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掛艾草,菖蒲有什么意義
只是一個風俗的習慣而嗎
1樓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
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
清代顧鐵卿在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于床戶,皆以卻鬼”。
而晉代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懔的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
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
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 避黃巢, 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
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系,還有一段故事。
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
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黃巢聽了大受感動,并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艾葉菖蒲在端午節的頭一天掛行不行
應該可以吧 那就是個習俗 很悲哀 現在很少有人能把咱們的傳統當回事了 而且韓國正在申請端午作為他們的節日 說是端午是他們國家的最早的起源是韓國 真不知道他們怎么那么的...
端午節,我來你家推銷菖蒲和艾葉,你會接受嗎?
一:古風(陸游)木生把,鮮不困斧斤。
枯朽全,薌故焚。
嘉禾終銍艾,豈獨草見耘。
此理講,要當尊所聞。
二:山房(陸游)四紀移家剡曲傍,自茨生草作山房。
寒侵夜艾知霜重,行遍天涯覺夢長。
戒婢無勞事釵澤,課奴相率補陂塘。
無衣已免豳人嘆,數箔春蠶歲有常。
為什么端午節要插菖蒲和艾葉
掛菖蒲艾葉 古時候,湘潭出了一個很能干的人,姓趙名申喬,人們都叫他“趙撫院”。
他爹八十歲那年生下了他。
申喬五歲讀書,非常聰明,四書五經過目不忘,十八歲中舉,當了湖南巡撫。
找巡撫上任后,清正廉明,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有一年,長沙市岳麓山的一個山洞里,出了一條大蟒蛇,這條蟒蛇經常變化為一個老和尚,到長沙市街上化緣,逢人便說:“岳麓山上搭了一座天橋,凡間人要想成仙,就可以從橋上走到天堂。
”很多老百姓信以為真,結果天堂沒上成,卻進了大蟒蛇的肚子。
原來這天橋就是大蟒蛇伸出來的舌頭,人們從蛇舌頭走進它的嘴里,許多人被它吃了。
趙撫院決心為民除害。
他日思夜想,卻苦無良策。
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老叫花子走來對他說:“你想除掉大蟒蛇,只有用震天神弓和穿云神箭,射瞎它的眼睛,再用雄黃就可以毒死它。
如果它到老百姓家里來放毒,每家每戶都可懸掛菖蒲艾葉,水缸里放些菖蒲根,可以消災免禍。
”趙撫院醒來后,發現床上果然有震天神弓和穿云箭。
原來這個老叫花子就是太白金星。
吃了早飯,趙撫院帶領隨從,身背震天神弓,腰佩穿云箭,走到岳麓山,果然看見一座青石板天橋。
他腳穿釘鞋走上天橋,用勁一踩,石板橋軟綿綿的。
邪不壓正,大蟒蛇害怕了。
趙撫院抬頭一看,岳麓山頂上有一對大燈籠,照得通明透亮。
他拉弓射箭,一盞燈籠滅了,又是一箭,另一盞燈籠也熄滅了,這時天橋也突然消失了。
趙撫院回府后,立即曉諭長沙城內各家藥店:明天有一個爛眼和尚前來買眼藥,不可把真藥賣給他,可以把一包雄黃給他。
又告訴各家各戶:明天門口懸掛菖蒲艾葉,水缸里放些菖蒲根。
第二天果然有一個爛眼和尚到藥店買眼藥,藥店老板給了他一包雄黃。
爛眼和尚又轉身到各家各戶去放毒,從前門進,各家各戶懸掛的菖蒲艾葉變成了利劍,光芒四射。
他不敢從前門進,又竄入后門到廚房水缸里去放毒,泡在水里的菖蒲根把毒液全部化解了。
大蟒蛇的爛眼睛搽了雄黃后,立即全身潰爛,不一會就死了。
這天正是五月五日端陽節,街上老百姓奔走相告,欣喜若狂,齊聲稱贊趙撫院的功德。
人們趕到岳麓山趕到蟒蛇洞一看,這條大蟒大的嚇死人。
后來,人們從洞里挑出幾十擔人骨頭和婦女佩戴的金銀首飾,被吃掉的人不計其數。
請問端午節時為什么要在門口掛艾草、菖蒲
端午節最標準的習俗就是:吃粽子,古人還會在這一天喝雄黃酒,在門口掛上艾草、菖蒲等,背后其實都有一定的養生意義。
端午節前后是一年中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智慧的古人通過飲食、掛艾等行為,都是為了達到驅邪避瘟的作用,為健康保駕護航。
艾草菖蒲等芳香類的植物有驅蟲的功效,也有一定的防疫防病的目的。
所以到現在端午節仍然有很多人在家門口掛艾草,菖蒲。
上一篇:對爸爸媽媽的畢業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