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風舞落葉的日子,珍重一份別離,春暖花開的季節,珍愛那份執熱,把生命的完美,寫入歲月的篇章,讓人生的精彩,染入每一個路過的季節。
【第2句】: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故善知識不以辭盡人情,不以意選學者。(宋)靈源清禪師(《禪林寶訓》卷二)
【第3句】:【禪心佛語】錯誤也是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堂功課,但不能總是上同樣一堂功課。沒有過程的修煉就不會有究竟明了的果位。
【第4句】:自在的生活世間所有的物質與生命,沒有常住不滅的;“煩惱”徒令人度日如年。
【第5句】:業力牽引命運,也就是世俗人說的“運氣”。許多人前途茫茫,不知所從,無形中被業力所牽引而不自覺;凡夫一切都受命運安排,心理與行為亦受運氣所轉。
【第6句】:【佛心禪語】「慈」,一點也不困難,難是難在對所有我們不愛的人都培養這種感覺。
【第7句】:缺失的部分也有精彩正是那個缺失的部分在起作用,使我們保持著生命的彈性。
【第8句】: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
【第9句】:【禪心佛語】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第10句】:不見身,不見心,心無所念,是名菩薩真實精進。(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七
【第11句】:【禪心佛語】聰明人由愚蠢人身上獲利益,比愚蠢人從聰明人身上獲得的更多,因為聰明人可以避免愚蠢人的過失,但愚蠢人卻不能以聰明人為榜樣。
【第12句】:【禪心佛語】人和人,短期相處看脾氣,所以需忍讓;長期相處看性格,相合是朋友;一生交往看德行,德行皆佳方穩妥。
【第13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沒有比專事行樂的人更傻了,因為每一種超越正道的逸樂,都有如在骨頭內燃燒著一把火,將他的生命實質當做燃料而燒掉。
【第14句】:【禪心佛語】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
【第15句】:恬淡安詳是生命的禪,是現實的法,是身心健康的良藥,是人最高的生活藝術。有些情,有些話,有些夢,把他們深藏在心底也許比講的明明白白要更加可貴。
【第16句】:【禪心佛語】道德品行雖然不能防范一個人的心,但能規范人的行為:有些事情不可以做,就不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做,就應該去做。
【第17句】:【禪心佛語】很多佛教徒,在漫長的時間里學佛修心,但不知道自己學佛有沒有進步,所以很迷惑及迷茫。筆者這里簡單的講一下,學佛進步10個標志。
【第18句】:【禪心佛語】還有些人永遠覺得自己所修行的法門最好,就會去說別人的法門不好,不究竟,不方便。
【第19句】:驚畏有為界,喜無為法,當知此即是增上慢。《大寶積經》卷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
【第20句】:人如能跳脫開來,把自己也當成觀看的對象,事理才真能看得清、分得明。——證嚴法師
【第21句】:【禪心佛語】微笑:拜佛,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念佛,不是聲音數目,而是清凈心地。
【第22句】:【禪心佛語】你要學會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聽那些熙熙攘攘的聲音;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第23句】:一切諸佛剎,莊嚴悉圓滿,業力差別故,眾生剎不同。《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24句】:【禪心佛語】世界很大,一張床很小,床上的兩個人曾經很好,卻無法到老。
【第25句】:苦依于業,業依于結,而苦、業、結都無所依,以必性常凈故。如是當知,一切諸法無有根本,都無所住。《大集經》卷十五
【第26句】:現今社會有一種通病——“缺愛癥”。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愛心,然后互相付出,將這份愛充足于社會,社會就能祥和。
【第27句】:【禪語人生】真理是洞徹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眾生,是不分冤親、不分種族、不分國界,落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第28句】:【禪心佛語】而事實上,如果官方外在的行動能夠符合民意期待,公布真相不會降低官方威信,反而能夠提振公眾對于佛教領導層面的信心。
【第29句】:【禪心佛語】然而最終發現——除了變化,無一例外。所有結局都是新開始;只是我們當時沒察覺罷了。
【第30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愚蠢,不是不懂得保護自己,而是自以為聰明幫助壞人傷害自己。【第3句】:人生最大的困擾,不是擔心壞人的謾罵,而是憂慮好人的歪曲。
【第31句】:常有人為事業不順或身體不好,而懷疑家中的神位不對或有所沖犯。師言:“佛門講定業因果,只要心安處處皆安,心安即理得。在佛教中,任何方位都是好方位。”
【第32句】: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第33句】:【禪心佛語】生活中的糾結和摩擦,塵世間的繁瑣與爭端,需要自己的一份謹慎和理解,更需要自己心地的平靜和平坦。莫嫌人生憂慮多,只因心地無閑田。
【第34句】:【佛心禪語】莫說煩惱看不破,自在歲月空往來,一得一失一夢,這局棋到頭不過人去樓空,觀照好內心的世界,從善如流,從寬而擇。——延參法師
【第35句】: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36句】:【佛心禪語】慧忠禪師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說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實在你太辜負我了呀。”
【第37句】:【禪語人生】只有時時保持覺照(警覺)的人、才能遠離惡習、脫離六道輪回;只有時時保持覺照的人、才能與道心心相應;否則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
【第38句】:視生如在夢,夢里實是鬧。忽覺萬事休,還同睡時悟。智者會悟夢,迷人信夢鬧,會夢如兩般,一悟無別悟。富貴與貧賤,更無分別路。——《司空本凈禪師》
【第39句】: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路,是因為人們走的多了就踐踏出一條路來。要想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要不屈不撓堅持攀登,勤奮學習刻苦鍛煉,就一定能夠實現。
【第40句】:如來無上醫,所可療治者,拔毒盡苦際,畢竟離生死。如來治眼病,過于彼世醫,能以智慧鎞,決無明眼膜。《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三
【第41句】:【禪心佛語】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別人的扭曲與是非。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
【第42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慈悲是關懷眾生,不論是親朋好友,還是路人,都要隨時準備給對方以幫助。
【第43句】:【禪心佛語】佛法的智慧,落實在我們的當下,就是要和顏悅意地來說每句話,念念住在正念中。
【第44句】:【最有禪意的文案】要看清人生的道理——以布施心轉慳貪,以慈悲心轉嗔恚,以智慧心轉愚癡。
【第45句】:【禪心佛語】第十一,你再想一想,見到貧窮的人來乞討的時候,你能不能給他一點周濟,而不存“厭惡之心”。
【第46句】:【禪語人生】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于是窮人。
【第47句】:讒言不可聽,聽之禍殃結,君聽臣遭誅,父聽子遭滅,夫婦聽之離,兄弟聽之別,朋友聽之疏,親戚聽之絕。
【第48句】:【圣經文案】307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肌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
【第49句】:【佛心禪語】別認為只是閉著眼睛坐著就是修行;持續不斷地修行,是在行住坐臥的當兒,就擁有修行的態度。
【第50句】:【經典佛語】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不適的愈多財富就愈大.
【第51句】:【佛心禪語】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仿佛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仿佛他們從未活過。”
【第52句】:【禪心佛語】對人的依賴將會使自己變成奴隸,對社會的依賴將會使自己變成寄生蟲,惟有達到完全的無依賴,你才會成為一個完全的自由人。
【第53句】:【禪語人生】長江后浪推前浪。做長輩的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晚輩身上,晚輩們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可能更好。
【第54句】:有些人不了解佛法,總以為苦惱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求得解脫;認為佛教是消極、逃避現實的。這是錯誤的觀念。
【第55句】:感情的癡迷,會使人心地黑暗;我們如能把感情擴大,就不會有癡迷。所以必須以智慧點亮心靈的光明,去除種種癡暗。
【第56句】:【禪心佛語】待我一襲袈裟,許誰相思放下。待你了無牽掛,許誰浪跡天涯。關山兩地誰夢誰,誰已青燈古剎。待你弦斷音垮,許誰青絲白發。
【第57句】:成功源于自制。有大度心者才能自制。只有自制才能心安理得,集中精力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能自制的人是令人佩服的,那是生命中至高境界的顯現。
【第58句】:對一方有利的事情,對另一方可能有害;當月亮出來的時候,睡蓮開花,荷花卻閉斂。(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59句】:現代人是愛慕虛榮的,大家生活在激烈競爭和貪圖占有中,所以在外表上是富有的,心靈深處卻是蒼白的;物質生活看似是安穩的,而精神生活卻顯得非常不安。——鄭石巖
【第60句】:【圣經文案】498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7:17)
【第61句】:若斷愛無余,如蓮花處水,芘芻舍此彼,如蛇脫舊皮。《大毗婆沙論》卷九十五
【第62句】:【禪心佛語】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第63句】: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大寶積經》卷五十七,入胎藏會
【第64句】:只有隨順因緣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隨順因緣,才會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隨順因緣,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第65句】:【禪心佛語】煩惱由粗到細分三個層次,修行也是由低到高分三個階段。
【第66句】:【禪心佛語】山不在高,有樹則名;水不在深,清澈則明;朋友間不在多,心誠則行。
【第67句】:【大貧與大富】大貧亦是大富,一無所有、了無牽掛,寧靜淡泊、怡然自得。
【第68句】:【禪語人生】一個聰明的人看他人,是以智慧來看,而非愚癡。如果我們以智慧來看,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可是,如果我們以愚癡來看的話,我們只會找到他人的過失。
【第69句】:【禪心佛語】生命作証,我是個好青年。我努力呼吸、發呆為樂、尊敬動物,理解植物,遺憾的是,我是個心窄的人。
【第70句】:哭會哭出淚水,笑會笑出淚水。據科學家檢測,哭出的淚水與笑出的淚水,其成分相同,性質相同。
【第71句】:凡事大多如此,執著并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目的,灑脫一些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第72句】:當知一切有情,皆由自業,業為伴侶,業為生門,業為眷屬,業為依趣,業能分定一切有情下中上品。《本事經》卷一
【第73句】:【佛心禪語】不廢一物,不輕一人,不著一事,不昧一心。遠方的景色走近了,就是自己現在的生活。現在的生活放遠了,就是別人眼中的風景。
【第74句】:多在意修身養性,保持淡泊人生、知足常樂的心態,才能使自己體會出無窮無盡的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第75句】:問:“從何而修?”答:“從根本修。”問:“云何從根本修?”答:“心為根本。”——《大珠禪師文案》
【第76句】:時刻保持年輕的心態,即使冬天萬木凋零,也依然能夠看到滿眼的青翠,生命之樹便會常青。
【第77句】:云何為慧具足?謂善男子苦圣諦如實知,習、滅、道圣諦如實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雜阿含經》卷四,第91經
【第78句】:【禪心佛語】佛陀的教導及佛陀阿羅漢弟子們的美德,祂們是我們在家眾的啟發及追求的成果與目標,愿你們今生便能親見到清凈、光明、安祥的心。
【第79句】:如果我們時時能用感恩的心來看這個世間,則會覺得這個世間很可愛、很富有!樹上小鳥的輕唱,太陽無私的光明與熱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會令你感到心曠神怡。
【第80句】:【禪心佛語】世上只有時間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改變的。但時間卻可以改變很多事,甚至可以改變一切。
【第81句】:【禪心佛語】旁白:道可道,非常道。說來容易,但要使自己的身、心、性、命處處在與人生宇宙融為一體,卻不是用“說”可以表達出來的。
【第82句】:【禪心佛語】第五,一世界不能有二能仁住世,故佛陀必須涅槃,而后只能示現非佛陀身相來度化眾生。
【第83句】: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如來家業,任重道遠。因此不求事事輕松、減輕負擔,只愿增加力量,肩負重任,廣結善緣。
【第84句】:離俗家與出家相應,去業障與道人相應,去習氣與工夫相應,去煩惱與清凈相應,此數相應,雖然覺得,不如不相應好。
【第85句】:【禪心佛語】皈依佛門,皈依三寶,皈依就有了心靈的歸宿,說明你皈依三寶的這種因緣到了。
【第86句】: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后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系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恒與定合。《文殊說般若經》
【第87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是由無數個今天總合而成,每個今天都充實的過,一生便會充實。
【第88句】:【禪語人生】我們的內心是可以自己改變的,改變內心的一個判斷方式。
【第89句】: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唯善是求。(宋)圓悟克勤禪師(《禪林寶訓》卷二)
【第90句】:【禪語人生】終有一天你會意識到,你所擁有的唯一本錢其實是青春。趁我們年輕,多走在路上,多翻山越嶺,多沐浴陽光。
【第91句】:【佛心禪語】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風景;傷的最深的,也總是那些最真的感情。
【第92句】:【禪心佛語】道路彎彎、人生彎彎,直則硬、彎則柔。善直者斗、善柔者函。直線傷人、曲養心。
【第93句】:【禪心佛語】感恩之人,即使仰望夜空,也會有一種感動。感恩之心讓生活變得溫和,讓心靈感到富足。心存感恩,心靈才會獲得寧靜和安詳,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第94句】:【禪心佛語】彎腰是年少時的刻苦積累,是成年時的奮力搏擊,是老年時的樂觀回歸。
【第95句】:【禪心佛語】其實在人的一生中,最珍貴的東西往往是潛在的東西,最不能估算價值的是無形的價值,最恒定的物質是附著于心靈而積累的感情。
【第96句】:自以為燈,自以為靠當你肚餓口渴時,我的飲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幫你吃喝,你必須自己飲食;你想大小便時,你必須親自解決,我一點兒也幫不上忙。
【第97句】:【禪心佛語】俗話說: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可俗話又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第98句】:外柔內忍,養身之氣,利己救人;好勇斗狠,暴躁怒氣,則損人傷已。須知嗔恨心甚于猛火,財物失去仍可復得;人格若自我破壞,則萬劫不復!
【第99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脫穎而出,需要個性的舞臺,人生的成功,需要全部身心的投入,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取舍,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選擇。
上一篇:網紅勵志文案,精辟現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