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那些政客為了吸引選民的重視和支持,常常會做出很多承諾。“我將來會做這個,做那個,大家等著看好了”不過,他們如果想得到人家的敬愛,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必須誠實,而且真誠地把他們內心的信念表達出來。
【第2句】:【禪心佛語】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
【第3句】:而君子卻知曉大義;“正”與“義”相輔相成,一個注重道德仁義的人,做事一定光明正大。因此我們要遠離不義,舍棄個人私利,親近仁義。
【第4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已獲得暇滿人身,但由于宿世習氣煩惱沉重以及多方面條件不成熟之故,身心仍會被很多世間瑣事束縛而無法抽出很多時間修法。如何才能將有限時間中所修的法變成無量之功德呢?就要依靠清凈之發心。
【第5句】:第一,多種些果樹。多種果樹,一方面讓行人納涼,另方面讓他們都能品嘗到鮮甜的果實,使他們都能生起歡喜心,這樣豈不是功德之事?
【第6句】:【禪心佛語】臨終時的善念若變成引業,就很有可能投生到人或天人當中,但平時不修心的人,則很難在臨終時產生善念,生起的多數是惡念或不善不惡的念頭,因此,當下的修心特別重要。
【第7句】:【禪語人生】一個中心:以健康為中心。兩個基本點:糊涂一點,本真一點。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名利,忘記憂愁。四個有:有個老伴,有個安樂窩,有點小錢,有幾個好友。
【第8句】:【佛心禪語】驕傲的人,總以為自己有學識、有能力,然而驕傲的真正原因是無知。請記住列夫?托爾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個人的真實能力比作分數值,那么他的自我評價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就]越小。”
【第9句】:【禪語人生】我需要的只是一塊磚頭,一塊扔向社會的一塊磚頭,錢有屁用,錢能讓我學會什么?我要的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本領,到那時,錢自然就有了。
【第10句】:【經典佛語】觀想上師和佛菩薩可以讓你遠離一切惡緣,建立一切善法,可以讓你超越輪回,免下三惡道之苦,可以自由選擇投胎,觀想什么將會與什么相應,將會擁有什么.
【第11句】:【禪語人生】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煩惱少一點,智慧多一點,覺照多一點;也就是要練習怎么向內看,而不是向外看;如何管好自己,而不是去管他人。
【第12句】:【禪心佛語】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了生脫死,實為重要。非大加懺悔,勇猛精進,刻骨銘心,不容易得到了脫。十法界唯心所造,四圣六凡皆是自作自受,大修行人惟愿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余皆不取也。
【第13句】:人若對自己有疑,就容易墮落沉淪,迷失人生的方向;若對他人有疑,就很難與人廣結善緣,共同成就有意義的事業。
【第14句】:【善惡果報】去惡行善多積德,前程遠大福滿門。圣凡只在一念生,不必人我是非爭。萬類本來同一體,何不齊心出苦輪。學法修行言勿多,老實至誠用工夫。說一不二能做好,便是靈山古彌陀。
【第15句】:而實際上,幸福快樂是一種主觀感受,是此時此刻你的意識對外界信息的判斷和反饋。它不是通過比較得來,也不需要設定任何的時間地點等附加條件。
【第16句】:養心在靜,養身在動。咬得菜根,可做百事。野花莫攀,閑事休管。野花上床,家敗人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人道虛,百人傳實。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日夫妻,百世姻緣。一日為師,終身如父。
【第17句】:【心靈禪語】謙虛的人,因為看得透,所以不躁;豁達的人,因為想得遠,所以不妄;包容的人,因為站得高,所以不傲;心靜的人,因為行得正,所以不懼。凡事不可強求,隨緣才是最好的生活。
【第18句】:【佛家靜心禪語】有人說,時光是柔軟的,它可以把生硬的世俗,變的婉轉輕盈,又有人說,時間是充滿風情的,它可以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明媚鮮艷。而,時間,也是可以療傷的,它會撫平過往的斑駁與痕跡。
【第19句】:【禪心佛語】困難是難免的,這個世界本來充滿著矛盾,困難時時有,事事有。就看如何對待它。有了困難,要客觀分析它,深入地研究它,從中得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采取對策,吸取經驗,爭取下次不再發生。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第20句】:人生中,快樂帶給我們愉悅,痛苦帶給我們回味。真正的快樂,我們很難記起,但痛苦卻往往難以忘卻。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們又人們無法抗拒,為什么不學會面帶微笑迎對痛苦的來臨呢?
【第21句】:我們都無法忘懷初次相遇時的心動,那回眸時驚心動魄的一瞬間,在多年以后還能讓你悸動。你如果能時時保持新鮮感,讓他常常感覺你的不同,他會重新認識你身上的閃光點。
【第22句】:其實,有苦有樂的人生才是充實的??v觀人生百年,苦樂參半,但是,有的人覺得人生很苦,感覺不到人生的意味;有的人光是快樂,沒有經過苦的奮斗,他也體會不出人生的意義。
【第23句】:【禪語人生】在大人面前,當然是孩子錯了;在村干部面前,當然是村民錯了;在裁判面前,當然是球員錯了。在現實面前,當然是理想錯了。--位置決定對錯。
【第24句】:恒東法師:不必要把幸福描繪得和春天一樣美好,人生本來就是在煩惱當中穿行,在痛苦當中浮沉,你的謙虛和樂觀,就是面對逆境出現的曙光,向前,就是方向。
【第25句】:【禪心佛語】那些不跟隨任何宗教或修行之道的人,由于他們的想法和從宗教角度來看的世界觀有很大的差異,對這些人來說,臨終時最重要的就是平靜、放松,并且很清楚地意識到死亡是一種自然的過程,是生命的一部分。
【第26句】:【禪心佛語】沒必要去預測吉兇禍福,不要為尚未發生的事提前擔憂。日日是好日,不用抽簽,不用算命,相信自己的良心。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良心就是佛心。
【第27句】:【禪語人生】一個人不論多么富貴,只要有很多煩惱,有很多不盡人意的事,他都不可能真正過得開心。相反,雖然生活條件簡樸,但心地單純,關系簡單,少欲知足,這種人比較容易得到幸福。
【第28句】:算命、卜卦,看風水、地理,是屬于占相吉兇;學佛者不應學這些顯異惑眾、談論鬼神迷信的邪理,而把真正做人的道理都抹煞掉。應抱持歡喜心謹守本分,用心于待人接物的道理。
【第29句】:【禪心佛語】前進的理由只要一個,后退的理由卻有一百個;許多人整天找一百個理由證明他不是懦夫,卻從不用一個理由證明他是勇士。
【第30句】:兩個聰明人商量,就會想出更好的主張,姜黃和硼砂配在一起,就會變出另一種色彩。(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31句】:【禪語人生】用自己的判斷和智慧去認識較高等的世界,你就會越來越熟悉高等的生活、高等的想法和高等的力量,你會一天比一天偉大,任何心中所想,內在力量都會幫你達成。
【第32句】:【禪語人生】真正幸福來自內心的滿足感。古人說:知足者常樂。有求皆苦,無求自樂。人到無求品自高。做一個無欲無求的人,做一個自得其樂的人。
【第33句】:【經典佛語】永遠不要欺騙女人,因為我們一眼就能看穿你知道男人和女人,說謊的最大差別在哪里嗎男人說謊是要讓自己覺得好過,而女人說謊呢是要讓對方好過,我們選擇欺騙,是因為不想傷害深愛的人,我們不是...
【第34句】:【禪心佛語】人生如煙花,不可能永遠懸掛天際;只要曾經絢爛過,便不枉此生。避免心碎最好的辦法,就是假裝自己沒有心。人間的事往往如此,當時提起痛不欲生,幾年之后,也不過是一場回憶而已。
【第35句】:【禪心佛語】離開了其他人,一個人是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自己與他人,個人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第36句】:【禪語人生】要知道,一切眾生的身相都是業緣所生,男身是業緣生的,女身也是業緣生的,豬身、狗身、蟲身等,都是由業緣生的。所以,對于一切眾生,我們都不能輕慢。
【第37句】:耐心做事,更要耐心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個人都曾迷惑和彷徨,人生在世無常,一切得失源于個人所求所悟,勿需在意,或盲目追隨大流,否則將是人云亦云,不知其所以然,或似懂非懂,反失了本心本意。
【第38句】:【禪語人生】有些事誰也怪不得,當放手的一刻,就要知道必須承受所有的后果。把疼留給對方,也把自己的位置徹底流放。不是每次轉身都可以回頭,不是每一次都有人為你守候,挑戰了底線的抉擇,別再說你有不舍。
【第39句】:【清雅基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第40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場未知目的地的旅行,更多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遇見怎樣的未來。只不過有時候,我們只是一味的狂奔,卻忘記了旅行的意義。
【第41句】:【佛語悟道】有人問長老:“學生想認識佛,請告訴我什么是佛?”長老回答:“你這樣很象是騎在牛背上找牛?!?/p>
【第42句】:【心靈禪語】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日日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日日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矣。為善如春天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缺,日有所損。
【第43句】:“一念善心起,諸事皆吉祥;一念惡心起,種種災難生”,祈愿大家彼此鼓勵、去惡向善、仁民愛物,為后世留下和樂凈土與優良典范。
【第44句】:【佛語摘抄精選】言五戒者,所謂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其五戒也。此五能防故名為戒。前三防身,次一防口,后之一種通防身口,護前四故。(《大乘義章》卷十二)
【第45句】:【禪心佛語】佛教微博:歲月蹉跎,往事悠悠,我們都是紅塵中的過客,緣來時你在我心里,緣去時讓往事隨風,學會好好愛自己,因為,你自己才是你的全部,你在,世界就在,你若不堅強,別人的同情又何嘗不是一種歉疚。
【第46句】:【佛心禪語】艱難給我成長,信任給我責任,愛心給我奉獻,無私給我魅力,無我給我幸福,誠信給我成功,無戰給我不敗。
【第47句】:【佛心禪語】釋迦牟尼說:“我叫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手里的東西。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內在的意識、念頭徹底放下時,你就會獲得寧靜而幸福的生活了?!?/p>
【第48句】:我應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舍誓愿。不以一眾生惡故,舍一切眾生?!度A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49句】:【禪心佛語】坦然做人,坦然做事,坦然生活。坦然,是內心的沉靜,是大風大浪之后的安謐,是生命了無遺憾的恬淡,是無欲無求的從容,是不卑不亢的自我關照。緣聚緣散一笑而過,功名利祿皆順自然。有勇氣放下才能得坦然。
【第50句】:碼字和碼字很不一樣,有的能碼出快樂,有的會碼出痛苦;碼出利祿來者有之,碼出禍端來者亦有之。字是什么?就是個工具。
【第51句】:著相而求,咫尺也成天涯。心性本自圓成,卻時時攀緣過去、未來,并于當下起分別、執著,顯好壞、生愛惡,于是煩惱叢生。金剛般若經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且于不可得處,悟達心性圓成。
【第52句】: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會有不同的意見,因此常導致一些沖突。若具正知正見,則對任何外來的逆境、煩惱,都能片刻止息。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有如耕耘心田,去蕪存良,培育純真的善念,如此才不致墮入偏邪。
【第53句】:【禪心佛語】如果想成為一顆太陽,那就從塵埃做起;如果想成為一條大江,那就從水滴做起;如果想成為世界矚目的英雄,那就從最普通、最平凡的人做起。循序漸進永遠好過急于求成,每個想法的實現都是通過積累獲得。
【第54句】:【禪心佛語】外面的盜賊,每個人都能見到而且很容易鎮壓,但是內在心中的盜賊,是沒辦法看見的,或可說是很難看得到與鎮壓的。
【第55句】:【佛心禪語】我們都是大乘修行者,應當念念關懷眾生的苦難。想到自己享福的同時,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的人連飯都吃不上,為什么不能省下自己的福報施給諸母有情呢?
【第56句】:【禪心佛語】禪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所謂“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其隨心凈,即佛土凈”。
【第57句】:【禪語人生】智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認識,但是與世俗的認識能力完全不同,它是不需要經過推理的一種很直接的智慧。
【第58句】:有錢人逛嘴,沒錢人逛腿。有錢神也怕,無錢鬼亦欺。有權的發令,無權的聽命。有容德乃大,無欲心自閑。有舍必有求,收禮不自由。有麝自然香,有奶便是娘。有時省一口,無時當一斗。有書真富貴,無官一身輕。
【第59句】:【佛心禪語】是努力攀附達官顯貴,走一條虛假繁榮與意外風險并存的高端路線,還是潛心依靠最廣大最基層的民眾,依本分而樸素修行,走一條踏實穩健與廣闊未來并存的群眾路線?
【第60句】:【禪語人生】要在生活中的煩躁面前保有耐心。當一個人安靜和放松下來時,才會發現所有的煩惱原來都可以自己解決。
【第6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貪欲和憎恨是兩把利刃,它們是你犯罪時的幫兇。吹毛求疵的人必是煩惱之人;寬容大度的人必是快樂之人。
【第62句】:一個懂得在婚姻里收放自如的女人是睿智的,要知道,男人就像沙,你抓得越緊,他消失得越快;男人就像風箏,你只有放長線,他才能飛得越高,但他無論飛得多高,只要你不時拉一拉手中的線,他還會回到你身邊。
【第63句】:【圣經文案】26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得1:16)
【第64句】:【禪語人生】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另心空蕩蕩,無一塵可染;這是我們世間最大的財富,念佛的人若不能見到這樣,也是悲哀。
【第65句】:【禪語人生】助朋友一臂之力。只要是善行好事,即使做起來不容易也要盡力去做,因為道義之交就應互相幫助,能“難做能做”,就可能與人建立起珍貴的友情。
【第66句】:信佛者盡管相信佛的偉大,也相信教理深奧;但若只是了解“佛學”,而不肯學佛的精神,則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第67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種糊涂,一份模糊,說懂不懂,說清不清,糊里糊涂,含含糊糊;人生看不慣的東西太多,看清、看懂,全是自找傷心;給生活罩上一層薄霧,不是自欺,而是對自我的保護。
【第68句】:古人尊師重道,認為“師之德重于乾坤,弟子事師不敢輕慢”。古圣先賢、祖師大德都曾為人弟子,他們能謙虛誠懇、尊重師長;任勞任怨、舍身求法,所以能修身立德,成為后世的楷模。
【第69句】:【禪語人生】有些事情,你想記得的就會記得。有些事情,你想忘記的就會忘記,如果忘記不了,那就不要忘記了,因為忘記是不需要努力的。
【第70句】: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殺雞不用牛刀,捕鼠無須虎力。沙鍋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山水依然清秀,文章獨領風騷。奢侈富而不足,節約貧而有余。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身欲出樊籠外,心要在腔子里。
【第71句】:一顆宕動的心,所看到的世界,浮躁,喧囂,云起,塵暗,實際上,心中有所放棄,看清得失,笑迎失敗,坦對榮辱,心就會安定下來!心安了,這個世界頃刻間,沉靜如佛,風不擾,水不擾,萬事不擾!
【第72句】:世間財物應該分成四份:一、供養父母,以報宏恩——萬善以孝為首,人必定要以孝為重,修學佛法也是以孝為宗。所以,財產要留四分之一孝養父母,讓父母的生活溫暖飽足,使他們自由享用,以完成父母想做的善業。
【第73句】:“綺語”意謂專愛說甜言蜜語的話。這種好聽的話只能維持短暫的時間,因為缺乏誠意,久而久之,就會顯露出言行不一的虛假面目。
【第74句】: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古今中外有許多人都在磨難的泥濘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腳印。那些立大志、成大事者,往往是備受磨難、備嘗艱辛而最終為上天所成全,得建豐功偉業。
【第75句】:【佛說放下的禪語】時間是慵懶的,日子是簡單的。每天最大的困惑,是晚飯該咸該甜?年華深處,忘記了年齡,嘻笑逗趣間,仍有天真爛漫。我們其實也沒那么大野心,只愿此世清寧,淡然盛開、在時光那岸。
【第76句】:知識像新鮮的牛奶,存放過久就會變質怎樣吸收和運用有益的知識?佛日:汝等此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督饎偨洝?/p>
【第77句】:【禪心佛語】認識生活的風雨,并不是沉迷世間曲折的痛苦,不要盲目地把生活活成一場苦苦的追逐,生活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生命覺醒的契機,帶上一份內心的樸素,經歷這一場人生進退,得失達觀。
【第78句】:【禪心佛語】人生這一場,不是匆匆忙忙的追逐,也不是在尋找遙遠的終點。人生這一場的路過,不為傷感而來,不為浮躁而生,走在路上,失落不失志,悲傷不悲觀,能夠快樂的生活,不只是胸懷的一種大度,也是人品的一種素養。
【第79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艱難的事,主要是我們自己能力(量)不夠;這個世界沒有人渣或者廢物,只是人走錯了方向或者把東西放錯了地方。
【第80句】:【禪心佛語】慧緣上師說:善于處事的人,隨時隨地都能心平氣和,不會處事的人,好事也會弄得爭執四起。和平的先決條件主要是講求平等待人,不平等就沒有和平,和平講求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有真正和平。
【第81句】:幸福人生靠的就是一種心態。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不在于金錢的多少,不在于名氣的有無。而在于:是否努力地完成自我,喊出屬于自己的聲音,活出屬于自己的活法,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
【第82句】:你以為永遠也走不盡的長路,其實也許是一座有頭有尾的短橋;而你以為過后即可拆掉的一座小橋,也許是一段你一生也走不盡的長路。
【第83句】:【禪心佛語】覺性常在,能了諸幻。心若無念,境從何生。三界六道,盡有心生。離心無境,離心無相。心息境寂,萬相性空,不住空。
【第84句】:【禪心佛語】守端聽此不禁暗暗得意并不假思索完整地背誦出來。等他背完了,方會卻大笑一陣,就起身走了。守端很是費解,想不出是為什么。翌日清晨,他就趕去見方會,問他為什么大笑。
【第85句】:【經典佛語】平靜的湖面,才能倒映藍天,波浪起伏的湖水,會扭曲所映現的景物,正是因為我們對心性的不了解,才放不下對夢幻泡影的追逐,才讓我們看不清世界.
【第86句】:心性本空心來不可知,心去不可識,先無后時有,已有還復無。心無有處所,和集不可得,以無身體故,不可得捉持,因緣和合故,念念如是生?!墩钐幗洝肪矶?/p>
【第87句】:【佛心禪語】別人教給我們的真理,只不過像義肢、假牙裝在我們身上而已。唯有通過自己的思索獲得的真理,才是屬于我們的。這樣的真理,才能為我們所運用。
【第88句】:然后就至誠地用心為眾生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3遍),再說“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就這樣一遍又一遍地教他們說三皈依,再為他們念佛號來度化吃的和被吃的眾生,這樣不也是大功德嗎?
【第89句】:【經典佛語】有時既然不能放棄追求,就要承受為追求理想可能承擔的苦痛。其實放棄容易承擔很難,抱怨容易理解很難。取與舍之間,總是讓人難以抉擇,抉擇之所以如此艱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內心舍不得放棄。(東方微博)
【第90句】:一個人擁有比較健全的意識是成功的關鍵。習慣于聽吩咐才能做事,不懂得主動自發,并不斷改進方式和方法,你就永遠抓不住新機會。
【第91句】:【佛心禪語】人生在世,知錯能改,則為君子之道。有錯不思改正,或者口是心非,那只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92句】:【經典佛語】“開光三年了,三亞南山功德基金會‘合法’地擁有著觀音苑的產權,可這幫披著佛教外衣的‘外來客’,除了推銷販賣式地斂取著不明真相的信眾游人的錢財,留給信眾游人的是缺乏文化底蘊的“燒錢”之地。
【第93句】:博弈耽嗜酒,游輕著女色,費喪于財物,是名墮負門。女人不自守,舍主隨他行,男子心放蕩,舍妻隨外色,如是為家者,斯皆墮負門?!峨s阿含經》卷四十八,第1279經
【第94句】:寬容不受約束,它像天下的細雨滋潤大地,帶來雙重祝福:祝福施與者也祝福被施與者。若,人生只是一場美麗的夢,愿做清晨里的一滴露珠。盡管微小但不懦弱,因為知道世界的純潔來自心靈的透明。
【第95句】:【禪心佛語】仇怨,唯有愛心和忍耐來化解,才能終結。否則只能用一生又一生的時光去重復痛苦。解怨釋結雖然做起來并不容易。
【第96句】:【禪心佛語】觀念的執著。自己認定的東西,就執著,不能修正。如果正確倒也罷了,不正確的卻也要執著、計較。執著只會局限自己,束縛自己,使自己不能擴大和圓融,到最后不能進步,也無法成功。
【第97句】: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度A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98句】:【靜心禪語解煩惱】不管昨天發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難堪,有多無奈,有多苦澀,都過去了,不會再來,也無法更改。就讓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遠遠地帶走吧,而今天,我要收拾心情,重新出發!
【第99句】:【禪語人生】修行者答道:“行菩薩道者應有難行難修、人溺己溺的精神,為了救度眾生的疾苦,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怎會有后悔怨恨之心呢?”天帝被他的慈悲心以及無畏的精神所?動,又使用法力,使他恢復了原來的健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