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千日吃了千升米】(慣)比喻住的日子已多,花銷很大。
【第2句】:【吃盡味道鹽好,走遍天下娘好】 釋義:天下沒有人比親娘待自己更好的了。 例句:“吃盡味道鹽好,走遍天下娘好”,看來還是其產黨好,我,我一家準備搬回雷坪來住。
【第3句】:【就地起爐灶】(慣)比喻利用現有的條件辦事。
【第4句】:【紅牛黑牛,能曳犁的都是好牛】 釋義:比喻不看外表或形式,而從實際效果判斷好壞。 例句:有時候,他將不這樣直說,他只含蓄地說:“紅牛黑牛,能曳犁的,都是好牛。”莊稼人一聽,都能明白他的意思啦。
【第5句】:【拔草去尋蛇】 釋義:比喻存心尋找差錯。 例句:思量拔草去尋蛇,這回卻沒蛇兒弄。平常家里沒風波,總有良平也無用。
【第6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譏諷人忘記了自己的卑賤地位,過高估計自己的身份。
【第7句】:【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兒】(慣)形容事情非常機密,連最親近的人也不能告訴。
【第8句】:【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似漏網之魚】(慣)喪家之犬:無家可歸的狗。形容驚慌失措、狼狽逃跑的樣子。 也作急急如漏網魚,忙忙似喪家狗。 急急如喪家之狗,忙忙似漏網之魚。
【第9句】:【死也要拉個墊背的】見“臨死還要拉個墊背的”。
【第10句】:【老太太坐牛車——慢透了】(歇)指做事進度太慢,或動作太遲緩。
【第11句】:【紙糊燈籠肚里亮】 釋義:比喻自己心里清楚明白。 例句:大家說禮訓管林業隊賬目,是紙糊燈籠肚里亮,一人有數,眾人沒數。
【第12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此語的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永遠沒有過失?語出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講述的是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決定勸諫晉靈公。晉靈公心不由衷地說:“我已經知道錯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聽他這樣說,便說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第13句】:【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諺)取:諧“娶”,娶親。隔河叫:隨叫就到。舊指姑表兄妹或姐弟最易成親。
【第14句】:【沙鍋砸蒜——全砸到底】(歇)比喻徹底失敗。
【第15句】:【景德鎮的大穿——凈瓷兒】(歇)景德鎮:市名,在江西省東北部,以產瓷器聞名。瓷兒:諧“詞兒”。形容詞語豐富。
【第16句】:【人多出韓信】(諺)韓信:古代杰出的軍事家,漢初幫漢高帝劉邦建立帝業的元勛。指人多就會出人才。
【第17句】:【睡不著覺埋怨枕頭】(慣)比喻自己有問題,卻責怪埋怨別人。
【第18句】:【肚里沒冷病,不怕吃西瓜】 釋義:自己光明正大,不怕別人指責議論。 例句:“肚里沒冷病,不怕吃西瓜。就算我這話是罵人的,為啥你康地保聽了就不好受?”
【第19句】:【張家長,李家短】“張家長,李家短”這一俗語意思是特指那些喜歡說閑話的人。與張家李家并無關連,如同張冠李戴、張三李四一樣,都是一種借代。但在源頭上與張家李家并不是一點瓜葛也沒有,“張家長,李家短”就源自張獻忠與李自成。 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后,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雙雄并峙,互爭雄長。 在民間流傳有“張家長,李家短”的俗語,張獻忠為此很欣喜,認為這句話是在說自己的實力很強大,能長久。李家的戰斗力不行,是短命的,預示著自己必將戰勝李自成,取代明朝坐上皇帝寶座,因而樂不可支。其實這只是張獻忠的一廂情愿罷了。歷史便是最好的證明,事實上張家李家都不長,張獻忠一天皇帝也沒做上,李自成只做了四十多天的皇帝。
【第20句】:【大不正則小不敬】(諺)長輩行為不端正,小輩就不會敬重他。指小輩的不敬,是由于長輩的不自重。
【第21句】:【貧不學儉,卑不學恭】(諺)貧窮的人,不學儉省自然儉省;卑賤的人,不學謙恭自然謙恭。指人的習性受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制約。
【第22句】:【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慣)指志向遠大,但命運不濟。
【第23句】:【不嚴不成器,過嚴防不虞】(諺)不虞:不測。對子女的教育要從嚴,不嚴不能成材;但過嚴又會出問題。
【第24句】:【草深蟲子密,林大鳥兒多】 釋義:比喻人多,情況復雜,什么樣的人都有。 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說:“草深蟲子密,林大鳥兒多,什么樣的全都有哇。”
【第25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釋義:不是情趣相投的人,不會聚合成一家。 例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兩口子又都比較膽子小,最怕惹是非。”
【第26句】:【捧臭腳】“捧臭腳”與溜須拍馬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阿諛媚上之舉。 “捧臭腳”是怎么回事呢? 北宋時,大太監李憲受到皇上寵愛,當上了永興路副都總管,聲勢顯赫。 其部將彭孫,原是綠林出身,想以李憲為靠山,于是私下來到李憲的府邸。 正巧,趕上了李憲要洗腳,彭孫抓住機會,來了個毛遂自薦,請求幫李憲洗。 李憲樂了,省得自己動手洗腳,也沒做什么客氣的表示。豈料,鞋襪一脫,一股臭氣撲面而來。彭孫顯示了真功夫,捧著李憲的腳,聳著鼻子,嘴里卻高呼:“太尉腳何香也!”李憲反應也快,就勢抬腳丫踹摩著彭孫的腦袋說:“奴諂我,不太甚乎!” 這件事傳到蘇東坡那里,把它記進了《東坡志林》和《仇池筆記》里。 蘇東坡是何等人也,他的文章不愁沒人看,這令人作嘔的“捧臭腳”的丑事,就流傳了下來。 在民間,“捧臭腳”還不算最丑,還有比“捧臭腳”更惡心的比喻,叫“舔屁股”。可見,人們對阿諛奉承、拍馬溜須之人是多么的厭惡和鄙視。
【第27句】:【燒高香】(慣)1指求神佛保佑。 2指心存感激之情。3指送禮。
【第28句】:【窮家愛雞,富家愛狗】(諺)窮人家愛養雞,因為雞能下蛋,蛋可換來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須品;富人家愛養狗,因為狗能看門,起到防偷防盜的功用。指舊時人們養雞養狗,各有所圖。
【第29句】:【米谷里免不了有秕糠,沙子里有時也有黃金】(諺)秕(bi):空的或不飽滿的顆粒。谷米中免不了夾雜著秕糠,沙子里也常會夾雜著金粒。指事物不可能完全純凈。也比喻對人不可一概而論。
【第30句】:【老虎金錢豹,各走各的道】(諺)金錢豹:皮毛上有金錢斑點的豹子。指老虎和豹子外出覓食時,各有各的路線。比喻人在生活道路上各奔各的前程,各有各的目標。
【第31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還有一個一字之差的反版:“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卻截然相反,這是怎么回事呢?看看它的來龍去脈、發展變化就清楚了。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源自元代馬致遠《漢宮秋》一折:“教他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無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 那么,它是怎樣由“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變成“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的呢? 儒家認為,謙謙君子應該“溫良恭儉讓”,應該“己所不欲,先施于人”。而“無毒不丈夫”這一俗語顯然與儒家的君子標準相抵觸。產生這樣反叛儒家道德準則的俗語是需要有一定的社會思想文化基礎的,而元代平民社會中便具有這種基礎,因此“無毒不丈夫”這個俗語能夠得以生存并被廣泛使用。 后來人們用正統的儒家道德觀念去改造這個俗語,結果是“毒”通過同音替換的方式被曲解為“度”,為了與“度”對偶,“恨”被換作“量”,“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訛變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但由于“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生命力太強大,影響太深,結果形成了流傳至今的“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應該有肚量,有志氣有作為的人該狠毒時就要狠毒,像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主題歌唱的那樣“該出手時就出手”。 經過改造的“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境界雖高,使用率卻遠不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原因是高處不勝寒。
【第32句】:【羨人吃飯,不如趕緊淘米】(諺)羨:羨慕,眼熱。指想望不如立刻動手實干。
【第33句】:【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釋義:表:說。敘述故事時,放下一頭,講另一頭。“兩”又作“干”。 例句:老祖宗“一張口難說兩家話”,“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第34句】:【刀子嘴,豆腐心】(慣)比喻人說話厲害,心地卻很善良。
【第35句】:【吃了人家的口軟,使了人家的手軟】(諺)吃了人家的東西,嘴軟說不出硬話;收了人家的財物,手軟難以秉公辦事。指貪財愛物,接受賄賂,說話辦事就必定受人牽制。 也作吃人的理短,拿人的手軟。 使人家的錢手短,吃人家的飯口軟。 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第36句】:【英雄無用武之地】此俗語意思是一個人再有才能,如果沒有機會和平臺(條件)去施展也是枉然。后來喻有才能者無施展的環境或機會。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韓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他在羽項部下不得重用,但到了劉邦那里便能大展身手,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奇才。此語源自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孝獻皇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這段話展開來講就是:東漢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荊州。劉備勢單力薄,不能和他抗衡,被迫逃至夏口。諸葛亮主動請纓,與魯肅一道往東吳去覲見孫權,以“激將計”來游說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說:“值天下大亂,公據江東。吾主聚眾于南,與操逐鹿中原。今曹已掃北,乘勢南下,大破荊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無用武之地,故遠遁于此。望公量力而為,若能合吳越之眾,戳力拒之,事宜早決。否則,按兵束甲,俯首稱臣,北面而事之。觀公外似臣服,內實躊躇,當斷不斷,禍將至矣。”
【第37句】:【無林無木,山區不富】(諺)山區如果沒有樹林,就不會富足。指發展林業,是山民致富之道。
【第38句】:【種田的兒郎不顧衣】(諺)兒郎:泛指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只顧耕田種地,不怕弄臟衣服。指勞動者不怕臟。
【第39句】:【絆住腳】(慣)比喻被人或事所糾纏,行動受阻,不自由。 也作“絆住腿”。
【第40句】:【明人點頭即知,癡人拳打幣曉】(諺)指對悟性高的人,只需點頭暗示,他就會領悟你的意思;對愚蠢的人,縱然動起手來,他還是不會明白。 也作“明人點頭即知,癡人棒打不曉”。
【第41句】:【愁人苦夜長】(諺)指憂愁煩悶的人,一到夜里,會覺得更加愁苦而難熬。
【第42句】:【瓜熟要落蒂,兒大要自立】(諺)蒂(di):瓜果等與莖、枝相連的部分。瓜熟了,瓜蒂就自然脫落;兒長大了,就必須自我獨立。指兒女長大成人,就不可再依靠父母生活。
【第43句】:【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釋義:比喻越來越糟。一代不如一代。 例句:待黎倀當家時,更是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人死家破,一敗涂地,只剩下黎倀一人,以教私塾為生。
【第44句】:【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見“小大姐兒裁褯子——閑時置下忙時用”。
【第45句】:無理心慌,有理膽壯。
【第46句】:【噙著骨禿露著肉】(慣)骨禿:骨頭。形容說話吞吞吐吐。
【第47句】:【有錢買馬,沒錢置鞍】見“買起馬備不起鞍”。
【第48句】:【瞎子背瘸子】(慣)比喻各有不足的雙方分別發揮自己的長處,互相配合做成事情。
【第49句】:【河里淹死會水的】(諺)被河水淹死的,往往是自恃善于泅水的人。 比喻精通某一方面道術的人,常常會由于精通而疏忽大意,鑄成大錯。
【第50句】:【破家值萬貫,一搬三年窮】(諺)家用什物賣掉不值錢,要買卻很貴,搬一次家,就得丟失損壞,長時期添置不全。指居家不宜搬動,以免經濟損失。
【第51句】:【墳柏】現在,在皇家陵墓或烈士陵園等墓地,都生長著高大的柏樹或一簇簇側柏。在農村的田野里很少能看到柏樹了,其實,在過去,家家戶戶的祖墳之上都生長著茂盛的柏樹,人們稱之為“墳柏”。緣何在墳地上種柏樹呢?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的《蜀相》一詩道出了墳墓周圍種柏樹的由來。史書記載,公元234年,當時正值三國鼎立,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兵伐魏,六出岐山,在五丈原與司馬懿隔渭水對峙,病死軍中。諸葛亮以身殉職,遺體葬在定軍山。后主劉禪親自下詔,在墓地種五十四株柏樹,象征諸葛亮終年五十四歲,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及示其永垂不朽。那些墳柏在這里生長了1700多年,至今仍有二卜二棵活著。后來,人們仿效此法,于是墳柏相繼在民間流傳開來。
【第52句】:【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諺)要是給對方留情面,就不會動手;既然動手,就不會留情面。指交手動武,不打則已,既打就不認人。 也作“容情不舉手,舉手不容情”。
【第53句】:【滴水成河,積米成籮】 釋義:比喻積少成多。 例句:滴水成河,積米成籮嘛。我這一點幫不了集體什么忙,但通過這個方式,可以使我和勞動保持聯系呀。
【第54句】:【額頭連下巴——沒面孔】(歇)本指沒有臉面,轉指丟了體面。
【第55句】:【三錢兒油,倆錢兒醋】(慣)比喻很小的事情。
【第56句】:【今朝有酒今朝醉】 釋義:比喻過一天算一天,只顧眼前,不作長遠打算。 例句:你們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個沒甚志氣的。人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當得上先知先覺,料事如神。
【第57句】:【糠了的蘿卜——沒大辣氣】(歇)糠:蘿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 本指蘿卜變得不辣了,轉喻人變得不那么厲害了。
【第58句】:【傻子看到晚,乖人看一眼】(諺)看人時,頭腦簡單的蠢人,不眨眼地一直看;聰明乖覺的人,只看一眼就夠了。指死盯住不停地看人,是粗野愚蠢的表現。
【第59句】:【民以食為天】 釋義:比喻吃飯問題很重要。 例句:常言道:“民以食為天”,不讓土地生產出五谷雜糧,靠什么活著?
【第60句】:【吃白食】(慣)指吃喝不付錢或不付出勞動。多指游手好閑,靠敲詐勒索為生。
【第61句】:【道三不著兩】(慣)三件事,就有兩件說得不對。形容人說話不著邊際,語無倫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顛三倒四。 也作“著三不著兩”。
【第62句】:【做夢娶媳婦兒——光想好事】(歇)指人一心想著實現不了的美事。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做夢娶媳婦兒——凈想好事兒。 做夢娶媳婦——盡想好事。
【第63句】:【路子寬】(慣)比喻門路多、關系廣。 也作路子野。 路子廣。
【第64句】:【水豆腐——不經打】(歇)打:本指拍打,轉指打擊。形容虛弱,經不住打擊。
【第65句】:【窮算命,富燒香】(諺)算命:用迷信方法預測人的前途命運。舊指窮人喜歡算命,指望改變自己的命運;富人喜歡燒香,祈求神靈保佑自己長富不貧。
【第66句】:【泥里來水里去】(慣)形容辛苦勞累。 也作“泥里滾,草里爬”。
【第67句】:【男兒膝下有黃金】見“大丈夫膝下有黃金”。
【第68句】:【天無絕人之路】(諺)老天不會讓人無路可走。指人在絕境中總能找到出路。為鼓勵人戰勝困難的常語。 也作天下沒有絕路。 天不絕人。
【第69句】:【淡淡長流水,釅釅不到頭】(諺)釅(yan):濃烈。指清清淡淡,長流不斷;濃濃釅釅,不會久遠。比喻人際交往,平淡可以保長久,過熱往往難到頭。
【第70句】:【沙文主義】“沙文主義”又稱“大國沙文主義”,泛指一切極端民族主義,是資產階級侵略性的民族主義。它從資產階級反動的民族主義立場出發,極力宣揚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拼命煽動民族仇恨,毫不掩飾地主張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 在思想領域,能夠稱為“主義”的思想體系,其創始人一定是個大人物。 如馬列主義,如托洛茨基主義。但,沙文主義例外,他只是個小人物。“沙文主義”產生于18世紀初的法國。沙文是拿破侖手下的士兵,由于獲得軍功章和一小筆津貼,便對拿破侖感恩不盡,狂熱地擁護拿破侖的征服計劃,鼓吹法蘭西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極力主張法國用暴力向外擴張,建立大法蘭西帝國。由此,他成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兩個話劇中的反面角色。自1831年斯克里的劇本《農民士兵》上演后,沙文主義就在法語詞匯中扎根了。
【第71句】:【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諺)比喻不是為了某種利益,就不會有行動。
【第72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諺)手既然伸進魚籃,就非沾上魚腥氣不可。比喻人既然已經插手辦事,就不必顧慮重重。
【第73句】:【一腳高,一腳低】見“高一腳,低一腳”。
【第74句】:【借野豬還愿】(慣)還愿:求神佛保佑的人如愿后兌現對神佛許下的酬謝。比喻拿著別人的東西當禮品、作人情。
【第75句】:【酒醉心不醉】(諺)指有經驗的人往往看上去喝醉了酒,但心里卻還是明白的。 也作酒醉心里明。 酒醉三分醒。
【第76句】:【人不親土親,河不親水親】 釋義:同鄉人親切,好說話,好辦事。 例句:“俗話說,人不親土親,河不親水親,都是鄰家鄰舍,一出門就見面,胳膊肘折了總要袖子蓋,事情已經做到了這步田地,大家商量著辦吧,怎么著好怎么著來。”
【第77句】:【馬前諸葛亮——啥也少不了你】(歇)馬前:事前。指對方管事太多,什么都要過問。常含責罵意。
【第78句】:【貪產貧,惜產窮】(諺)貪產:貪占產業。惜產:死守產業。指對財產貪占或死守不舍的,都會受窮受困,不得自在。誡人不可貪占,也不可吝嗇。
【第79句】:【桃三杏四,梅子十二】(諺)指各種果樹從栽培到結果實,時間有長有短,桃三年,杏四年,梅子十二年。 也作桃三杏四梨五年。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年便還錢。
【第80句】:【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 釋義:事情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做,不能急躁。 例句:曾作金、高則冬那幫混蛋,只給我們留下這么個爛攤子,你又有什么辦法呢?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哇!
【第81句】:【一個汗珠摔八瓣兒】見“汗珠摔八瓣兒”。
【第82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諺)指丈母娘愛女兒,自然就喜歡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83句】:【寧窮一年,不窮一節】(諺)節:民俗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等。寧可一年中天天過省儉日子,逢年過節也必須過得豐盛。
【第84句】:【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 釋義:做事要睜只眼閉只眼,不可太認真。 例句:“……常言說得好:‘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這件事,皇兒你的度量和明智,真還不及皇貴妃喲!”
【第85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一俗語比喻觀察人要看他的實質,不能以貌取人。典出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油翁獨占花魁》。 古時候,一個年輕人叫秦重,他癡情一個叫花魁娘子的妓女,她本是一個苦命人,卻被妓院視為搖錢樹,要十兩銀子才能宿一夜。秦重是個賣油郎,本錢只有三兩銀子,有什么辦法才能接近她呢?只有拼命攢錢。一年有余,他便有了一大包銀子,于是走到對門銀鋪里,借天平對銀。他的銀成錠的很少,散碎的就很多。銀匠是小輩,沒見過什么世面,見了這么多銀子,心中很是吃驚,想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慌忙架起天平一稱,不多不少,剛剛十六兩。秦重如愿以償,花魁娘子感激他的癡情,跳出火坑,嫁給了秦重,成了一對恩愛夫妻。
【第86句】:【雞毛當了令箭】見“拿了雞毛當令箭”。
【第87句】:【貓咬尿泡空喜歡】 釋義:好事并不存在,白高興。 例句:你看那娘娘一片云情雨意,哄得那妖王骨軟筋麻。只是沒福,不得沾身。可憐!真“貓咬尿泡空喜歡!”
【第88句】:【新官上任三把火】(諺)指新上任的官員,往往一上任先抓幾件緊要的事,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也泛指事情的開頭往往雷厲風行,之后就風平浪靜。
【第89句】:【人將禮樂為先】(諺)禮樂:禮節和音樂。指待人處世,要有禮貌,講文明。 也作人將禮樂為先,樹將花果為圓。 人將禮儀為先,樹將枝葉為圓。
【第90句】:【擠油水】(慣)比喻靠施加壓力來得到好處或得到所需要的東西。
【第91句】:【雨天的泥人兒都是晴天做就的】(諺)借指凡事都應預先籌劃,提前行動。
【第92句】:【不吃魚,口不腥】見“沒吃鮮魚口不腥,沒做壞事心不驚”。
【第93句】:【小娘愛俏,鴇兒愛鈔】見“鴇兒愛鈔,姐兒愛俏”。
【第94句】:【見橐駝謂馬腫背】(慣)橐(tu。)駝:駱駝。看見駱駝以為是馬背腫了。比喻對不知道的事物憑主觀想象得出結論。
【第95句】:【財去人情去】 釋義:錢財沒有了,人情也就沒有了。 例句:到這時,烏大奶奶才嘗到財去人情去的滋味。后悔把產業變賣得太干凈,銀子花得也太順溜,第一次顧慮起烏大爺回來不好交賬的事了。
【第96句】:【辦酒容易請客難,請客容易款客難】(諺)指請客比辦酒難,招待得好比請來客人難。
【第97句】:【披麻戴孝】舊俗子女為父母居喪,要服重孝,身穿粗麻布孝服,腰系麻繩等,叫披麻戴孝。它的由來,有個傳說。 從前,一位老婆婆有兩個兒子,兒子成家后都不孝敬老娘,為了讓他們知道什么叫反哺之情,老婆婆想出了一個辦法。她把兩個兒子叫到床前說:“我死后,不需要你們花什么錢,用破草席把我一卷,埋了就行。不過你們要從今日開始,天天看看屋后的槐樹上的烏鴉和山林里的貓頭鷹是怎么過日子的,直到我閉上眼睛為止。 兄弟倆經老娘_提醒,出工收工時便不由自主地注意起來。原來烏鴉與貓頭鷹都是很細心地喂養自己的孩子,這些小家伙兒總是張大嘴巴,嗷嗷待哺。當小烏鴉長大后,媽媽飛不動了,就讓她待在家,銜來吃的填在她的嘴里。等小烏鴉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養她,反哺之情,代代相傳。而貓頭鷹卻不一樣,媽媽老了,不中用了,就把媽媽吃掉。兄弟倆越看越內疚,漸漸地改變了對老母親的態度。可偏偏在這時候,老母親過世了,兄弟倆后悔莫及。為了記取烏鴉與貓頭鷹善惡孝逆的教訓,安葬那天,他們模仿烏鴉羽毛的顏色,穿一身黑衣服,模仿貓頭鷹的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從此以后,這個風俗就逐漸流傳開來。漸漸地黑孝衣變成了白孝衣。
【第98句】:【國難顯忠臣】(諺)指國家到了危難之際,才能顯出誰是真正的忠臣。 也作國難見忠臣。 國亂顯忠臣。
【第99句】:【吃飯不知饑飽,睡覺不知顛倒】 釋義:借指缺乏生活經驗,不知道為人處世的艱難。 例句:“你從小沒爹,渾拙猛愣的,吃飯不知饑飽,睡覺不知顛倒,說話不知深淺,咱家的日子又這么窮,你干啥,啥不行,一個錢也掙不來,將來可怎么辦呢?”
上一篇:俗語有哪些-俗語諺語大全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