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世上的事情,真要看它個透徹,倒也沒有意思,能哭,總是好事情。
【第2句】:成熟,不是心變老,而是繁華過后的淡定。人生如果樹,在風雨中成長,在陽光下開花,繁花落盡,碩果累累。花季的爛漫,雨季的憂傷,隨著年輪漸漸淡忘,沉淀于心的,一半是對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對殘缺的接納。曾經看不慣,受不了的,如今不過淡然一笑。成熟,不是看破,而是看淡。
【第3句】:【請珍惜孩子的興趣愛好】麻麻們,對興趣愛好的培養,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哈。心理學家發現,一個有著成熟的興趣愛好的人,他們對新事情更感興趣,學習能力更強。興趣愛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機會,這種投入的感覺非常寶貴。據說這是快樂的一個重要來源哦。
【第4句】:【心理建議:抬舉他人】談論其他人與他們的成功越多,人們就認為他更自信,更愿意與他聯系,也更愿意支持他。如果你愿意抬舉別人,別人就愿意抬舉你。
【第5句】:【證人的記憶】證人對他們的證詞的信心并不能決定他們證詞的準確性,這一研究結果令人感到驚訝。心理學家珀費可特和豪林斯決定對這一結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了考察證人的證詞是否有特別的東西,他們將證人的記憶與對一般知識的記憶進行了比較。
【第6句】:【心理學文案】在許多的猶豫中,你做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勇敢地上路,不要徘徊在許多假設性的框框里。那是一個人生的大關卡,你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那就是:嘗試,再嘗試,不害怕所有的新鮮事。
【第7句】:一切都會過去,明天各人又將各奔前程。生命無所謂長短,無所謂歡樂哀愁,無所謂愛恨得失。
【第8句】:【心理學文案】人就是這樣的吧。有時會悶悶不樂,有時會鉆牛角尖,胡思亂想地感覺自己很悲慘。有時還會覺得自己心情特別好,無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做。這兩種心情都會有的。兩者出現的概率差不多,時間就是在這樣的反重復復當中過去的。
【第9句】: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里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改變自己說的話,不要再抱怨。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第10句】:【心理學微文案】人世間的感情為什么不能像打地基一樣,挖一個坑,就立一個樁,所有的坑都有它的那根樁,所有的樁也能找到它的那個坑,沒有失望,沒有失敗,沒有遺恨,永不落空。
【第11句】:【心理學文案】覺得自在,愛自己的生活,與你的居所情緒精神上契合,就是屬于自己的真正天地。對于一個自我十分強大堅固的人,在哪兒,原先的底子即便差強人意,都不重要,你們總能把它變得特別你們,并且也讓你自己一直你自己。
【第12句】:小時候常覺得自己最獨特盲目自大世界都是我的,大了一些又否定自己妄自菲薄世界都是別人的。人生大概就是不停地在莫名自信與自卑中擺動,直至找求到平衡點。后來發現最好的狀態對世界保持謙卑,對自己保持獨立。每個人背后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生,不去指責別人,也不被別人所動,堅定而感恩。
【第13句】:【心理學微文案】我們總在不斷的記住忘記我們的人,而被我們忘記的人卻也在紀念著我們。我們應該把生命浪費得更有意義些。我們恰恰是因為在乎太多,所以總是有無法釋懷。上帝讓我們習慣某些東西,就是用它來代替幸福。但我們竟然,一不小心就習慣了生命本質的空虛。
【第14句】:【阿倫森效應】心理學家曾做過這一個心理實驗:讓4組人對某人進行不同的評價,從而找出最佳效果的褒貶順序。第一組始終對這個人贊揚有加,第二組始終對這個人貶損否定,第三組先褒后貶,第四組先貶后褒。對數十人做過此實驗后,發現絕大部分人對第四組最有好感,而對第三組最為反感。阿倫森效應告訴人們:朋多數人喜歡褒獎不斷增加,批評不斷減少。
【第15句】:【心理探究】人有一種可怕的欲望,想窺探別人內心,傳遞自己的恐慌,為別人同自己一樣悲傷恐懼而感到安慰,想要操縱別人,在得知別人受到自己影響時的自鳴得意。這些都是難以啟齒的,我們心中的惡魔。
【第16句】:【心理學文案】洗一個澡,看一朵美麗的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食物符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以此來欣賞,來審定。
【第17句】:太陽落了還會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有盡頭,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
【第18句】:【心理學文案】人要做成一點事情,第一靠熱情,第二靠毅力。首先要有熱情,對所做的事情真正喜歡,以之為樂,全力以赴。但單有熱情還不夠,即使是喜歡做的事情,只要它足夠大,其中必包含艱苦、困難乃至枯燥,沒有毅力是堅持不下去的。人還經常要面對自己不喜歡但必須做的事情,那時候就完全要靠毅力了。
【第19句】: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第20句】: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
【第21句】:【心理解析:我們只使用了大腦的10%】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心理學家與神經學家將其稱為10%誤區。我們的整個大腦都派上了用場,未使用神經元會死去,未使用的神經回路會萎縮。神經影像研究報告可能會讓這個謎團永遠不得其解,大腦掃描中,只有一小部分區域是亮部,其實那只是活動高于基線水平的區域。
【第22句】:任何事情,終有答案,無須匆忙找找,擁有的,錯失的,都是歲月的靜好。
【第23句】:生命需要保持一種激情,激情能讓別人感到你是不可阻擋的時候,就會為你的成功讓路。一個人內心不可屈服的氣質是可以感動人的,并能夠改變很多東西。
【第24句】:相信生活,它給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書籍都好。
【第25句】:隨緣并不意味任性,閑散也不意味蹉跎。時間不會為任何人珍重,而我們卻要珍重時間。做自己所能做的,珍惜自己所能珍惜的。
【第26句】:【心理學微文案】忘了從什么時候,一開始喜歡一個人躺在床上對著手機按鍵;忘了從什么時候,我們一開始用微博更新心情;忘了從什么時候,去別人空間逛也是一種關心;忘了從什么時候,轉發微博也變成了一種習慣。原來手機可以填補心里的那份空虛,寂寞的人,總離不開手機。
【第27句】:托利得定理: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于上乘,只看腦子里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于其處世行事。提出者:法國社會心理學家托利得點評:思可相反,得須相成。
【第28句】:【寶寶粘人,是好是壞?】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依戀行為同睡覺吃飯一樣,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要。寶寶不愿獨自玩耍、喜歡黏著大人,這些都是對熟悉的親人逐漸產生依戀情緒的表現,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寶寶在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的黏人行為需要家長以不同方式來關注與應對。
【第29句】:【心理技巧:面試選擇什么時間好】剛吃完午飯后是面試的好時間。美國對法庭假釋記錄的調查發現,在午飯剛吃完后的時候,法官獲準的假釋最多,而且就算沒有獲準假釋,判決也比較輕。似乎午飯帶給法官的好心情讓人更寬容。所以,同理,在簽證、面試、論文答辯時,最好選擇午休剛過的時間。
【第30句】:【皮格馬利翁效應】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做了個實驗:他們來到一所小學,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極為認真地告訴校長、老師,并透露給這些學生說,這些名單上的學生被鑒定為“新近開的花朵”,具有在不久將來產生“學業沖刺”的潛力。其實,這份學生名單是隨意擬定的,根本沒有依據智能測驗的結果。但八個月后再次進行智能測驗時出現了奇跡:凡被列入此名單的學生,不但成績提高很快,而且性格開朗,求知欲望強烈,與教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再后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借用希臘神話中一王子的名字,將這個實驗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第31句】:這個世界既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第32句】:【心理學文案】一個真正強大的人,不會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悅與親附別人上面。所謂的圈子、資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內功。只有自己修煉好了,才會有別人來親附。自己是梧桐,鳳凰才會來棲;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會來歸。你只有到了那個層次,才會有相應的圈子。
【第33句】:有夢想,就要堅持捍衛它。很多人與你說不可能,只是因為他們自己辦不到。
【第34句】:【心理學文案】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咳嗽,窮困與愛,你想隱瞞越欲蓋彌彰。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揮霍的,身體,金錢與愛,你想揮霍卻得不償失。
【第35句】:關于這個世界,我們需要了解的第一個道理就是:大家都不傻,誰都是聰明人,如果你看到一個人貌似在做一件傻事,那只能是說明你不了解這個人。
【第36句】:【心理微文案】拒絕了別人的求愛,她自然會去找更合適的人相愛;拒絕了別人的求助,她自然會去找更合適的人找求幫助。所以,你不必擔心你的拒絕會讓別人失去愛的勇氣、喪失前進的能力;相反,如果你不敢拒絕,才是糾結了自己,耽誤了別人。
【第37句】:【心理學文案】工作遇到挫折,你退縮了,說難;生活遇到困難,你抱怨了,說苦;總是怨天尤人,整日的唉聲嘆氣,羨慕別人的成就,悲觀了自己的路。其實工作不如意,可以慢慢來,因為經驗需要積累;生活不開心,別著急,生活本就是大雜燴。別人今天成功,是他過去所成就,今天雖不如意,但你年輕還有未來。
【第38句】: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參與。于是,孤獨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們惶惑不安。
【第39句】:【心理學微文案】人對他人的需求越少,就會活得越自如越安詳。沒有人,哪怕他愿意,也不可能完全滿足另一個人的需要,唯一的辦法就是令自己的需求適可而止。所以我感到對你的需要太過強烈的時候,我便會責罵自己,會抑制自己,會想到貶低它,令它平凡一些,不致構成傷害。
【第40句】:【心理話】①不要盤算太多,要順其自然。該是你的終會得到。②壓抑自己沒必要,奉承巴結也沒必要,保持應有的人格力量將贏得更多機會與尊重。③不要對誰特別好,也不要對誰特別不好。永遠不要被少數人所利用。④相信自己比依賴別人重要。用盡心機不如靜心做事。
【第41句】:【心理微文案】孩子們,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我只祈求你們善盡“人中人”的天職。
【第42句】:【巴納姆效應(暗示效應)】有位心理學家給一群人做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檢查表(MMPI)后,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后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第43句】:【心理箴言】不要相信該是自己的終該是自己的,不去爭取不去把握的話,永遠都不會有機會。緣分是什么,緣分就是給了你一次遇到的機會,幸福要全靠自己去爭取。一起爭取給力的幸福吧。永遠不要在愛情結束時說對不起。愛情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幸福快樂悲傷痛苦,都是人生雜陳的經歷。
【第44句】:【心理學文案】比起那些你追了很久卻沒能在一起的,更可恨的是那些假愛之名闖進你的生活,在你準備適應他的存在、接受他的圍繞時,卻露出原本面貌的人。不要因為習慣一個人而無條件地退讓,也不要因為害怕回到一個人而不快樂的繼續。學會聰明的告別,不值得為了錯的人,壞了自己對愛的信心。
【第45句】:不要再矯情的夸張你的情緒,因為沒有人會安慰你的情緒,只有人會在意你的矯情。
【第46句】:【心理學微文案】五歲的時候,你可以只為捕捉一只蝴蝶,而跑到一公里外的田野。十歲的時候,你可以只為一個冰淇凌,而跑遍大街小巷的商店。十七歲的時候,你可以為喜歡的人,一個人去陌生的城市。二十七歲的時候,你可以只為了生活,而隨便就找了人,過一輩子。你說,你越來越懶了,懶得去愛,也懶得被愛。
【第47句】:【心理測試:現在的你幸福嗎?】題目:如果你誤闖一間黑店,老板端出五杯飲料,告訴你只有一杯沒毒,剩下的四杯是有毒的,你直覺哪一杯不會被下毒?
【第48句】:【心理學微文案】淡泊就是對世間事洞明后的淡然,不爭,不辯,不急,不燥,以平常心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第49句】:【羅森塔爾的負效應(反期望)】“羅森塔爾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與雅克布森1968年通過實驗研究而提出來的,它揭示了教育過程中這樣一種心理現象:實驗者向教師提供某類學生有極好發展潛力的假信息,引發教師對這類學生產生期望,從而對他們表現出特別的關照、注意;學生體察到教師對自己的這種期望,受到激勵,因而更加勤奮努力地學習,結果,智力與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
【第50句】:【心理學文案】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
【第51句】:【心理學文案】現在每個遇見的笑著的人,他們都不曾因為苦而放棄,他們只因扛而成長。誰不希望自己活得輕松,沒有壓力,一切隨性,但如果你真的那樣去做的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都在與你作對。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覺得自己輕松了,那也不是因為生活越來越容易了,而是因為我們越來越強。
【第52句】:【安慰劑效應】啟示:心理學家給南都記者舉了例子,幾個城里人到野外郊游,到達山腰時,他們為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綠的草地與迷人的風景所深深吸引。休息時,其中一人很高興地接過同伴遞過來的水壺喝了一口水,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山里的水真甜,城里的水跟這兒真是沒法比。水壺的主人聽罷笑了起來,他說,壺里的水是城市里最普通的水,是出發前從家里的自來水管接的。這說明我們在對現實進行分析的時候,很明顯地攙雜了很多個人因素,包括我們的期望、經驗與信念等。
【第53句】:【心理學微文案】友情更像是一種不需要常常惦記,但都保持著關心;不需要時常保持聯系,但聊天起來感覺時間就像沒走;不需要陪伴在身邊,但有困難時可以第一時間到你身邊的情感。不需要太多寒暄,一句“傻逼”就能開聊;不管距離是有多遠,就像在面對面聊天;不管多久沒有聯系,就像是從來沒離開。
【第54句】:【心理學文案】當你能念書時,你念書就是;當你能做事時,你做事就是;當你能戀愛時,你再去戀愛;當你能結婚時,你再去結婚。環境不許可時,強求不來;時機來臨時,放棄不得。這便是一個人應有的生活哲學了。
【第55句】:【心理學文案】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第56句】:心如止水,亂則不明。很多事,你越是想去弄個清楚,反而越是困惑,心中一旦有了執念。就像線團,只會越扯越亂。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凡事順其自然就好。既來之。則安之,這才是生存之道。
【第57句】:【心理學微文案】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第58句】:一個懂你淚水的朋友,勝過一群只懂你笑容的“朋友”。
【第59句】:我們一生,可以遇見那么多人。不論愛與不愛,都可以在一起度過一生中的,一天,一月,一年。到了該離開的時候,好聚好散。然后,又與下一個人一起度過,又一個,又一天,又一月,又一年。無論是誰,揮別時,也請帶著珍重。人生在世,要知足,要平凡,要感恩,不可以再任性強求。
【第60句】:原諒他人的錯誤,不一定全是美德;但漠視自己的錯誤,倒是一種最不負責的釋放。
【第61句】:心平才能氣與,氣與才能人順,人順才能做事。我覺得要心平,就是把欲望控制在一個自己能夠駕馭的領域內。
【第62句】:【心理學文案】只有你的快樂與幸福不附屬于任何人或物的時候,你才是自由的。否則,無論你被關在監獄里還是走在大街上,你依然是自己的囚犯。
【第63句】:星期一你把決心計劃都列得完美可還只是文案而已;星期二覺得昨天什么事都沒干今天要好好補回來可還是懶;星期三四五都渾渾噩噩地過了;周末到了你想把一星期沒做的事都補上,但還是把寶貴的周末都獻給了電腦電視;星期日晚上你才知道自己一個星期都一事無成。
【第64句】:【減負: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生活中,有心理障礙的孩子越來越多,而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壓力過大是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給孩子減負已經成了當務之急。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們請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第65句】:【心理學文案】喜歡是嗜好。知道這樣一類型的是自己的口味。而愛,是癖好。即便所有人不可理解,不能理會,自己也不能克制。就像愛吃臭豆腐。
【第66句】:【父親與胎寶寶的小秘密】實驗發現:胎兒特喜歡聽爸爸講話,在爸爸的唱歌聲里,能用近似陶醉的輕輕搖晃動作表達Ta的滿意。嬰兒出生后哭鬧時,父親可通過唱嬰兒熟悉歌曲與撫摸動作使其盡快安靜或入睡。有心理學家提出請爸爸跟胎兒講話,建立與嬰兒親切感情的先決條件。
【第67句】: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第68句】:【銷售心理學】【第1句】:相信公司,相信產品,相信自己,否則銷售不會成功;【第2句】:如果客戶是朋友,最強對手也無法搶走;【第3句】:人際關系成就事業;【第4句】:人們基于自己而非你的理由購買,弄清購買動機遠比技巧重要;【第5句】:如果能讓客戶笑,你就能讓他買;【第6句】:最有效銷售技巧:25%談話,75%傾聽;【第7句】:想更專業,關鍵摒棄銷售員腔調。
【第69句】:【心理學文案】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旅客要在每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第70句】:【心理學微文案】有時候我們傾其所有,為的只是獲得一種安全感。卻不知,人從出生一開始就背負著博弈、抵抗、掙扎的使命,而心靈的漂泊與惶恐是永久且無法回避的。所以,真正的安全感取決于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與體驗,以及內在修為與自身力量的強大,而不是依靠贏得他人的贈與。
【第71句】:【心理學文案】一個人要贏得另一個人很容易,那就是學會著吃虧。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愛占廉價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歡愛吃虧的人。你想著吃虧的時候,就會贏得別人,那個懂得以更大的吃虧方式來回報你的人,是你贏得的朋友。
【第72句】:【心理提醒——不抱怨】語言的自我暗示具有驚人的變現能力。你一天到晚說煩死了,想不煩都難;你總是把做不到掛在嘴邊,你也就真的做不到;你常對自己說我不行,慢慢地連別人都會覺得你不行。每天早上迎著朝陽,對自己說幾句提氣的帶正能量的話吧,不要讓語言的自我暗示腐蝕了自己。
【第73句】:【心理提醒:人生需要歸零】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將過去清零,讓自己重新一開始。不要讓過去成為現在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人的心靈就像一個容器,時間長了里面難免會有沉渣,要時時清空心靈的沉渣,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忘記的要忘記。刪除心靈的垃圾,每天刷新自己,這樣才能重獲新生。
【第74句】:【心理學微文案】原本應該是清明、爽朗的生命,卻因為生活中所有瑣碎的無知而改變了面貌。
【第75句】:【心理學文案】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對你百般設障,更請不要磨滅了信心與向前奮斗的勇氣。當你想要放棄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賣力天賦還比你高的牛人,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你永遠只能眺望的遠方。
【第76句】:生活從未變得容易,只不過是我們變得更加堅強。
【第77句】:【心理百科:男人要看的十部影片】《阿甘正傳》課程:執著。《東方不敗》課程:才華。《美國往事》課程:人生。《羅馬假日》課程:愛情。《勇敢的心》課程:勇氣。《辛德勒的名單》課程:責任。《肖申克的救贖》課程:信念。《E.T》課程:童心。《現代啟示錄》課程:痛苦。《第七封印》課程:哲思。
【第78句】:【心理提醒:影響你成功的八個不良習慣】①辦事拖拉,總是覺得時間還有的是;②準備不足,凡事只靠臨場應變;③不能堅持到底;④不吸取教訓;⑤有能力,無魅力,人緣差;⑥當老好人,不懂得拒絕;⑦不切實際的幻想;⑧用人不當,不懂得人事相宜。
【第79句】:一個人,注定只能經歷一種人生。而我一直想把一生當做幾輩子來過,所以會常常覺得來不及。也所以,會到了某個時候,總想把一段人生掐斷,重新一開始。而其實,人生一旦一開始,就沒有回頭路。
【第80句】:【心理格言】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都沒有什么用。人生,并不是拿來用的。愛情,光榮,正義,尊嚴,文明,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我卻堅持相信這才都是人生的珍寶,才禁得起重復追求。
【第81句】:【心理微閱讀】簡單的生活恰恰需要實力。
【第82句】:不要放棄你的幻想。當幻想沒有的時候,你還可以生存,但是你雖生猶死。
【第83句】:【心理學文案】凡遇好事的時光甭張狂,張狂過了頭后邊就有禍事;凡遇到禍事的時光也甭亂套,忍著受著,哪怕咬著牙也得忍著受著,忍過了受過了好事跟著就來了。
【第84句】:【心理文摘:你無法做個人人都喜歡的橘子】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相信我,這樣想著,你會輕松快樂許多。
【第85句】:【心理學文案】人與人剛相識的時候總是習慣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對方,相處時間久了各種缺點就漸漸暴露出來,對方把你看的透透的卻依然不嫌棄你,那就是朋友了。你的脾氣會趕走很多人,也會為你留下最真的人,好好珍惜那些真正對你好的人,不要讓他們漸漸從你的生活中消失。
【第86句】:【婚姻心理學】70%以上的婚姻是不幸的,99%的人曾經不知一次想過離婚,80%以上吵架原因是為雞毛蒜皮的小事;70%以上的妻子低估自己老公的魅力高估老公的道德約束能力,40%以上的妻子出過軌,90%以上的丈夫對妻子審美疲勞,30%以上的夫妻是因為孩子而未離婚,80%以上的夫妻在離與不離中度過一生的婚姻。
【第87句】:沉靜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美麗。擁擠的世間,喧囂的人群,沉靜是一種至上的境界。傾聽自己的心跳,感受思想的脈動,回歸真實的自己;凝視亙古不語的大山,解讀廣袤無垠的大海,體味生命的渺小與普通及深刻與偉大,這就是沉靜。
【第88句】:【你家寶寶有微小青春期癥狀嗎?】不鬧時是天使,鬧起來比魔鬼還可怕。親,你家寶寶也是這樣滴嗎?心理學專家提醒廣大滴爸爸媽媽們,兩三歲的幼兒其實有個微小青春期哈,情緒上表現為煩躁易怒,不講道理,也不怕打罵,通過折磨自己來要挾父母,這是所有被溺愛兒童的慣用招數哦。
【第89句】:人生不能靠心情活著,而要靠心態去生活。寧靜不是表面的安靜,而是磨難饋贈給堅強之人的一種淡然與安詳。寧靜的人如同一潭湖水,萬象掠過而不為所動。因為她不爭、不懼,不卑不亢,從容、超脫。膚淺的人得不到她,浮躁的人與她無緣,拜金的人買不動她。寧靜是一道傷痕,也是一種驕傲。
【第90句】: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第91句】:【管理心理學:打造團隊精神5個技巧】1、不寬容平庸的表現,根據績效給予獎懲;2、要發掘每個職位價值,不能變成升遷的踏板;【第3句】:升遷依據公平而合理的升遷制度,勿情緒化升遷;【第4句】:不獨裁管理者的命運,他具備向高層申訴的途徑;【第5句】:絕對地要求管理者正直誠信,這種特質不要期待培養出來。
【第92句】:也許一個人要走很長的路,經歷過生命中無數突如其來的繁華與蒼涼,才會變得成熟。
【第93句】:【心理學文案】一個缺點的背后,必然藏著一個優點。譬如說話不好聽的人,性子必然直率。譬如男人氣的女孩,必然比較好相處。譬如沉悶無趣的男人,必然穩當老實。譬如愛宅在家里的人,其實心地良善。有些人老說你不好,其實是以偏概全。所以說,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發現不了,只是別人的眼神有問題。
【第94句】:【獎懲效應】心理學實驗證明,表揚、鼓勵與信任,往往能激發一個人的自尊心與上進心。但獎勵學生的原則應是精神獎勵重于物質獎勵,否則易造成"為錢而學"、"為班主任而學"的心態。同時獎勵要抓住時機,掌握分寸,不斷升化。當然"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必要的懲罰是控制學生行為的有效信號。懲罰時用語要得體、適度、就事論事,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受罰與怎樣改過。同時還應注意的是獎懲的頻率,從心理學的研究結果看,當獎懲的比例為5:1時往往效果最好。
【第95句】:【心理學文案】世上有一樣東西,比任何別的東西都更忠誠于你,那是你的經歷,你在經歷中的感受與思考。它們僅僅屬于你,不能轉讓給任何別人,而只要你珍惜,也會是你最可靠的財富,無人能夠奪走。可是,如果你不珍惜,就會隨歲月而流失,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因此,我主張人人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第96句】: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第97句】:【發小關系好長大身體棒】心理學家發現.青春期擁有親密的友誼會對成年的身體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青少年時期的人際關系會通過降低焦慮抑郁癥狀的程度來影響成年期的健康/從風險與預防的角度來看.在青春期時難以形成親密的人際關系是存在長期健康問題的一個風險標志。
【第98句】:【心理閱讀:如果你也是內向的人】寫到心里去了,我只是相信內向的人若在心里面有一個豐富的世界,這個世界本就很大;生命的精彩并不一定需要展示給所有的人看。不爭,也有屬于你的世界。
【第99句】:【創造條件,讓孩子感覺成功的喜悅】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進行某種活動中,取得成功,受到鼓勵,就會獲得喜悅與成功感,多次成功后就會對這項活動抱有好感,產生興趣。家長應該在孩子學習取得進步時加以鼓勵,幫助孩子從一開始就樹立信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