴耶識微密品
【第69句】:【禪心佛語】生命是無常的,這給我們提供一個改造生命、解脫生命的機會;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變的東西了。
【第70句】:不要因貪求清閑,而希求減輕責任;應該增強自己的力量,擔當更重大的責任。
【第71句】:正勤不放逸云何四正斷?所謂未生不善洼不令生,已生不善法令正斷,未生善法令發生,已生善法令增長?!斗鹫f法集名數經》
【第72句】:阿難,我沒有看到任何一種變易的色法不會導致貪戀及耽樂于它的人感到愁、悲、苦、憂、惱。南傳《大空經》佛言
【第73句】:在我們的一生中,才智、財富、名利、地位等,這些窮其我們一生所追求的東西,當我們最終離開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什么都帶不走,什么也留不下。
【第74句】:平時應自我警惕、反省,聲色調和,以善巧方便的言談舉止,度化眾生;更常常表現溫柔和氣的態度,結好善緣。
【第75句】:雖舍小雜樂,當得清凈大樂;舍顛倒虛誑樂,得實樂;舍系縛樂,得解脫樂;舍獨善樂,得共一切眾生善樂。(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八十五
【第76句】:【禪心佛語】今學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著相取境。皆與道背。
【第77句】:【禪心佛語】熱身莫教風寒受:隨氣溫寒熱加減衣衫,尤其是在汗水滿身時切忌招致風寒,造成四大不調、滋生病痛隱疾。
【第78句】:【佛心禪語】佛陀聽完之后會心一笑,說道:“你回答得非常正確,先弄清事情的因,再去解決事情,這就是智慧啊?!?/p>
【第79句】:【禪心佛語】四、向上爬時要對別人友善一些,下坡時可能還會遇到他們。
【第80句】:【禪語人生】一念善,則圣,一念惡,則魔,一年正,則修行人,一念邪,則損道人。
【第81句】:【心靈禪語】在佛家看來,這就是人對于身體健康、物質財富、人際關系和精神追求這幾個人生基本問題應持的態度。
【第82句】:【禪語人生】用功的人要善于調和身心,務使心平氣和,無掛無礙,無我無人,行住坐臥,妙合玄機。
【第83句】:修行除了自度之外,還要度人;時時刻刻培養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絕對不侵犯、毀謗他人,尤其不侵犯、毀謗同道者。
【第84句】:【禪心佛語】誠實人的話,往往會一時被認為虛偽;虛偽者的眼淚,卻容易博得眾人的同情。
【第85句】:【禪心佛語】還能沖動,說明你生活還有激情;總是沖動,說明你還不懂生活。
【第86句】:【禪心佛語】很多人在說,現在年輕人不容易。你說,哪一代人的青春容易?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第87句】:沒有數字的代價即為“無量”。不辭勞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付出勞力服務,又服務得很歡喜便叫做“喜舍”。——證嚴法師
【第88句】:自信是消除疑心的起點,信人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在與人交往時建立互信的關系,才能給雙方以真正舒心的環境。
【第89句】:人生在世不是沒有快樂,是我們的心把痛苦抓得太牢了,以至于沒有力量和空間去容納光明了。
【第90句】:人苦日在煩惱中尚不知是煩惱,若知是煩惱,則煩惱便消滅矣。譬如竊賊認作家人,則所有家財悉被彼竊,若知是賊,彼即逃去?!队」夥◣熚拟n三編·復陳飛青書》
【第91句】:在生活中,那些以自我為中心、時常哀嘆自己不幸的人,總是最苦惱的人;而那些以他人為中心、時常關注他人的不幸并樂于幫助的人,往往是快樂的人。
【第92句】:【禪心佛語】統統地把我忘掉,別老帶著我,摻著我。不要這個我了,為眾生活著吧。
【第93句】:【禪心佛語】人生在因果規律面前看起來好像是被動的,實際上為善作惡仍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第94句】:無明者,以明為對。。明者,以涅槃為對。。涅槃者,無對也。《中阿含經》卷五十八,《法樂比丘尼經》
【第95句】:【禪心佛語】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可俗話又說:滾石不生苔,轉業不生財。
【第96句】:【禪語人生】在這世界上,并不是收取什么,而是付出什么,才可以使我們致富。
【第97句】:【佛心禪語】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聞。
【第98句】:【禪語人生】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第99句】:【禪語人生】制造正面或負面的種種心態的,同是一顆心。假如想成長、成熟,就必須將凈化情緒,視為極為重要之任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