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興,出生于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身邊的活雷鋒事跡【六篇】,歡迎品鑒!
身邊的活雷鋒事跡篇1
昨天,我借了一本書,名字叫《雷鋒的故事》。我一拿到書,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這本書主要講了雷鋒從生到死的生活故事。其中一篇叫做《好事做了一火車》。講的是雷鋒出差去安東,他遇到了一位大嫂,她把車票和錢全丟了。雷鋒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的津貼費幫她買了車票,大嫂感動得直流淚。接著,他在沈陽轉車時,又遇到一位老大娘,雷鋒看到老大娘顫顫巍巍的,急忙上前詢問。正好,老大娘與自己同路。他真誠地說:“大娘,我扶你到撫順。”到達以后,他背著大包袱,帶著老大娘找到了自己的兒子。那位老大娘緊握著雷鋒的手感激地說:“謝謝!”雷鋒卻憨笑著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讀了這本書,我被雷鋒這種樂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想:“世界上像雷鋒這樣樂于助人的人實在太少了。我們應該向雷鋒同志學習,樂于助人,堅定不移,關愛他人,幫助別人的精神。雷鋒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總是微笑著面對他人,讓他人倍感溫暖。如果我們社會人人學習雷鋒精神,那么社會將會充滿關愛。雷鋒精神,將會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發揚光大,世代流傳。
身邊的活雷鋒事跡篇2
曾幾何時聽到有人說“雷鋒精神沒戶口,三月來了,五月走”。似乎,雷鋒事跡正在我們快速運轉的現代生活中被人們遺忘,雷鋒精神正在悄悄地淡出人們的精神世界。可我卻要說,雖然滄海桑田,歲月流失,幾度風雨,幾翻變化,然而雷鋒--這個用青春來凝結,以熱血鑄成的名字,在信息瞬息萬變,科技日新月異,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依然在我們90后青年的心中熠熠閃爍,雷鋒精神依然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不可動搖的的地位。他的精神依然是當代倡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內涵。雷鋒仍然是我崇拜的偶像。因此,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學習著,踐行著。
在思想上,我能夠以雷鋒同志為榜樣,積極要求進步,關心國內外大事,關心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學習和生活中能發揮一名共青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在學習中,中考的失利、一類重點高中夢想的破滅,曾讓我的情緒一度很是失落,但在老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在24中校園濃郁的學習氛圍感染下,我又找回了雷鋒的釘子精神,不甘落后,勤奮努力,刻苦專研,努力攻克學習中的一道道難關,學習進步很快,在期末考試中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我相信自己今后還會有更大的突破。在學習中不保守,樂于幫助同學,當同學們需要幫助和指導時,我會熱心地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在活動中,我能夠積極參與,比如參加學校廣播站記者團,參加學校的動漫社團等。我能夠身體力行,獻計獻策。團結同學,樂于助人,有很強的團隊意識。我能夠盡自己所能給同學們提供滿意的服務,比如組織活動時,我會用自家的相機為大家、為班級留下精美的瞬間,也因此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
在社會上:尊老愛幼,在公共場所,能夠為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如積極為地震災區捐款,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在節假日里積極參加社區的義務勞動。
雷鋒精神的內涵很廣,在現實生活中需要我們發揚的很多,我還只是做了九牛一毛,隨著我們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展,我們90后必將撐起民族的脊梁。
身邊的活雷鋒事跡篇3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具有雷鋒精神的人,他們在這個社會默默無聞的奉獻著。在我們班級有一個像雷鋒一樣的學生,她叫張傳珍,她學習成績優異,在班上她擔任學習委員和班長,學習中,她以身作則,時刻起到表率帶頭作用,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認真完成各科作業。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她平時工作認真,扎實肯干,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較好的完成了學校和班級的各項工作任務。獲得了老師和同學的一致認可。
在同學眼中,張傳珍是一個熱愛學習,樂于助人的好孩子。只要你有什么需要她幫助的地方,不管是不是關于學習的,只要告訴她了,她都會盡力去幫助你。
在學弟學妹眼里,她是一個好的學習榜樣,值得學習的不只是她那種熱愛學習的精神,還有那種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老師眼里,她是一名優秀的學生,也是一名優秀的學習委員。老師交給他的任務,她都會按時完成。就算任務再艱巨她不會有任何怨言。
作為一名學生,她不光努力的學習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而且還不忘提高自身的素養。一天,她乘車時,在一個沒有人坐的座位上發現了一個書包,書包的主人可能已經下車
了,她看到以后并沒有把書包里的東西據為己有,而是想辦法聯系失主,她通過書包里的一張紙條得知了失主的手機號碼,和失主取得了聯系,將書包還給了失主。而且還沒有收下失主給她的報酬。在這個倡導學習雷鋒精神的3月,她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非常值得我們所有的學生學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張傳珍就是屬于一個做了不一定說的人。她為人低調,從不到處宣揚自己做過的好事,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為同學,老師服務的精神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和贊譽。她將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一如既往的發揚雷鋒精神,成為一名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
身邊的活雷鋒事跡篇4
感人事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的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也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有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出檢票口的時候,他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小孩兒的中年婦女。原來這名婦女從遼寧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車票和錢都丟了。雷鋒連忙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眼含熱淚地說:“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的?是哪個單位的?”雷鋒回答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干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鋒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牽著一個小女孩,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想都沒想,脫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直發抖,又把自己的貼身襯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們早飯沒吃,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便把她們送到家里。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雷鋒說:“不要感謝我,應該感謝黨和毛主席啊!”
一次,雷鋒從安東(今丹東)回來,要在沈陽轉車。他背起背包過地下通道時,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地邁著,雷鋒走上前問道:“大娘,您到哪去?”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用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您到撫順。”老人感動極了,一口一個好孩子地夸他。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面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著說:“孩子,俺不餓,你吃吧!”“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肚子。”“孩子”這個親切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老人說,她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老大娘急切地問雷鋒:“孩子,你知道這地方嗎?”雷鋒雖然不知道地址,但雷鋒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大娘用地圖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母子一見面,老大娘就對兒子說:“多虧了這位解放軍,要不然,還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謝雷鋒。雷鋒卻說:“謝什么啊,這是我應該做的。”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參加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過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有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后直奔附
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因為他是我們的好榜樣!
團結友愛
雷鋒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
雷鋒在和戰友學習
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后,以小周的名義給家里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戰友小韓在夜里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子,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為了給你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藥。開藥回來后,見一個建筑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燒水棚旁有幾輛空車,雷鋒推起一輛就走,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廣播員小姐得知情況去采訪他,問他為什么來,叫什么,哪個部隊的。他說:“我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力盡一份力。”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著干活去了。廣播員廣播了有位解放軍戰士在休息日來幫忙的這件事,工人們受到鼓舞,一個個都更賣力的干起來,還與雷鋒比賽。于是這天下午提前了兩個小時完成了當天的任務。他干完活還上車取了軍裝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實管理員爺爺看到雷鋒的軍裝里夾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一封信,爺爺當雷鋒是王大力,引起了一場誤會。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的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把手指甲都弄破了,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平時他在勞動時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孩子們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鋒先后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如今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 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于團結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建設路小學六年級的小馬就是經過雷鋒的耐心教導,逐漸克服了愛玩、愛鬧的缺點,學習取得進步,并佩戴上了紅領巾。
模范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
雷鋒和孩子們學習
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的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一個小孩,手里還拉著一個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愿自己淋得透濕,也不讓她們受罪。他們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那對母子安全送到家。
謙虛謹慎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范事跡.通過報紙.電臺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贊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于黨,歸于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于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非常不夠的??”
身邊的活雷鋒事跡篇5
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我覺得要使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這就是雷鋒崇高的道德信仰。在實踐中,他時時刻刻總是想到幫助別人,多為人民做好事。
1961年5月的一天,雷鋒冒雨到沈陽出差。在去車站的路上,看見一個婦女攜帶著兩個孩子在滂沱的大雨中向車站走去,雷鋒急忙上前,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位婦女身上,并幫助她們上了火車,到了沈陽又把她們送回家。
1961年夏日的一天,雷鋒到佳木斯執行任務,在火車上扶老攜幼,幫助列車員忙這忙那。列車到了濱江站,外面下雨:裝卸工人忙著藏蓋站臺上的行李,火車一停,雷鋒下車和工人們干了起來,一直干到開車鈴響。
春節期間,人人都在休息,可是雷鋒卻想:這種日子,服務部門一定很忙,他就自動到火車站幫忙,給旅客倒開水,掃候車室,找座位。看見一位老太太背包袱上車吃力,就跑上前去,接過包袱,扶她上車。
雷鋒就是這樣永不停息地為人民做好事,他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身邊的活雷鋒事跡篇6
雷鋒,(1940--1962),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共產主義戰士。湖南望城縣人。1949年參加兒童團,擔任兒童團長。1954年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1956年在鄉人民政府當通訊員。不久,調到中共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工作模范。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參加溈水工程、團山湖農場和鞍鋼的建設,多次被評為勞動模范和先進生產者。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被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當汽車兵,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撫順望花區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時,他把自己在工廠和部隊積存的100元錢捐獻給公社。當他得知遼陽地區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災時,又將100元寄給了遼陽市委。他還十分關心少年兒童的成長,擔任駐地附近小學少先隊輔導員。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時間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被評為節約標兵,榮獲模范共青團員稱號,出席過沈陽部隊共青團代表會議。1961年升為班長,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因公殉職。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周恩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朱德題詞“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上一篇:大年初一爬上長城的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