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慣)五更:從黃昏到拂曉的一夜間共分為五更,這里指第五更,正是拂曉時分。趕集:到集市上買賣東西。 起了個大早,到集市卻很晚。比喻起步很早,卻耽擱了時間,誤了辦事。 也作“起五更,趕晚集”。
【第2句】:【貓口里挖鰍】(慣)鰍:泥鰍。從貓嘴里把它吃進的泥鰍掏出來。 比喻事情難度大,辦不到。 也作“貓嘴里挖鰍,虎頭上做窠”。
【第3句】:【肉爛嘴不爛】(慣)形容人嘴硬,不服輸。
【第4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諺)指丈母娘愛女兒,自然就喜歡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5句】:【病無良藥,自解自樂】(諺)生了病沒有什么特效的藥物,全靠病人自我開解,自尋快樂。指排除愁悶,保持樂觀,是治療疾病的最佳方案。
【第6句】:【三過家門而不入】(慣)傳說夏朝大禹為了治水,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形容一心為公而不考慮個人利益。
【第7句】:【鞋不加絲,衣不加寸】(諺)絲:長度單位,十絲等于一毫。指鞋或衣服的制作稍大一點就不合適,而鞋的制作準確度比衣服更為嚴格。 也作“鞋不增分,衣不增寸”。
【第8句】:【狗咬月亮——不知高低】(歇)指說話、做事不知深淺輕重。常含責罵意。
【第9句】:生命的幸福在身體,身體的強壯在健康。
【第10句】:【海軍帽飄帶】海軍戰士帽子后面都綴著兩根黑色的飄帶,看起來很瀟灑英武。它是怎么來的呢? 據說在1805年,稱霸歐洲的拿破侖艦隊被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率領的艦隊擊敗,徹底粉碎了拿破侖進攻英國的念頭。然而,在這次海戰中,納爾遜受重傷死去。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悼念這位偉大的統帥,在發喪時全體水兵都在帽后綴上兩條黑紗,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納爾遜將軍深得水兵的敬重,治喪之后,水兵們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紗。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國海軍正式規定海軍士兵帽后加綴兩條黑色飄帶,并從此形成傳統。后來,許多國家模仿英國,照貓畫虎地搬了過來,帽上的飄帶成了海軍的顯著標志。
【第11句】:【變戲法的瞞不過打鑼的】 釋義:比喻事情雖做得巧妙,但瞞不住知情人。 例句:“少尉”不陰不陽地朝“鐵貓”笑了笑:“俗話說,‘變戲法的瞞不過打鑼的’,你還跟我玩貓蓋屎的玩意兒?”
【第12句】:【死馬做活馬醫】(慣)馬即便已死,也把它當作活馬來醫治。比喻明知事情沒有希望,仍作最后的努力。 也作死馬當著活馬醫。 死馬當成活馬救。
【第13句】:【入圈套】見“落在圈套里”。
【第14句】:【上山八條路,下山路八條】(諺)指有多少去的路,也就有多少回來的路。常比喻有多少問題,就會有多少解決問題的辦法,用不著發愁。
【第15句】:【敢吃三斤姜,敢擋三條槍】(慣)比喻敢作敢當,無所畏懼。
【第16句】:寧給好漢拉馬,不給懶漢作爺.
【第17句】:【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慣)荊山玉:即和氏璧;相傳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抱玉巖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價值連城的美玉。不認識荊山寶玉,把它看作頑石。比喻沒有眼力,錯把好人看作壞人,或把有才干的人當作無能的人。
【第18句】:【抱金娃娃】(慣)比喻得到極大的收獲。
【第19句】:【肥田不如瘦水】(諺)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種莊稼,水比肥料更為可貴,更為有用。
【第20句】:【要暖粗布衣,要好自小妻】(諺)粗布衣最暖和,結發妻最恩愛。指結發夫妻感情最深,知熱知冷,體貼入微。
【第21句】:【馬好還得鞍子配】見“好馬須得配好鞍”。
【第22句】:【糞堆上長出靈芝草】(慣)比喻條件、環境差的地方出了優秀的人才。
【第23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邊】(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層領導。 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第24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詞是個俗語,就是現在的訴訟。那么,“打官司”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官司”一詞原來泛稱舊時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見之于春秋時期的《左傳》:“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晉河東,置官司焉。”西晉學者杜預解釋說:“官司,百官也。”這里說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處理國家事務的人;“司”是掌管、負責的意思,后來人們稱“官司”是官事。為什么將訴訟稱作“打官司”呢?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訴訟的雙方即原告與被告很少能夠心平氣和地解決其訟事,常常為此大打出手,鬧個你死我活,故將訴訟稱為“打官司”,時間一長成為口頭俗語。其二是說“被官打”。從戲劇當中的“擊鼓升堂”看確實是被官打。告狀人不管有理沒理,有冤無冤,只要擊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遞狀子。“打官司”一詞是主謂語倒置,應當是“官司打”,就像戲曲《三打陶三春》一樣,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動挨打。因此,上官府訴訟稱為“打官司”。其三是說與“打”的詞義有關,左邊偏旁是手(扌),右邊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手,所以“打”是個廣義詞,如打醬油、打電話、打籃球等,所以,“打官司”也類同,打官司就是請官吏公斷。以上三說都有一定道理,觀者自判。
【第25句】:【鍋里煮娃娃——熟人熟食】(歇)本指被煮熟的食品,轉指熟識的人。
【第26句】:【八拜之交】現在的詞義是結拜兄弟的鐵哥們。源出兩處。 一處是源自徽宗時期著名文人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其中記載了“八拜之交”典故: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傲慢,決心給他點教訓。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后,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等候多時后方出來接見。見了李稷之后,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這就是“八拜之交”的典故。 到后來,“八拜之交”成為了古人結拜兄弟的最重要禮儀,拜把子、認兄弟都要行八拜之禮。一般認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分別沖著東、南、西、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行禮。但據古書記載,“八拜之交”的頭一拜是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頗藺相如刎頸之交;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交交;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 二處是“八拜之交”是以清初以來秘密會社“洪門”入會立誓的儀式。 入會之始,舉行八拜之禮。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圣賢(即五個創會始祖),六拜萬云龍,七拜眾兄弟,八拜萬年香。自此,“八拜之交”在江湖道上通行慣用。
【第27句】:【風有風頭,雨有雨頭】(諺)風刮來時,先有風頭;雨下來時,先有雨頭。比喻任何群體行動,總得有個帶頭的。
【第28句】:【睜著眼做,合著眼受】(慣)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罰。 也作“開著眼做,合著眼受”。
【第29句】:【殺私牛,賣私酒,不犯出,乃高手】(諺)舊時私自殺牛、販酒均屬違法,誰能不犯事,就算他走運。 指做了違禁、違法的事而沒有被查獲,只能算是僥幸,不可當作本事。
【第30句】:【窮寇勿追】(諺)指對走投無路的殘兵敗將,不可窮追,以免其死命反撲。 也作窮寇莫追。 窮寇不可深追。 窮獸勿逐,窮寇勿追。窮獸勿逐:對于被趕得無路可走的猛獸,不可再窮追。
【第31句】:【狐貍不能和雞同籠】 釋義:比喻不能和敵人生活在一起。 例句:是呀,狐貍不能和雞同籠,黑心肝的漁霸不會跟窮抓魚的拉親家!
【第32句】:【半瓶子醋】“半瓶子醋”借喻知識淺薄,對某種知識、某種技藝一知半解,卻又喜歡自己吹噓的人。 這句俗語出自《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半瓶子醋”和“半盆子水”差不多,還有句類似的俗語叫做“整盆子不響,半盆子晃蕩”,意思同“半瓶子醋”一樣,指那些不求上進,一知半解自吹自擂的人,很是讓人厭惡。
【第33句】:【如入寶山空手回】(慣)比喻本來可以有很大收獲,結果卻什么也沒得到。
【第34句】:【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歇)指在場的都是自家人。
【第35句】:【人憑良心豬憑肉】(諺)人是憑著良心來得到人們的敬重,豬是憑著肉香來得到人們的喜愛。指人做事憑良心,是立身的根本。
【第36句】:【水不來,先壘壩】 釋義: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 例句:那年搞清查,要不是我妹子從招待所里探聽點消息,你能做到水不來先壘壩?
【第37句】:【真桐油不晃蕩,真財主不露相】(諺)指真正的財主不露富,就像真正的桐油不會晃動一樣。
【第38句】:【好漢難打三面鼓】(諺)手腳再利索的漢子,也不能同時敲響三面鼓。借指人不論怎樣精明能干,也難應付同時發生的多起事情。
【第39句】:【拿孩子喂狼】(慣)比喻討好仇人,把好處拱手相讓。
【第40句】:【打家雀喂小貓,積一家損一家】 釋義:積:指積德,迷信的人為了求福而做好事。比喻有利于這方卻害了另一方。 例句:斗爭地主時,他反對兒子出面,也認命;說那是“打家雀喂小貓,積一家損一家。”
【第41句】:【盡地主之誼】“盡地主之誼”指客人來了,總要盛情款待,熱情招待。 它源出《左人·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貢日:‘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杜預注:“侯伯致禮,以禮賓也。地主所會,主人也。餼,生物。”指的是主人對所到來的客人要以禮待之。后來演變成“地主之誼”。意思是當地的主人對來客接待的禮節和飲食饋贈等情誼,而“地主”也就是指主人。簡言之,就是盡主人之情誼。
【第42句】:【翻老賬】(慣)老賬:過去的賬。 比喻重提已經過去,讓人厭惡的事情。 也作“翻舊賬”。
【第43句】:【兩國交鋒,各為其主】(諺)指雙方爭斗交戰,都是為了各自的國君。 也作兩國相爭,各為其主。 兩國相爭,各保其主。
【第44句】:【以心度心,間不容針】(諺)間不容針: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針。指以自己的心理來推測他人的心理,將心比心,就不會有多大的偏差。
【第45句】:【耗子】“耗子”即老鼠。那么,為什么把“老鼠”稱為“耗子”呢? 五代時,封建軍閥割據,爭戰頻繁。統治者為了自己窮奢極欲地享受和籌集戰爭經費,變本加厲地搜刮百姓,他們給苛捐雜稅立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名目。據《舊五代史·食貨志》記載,賦稅除正項之外,還有許多附加稅,如農家吃鹽要上鹽稅,釀酒要交酗稅,養蠶要交蠶稅等。 不僅如此,附加稅之外還有附加稅,名為“雀鼠耗”。官府規定:每交糧食一石,加損耗兩斗。連絲、棉、綢、線、麻、皮這些雀鼠根本不吃的東西,也要加“雀鼠耗”,每交銀十兩加耗半兩。 到后漢隱帝時,“雀鼠耗”由納糧一石加耗兩斗,增加到四斗,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但又不敢公開抱怨皇帝,便將一肚子的怨氣發泄到老鼠身上,咒罵老鼠是“耗子”。其實,老鼠是小耗子,官府才是大耗子。
【第46句】:【倒胃口】(慣)本指因膩味而不想再吃。比喻因所聽或所見次數太多而心生厭煩。
【第47句】:【老鴉占了鳳凰巢】(慣)比喻卑賤的人霸占了高貴人的位置。
【第48句】:【一棍子打死】(慣)比喻對人或事粗暴地全盤否定。
【第49句】:【留尾巴】(慣)比喻事情沒有徹底得到解決,還留有問題。
【第50句】:【一家不知一家事】(諺)各人家里的事,別家不知道。指各家、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別人往往不理解。
【第51句】:【窮家富路】見“貧家富路”。
【第52句】:【踢皮球】(慣)比喻互相推諉,把本該由自己解決的問題推給別人。
【第53句】:【胡子老兒吹燈——把人燎了】(歇)胡子老兒:長有長胡須的老人。燎:(毛發)挨近了火被燒焦,諧“了”,本指完畢、結束,轉指人死亡。指人死了。
【第54句】:【青竹掏坑缸——越掏越臭】(歇)坑缸:糞缸。臭:本指氣味難聞,轉指名聲壞。比喻越鬧騰名聲越壞。
【第55句】:【睡不著覺埋怨枕頭】(慣)比喻自己有問題,卻責怪埋怨別人。
【第56句】:【長嫂為母】(諺)排行最大的嫂子,就像母親一般。指尊敬長嫂,要和尊敬母親相同。
【第57句】:【鐵匠沒樣,邊打邊像】(諺)樣:樣子,樣品。本指鐵匠干活沒有供模仿的樣品,靠經驗和技巧,打著打著就合乎要求。比喻做事沒有固定的模式,邊做邊摸索,總會成功。
【第58句】:【敵不可縱,縱敵患生】(諺)縱:放縱,寬容。對于敵人,絕不能寬容,以免留下無窮的后患。指對敵對勢力不能心慈手軟,必須徹底消滅。
【第59句】:【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諺)指在家生活靠父母操心,出門辦事靠朋友幫忙照應。 也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在家投爹娘,出門投朋友。
【第60句】:【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慣)比喻不管好壞,只要到手就算數。 也作挑得籃里便是菜。 撿到筐里就是菜。 拾進籃子里就是菜。
【第61句】:【天下錢哏兒都一樣】(諺)錢眼:錢孔,舊時銅錢當中有方孔。普天下的錢眼都一樣是方的。指人人對錢財都一樣地喜愛。也借指人的眼力、喜愛與追求都差不多。
【第62句】:【新葫蘆裝舊酒】 釋義:比喻只改變形式,不改變內容,表面變了,實質未變。 例句:舊支部也沒撇開.中農也參加運動;支部書記王二合當上了貧農團的主任,村長劉老迫和個浪蕩寡婦也選進主席團,換湯不換藥,新葫蘆裝舊酒。
【第63句】:【出氣多,進氣少】(慣)形容人病重,快要斷氣。也比喻錢不夠花,入不敷出。
【第64句】:【當家才知柴米價,養子方曉爹娘恩】 釋義: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知道其中的甘苦。 例句:“當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輪到我的身上,誠所謂‘當家才知柴米價,養子方曉爹娘恩。’”
【第65句】:【人在福中不知福】(諺)指人生活在幸福之中,往往由于沒有經過艱難困苦,便不覺得這是享福。也指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已經享福了,還嫌不受用。 也作身在福中不知福。 生在福中不知福。
【第66句】:【螳臂當車——萬無一濟】(歇)濟:幫助,有益。指白白遭受損失,于事無補。
【第67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釋義:指人要有進取心,要追求進步。也指官職地位、生活水平等的提高。 例句:“……要是農村富起來,手工匠人將來歸到工廠,變成正經八百的工人階級,誰不樂意,誰愿意一輩子抱風箱掄錘。人往高處走,水往低下流!爹,對不?”
【第68句】:【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諺)指談論別人是非的人,往往就是是非的制造者。也指提出問題的人,往往就是能夠自己解決問題的人。 也作來言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來說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第69句】:【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例不出來】見“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
【第70句】:【爬得高,跌得重】 釋義:官職攀得越高,招來的災禍越大。 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窮。人心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第71句】:【驚蟄不凍,寒到芒種】 釋義: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5日、6日或7日。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在6月5日、6日或7日。驚蟄這一天如果不冷,寒冷的天氣要持續到芒種。 例句:驚蟄不凍,寒到芒種。記得驚蟄那天就不冷,天氣反常,以后還有冷的呢。
【第72句】:【吃黑飯,護黑主】(諺)吃的哪家飯,就保哪家主。舊指受雇于誰家,就維護誰家的利益,不必分是非與邪正。
【第73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見“拼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第74句】:人是實的好,姜是老的辣。
【第75句】:【抱著扁擔進門——直出直入】(歇)本指直著進出,轉以形容說話做事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
【第76句】:【火燒烏龜——肚里痛】(歇)烏龜被火燒著時,外面硬殼沒事,里面疼。指內心感到痛苦。 也作“火燒烏龜——里面疼”。
【第77句】:【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諺)人不能擔保誰的心都是好的,樹也不能擔保它寸寸都是好木材。指人心隔肚皮,最難猜測。
【第78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見“喊天天不應,呼地地無門”。
【第79句】:【罐里養王八——越來越活】(歇)本指越來越有活力,轉指活動越來越厲害,越來越不像話。常含責罵或譏諷意味。
【第80句】:【吃酒不言公務事】 釋義:聚飲時不談論公事。 例句:今日奉屈,不過為昔臼之情,聚談聚談,古云:“吃酒不言公務事。” 非是為兄的攔阻賢弟之臼,因我帳下皆是忠義之將,恐有唐突,倒是愚兄的不是了。
【第81句】:【紅粉贈佳人,寶劍贈壯士】見“寶劍脫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
【第82句】:【大丈夫四海為家】 釋義:有作為的男兒不戀家。 例句:“大丈夫四海為家。喜財,我勸你還是避一避的好。”
【第83句】:【一腳高,一腳低】見“高一腳,低一腳”。
【第84句】:【騎馬尋馬】 釋義:比喻暫時做某一工作,同時尋找更好的工作。也比喻先取小利,再謀大利。 例句:“如果收了我的實收,他自然照應我。彼時間騎馬尋馬,只要弄到一筆大大的銀款,賺上百十兩扣頭,就有在里頭了。”
【第85句】:【好漢做事好漢當】(諺)指好漢敢做敢為,更敢承擔責任。 也作好漢做事,一人承當。 好漢做事,敢做敢當。 漢子做事漢子當。
【第86句】:【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釋義:冰是由水凍成的,但是比水涼;青顏色是從蓼藍提取的,但是比蓼藍的顏色深。比喻學生勝過先生,后人勝過前人。 例句:對我這老一代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你們年輕一代應該是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第87句】:【爭氣不爭財】(諺)指做事只求爭口氣,即使在錢財上受損也愿意。
【第88句】:【路走到盡頭總會轉彎的】(諺)路要是走到盡頭,就非轉彎不可。 比喻事情總有轉機之時。
【第89句】:【拉住黃牛當馬騎】(慣)比喻讓能力差的人擔當重任。
【第90句】:【大恩不言謝】(諺)大恩大德,不能用普通的謝禮來報答。指人有大恩于我,只能銘記在心,終生不忘。
【第91句】:【千年大道走成河】(諺)指長年走人的大道,因為被踐踏得多,越來越低陷,終有一天會變成河道。
【第92句】:【一力降十會】(諺)十:多的約數。會:會武藝的人。一個人只要力氣大,就可降伏多個會武功的人。指武功較量,體力大是基本條件。
【第93句】:【一遭生,二遭熟】(諺)指人與人的交際,一次接觸生疏,再接觸就慣熟了。也指路徑多接觸,自然就熟悉。 也作一回相見兩回熟。 一回生,二回熟。 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第94句】:【問不出個子丑寅卯】(慣)子丑寅卯:地支的前四位,比喻各種事情。指什么話也問不出來或什么答案也得不到。
【第95句】:【見蛇不打三分罪】(諺)比喻見到壞人壞事而不揭發,不斗爭,這就是一種犯罪。
【第96句】:【觀棋不語】觀棋不語是看下棋時的一條紀律,它源于圍棋。 圍棋的黑白兩色,象征著日月,表示陰陽二氣;棋子的圓形模擬渾圓的天象穹蒼;棋盤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縱橫各19條線,交織成361個棋位,這是舊歷一年的天數;棋盤中間有9個星點叫做勢眼,表示九大行星;棋盤長1尺2寸,表示12個月;白子表示白晝,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從半夜的子時開始;黑白相對,表示陰陽應對之氣,陰陽對應時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圍棋時不許旁觀者插嘴。可見圍棋的高深莫測,是世界棋類之冠。
【第97句】:樹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第98句】:【不憂年儉,但憂廩空】(諺)年儉:農業歉收的年景。廩(IIn):糧倉。不愁當年的農作物歉收,只愁囤里無積糧。指糧食的積貯是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
【第99句】:【高山點燈名頭大】 釋義:比喻有名氣。 例句:三爺,你家大德堂是高山點燈名頭大。當年,張大帥也在你們后花園趴過風,今天我請“老北風”商量大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