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家長感言,字數幾十個字就可以
拜托啦
很急的
滿紙荒唐言,一把酸辛淚。
紅樓一夢,是孩子們所無法完全理解的世界,其中有奢淫也有些負面內容,但其帶給所有人的卻是一種凄婉的美好。
愿孩子能以欣賞的眼光,真正品讀紅樓,去領略作者之癡,其間之味。
《紅樓夢》心得體會
紅樓夢心得體會篇一:讀紅樓夢心得體會讀紅樓夢心得體會小時候,家長不準我讀《紅樓夢》,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不過,那時社會上流行“老不學《三國》,男不學《水滸》,女不讀《紅樓》”,理由是老年人讀《三國演義》會學奸,三國盡是計謀,男不學《水滸傳》,因為水滸傳講梁山108條好漢,殺人搶錢講義氣,卻敗家敗國。
女不能學《紅樓夢》是因為紅樓夢里的女的,無論那一個,都很不幸。
當我苦讀書,考上大學時,自己得意得忘了自己是誰,到學校第一件是,就是去學校圖書館借本《紅樓夢》讀一讀,并認為自己不會學壞。
那是第一次讀《紅樓夢》也是我一生唯一一次讀《紅樓夢》,盡管,家中有《紅樓夢》這本書。
那年我17歲,讀《紅樓夢》讀得讓我嚇了一大跳,因為無論是林黛玉,還是薛寶釵,都被賈寶玉害慘了,而,《紅樓夢》里最優秀的二個女性就是這二位,于是,我認為賈寶玉亂搞男女關系,就是小時候看到的被批判的“搞腐化”,還認為襲人應該是賈寶玉的原配,因為賈寶玉走向腐化就是她的原因。
并從平等的角度,認為賈寶玉不能拋棄她,不然一切以后的不幸都是因為沒有尊重她。
我把《紅樓夢》這本書一還,就再也不想看這本書了。
一年以后,生病,我兒時體質不好,長期吃藥,后來開刀,也許是冰凍三尺非篇二:讀紅樓夢心得體會病休,下崗,在家休養,想學寫文章,因為覺得人生真得有很多感悟,但生命也許很短暫,又覺得自己有點太委屈,我不想死得也很
家長對紅樓夢的評價50字
紅樓夢主要講述了一個封建貴族大家庭從繁榮到衰敗的過程,以人物的悲歡離合,生死糾葛的凄涼結局,來揭露封建社會制度的殘酷與冷血,同時也暗示了封建社會必然是會滅亡的。
紅樓夢的讀后感
《紅樓:說不盡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解其
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社會生活,將其攫取、裁剪,再加以創造,《紅樓夢》這幅畫卷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
一經問世就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另外還有芹圃、芹溪、芹溪居士等字號。
祖籍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
出生在貴族家庭,年僅十歲的他親眼看到家庭遭受滄海桑田的變故,對封建統治的沒落命運有了切身感受。
從1752年起,他終于揮灑出一部不朽的現實主義巨著《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有關愛情的小說,但作者并沒有把著眼點完全放在故事情節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顯示出高度成熟的藝術水準。
全書共刻畫了四百多號人物,不同的身世命運,不同的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筆下,人與事的來龍去脈,一概井然有序,從容自然。
上至皇庭貴婦,下至走卒車夫,其神色、語言及個性,都纖毫畢現。
且以“第四十回”為例:只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地,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里面盛著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說著,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
眾人先是發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
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劉姥姥拿起箸來,只覺不聽使,又說道:這里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抓得一個兒。
”賈寶玉,榮國府的嫡派子孫,銜玉而生。
前世為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靈石。
從小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
賈寶玉是小說的核心人物。
他聰慧異常,出類拔萃,但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間,委身于經濟之道。
”他是大家庭中的寵兒,但命運卻不由得自己做主,與林妹妹相契相知,抒發真性情真心意,卻被逼著娶了寶釵,終離了俗世,走入茫茫大雪。
林黛玉,前世為三生石邊的一株絳珠草,受赤霞宮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還盡眼淚。
她絕麗脫俗,雅若天仙,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心思敏感,才華橫溢,個性純真靈凈,說話率直有時卻也刻薄。
她常懷隱憂,感物傷情;暮春時節,見落花飄零,就鋤墳葬花。
最后黛玉淚灑百日,泣血而死,還了前世情緣,留下悠長的深思。
還有王熙鳳。
她的出現處處吸引著眾人的眼光,她處事圓滑,眼觀六路,八面玲瓏;她陰險惡毒,心狠手辣,弄權奪勢。
但這并不能用反面人物來簡單歸結,她是開心果,上哄得賈母其中寵愛,她又是脂粉隊里的英雄,下管的婆婆丫鬟們服服帖帖。
最終因她膽大妄為,不給別人留活路,落得個疾病纏身、無力回天的下場。
從王熙鳳這小小的一角,足以映射出封建貴族家庭的腐朽和道德淪喪,預示著中國古老的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的走向崩潰。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的永恒話題。
西方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的說法,據說原是歌德的話。
在中國,《紅樓夢》也是說不盡的,已經說了二百多年,今后還要說下去。
..
求紅樓夢第三十三回讀后感
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受笞撻。
賈政打寶玉這是全書故事發展的一個大波瀾,一個轉折點。
這是代表封建勢力的父親與叛逆的兒子之間矛盾激化的表現。
賈政和寶玉在對待仕途問題、婚姻問題等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對立。
隨著寶玉反封建思想的發展,這種對立日益加深。
待到金釧兒投井和寶玉結交蔣玉函事露,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這場惡斗。
同樣是家長,賈母、王夫人卻阻攔打寶玉。
這方面是出于嫡親母愛和嫡庶矛盾的牽制(不讓庶出的賈環繼承家業);另一方面是不同意用硬打的方式管教,而是主張用軟化的方式9如派封建衛道士、心腹一類人去包圍、規勸),將寶玉“歸引正途”。
賈政用硬打,賈母、王夫人用規勸,雖然方式方法不同,但他們征服叛逆者的目的還是一致的。
從此以后,我們可以看到,軟化的方式轉為主導。
注,這是大綱,如果是寫作文,還是在擴展一下,最好在引用些原文,描寫一下各方的態度和想法,主要突出封建與反封建,嫡庶矛盾就沒問題了。
讀紅樓夢有感100字
混合的: 小議林黛玉和薛寶釵- - 至于黛玉和寶釵到底誰更好,我也說不上來,兩者都有我所敬佩的與鄙棄的要是兩個人結合起來就好了,但是無論是書中還是現實生活中,都沒有完美的人,你有缺點,我也有缺點我猜想這也是作者曹雪芹塑造這兩個角色的理由吧
- 從古到今,一直有許多人在爭論林黛玉和薛寶釵哪個更好,而總是沒有結果。
可見林黛玉與薛寶釵這兩個人物形象對后人的影響之深。
- 林黛玉給人的感覺總是那么愛妒和嬌癡,她寄宿外婆家,本來是一位千金小姐,可她總喜歡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看低自己,猜疑別人,她那愛妒的性格常常對別人說話不留余地。
黛玉遇到傷心事,也總喜歡用眼淚去麻醉自己,用多疑的心眼去猜疑別人,喜歡盯著自己的“傷口”,而不是去尋求解決的方法。
她有著對花落淚,見月傷懷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在瀟湘館中,終日以淚洗面,最后終于淚盡而亡。
- 但黛玉的身世令人同情,雖說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體弱多病,出不了門,小小的年紀竟在藥中泡大,本來就虛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虛弱,也許是“獨生女”,父母對這個“掌上明珠”愛之又愛。
家庭的規矩、禮儀比那些大家閨秀們差了些,但這更顯示出她與眾不同的性格,顯示出她的無所顧忌和她的處處謹慎。
- 黛玉的文學,吟詩作文和聰慧是無人能及的。
耐心的教香菱吟詩,教給香菱知識。
她細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詩,為的是讓姐妹們擺脫命運,誰能夠和她相比呢
- 她和賈寶玉一樣,也是一名封建社會的叛逆者。
- 總而言之,林妹妹不是只會哭泣的一無是處的。
相反,她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這封建禮教的束縛的精神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 她的的確確是一塊純潔的,無瑕的“通靈寶玉”。
- 薛寶釵的性情和林黛玉截然相反。
她城府很深,有心計會做人,真是“人前說人話,鬼前說鬼話”,把自己的真實感受掩蓋起來,在別人面前裝得特別老實。
在那么復雜的大家庭里,上下關系搞得如魚得水,以至于從來愛挑剔的趙姨娘也稱贊她。
這點我還真是敬佩她,或許在當今的社會,需要的正是像寶釵這樣的人吧。
- 但寶釵是封建禮教的捍衛者。
深信“金玉良緣”。
以至于與寶玉結婚沒多久,寶玉就離家出走,落得個守活寡的悲慘命運。
- 這兩個美女各有千秋,但結局都是悲劇。
- 至于黛玉和寶釵到底誰更好,我也說不上來,兩者都有我所敬佩的與鄙棄的。
要是兩個人結合起來就好了,但是無論是書中還是現實生活中,都沒有完美的人,你有缺點,我也有缺點。
我猜想這也是作者曹雪芹塑造這兩個角色的理由吧
- - 寶釵的: 引愁寶釵 溶溶風,淡淡月,大觀園里的戲唱了一出有一出。
最是紅樓夢中人,變化都好似變幻無憑,而寶姑娘也被“有心人”定格成了世俗而頗有心計的化身。
眼前,寶釵似乎猶如一朵白牡丹,攜著一份幽遠談定的神韻,朝著我優雅而有禮的笑著。
寶釵好德行。
我無法忍受人們說的“心直而口快”的觀點。
寶釵尊敬長輩,對丫鬟也是待得極好,受到賈府上上下下的尊重和喜愛。
我認為這是一種沉靜中的善良,而不是世俗作態,寶釵好才情,詩詞雖無黛玉之廣,卻也是句句精致,字字匠心。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凡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蔞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
送我上青天
”這首詞同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的性格一致。
有人根據寶釵這首詞罵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奪“寶二奶奶”的寶座,未免過于穿鑿附會,作者未必有此意圖。
無根的柳絮飄上青天又怎么樣
能永遠留在天空中嗎
最后還是免不了“隨流水”,“委芳塵”。
寶釵最終只能被冠上“高山隱士晶瑩雪”的名號,金釵終在雪中埋。
遇到了不懂欣賞她的人,這是她的一大悲哀。
終究是忘不了寶釵捕蝶時露出的表情,終究是忘不了寶釵獨自收拾殘局時那幽怨而無奈的眼神,人們因為黛玉最后的悲慘結局,便將全部的過失都推到寶釵身上,試問,這公平嗎
我欣賞寶釵,欣賞她的才,欣賞她的情,她的大度,她的無私。
月光,一點一滴地滴落,落在我的心上,發出清脆的響聲,令我瑟瑟發抖,寶釵就像一朵高貴爾雅的花,縱是千姿百態,春夏一過,便也是“花開易見落難尋”。
而寶釵,這個迷失在千古紅樓疊夢的女子,確定那般淡定釋然的回萌一笑,時光便在這一刻停止流逝
寶玉的: 我看賈寶玉- 寶玉對香菱、平兒的愛護,希望她們不遭受那些不知疼惜女孩的人的糟蹋才好。
希望那些美麗的女子都活得好。
他為香菱的身世可惜為這么好的一個女孩服侍一個混世魔王痛心。
同樣為平兒的伶俐感嘆,也為賈璉之好色淫逸為平兒不平。
- 如果不是生活在那種女人毫無地位的社會,我想曹雪芹不會把寶玉寫成天生極重女極輕男。
如果香菱、平兒都有一個好的歸宿,寶玉肯定是很高興的。
但他一定也是愛她們的,同樣希望自己有在她們面前盡心的機會,那是出于本能的對美的接近的渴望,本能的溫柔,本能的愛。
- 在那個腐敗成風,虛偽橫行,到處都是假惺惺的人情經濟,開口要恭維逢迎,寫文章滿口圣賢實則欺世盜名,做事要八面玲瓏的社會,像寶玉這種人大概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他有一顆純潔的充滿愛的心。
他希望這個社會是處處溫情,公正的,但他的夢在那樣的社會里是行不通的。
- 所以他不通世務,不喜上學,不喜做那些世俗文章,整天就混在女孩堆里。
只愿那些姐姐妹妹永遠不散,直到他死了,化成灰燼被姐妹們的眼淚沖走了才好。
- 并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買寶玉的帳。
- 很多人喜歡寫齡官畫薔的那一回,喜歡齡官 - 寶玉見齡官在地上畫“薔”很是好奇,后來知道那“薔”字代表賈薔。
又是一片癡情,寶玉很是感嘆,他對這種美好的感情是以贊嘆的眼光看的。
盡管寶玉是尊貴的“寶二爺”賈薔、齡官不過是賈家的仆人,齡官對寶玉冷冷的,她心里只有賈薔。
- 以致寶玉回去對襲人說:我以前竟錯了,原來你們的眼淚我竟不能全得,從此以后只好各人得各人的眼淚罷了
襲人又當他說些癡頑話,并不理他。
- 愛與被愛是很幸福的。
那些美麗的女子在那個社會只有被糟蹋,寶玉想愛護他們。
由于自小就被姐姐妹妹服侍,他愿天下的女子都和他生活在大觀園里才好
- 但是當他意識到,自己原來不能把所有的愛全得,他也接受了。
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的歸宿,又何嘗不好呢
寶玉不但善良,還是個隨時會變通的人。
世上并不只有他一個男的,也并不只有他自己才懂得憐香惜玉
- 只要每個人過得好,守不守著他不是最重要的。
但他也不會因為那女子不能守著自己就不再去關愛他。
寶玉對女性的愛是無條件的。
而且在他善良的本性下,他不會去強求別人。
- 其實寶玉有黛玉一人守著他就夠了。
黛玉也并不能理解他那顆博愛的心。
但當時沒有比黛玉更理解他的人了。
- 寶玉清楚地看到這個社會不是他的社會。
他縱使有社會理想也不可能實現。
所以他不問時事。
所以他那句“憑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倆的”是可以理解的。
這個社會他根本拯救不了。
- 如果他生活在一個更為開明的社會,我想他不會這么消極對待時事的。
我只愿世界讓他統治著才好。
因為他心里充滿了愛,這是最重要的。
他天生的才華橫溢頭腦聰明還在其次。
- 雖然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不通世務,我卻看到一顆自由的心,一顆有著美好理想的心,我也感受到曹雪芹那顆偉大的心,充滿了愛。
充滿了抱負,社會卻豪無他的容身之地。
- 他有一個偉大的夢想,也有一顆充滿柔情的心。
人類本是為愛而生,世界本應為愛和柔情統治,當世界走上這個道路,它的最終歸宿,當是無為而治,不需要統治,不需要 ,沒有國家,沒有圍墻,有的是寬容和理解,有的是,愛。
- 黛玉的: 黛玉的美- 黛玉之美,美在姓。
《百家姓》中說,商朝時,商紂王暴政,忠心丞相比干冒死勸諫,反背誅殺。
其子堅為逃避追捕,便逃入今位于江西境內的長林山。
周武王當政后,派人請堅出山并重用之。
堅為武王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其輔政有功,且為紀念其父比干,故武王賜其姓“林”,含有堅曾匿身于“長林山”之意。
由此可見,“林”乃王室之姓,氣度不凡。
黛玉姓林,便自然有一段天然風韻,王室氣派,談吐不俗。
黛玉之美,美在名。
《古今人物統考》上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面眉之墨。
”“黛”有青黑色之意。
林妹妹眉頭若蹙,天生兩彎不用修飾的煙眉,由此可見其“黛”不虛傳。
且玉本就是石之精英,集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
故黛玉之美透著靈秀,清麗脫俗。
黛玉之美,美在愁。
本來前身為絳珠仙草,為續木石前緣,而私下凡界,蓄意以一生之淚、無限情愁還前世之債。
于是自生下便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常以淚洗面,整日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這次第怎一“愁”字了得
黛玉之美,美在心。
書中說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便巧妙地點出了黛玉的慧質蘭心。
傳說中比干的心乃“七竅玲瓏心”,就比尋常人多了一竅,自然也比尋常人高了一籌。
而林妹妹的心居然還比比干多一竅,那便士才貌兼備,美和智慧并存,更是世間女子之罕有,更顯得超凡脫俗。
黛玉本身就是美的化身。
且不論她的品貌、才情,即便是那偶爾一點點的女子的狡黠,也是一種風格獨特的美。
黛玉之美,美在宿命與現實。
那是一種超越時空的美,是傳奇,亦為神話。
- 為寶釵平反- 薜家是珍珠如土金如鐵,而寶釵卻總平平淡淡一襲素衣。
她不以顯赫的家世自傲,也不憑花言巧語趨炎附勢,寬容真誠對待每一個人。
她是端雅大方,平易近人她處事周到,辦事公平,關心人,體貼人,幫助人,能從骨子里讓人覺得敬佩折服.寶釵是“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去守拙。
’可是她的結局卻那么慘,枉與他人作笑談。
- 雖說寶釵追求的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可是又有誰真正理解她呢
``她為什么要孜孜的追求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富貴榮華為了自己嗎
不是的是為了他們整個薛家薛家雖富卻不貴,薛蟠打死人命要逃脫法網,就不能不依仗賈家、王家政治勢力庇護。
薛家由于后繼無人,和賈家一樣也面臨著敗落的危險她是出身于這樣一個家庭里的,所有人都知道薛蟠這種人是不可能后繼家業的所以這個責任責無旁貸的落在的寶釵的身上為了這個家她犧牲的是自己整個的幸福就像黛玉為了愛情犧牲自己一生的眼淚一樣我想強調的是對比之下誰更顧大局些誰更偉大些呢
- 我欣賞寶釵欣賞的就是她那份為了親情甘愿毀滅自己的革命精神`而在程度上她為此付出的是黛玉為了愛情所付出的遠所不能及的因為到最后她的犧牲精神被人說成是世俗是虛偽是信奉封建禮教的忠實結果,更有喜歡林黛玉的”文人默客“把這種精神誤說成是寶玉的的愛玩弄心計自認為她是無惡不赦竊取別人愛情的小人可是敢愛敢恨有什么錯?追求自己的幸福又有什么錯呢?要是林妹妹身子骨再硬朗些``為人處世方面再突出些``就是在世人的眼里能夠更勝任做寶玉的妻子些的話``誰有敢肯定,寶釵不會選擇離開讓他們一定要過的比自己幸福呢`?``她沒有選擇狼狽的離開真的不僅僅為了自己,我在前面強調過了,她是為了他們薛家`,整個家族的利益.書里說她‘任是無情也動人’不是嗎,寶釵的情不正是深埋于心中,而又處處顯得大有情意,使人為之傾倒的嗎
- 我還覺得林妹妹其實才更應該是是封建禮教的典型受害者因為她沒有勇氣面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她是自殺的她積攢的是自己的眼淚拋出的是尖銳可以屠殺人心靈的話語最后就用生病逃脫了那個世界,<書里講她是來人世還淚的降株女劇情需要我沒有什么好說的`>我只是不知道我們從她身上可以學到什么做一個像她一樣的人嗎
我們真就一個個學著用自己的眼淚自殺嗎
〈其實這個也不能怪她畢竟她過這寄人籬下的生活但我們也不能因為同情而是非不分〉- 保釵虛偽嗎
可是換了哪個稍懂事理的人處在這樣一個生活環境下能夠不虛偽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生活過清潔慎勿為鄰居`說的就是人都有兩面性的問題在表面上看起來越是無懈可擊的人相處起來越是難倘若寶釵真的不表現她虛偽的一面我想大家就又要罵她自私了<這個也是為什么曹要把林妹妹的缺點挑明的原因吧>我想寶釵一定恨透了自己是女兒身不然她把自己的生活怎會規定的如此樸素無華。
敢問世上哪個女生不愛美不愛裝扮自己的空間?哪個女生不希望以自己的多愁善感去推卸男人更應該擔起的家業?``就像寶玉所言--女孩都是用水做的啊。
而做為女孩的寶釵卻心甘情愿的用盡自己一切的努力為這個家發著盡可能多的光芒--從這個層面說寶釵是個有抱負的女性- 你可以把這種抱負理解為--她的虛偽可是她并沒有害過一個人啊,她不過是個16歲的當家早的孩子<就是在最后被保玉拋棄了她也只是暗自垂淚她還設身處地的為保玉最痛愛的丫頭襲人著想為她謀了個好丈夫``>- 你可以把這種抱負理解為--她的世俗可是她是有遠見的有道是適者生存她選擇的這條路子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是相適應的- 你可以把這種抱負理解為--她自私嗎?可是她燃燒的是自己啊- 你可以把這種抱負理解為--不喜歡她的理由可是我想問問做為和她同年齡的你我,站在她的位置上我們扮演的又是這樣一個角色
在當時的背景里成為這樣一名女子背后的艱辛她身上的苦``誰又說的出來
- 寶釵真是忠誠地信奉封建禮教嗎
她在詩歌創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見”,“不與人同”,“要命意新奇,另開生面”,她反對跟著別人腳蹤走去的摹擬和模仿的見解,這些是一個忠誠地信奉封建禮教的所想所說嗎
大家被自己的眼睛欺騙了--說寶釵真是忠誠地信奉封建禮教的只是她的表面現象,這個不過是她為孝〈盡力堅持薛媽媽封建家長的立場〉的一種表象罷了。
就算這一點難道不應該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犧牲精神嗎
寶釵還是天底下少有的勇敢女性在興家門的愿望破滅后,還沒有得到寶玉的愛,最后被拋棄,在她不但不能改嫁,還要養大他的孩子的時候她依舊勇敢的擔起一切選擇活下去``誰有可以真正的理解,死只憑一時的沖動而活著卻需要一輩子的勇氣。
- 論寶釵的長像人多謂黛玉所不及的:論寶釵的人格她憐貧惜弱,不愛張揚孝敬母親,審時度勢;論寶釵的才華詩詞歌賦可與黛玉相媲美管事理家的才能在大觀園的改革中有充分的體現.- 我不得不承認黛玉真的很好`尤其是每每讀到她魂飛天國`那句未說完的話;寶玉``你``好``想到這個可人兒至死而不明白寶玉為什么還不來娶他的時候- `心就會好痛淚就會不斷往下涌``- 是啊黛玉很完美她恰似一朵水連花的不勝涼風的嬌羞她本著她那"質本潔來還潔去"美的太過詩情畫意了````- 而寶釵呢,你是我欣賞的另一種美`- 有道是"人無完人"我也相信你有著不少的缺點``可是這些卻更能夠固定你在我心中女神的地位``因為有從小就聽人說過一個人的不完美就在于你太過完美不是嗎?太過完美的人反倒顯的不真實了,世界上沒有人可以拔了自己的頭皮離開地球世界上也沒有不識人間煙火的神仙.- 對于你寶釵,我實在找不到任何理由否認你是我心中的女神.- 黛玉的: 黛玉的美- 黛玉之美,美在姓。
《百家姓》中說,商朝時,商紂王暴政,忠心丞相比干冒死勸諫,反背誅殺。
其子堅為逃避追捕,便逃入今位于江西境內的長林山。
周武王當政后,派人請堅出山并重用之。
堅為武王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其輔政有功,且為紀念其父比干,故武王賜其姓“林”,含有堅曾匿身于“長林山”之意。
由此可見,“林”乃王室之姓,氣度不凡。
黛玉姓林,便自然有一段天然風韻,王室氣派,談吐不俗。
黛玉之美,美在名。
《古今人物統考》上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面眉之墨。
”“黛”有青黑色之意。
林妹妹眉頭若蹙,天生兩彎不用修飾的煙眉,由此可見其“黛”不虛傳。
且玉本就是石之精英,集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
故黛玉之美透著靈秀,清麗脫俗。
黛玉之美,美在愁。
本來前身為絳珠仙草,為續木石前緣,而私下凡界,蓄意以一生之淚、無限情愁還前世之債。
于是自生下便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常以淚洗面,整日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這次第怎一“愁”字了得
黛玉之美,美在心。
書中說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便巧妙地點出了黛玉的慧質蘭心。
傳說中比干的心乃“七竅玲瓏心”,就比尋常人多了一竅,自然也比尋常人高了一籌。
而林妹妹的心居然還比比干多一竅,那便士才貌兼備,美和智慧并存,更是世間女子之罕有,更顯得超凡脫俗。
黛玉本身就是美的化身。
且不論她的品貌、才情,即便是那偶爾一點點的女子的狡黠,也是一種風格獨特的美。
黛玉之美,美在宿命與現實。
那是一種超越時空的美,是傳奇,亦為神話。
- 寶玉的: 我看賈寶玉- 寶玉對香菱、平兒的愛護,希望她們不遭受那些不知疼惜女孩的人的糟蹋才好。
希望那些美麗的女子都活得好。
他為香菱的身世可惜為這么好的一個女孩服侍一個混世魔王痛心。
同樣為平兒的伶俐感嘆,也為賈璉之好色淫逸為平兒不平。
- 如果不是生活在那種女人毫無地位的社會,我想曹雪芹不會把寶玉寫成天生極重女極輕男。
如果香菱、平兒都有一個好的歸宿,寶玉肯定是很高興的。
但他一定也是愛她們的,同樣希望自己有在她們面前盡心的機會,那是出于本能的對美的接近的渴望,本能的溫柔,本能的愛。
- 在那個腐敗成風,虛偽橫行,到處都是假惺惺的人情經濟,開口要恭維逢迎,寫文章滿口圣賢實則欺世盜名,做事要八面玲瓏的社會,像寶玉這種人大概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他有一顆純潔的充滿愛的心。
他希望這個社會是處處溫情,公正的,但他的夢在那樣的社會里是行不通的。
- 所以他不通世務,不喜上學,不喜做那些世俗文章,整天就混在女孩堆里。
只愿那些姐姐妹妹永遠不散,直到他死了,化成灰燼被姐妹們的眼淚沖走了才好。
- 并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買寶玉的帳。
- 很多人喜歡寫齡官畫薔的那一回,喜歡齡官 - 寶玉見齡官在地上畫“薔”很是好奇,后來知道那“薔”字代表賈薔。
又是一片癡情,寶玉很是感嘆,他對這種美好的感情是以贊嘆的眼光看的。
盡管寶玉是尊貴的“寶二爺”賈薔、齡官不過是賈家的仆人,齡官對寶玉冷冷的,她心里只有賈薔。
- 以致寶玉回去對襲人說:我以前竟錯了,原來你們的眼淚我竟不能全得,從此以后只好各人得各人的眼淚罷了
襲人又當他說些癡頑話,并不理他。
- 愛與被愛是很幸福的。
那些美麗的女子在那個社會只有被糟蹋,寶玉想愛護他們。
由于自小就被姐姐妹妹服侍,他愿天下的女子都和他生活在大觀園里才好
- 但是當他意識到,自己原來不能把所有的愛全得,他也接受了。
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的歸宿,又何嘗不好呢
寶玉不但善良,還是個隨時會變通的人。
世上并不只有他一個男的,也并不只有他自己才懂得憐香惜玉
- 只要每個人過得好,守不守著他不是最重要的。
但他也不會因為那女子不能守著自己就不再去關愛他。
寶玉對女性的愛是無條件的。
而且在他善良的本性下,他不會去強求別人。
- 其實寶玉有黛玉一人守著他就夠了。
黛玉也并不能理解他那顆博愛的心。
但當時沒有比黛玉更理解他的人了。
- 寶玉清楚地看到這個社會不是他的社會。
他縱使有社會理想也不可能實現。
所以他不問時事。
所以他那句“憑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倆的”是可以理解的。
這個社會他根本拯救不了。
- 如果他生活在一個更為開明的社會,我想他不會這么消極對待時事的。
我只愿世界讓他統治著才好。
因為他心里充滿了愛,這是最重要的。
他天生的才華橫溢頭腦聰明還在其次。
- 雖然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不通世務,我卻看到一顆自由的心,一顆有著美好理想的心,我也感受到曹雪芹那顆偉大的心,充滿了愛。
充滿了抱負,社會卻豪無他的容身之地。
- 他有一個偉大的夢想,也有一顆充滿柔情的心。
人類本是為愛而生,世界本應為愛和柔情統治,當世界走上這個道路,它的最終歸宿,當是無為而治,不需要統治,不需要 ,沒有國家,沒有圍墻,有的是寬容和理解,有的是,愛。
- (這是原創哦
我也喜歡紅樓,我也是六年級哦
喜歡的話,加我的QQ把:920729968)
紅樓夢讀后感400字五年級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紅樓夢》,讓我欲罷不能。
每每讀到佳句,歡喜的緊,讀到傷心處,淚眼連連。
《紅樓夢》以賈府衰亡為主要線索,全書以賈府為中心,描寫上至朝廷,官場,下到市井、鄉里的人情世故和風尚習慣,可謂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寶玉,金陵十二釵,下至丫頭都是那么的具有才華,個個都出口成章,讓我刮目相看,更讓我崇拜得五體投地。
印象最深的就要數黛玉和寶釵了。
黛玉或許是從小體弱多病,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因此養成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她的眼淚總是又多、又細、又長。
空有了一顆玲瓏心和無人可及的詩情才藝,真是讓我倍感遺憾啊
反之,寶釵從小就在大戶薛家出生,又有母親和哥哥的疼愛,她的性格就大家閨秀所具備的大氣了,因此也更得長輩們的喜愛了。
更是“是非面前繞道走”,連丫頭們都喜歡她。
而我又覺得她雖然表面上是風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紅樓夢》里對每個人都是刻畫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心思,讀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淺,更感到世態炎涼,真真假假,到頭來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紅樓夢》引人入勝的地方數不勝數,真不愧為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啊
六 夢回紅樓-_讀了《紅樓夢》有感_800字 怡紅別院駐在煙雨樓前,停在臺階攔我越走越遠。
一角的天,滿眼的弦,奈何不了前世的緣。
——題記 窗外的落紅已是滿眼,桌上的書已成山,只是那紅樓韻卻又神似地穿透出來,揭開了那塵封的泥,為我引一段線。
最愛她似笑非笑的迷人眼,最愛他似懂非懂的勾魂顏。
最怨她捂臉葬花情已傷,最怨他撐臉開盒吃胭脂。
最愛他們的幼稚,最愛他們的叛逆。
是第幾次,翻開那厚重的書頁,淡淡的書香拂過鼻尖,已記不清。
只是,那些捧書細讀,字典在旁的朝朝暮暮,像是蒙上了一層細細的輕紗,從眼前掠過。
此刻,霧里看花。
太白小時不識月,竟呼作白玉盤。
而小時的我,不懂紅樓,卻也真真地落了淚。
是太小了吧
還未經世事,不問悲歡離合,不管七情六欲。
只是生離死別,大概還是懂了的。
漆黑的夜,呼嘯的風,她斜臥在榻上。
陣陣白煙像是幽靈,一點點允吸著她的精魂。
淚似乎已經流干,只剩下澀澀的痛。
那熊熊烈火吞噬著她的情,他們的曾經。
那些娟秀的字體,情意的詩句終將燃成灰燼,獵獵作響。
雪似的手絹,冰似的人兒,終在這火熱的情中融化。
突兀的留下了那格格不入的紅,嘔心瀝血的紅,她終究還是放手了。
用一世的淚,還了他的滴水之恩。
遂了愿,了了情。
在學堂的第三個年頭,少不更事的我,為這段情,這個人,流了淚。
不懂愛,不是因為愛,只是那份至死的執著,箍緊了我充血的心臟,絲絲入扣。
到了此刻,我已不會為了那份純真的年少情而落淚。
只是,心中還是會有些抑郁,揮之不去。
身處紅塵,只是過客的我,已明白,往事如煙,不必憂愁。
只是,還是愛捧著書傻笑,望著天思念,還是會幼稚得像天上純潔的云。
不過,我們還是被時光的風磨出了些許棱角。
我們已習慣了反抗老師,頂撞父母,我們叛逆得像草原上馳騁的馬。
對于寶黛,有人感動于他們的愛情,有人感動于他們的悲劇。
而站在十幾歲的尾巴上的我們似乎已學會了感動于他們的真實。
他們不會掩飾自己的悲傷,他們可以狠毒地道出心中的不悅,他們有勇氣翻看開那本罪惡的《西廂》。
但他們最真實的莫過于他們躲不過人世的網,再怎樣躲避,逃脫,不過是自己織網,獨自死亡。
但至少,他們曾努力過,努力沖出那銀絲的網,卻已足夠。
都道“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非也。
于我“不求結局如愿,但求有過奮斗
”這已足夠,這便足夠。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捧一杯紅茶,夢一回紅樓。
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紅樓夢人物形象分析
《紅樓是我國古典小說中一部最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作者曹雪芹心瀝血,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長期艱辛勞動才給子孫后世留傳下來的一件寶貴的藝術珍品。
《紅樓夢》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藝術力量,立刻驚動了當時的社會。
人們讀它,談它,對它“愛玩鼓掌”“讀而艷之”;又為了品評書中人物而“遂相齟齷,幾揮老拳”;還有的青年讀者,為書中的愛情故事感動得“嗚咽失聲,中夜常為隱泣。
”因此在當時有“閑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一說。
《紅樓夢》在它帶給社會巨大的影響之后,也引起了人們對其品評、研究的興趣。
一 賈寶玉要評說《紅樓夢》中的人物,首要的當數男主人公賈寶玉了,作為貫穿全書始終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著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為中國小說史上塑造得最為成功的藝術典型之一,甚至人人還說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
但據我看來,這一典型形象絕非作者的實靈自作,而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同類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經過藝術加工而創造出來的完美藝術形象。
在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有兩首《西江月》,是這樣描寫寶玉的: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
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绔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有些讀者在讀了這兩首《西江月》后,就此認定了寶玉是一個不求上進,只愛脂粉的孽根禍胎。
但其實不然,這兩首《西江月》是從封建統治者的思想出發,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長對寶玉盼著他中舉,揚名以繼承地主階級事業的“良苦用心”。
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貶,充分概括了在寶玉身上最突出的閃亮點---叛逆性格。
詞中說他:“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其實就是說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濟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長為他規定的讀書應舉,結交官場,遵從禮法,經幫濟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視功名利祿,厭聞“仕途經濟”的學問。
他甚至認為那些和朱理學之類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無故生事”是“杜撰”出來的。
至于八股時文更是:“后人餌名釣祿之階”,是“拿安誆功名混飯吃的”。
他把封建統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學批評的一文不值。
基于此種想法,他“雜學帝搜”,寧肯去讀《西廂記》《杜丹亭》這類被封建衛道者視為邪書的“小說淫詞”,也不去讀《四書》、講八股、聽“仕途經濟”的“混帳話”。
他對讀書上進、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著強烈的憎惡和輕蔑。
不僅如此,在紅樓夢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勸他:“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
寶玉聽了十分逆耳,忙說:“姑娘請別的妹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
”賈玉玉的叛逆精神不僅表現在他堅決不肯走封建主義人生道路,還表現在他對“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大膽地提出了挑戰。
當然,在他的性格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對于世俗男性的憎惡輕蔑以及與之相反的對于女孩子的特殊親愛和尊重。
在第二回中,他發表了自己離經逆道的獨到見解:“原來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鐘于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為骨肉。
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
”后來隨著寶玉逐漸長大,他的思想也日趨成熟,他又發現“女兒”也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又有女兒由出嫁前的“無價寶珠”到出嫁以后變成“死珠”再最后竟變成“魚眼睛”的看法。
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漸認識到在封建社會中受壓迫最深的就是女孩。
因此,他在行動上才表現出了對女兒不同一般的溫柔體貼。
再有,樣寶玉極其輕視尊卑有序、貴賤有別的封建等級制度。
賈環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規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須要為子弟之表率”,但寶玉卻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賈環他們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進尺還想割害死他和鳳姐。
即使被賈環有意用滾燙的蠟油燙傷,他還在為賈環打掩護。
他還對仆人沒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壞封建秩序。
對茗煙“沒有沒下,大家亂玩一陣,”“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轉惱為笑;金釧受辱身死,寶玉念念不忘,不顧給鳳姐過生日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處灑淚祭奠。
還有,就連寶玉追求的愛情婚姻也是建立在這種反叛思想的基礎上的。
他早已將追求婚姻自主和個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夢中叫罵“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
什么‘金玉良緣’
我偏說‘木石姻緣’”。
甚至拉著襲人的手把對黛玉的滿腔情都傾訴了出來。
因此,也有人說賈寶玉這個形象所體現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
但畢竟,他的思想還是有一點狹礙的。
例如,他不敢與封建制度徹底的決裂;他從來不敢和封建家長正面發生沖突,對抗比較消極;還有當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時,就產生了想死,想“化煙化灰”的虛無空幻的思想。
二 林黛玉林黛玉這個人物在讀者心中的影響與賈寶玉幾乎是等同的。
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貴族階級的叛逆者,每次讀完《紅樓夢》,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淚,甚至用她的愛情來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
但同時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點。
因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點上所表現的是一個貴族階級的小組。
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評論說:“要這樣才好。
咱們家里也太花費了。
我雖不管事,心里每常閑了替算著,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后手不接。
”O六十二回)可見她對于自己是屬于貴族階級,對于與自己休戚相關的賈家貴族的命運也是異常關心的。
當湘云等人說一個扮小旦的伶人模樣很象林黛玉時,她是很氣惱的。
“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給你們取笑兒的,拿著我比戲子,給眾人取笑
”(二十二回)這里不僅是由于她使“小性兒”,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會地位低賤的人們----例如伶人--- 之間劃下了一道深深的鴻溝。
從而認為把自己與這類人相比,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
這里,她的階級優越感表現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雖然存在著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說她就一味地與封建階級抗爭。
在寶玉的叛逆思想與封建傳統觀念沖突,矛盾最激化的時候----寶玉挨打時,黛玉卻在寶玉被打后勸她:“你從此可都改了罷
”(三十四)在這里,黛玉勸寶玉時所憑借的是怎樣的一種想法呢
還有,她偶而說了兩句《牡丹亭》和《西廂記》的曲文,被寶釵聽到了,寶釵就對她作了長篇封建論教的說教。
黛玉對此不但沒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從此變得眼寶釵非常親密。
那么這里黛玉又是憑借怎樣的一種思想來對等待寶釵的勸告呢
顯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傳統觀念是與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與她所生長的環境有著很密切的關系。
由于她出身在貴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愛,因此養成了她貴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為怪了。
不過,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點也就是她對封建禮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襲侯爵的“清貴之家”。
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達的,思想環境比較開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鐘愛,把她當作男孩來培養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較開放,才華橫溢。
后由父母早喪,她寄居到每日每時都發生仇恨、傾軋、爭奪、欺詐的“本也難站”的賈府內。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一家子親骨肉,一個個象烏眼雞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在這樣一種險惡的環境下,黛玉得不到一點歡樂幸福。
但同時,險惡的環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
她永遠也學不會薛寶釵的處事圓滑,也學不會討好封建統治大家長。
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裝不下尖埃。
無視“溫柔郭厚”的封建規范的存在。
她用她那“比刀子還厲害”的言語對貴族家庭中種種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諷。
我們常說,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
但其實我們應該看到,她正是用她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還直接反抗封建禮教。
薜寶釵曾經一本正經地向她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條,她絲毫沒有放在心上,她才華橫溢,寫詩做賦不讓須眉。
而且她還和寶玉有著同樣的愛好,最愛看諸如《西廂記》、《牡丹亭》這類“移人心性”的“雜書”。
她的這種蔑視封建禮教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從來不勸寶玉為官做宦,從來不用“仕途經濟”一類的“混帳話”去勸說寶玉,因而深得寶玉敬重,被寶玉視為“知已”。
他們的這種共通點也成了他們愛情的共同基礎。
但可悲的是寶黛玉之間的愛情注定是一場悲劇。
頑固的封建禮教是不充許他們之間的愛情存在的。
于是嫌棄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兒為由,一次次地向她們的愛情發出警告。
從“金玉良緣”到“慧紫鵑情辭試莽玉”再到“晴雯之死。
”最終在“抄檢大觀園”時達到了愛情的毀滅階段。
在這場災難中,司棋、芳官、四兒等先后做了犧牲品。
就連“眉眼兒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時被強趕出了大觀園,最后含屈而死。
這里封建勢力徹底拋棄黛玉的訊號。
從此黛玉的狀況每日愈下,就連重病將死也乏人問津。
美好的理想最終是毀滅了,黛玉贏得了愛情卻無法得到美滿的婚姻。
林黛玉的藝術形象深入人心,打動了讀者,令人同情。
但這個形象同時又是鮮活的。
她那紛繁復雜的性格,明顯的弱點,和敢于反抗、追求愛情的鮮明個性組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個體。
使我們感到,她就我們所熟識的人,是為我們深深喜愛的人。
薛寶釵說完了寶黛,那自然要說說寶釵了。
對寶釵的評價,長期以來褒貶不一。
對于這個人物,我們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雖然她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守護者,是封建勢力的幫兇,但同時,她也是受封建勢力壓迫,毒害的千萬個人物的其中一個。
因此,作者在描繪這個人物時,是同情與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無運的人。
”作者也贊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
她博學多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曉,各地風土,處世之萬般皆通。
就連醫藥之理。
寶釵也略知一二。
因此寶玉常常為之贊嘆。
她的藝術造詣很深,大觀園里是有口皆碑的。
詩才敏捷,常常獨占鰲頭,足可與黛玉相媲美。
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的容貌神韻也常令寶玉羨慕得發呆。
的確,薛寶釵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贊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讓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
但同時,作者并不是把她寫成一個小丑,而是通過對寶釵的批判來達到謫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貶中有褒,褒中含貶,但基本持否定態度,我想,這就是作者對薛寶釵的態度。
在《紅樓夢》中,寶釵很少直接宣揚和維護封建禮教,而是通過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為反映她的真實個性。
在生活中,寶釵并不是像黛玉一樣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隱心機。
她表面上“隨分從時”“裝愚守拙”“罕言寡語”,一舉一動顯得“端莊賢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風范。
但實際上她期望著“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溫柔敦厚的儀范中掩蓋的是“欲償白帝”的野心。
她熟諳世故,誠府極深。
“來了賈府這幾年”雖然表面不言不語,安分守已,實則“留心觀察”因此即使是在榮國府這個人事復雜,矛盾交錯的環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
甚至就連那個幾乏忌恨一切的趙姨娘也贊她:“很大方”,“會做人”。
“會做人”的確是薛寶釵的性格特點,這與她“溫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為人人所夸贊。
寶釵“會做人”,“不關已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為人處世原則,讓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樣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指出,而是充聞耳不聞,裝作看不見,只為心里明白也就罷了。
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著些見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們便 贊她“會做人”。
寶釵“會做人”不僅體現在對封建階級最高統治者不露聲色的籠絡,還表現在對處于封建階級下層的被壓迫者的收賣上。
賈母給她做生日,要她點戲,她就依著賈母素日的喜好說了一遍。
又將賈母喜吃的甜爛之食當做自己喜吃之物說了出來,結果“賈母更加喜歡了”。
王夫人逼死金釧兒后,她和襲人扣聽到消息,就連一向奴性很強的襲人也不覺流下淚來,而剝削階級冷酷無情的本質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襲人,跑來王夫人處來安慰她。
把全部罪過都歸之于金釧兒的“糊涂”。
她還說:“不過多賞她幾兩銀子發送她,也就盡主仆之情了。
”為了籠絡王夫人--- 她未來的婆婆,寶釵表現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諱把自己的衣服賞與死去的奴才穿,當即回家拿了幾身衣服來。
至于受壓迫的封建階級下層統治者,寶釵為刑岫煙掩蓋當衣度日的事實,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地位。
她還設法拉攏黛玉,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窩、糖片。
甚至就連趙姨娘這個眾人嫌棄的女人有時也能得到一份寶釵送來的禮物,令她受寵若驚。
遇到她在寶玉面前談論仕途經濟,惱了的寶玉當面給她下逐客令,寶釵為求“會做人”的命號,自然不能發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讓襲人對她“會做人”的名聲又多了一份贊嘆。
寶釵不僅會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機會來表現自己的才能。
史湘云要起詩社,但沒有錢,這時寶釵便趁機要替她設東。
寶釵告訴湘云要從自家帶 東西來請大家,但出門叫一個婆子來卻說:“明日飯后請老太太姨娘賞桂花。
”“會做人”的寶釵表面上是幫了貧弱孤女的大忙,但實際上卻是給另一段“金玉良緣”一次打擊。
她借口請大家,實則是為討好封建統治的大家長。
她處處小心,處處為了討好賈母而布置。
如此可見“會做人”的寶釵是怎樣“會做人”的了。
寶釵另一個主要性格特點就是虛偽,她雖然說過,對和尚道士所說的“金玉良緣”認為是胡說,又說金鎖沉甸甸的戴著無趣,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寶玉去看生病的寶釵,寶釵拿著他的玉“重新翻過來細看”又“念了兩遍”,再嗔怪丫環鶯兒為何不去倒茶,引出鶯兒笑說“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這正好達到此此起寶玉注意的目的。
然后再將本來戴著無趣的金鎖從里面的大紅襖上掏將出來。
薛寶釵籠著紅麝串招搖過市也是同樣道理。
本來她不愛花粉,衣著樸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鎖專等玉來配,而紅麝串是元春獨賜予她和寶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來證明只有她才是得天運命的人堪配寶玉。
虛偽而“會做人”的寶釵就是這樣,以“敦厚溫柔”的“淑女”身分為掩蓋,用她深隱的心機暗示和討好賈府的家長們。
不過就其社會會地位和得到在人們心中的好評來說,寶釵“做人”是成功的。
就從這點我們或許可以得到一點啟示。
在當今紛繁變化的社會中,要想得心應手地周旋其中,恐怕這就要向寶釵學幾手了。
不過有得必有失,或許我們會推動我們的真本性。
但我想,只要我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只學習好的一面,或許對我們也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