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教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盛。一個人從出生后發出第一聲啼哭,到去世時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幾十年都無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難。
【第2句】:名是韁,利是鎖,塵世的誘惑如繩索一般牽絆著眾人,一切煩惱、憂愁、痛苦皆由此而來。要想擺脫痛苦,必須看淡虛名浮利;想到得到幸福,必須舍棄虛名浮利。
【第3句】:【心靈禪語】不執于苦時,苦就漸漸遠了。不執于樂時,樂就漸漸近了。菩提綻放,明心了了,就給世界一個微笑,一份善意,一份擔待,一份寬容吧。
【第4句】:【心靈禪語】憤怒是愚昧,讓你時時受罪;沖動是魔鬼,讓你常常后悔;躁進是后退,方向總是不對;意氣是禍水,害人又害己。人生需要寬容,寬容是最高智慧。
【第5句】:【禪心佛語】你一定要了解禪的思想,才有辦法徹底的去了解凈土的思想,否則很困難。
【第6句】:人生在世也就短短幾十年,又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身體累可以休息恢復,但讓心累,可是很難恢復的。生活總會有些無奈的,要么快樂接受,要么悶悶承受。其實這都是在乎你自己怎么選擇的。
【第7句】:【禪心佛語】沒必要和命運爭吵,順其自然才彼此相安。成功的路徑不止一條,不要循規蹈矩,更不要冥頑不化,此路不通,不妨換條路試一試。
【第8句】:【佛心禪語】不過我也要提醒大家:人世間本來就充滿缺陷,身處這種現實,想完全免于痛苦是不可能的。
【第9句】:若能身心解脫,慈愛、護持一切眾生,則稱為法愛。秉持救護的精神,以菩薩大愛長情為基礎,發揮無我清凈的善行,則在人間所做皆能利生濟世;毫無畏懼憂慮;此即是信心、毅力與勇氣。
【第10句】:熄滅欲望之火驅除各種各樣的妄想,擺脫名、利、欲等的束縛,才能消除心中的憂慮,才能不顛倒,在無事中得大自在。
【第11句】: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最難做到的是放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因此,愛憎之念常常占著我們的心房,哪里還有快樂存在的地方?
【第12句】:【禪語人生】制定目標,而不是懲。【第6句】:盡量不要打罵孩子,以說服教育為。【第7句】:擔當起家長的責任,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第8句】:給孩子閑聊的樂趣。
【第13句】:與人相處時,善意的開始必然帶來快樂融洽的結果。面帶微笑,心存真誠,兩人相對視第一個瞬間,必定能傳達出發好的信號。
【第14句】: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是韌性。社會競爭常常是持久力的競爭,有恒心和毅力的成功者往往成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
【第15句】:當你身處異地身無分文時,誰第一個給你關懷?你人生失意時第一個向誰傾訴?突發災害時,誰冒著風險第一個來救你?當你離開官位時,誰又愿意陪你在一起喝一杯“涼”茶呢?
【第16句】:人出生時,是一身赤裸裸地來;在世間忙碌了幾十年,到最后也是一物不帶而赤裸裸地走!
【第17句】:在苦惱的眾生中,能起勇猛精進心、慈悲心、喜舍心去救助苦難的人,才能獲得心靈上的快樂和永恒的解脫。
【第18句】:【每日一禪語】煩惱增加了生命的曲折,沒有增加生命的重量,反而讓生命更浮躁,佛法是在哪里都能實踐的活法,心地布滿我執,處處都是煩惱,當下放下我執,覺悟已經開始。
【第19句】:【孝敬父母】世界上只有父母不能再生,因此,當父母健在時子女應盡力孝敬,以免父母去世后懊悔。
【第20句】:念佛三平常:平常人,平常心,平常道。佛很平常,凡夫很“偉大”。佛眼中只有平常,而凡夫揀東揀西,不老實的心總是期待著“偉大”。
【第21句】:【禪語人生】修行之路崎嶇難行,唯有親近開悟者并獲得他的恩典與眷顧,才能排除所有障礙。否則,就像在鋒利的刀鋒上行走般的危險。
【第22句】:【圣經文案】118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塞40:31)
【第23句】:眼前依舊一片氤氳的仙氣,流水潺潺,仙鹿漫步、靈鶴高飛,遠處傳來低低的囈語,恍若少女思念的傾訴,又如神人道破天機的禪語,如夢如幻,讓人著迷。
【第24句】:【禪心佛語】對手所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威脅和斗爭,同時還有一種求生和求勝的動力。
【第25句】:【禪心佛語】佛陀是發現真理的覺者,而不是去創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創造的東西并不能永久,因為他并不是發自本性的東西。
【第26句】:【禪心佛語】面對緣分,不要去尋找,也不必去苦惱,緣來時惜緣,緣去時隨緣,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第27句】: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實則一室之中,婦稚臧獲,其長處皆有己所不及者,無在不可取為師資也。(當代)夏蓮居《自警錄》
【第28句】:【禪心佛語】多言只因忘卻了自我,沉默才是心靈的海洋。時常因為多說話而引起是非,很少因為不說話而后悔,夸夸其談反倒不實,智者更懂得欣賞善思的人。
【第29句】:【禪心佛語】多少故事也是重復,多少感慨不過嘆息。歲月催人幾時醒,又活一回疏雨淡煙。
【第30句】:【禪語人生】遠路從近處開始,大事從小處開始。很近的路你不走也會感到很遠,再遠的路晝夜兼程也會覺得很近。
【第31句】:人之“心思”如鏡,若欲顯發智慧、明辨事理,必須遠離人我是非煩惱;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32句】:【禪心佛語】人總會有高興的時候,也會有痛苦的時候。高興與痛苦,人皆有之。在高興的時候,能心平氣和地欣賞它;而在痛苦的時候,又能平平靜靜地回味它。
【第33句】:【禪心佛語】人生充滿煩惱,但如果能以煩惱為契機去勘悟世間萬象的本質,從煩惱入手去實現止息煩惱的最終目的,那么這樣一個充滿煩惱的人生就是我們解脫的最好機緣。
【第34句】:其財施者,如寸燈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猶若日光照四天下。《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上
【第35句】:天下、國家、社會、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寧、和睦,皆因人人只知爭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諦。
【第36句】:【佛心禪語】不要害怕犯錯。不害怕冒險犯錯,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犯錯沒什么大不了的,吸取經驗,并肯定自己的成績,才能輕松生活。
【第37句】:【禪語人生】小乘禪:為利益個人解脫而修者。大乘禪:發大愿心,為利益眾生而修者。最上乘禪:體悟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證,且圓融于最純凈的生活方式中,是謂“最上乘禪”。也就是說:生活即是禪。
【第38句】:悟了還同未悟人,無心勝負自安神。從前古德稱貧道,向此門中有幾人?——《龍牙和尚頌》
【第39句】:【禪語人生】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回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
【第40句】:人生旅途中,唯有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奮進;而安逸優越的環境卻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樂,盡享舒適,卻常常一事無成。
【第41句】:【禪心佛語】同一件事、同一句話,如果用和氣謙遜的態度去說,往往會幫助我們達到目的。反之,費了很多力氣,不但不能達到目的,甚至,還可能引起人家的誤會,造成反效果。
【第42句】:【禪語人生】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心之慈,萬物皆慶。心懷慈悲,是度人也是度己。遠離邪惡,心存善念做善事,必能改命、修福、避禍。
【第43句】:【禪語人生】學佛、修行,切不可半途起心動念;我們必須在正道中保持定力,而且待人要退一步,愛人要寬一寸,那么在人生道上就可以過得很快樂、自在。
【第44句】:憂愁能否放得下?現實生活中令人憂愁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所說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如果能對憂愁放得下,那就可稱得上是幸福的“放”。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生苦短,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珍惜人生路上的真情友情,只有懂得珍惜,人生才不會蒼白凄涼,生命中才會有陽光與色彩。
【第46句】:【禪語人生】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輝煌,都是從苦中來。事業的成就如此,學問的成就如此,修行的成就更是如此。
【第47句】:【禪心佛語】只有頭腦才總是從這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如是反復,美其名曰奮發向上它總是回憶過去,渴望未來,錯過當下。
【第48句】:【佛語摘抄精選】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法苑珠林》)
【第49句】:走在生活,歷練在生活,磨練著自己的心態,拓寬著自己的心量,去應對人生中的問題和麻煩,甚至是生死范圍內的所有考驗。人生的所有磨難,也都成了增強人生智慧的機會,充實了生命的內涵和意義。
【第50句】:自然,是萬物最美的姿態。生命的節拍,不要太快,太快易疲憊;不要太慢,太慢是蹉跎。自然地走,自然地忘,不牽強。
【第51句】:今天是自閉癥日,透過電視等媒體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神智自閉的小孩,感到他們非常可憐。不過在佛菩薩的眼里我們凡夫都像得了自閉癥的小孩一樣,善惡不明,取舍顛倒。
【第52句】:奧黛麗赫本說:女人有三張王牌:美麗,婚姻,事業。如果第一張牌沒打好,后面的都是爛牌!美麗,是事業的敲門磚、愛情的保鮮劑、婚姻的防盜鎖。你若高貴,一切都便宜;你若便宜,一切都很貴。
【第53句】:【禪心佛語】什么是因緣成熟呢?就是當你知道這個事情該做的時候,你毫不猶豫地去做,那就是因緣成熟了。
【第54句】:【禪心佛語】大部分的人生問題,都能像解代數方程式一樣得解,其解答都表現出一種「最單純的形式」。
【第55句】:能大智若愚地對待他人,才可免除計較而自在:能精明地對待自己,才能把握時日和人生。
【第56句】:【佛心禪語】不管愛情友情親情,都是易碎品,一旦出現過裂縫,便很難恢復原貌;不論是誰對不起誰,那裂縫都如同兩面刃,一面傷人,一面傷己。
【第57句】:小心你的思想,它們會轉為言辭;小心你的言辭,它們會轉為行動:小心你的行動,它們會轉為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它們會轉為個性;小心你的個性,它們會成為你的命運。
【第58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第59句】:【禪心佛語】前段時間發生的幾件事情,人們似乎是在享受著先賢文化的同時,褻瀆自身的文化,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第60句】:軀乃“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既為物質的組合,壞滅(病死)是正常的現象。然而肉體可能是單薄虛弱的,精神卻可以強壯康健。
【第61句】:【禪心佛語】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安樂國。
【第62句】:我們不能選擇什么果報,但是可以選擇種什么因緣;我們無法改變結果,但是我們可以創造一切善因善緣。
【第63句】:若王國內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國王常獲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惡業,亦復如是。《心地觀經》卷一,報恩品
【第64句】:自利利他若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憫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者,此人于彼人中極為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中阿含經》卷一,《善法經》
【第65句】:【佛心禪語】農夫聽了有些不滿意:“我就知道是這樣的,可是我的妻子很嬌弱,其他眾生也許會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請您這次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不要回向給其他的眾生,可以嗎?”
【第66句】:【禪心佛語】禪宗有些大師出手很“辣”,亦不是真的死不放過。這位早期大師就很懂得靈活運用般若大法替居士作個圓場。看話頭參學的亦不過是這些本領而已。
【第67句】:保持一顆平常心——無斷常、無取舍、無憎愛、無凡無圣、超越一切對立的東西,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解脫生死的法門。
【第68句】:【佛心禪語】白馬紅纓衫色新,不是親家強來親。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夢中光景醒時因,醒若真時夢亦真。莫怪癡人頻做夢,怪它說夢亦癡人。些小言辭莫若休,不須經縣與經州。
【第69句】:【禪心佛語】道德是衡量人性善良的準則,法律就是防范人性變得丑惡的最低標準線。做人需要靠近道德標準,遠離法律許可的底線。
【第70句】:【隨緣消舊業】做任何事,不要受一點小挫折即意志盡失。云:「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該來的業障都能歡喜接受,則能隨緣消舊業。報受盡,業障亦會隨時間而消失。
【第71句】:【佛心禪語】《壇經》說無念為宗:以無念為宗旨。無念,指對一切不產生舍棄或貪取的心念,即對一切都不執迷,自心不為世俗間的一切所束縛。
【第72句】:【做人要心善的文案禪語】有些人,等之不來,便只能離開,有些東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棄,有些過去,關于幸福或傷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關于現在或將來,只能選擇遺忘。
【第73句】:朋友,是這么一批人:是你快樂時,容易忘掉的人;是你痛苦時,第一個想去找的人;是給你幫助,不用你說“謝謝”的人;是驚擾之后,不用心懷愧疚的人;是對你從不苛求的人。
【第74句】:心明才能眼亮。如果方向搞錯,甚至犯了南轅北轍的錯誤,就會勞而無功。不論干什么,都要開動腦筋抓住關鍵,掌握正確的方法,僅僅不怕苦、不怕累是不夠的。
【第75句】:于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界,一向生喜悅,愛染深樂著,諸天及世人,唯以此為樂。變易滅盡時,彼則生大苦。唯有諸賢圣,見其滅為樂。《雜阿含經》卷十三,第321經
【第76句】:水有美德,我們做人應該向水學習,因為水具備人類值得學習的十一種特質,分別為清凈、透明、恒順、原則、謙遜、包容、調與、毅力、勇氣、利生與平等。
【第77句】:【禪語人生】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燈。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不要向外尋求,應當從自己的內心中挖掘和發揮。
【第78句】:一者尊重,二者下心,三者發起精進,四者不失正念,五者隨聞受持,六者心善觀察,七者如聞轉教,八者不自贊毀他。是名八法人于多聞。《大寶積經》卷-。-,善德天子會
【第79句】:【佛心禪語】世界上最凄絕的距離是兩個人本來距離很遠,互不相識,忽然有一天,他們相識、相愛,距離變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愛了,本來很近的兩個人,變得很遠,甚至比以前更遠。
【第80句】:【佛心禪語】生氣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常生氣會使人得病,過度生氣會導致死亡。所以佛說:生氣發怒的人,是一個敗亡的人。提醒我們學會控制,切不可常生氣、生大氣。
【第81句】:【一日一禪語】不要埋怨別人讓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多。人生是一場戲,你來我往皆天意。少氣多閑,身忙心閑。真正做到這八個字不容易,關鍵是個“閑”字。
【第82句】:【圣經文案】310你若口里認耶穌為主,心里信神叫他從死里復活,就必得救。(羅10:9)
【第83句】:夜,靜謐,若一方易水硯,暈染滿目霜華。掬幾滴云之淚,擷幾片夢的落花,徐徐研來,漸起心香。調就半池胭脂墨,輕展一紙月白素箋,凝眸間,一幅云水禪心已陶然入畫。
【第84句】:【禪心佛語】扼殺人的不是工作,而是煩惱。煩惱如同鐵銹—機器的損毀,不是肇因于不停的轉動,而是因為鐵銹,才導致故障的。
【第85句】:【禪語人生】我們對于佛陀言教的信賴感,很多時候不如對一個預言家的信賴。甚至于,一個十分普通、并無占卜經驗的卜卦人,也可以瞬間獲得我們的全盤信任,真是需要反察內心啊。
【第86句】:【佛心禪語】閉上眼睛,清理你的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無論今天發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應該感到悲傷。一輩子不長,用心甘情愿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第87句】: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么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教養是帶有某種天生的素質和一點一滴的積累。——陳道明
【第88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必須把覆蓋在真我之上的虛偽面具撕下來,才能活出真實的自己。
【第89句】:【禪心佛語】世間萬物自有其自然的規律、內在的節奏,過快和太慢都會使事物失去本來的面目。
【第90句】:沒有經歷過遺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遺憾是一種感人的美,一種破碎的美,因為有它,人世間一切的真善美將更值得稱頌;因為有它,生命將更值得去回味;因為有它,就有了遠走天涯的念想。
【第91句】:一個肯信任別人的人,雖然別人未必全都是誠實的,但是起碼自己卻先做到了誠實;一個常懷疑別人的人,雖然別人未必都是虛詐的,但是至少自己已經先成為虛詐的人。
【第92句】:對任何事物沒有貪執的人,就沒有苦惱。所以我說,在這種境界里沒有憂愁,沒有激烈的情欲,也沒有失望。——《佛陀的格言》
【第93句】:人事的磨練就好比一支大鐵錘。所謂“打鐵趁熱”——當一個人接受佛法之后,覺悟過去皆非,在他開創新的人生之初,就應給予適度的人事磨練來鞭策他,使他做到事理相融,人事圓滿的程度。
【第94句】:【禪心佛語】凡是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都非常愛美,也都非常愛交朋友,這種人猶如一朵鮮花,隨時都在散發著芬芳。
【第95句】:【禪心佛語】王者與強者的區別就在于,強者只擁有強大的力量,而王者則兼具力量與智慧,凡事都準備充分,強大的力量不如萬全的準備。
【第96句】:【佛語悟道】人的生命和身體所受到的苦痛和快樂,都只是心中的一種感覺和認識,很快就會消失。即使能夠歷經再多的時間,也不可能產生另外的一種感覺和認識。
【第97句】:悅納生命的不圓滿,對生活中的一切感恩知足,就是幸福。把生活中的每個消息都當成好消息,把每一次得到都當成財富,就能把每個日子當成好日子過。
【第98句】:【禪心佛語】寬容是一條環環相扣的紐帶,讓我們彼此相連,讓我們認清彼此,珍惜生命。
【第99句】:【禪心佛語】高僧緩緩地將手中茶水傾灑于地。婦人看后思悟了許久,似有所悟,隨即叩謝而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