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圣經文案】40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詩5:3)
【第2句】:【禪心佛語】戒殺放生,長養慈悲,是佛陀金口告誡我們終身力行之事。
【第3句】:【禪語人生】我一直以為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風的故事,你是我的故事,可是卻不知道,我是不是你的故事。
【第4句】:【禪語人生】我們沒辦法制止別人對我們的傷害,但如果我們有了智慧,就可以不接納傷害。
【第5句】:【禪心佛語】覺性常在,能了諸幻。心若無念,境從何生。三界六道,盡有心生。離心無境,離心無相。心息境寂,萬相性空,不住空。
【第6句】:【禪心佛語】提醒大家要學會修自己的筆記本,這是很重要的。從前有個人,他不會修自己的筆記本......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第7句】:【禪語人生】欲求不罷,靜思何來,凈心何來。心不凈,思不靜,品如何高之。
【第8句】:【禪心佛語】佛陀的意思是:無需老師的指導而自己覺悟了四圣諦,也能夠教導其他眾生覺悟的人。
【第9句】:【禪心佛語】若心污濁,行為就污穢;行為污穢,就不能避免痛苦。所以凈心慎行是修道的要點。
【第10句】:【禪心佛語】等心塵的習氣積累厚實的時侯,才知道了失去的總是所得珍貴的明凈:無塵無染之心。
【第11句】:大多數人的人生平淡無奇,渴望創造人生傳奇的也是大多數。這既是萬善之本,也是萬惡之源。
【第12句】:【禪心佛語】過年我們也接財神,也接喜神,也接貴神。什么是財神呢?你不把你的精氣神丟了,這就是財神。
【第13句】: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深意的人,自然也就無法將它納入到自己生活旋律的每個音符之中。
【第14句】: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如何度過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應對艱難的時光。——藏學法師
【第15句】:【佛心禪語】自己豐富才感知世界豐富,自己善良才感知社會美好,自己坦蕩才感受生活喜悅,自己成功才感悟生命壯觀。
【第16句】:【禪心佛語】聽命于自己的情緒,是一種放縱;無視于情緒,是一種麻木;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種穩重。
【第17句】:【欲速則不達】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不要圖快,不要貪小便宜。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便宜就辦不成大事。
【第18句】: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為引導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佛陀的格言》
【第19句】:【禪心佛語】死心才能化性,稟性化了而后意成,意成而后志成,這是一定的道理。
【第20句】:未發道心、不立志念雖然可惜,既能發心立志,卻又廢失,尤其可憫,復又可悲。
【第21句】: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僅是空口談愿,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永遠都無法滿“愿”。
【第22句】:【禪語人生】在生活中體驗禪的關鍵所在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平常心是道”。
【第23句】:【禪心佛語】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就是貧窮,唯一可以無中生有的是夢想。沒有哪件事,不動手就可以實現。人生貴在行動,遲疑不決時,不妨先邁出小小一步。
【第24句】:高尚的人施舍東西時,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圖或目的——這種不求果報的施舍所產生的功德是很難測量的。——《佛陀的格言》
【第25句】:【禪心佛語】李碧華說過: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襖,冬天的蒲扇,還有等我已經心冷后你的殷勤。
【第26句】:盲目的、沒有節制的自由恰恰會給我們帶來不自由,而對貪、嗔、癡的約束則體現出人類的智慧與覺性。
【第27句】:【禪心佛語】多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吧,我們總忙著自己成長,卻常常忘了他們也在漸漸變老。
【第28句】:一個人若能時常抱持感恩心,好好思考日常生活的來源,就會知道:人人都需要靠社會大眾的幫助,才能維持生活。所以,要“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多幫助別人。
【第29句】:不要只看著腳下,也不要選擇容易更改的、不確定的目標,而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固定的目標,如此才能朝著確定的目標前進,少走彎路。
【第30句】:【禪語人生】知,右邊是口,左邊是一支箭,只有了解信息,掌握規律,才能像射出的箭那樣脫口而出。缺,本意是罐子被打破,引申為欠缺和遺憾,是圓滿的反義詞。
【第31句】:【禪心佛語】為何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種下惡因當然有惡報,若能改過從善,便可趨吉避兇。由此觀之,命運可以改造,操之在自己的手中,所謂“大善大惡,超出數外。
【第32句】:清高的人格,是由于能視富貴榮華如過眼煙云。我們能對物欲減少一分,我們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們對世間的情念減少一分,我們的道念就增強一分。
【第33句】:【佛心禪語】不管別人怎么樣,也不管外圍有多少人在指責我們,確定了自己所做的菩提事業是正確的,就應當努力把自己做好。
【第34句】:【禪語人生】希望你常對自己說,聞到了佛法,我是最的人,除了這外,再沒有別的了。
【第35句】:過去有位大德曾說:“學道,悟之為難。”意思是說,要真正體會道理中的精粹,實在不簡單。
【第36句】:君子與小人君子的心量很大,能夠包容普天下的眾生;小人則只在乎自己。
【第37句】:【禪心佛語】精神本身就是自己的審判者,同時也是自己的避難所,不要傷害了自己內在世界,這位至高的審判者。
【第38句】:【禪心佛語】回向偈:世界和平,人民安樂。正法久住,法輪常轉。災障消滅,禍患不生。法界有情,同生極樂。
【第39句】:【禪心佛語】絕望定律:永遠不要絕望,即便失明了也還可以用心去感知。
【第40句】:【禪心佛語】人生總有無法不假裝一下的時候,可是,人生也有無法假裝下去的時刻,那便只好自認不夠瀟灑了。
【第41句】: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華嚴經》卷一,世主妙嚴品
【第42句】:【佛心禪語】愛情不是一顆心去敲打另一顆心,而是兩顆心共同撞擊的火花。
【第43句】:【禪心佛語】大道不在言也,非言無以顯道,佛法不在學也,非學無以明法。
【第44句】:共富不是要分富人的財產,而是要先富者承擔起帶領共富的責任。這應該是鄧小平提出先富論的前提。先富者是鄧小平理論的受益者,富而忘卻責任就是對鄧小平理論的背叛。
【第45句】:常常以誠懇、虛心的態度聽聽身邊朋友對自己的看法,如果我們能做到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并積極去改進,人生一定會簡單,燦爛。
【第46句】:道體本無修,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會道。棄卻一真性,卻入鬧浩浩。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慧能大師法嗣·司空山本凈禪師》
【第47句】:忍,是幫助你做好事、修好行的最大力量。能持忍者,沒有什么事辦不到。
【第48句】:【禪心佛語】你喜歡抱怨,煩惱就越來越多。【第5句】:你喜歡拼搏,成功就越來越多。【第6句】:你喜歡逃避,失敗就越來越多。
【第49句】:【禪語人生】以智慧燈來點亮心光,以自性佛來成就內心,以六度法來治療心病,以七圣財來豐富內財。
【第50句】:【禪語人生】物來則應,物去不留,安往當下,無棄無求。吃飯就吃飯,睡覺就睡覺。
【第51句】:【禪心佛語】沉得住氣,是睿智的彰顯、理智的沉淀、成熟的標志。彎得下腰,是做人低調的謙卑、海納百川的大度。
【第52句】:【禪心佛語】經驗、環境和遺傳造就了你的面目,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園地;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得彈起生命中的琴弦。
【第53句】:【佛心禪語】佛說:“如果能客觀地了知欲樂的享受為享受、它們的不如意為不如意、從欲樂得解脫為解脫,他們就可能確實而完全地了解感官享受的欲求。”
【第54句】:【禪語人生】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須百般計較;書讀五車,才分八斗,未聞一日清閑。
【第55句】:【禪心佛語】過合理生活的人,就如同提著燈,遠遠照亮前方而行走的人;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走到燈光所照著的盡頭,燈光永遠在他前頭引導,引他前進。
【第56句】:【醒世詞】鐘送黃昏雞報曉,昏曉相催世事何時了;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忙處人多閑處少,閑處光陰幾個人知道?獨上小樓云杳杳,天涯一點青山小。
【第57句】:【禪心佛語】大義是說學佛之人從五湖四海聚集在寺院,為的是學佛成佛,成就的標準是心要空,無有妄念。
【第5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非常容易去否定、排斥生命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東西。
【第59句】:【佛學經典文案】跟自己的心靈對話,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是最好的學習和修行方法。那比讀書和參禪打坐更有價值。
【第60句】: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無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雜阿含經》卷十一,第265經
【第61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卻身不由己。【第2句】:挫折經歷的太少,所以才把一些瑣碎的小事看得很重要。
【第62句】:若諸法實有,不應以心識知故有。若以心識知故有,是則非有。(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五
【第63句】:【禪語人生】信仰不是空口說空話、而是體現在行為上,否則就是在說謊。
【第64句】:所以真理正法,是理事互融。追求真理者,像個迷路的人想尋找正確的道路,找到正路后,就不會倉皇失措、憂慮恐懼,而會充滿信心與勇氣。
【第65句】:物質上的豐收總是會越用越少,只有精神上的財富才會越用越多,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正的財富。
【第66句】:【禪語人生】我們要能夠懂得,學佛不是說學上幾部經、幾套理論就能夠成佛的。真正的學佛就是要一點一滴地改造自己的身口意。
【第67句】:【禪心佛語】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與其到哭吧去哭,到發泄吧去發泄,到酒吧去喝酒,都不如到禪堂去修一座禪。嘗嘗禪的滋味兒,寧靜和喜悅將不請自來。
【第68句】:既已走上修行路,不可做增上慢人,謗般若人,大妄語人,要做續佛慧命之人。真參實證,荷擔如來家業。
【第69句】:【禪語人生】幸福其實很簡單,喜歡的你就去爭取,得到的你要珍惜,無緣的就不要理會,失去的盡快地去忘記。
【第70句】:【圣經文案】173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
【第71句】:【佛語悟道】把有好處的事情讓給別人,而自己去做吃虧的事情,這是上等人的表現。
【第72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債務是人情債,人生最大的罪過是殺生,人生最可惡的是淫亂。
【第73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某些單調是必要的。使萬物能夠多采多姿的,便是太陽單調地日升日落。
【第7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旅途里需要看得透、想得開,不爭才不憂,門外春又來,百花次第開,心情幾分寬闊,不急不躁,讓生活活一場緩緩的節奏。
【第75句】:【禪心佛語】當你的心充滿祥和,人到哪里都一樣歡喜自在;當你的心充滿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見到真理。
【第76句】: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一切智最初因緣。《華嚴經》卷六十二,入法界品
【第77句】:【心境】身外的環境要天天清理和打掃,心的境界要經常保持清凈。我們要做好社會環境的保護,也要做好心境的保護。懺悔是心靈的慰藉,也是精神垃圾的大掃除。
【第78句】:在佛教中,“不知自己”以及“不明道理”,亦即所謂的“無知無明”,被認為是一種罪。——梅原諦愚禪師
【第79句】:【禪心佛語】佛教不是發明因緣果報,佛教是尊重因緣果報,改良因緣果報。
【第80句】:《菜根譚》有云:“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這樣的境界才是將一切放下之后能夠感受到的。
【第81句】:凈土因緣有三事:一菩薩功德;二眾生;三眾生功德。三因既凈,則得凈土。(東晉)鳩摩羅什《注維摩經》卷一
【第82句】:【禪心佛語】能吃虧可以獲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獲得大安樂,能和氣可以獲得大力量,能散財可以獲得大聚集。
【第83句】:【禪心佛語】生活中的一個個挫折,就像冰糖葫蘆一樣,竹竿刺進了身體,卻成為了一生的脊梁。
【第84句】:【佛心禪語】翠巖禪師云:“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啞若聾,如癡如醉。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
【第85句】:【禪心佛語】千金難買早知道,萬金難買后悔藥。意志決定你的成功,進取決定你的未來。
【第86句】: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少壯時,須念衰老的辛酸。感恩幫助自己的人,原諒傷害自己的人,幫助需要關心的人。
【第87句】:【禪語人生】學一點智慧禪吧,看人看事明明白白,做人做事清清白白。
【第88句】:善知識,當別人染上病痛、惹上官司或遇到其他困難時,盡量為他排憂解難。這是講交情、講義氣的熱心人。
【第89句】:【禪心佛語】凡所有相皆有生滅,佛性無形無有變遷,體本非用,而不離用,用本非體,但不離體,相亦如是。
【第90句】:佛言: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人般涅槃,于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楞伽經》卷三
【第91句】:【佛心禪語】我寧愿過著艱苦樸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與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第92句】:【佛心禪語】最良好的管理方式,是以授權來代替干涉,是以己心來體恤他情。
【第93句】:【禪語人生】真心為無價之寶,賢愚凡圣、天堂地獄、穢土凈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顯了真心,證自性佛。人能將種種習氣斷盡,則真心自顯,自佛即證。
【第94句】:【禪心佛語】毀滅一個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第95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六祖壇經·般若品》
【第96句】:忠之一字,義貫萬行。仁若存心以忠,必能孝親、敬兄、睦族、信友、矜故恤寡,仁民愛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矣。《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楊椒山言行錄序》
【第97句】:但了妄念無生,即是真心不動,此不動之外,更無毫厘法可得。(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五
【第98句】:于法寶中有其四種: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報恩品
【第99句】:某先生喜歡參禪。師言:“參禪不是光坐在那里而已。行住坐臥、擔柴運水,無不是禪。我們要行禪,不是坐枯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