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的傳統民俗介紹小滿節氣比較常出現皮膚病,由于夏季天氣濕熱,易滋生蚊蟲,引起皮膚瘙癢或感染等癥狀,所以,預防很重要。這就要求注意居家和個人的衛生。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滿節氣的傳統民俗(合集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滿節氣的傳統民俗篇1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因此小滿屬于夏季。每年過了小滿之后就會開始出現高溫天氣。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5月20-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這時中國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早稻開始結穗,在禾稻上始見小粒的谷實、滿滿的,南方進入夏收夏種季節。
二十四節氣中,小滿節氣就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灌漿乳熟,籽粒開始飽滿的時節。有農諺說:“小滿不滿,干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也就是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意思是說如果小滿的時候田里蓄不滿水,就有可能導致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進入小滿后,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癥。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由于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小滿節氣的傳統民俗篇2
小滿是反應農業物候的節氣,在這期間的民風習俗也多與農業生產有關。
1、祭車神
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在相關的傳說里,“車神”是一條白龍。在小滿時節,人們在水車基上放置魚肉、香燭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會有一杯白水,祭拜時將白水潑入田中,有祝福水源涌旺的意思。
2、祭蠶
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女織的原料北方以棉花為主,南方以蠶絲為主。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
蠶是嬌養的“寵物”,很難養活。氣溫、濕度,桑葉的冷、熟、干、濕等均影響蠶的生存。由于蠶難養,古代把蠶視作“天物”。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養蠶有個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在四月放蠶時節舉行祈蠶節。
祈蠶節沒有固定的日期,各家在哪一天“放蠶”便在哪一天舉行,但前后差不了兩三天。南方許多地方建有“蠶娘廟”、“蠶神廟”,養蠶人家在祈蠶節均到“蠶娘”、“蠶神”前跪拜,供上酒、水果、豐盛的菜肴。特別要用面粉制成繭狀,用稻草扎一把稻草山,將面粉制成的“面繭”放在其上,象征蠶繭豐收。
族長約集各戶,確定日期,安排準備,到小滿黎明燃起火把吃麥糕、麥餅、麥團,等族長以鼓鑼為號,眾人以擊器相和,踏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干為止。
3、小滿動三車
小滿節時值初夏,蠶繭結成,正待采摘繅絲。江南地區,自小滿之日起,蠶婦煮蠶繭開動繅絲車繅絲,取菜籽至油車房磨油,天旱則用水車戽水入田,民間謂之“小滿動三車”。
4、看麥梢黃
在關中地區,每年麥子快要成熟的時候,出嫁的女兒都要到娘家去探望,問候夏收的準備情況。這一風俗叫做“看麥梢黃”,極富詩意。女婿、女兒如同過節一樣,攜帶禮品如油旋饃、黃杏、黃瓜等,去慰問娘家人。農諺云:“麥梢黃,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意為夏忙前,女兒去詢問娘家的麥收準備情況,而忙罷后,母親再探望女兒,關心女兒的操勞情況。而小滿叫起來,也像極了一個鄉村女孩的名字。
5、夏忙會
有些地方還會舉辦夏忙會,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交流和購買生產工具、買賣牧畜、糶糴糧食等,會期一般3-5天,屆時還會唱大戲以助興。
小滿節氣的傳統民俗篇3
每一個節氣都會根據當時的氣溫氣候已經相對應的傳統習俗,而表現出來一些應該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既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節日,也可以讓我們避開在這個節日當天所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說在小滿的時候就需要注意甲子日。這是因為假指日當天如果沒有注意的話,就會在秋天收獲蝗災,這對于我們的農作物收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小滿的食物
因為小滿是一個比較溫暖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小滿是一個陽氣上升的時間,一般在這個時候會有一些冬天的疾病復發,所以我們的飲食方面一定要吃得非常清淡,盡量不要吃油膩麻辣的刺激性食物,這種食物很容易刺激我們的腸胃,也容易導致高血壓和一些精神類疾病的復發,清淡的食物有助于我們調養身心,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態。
小滿清熱利濕
按照我們傳統的一種養生觀點來看,我們的五臟六腑和天地對應的時間都是相關的,我們應該要按照醫學中的觀點來對應我們身體,是否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就要觀察周圍的氣候狀態,像我們的脾胃就喜歡濕熱的感覺剛好小滿就是比較濕又比較熱,因此我們的日常飲食之中應該要吃一些清熱利濕還去除暑熱的物品,這樣就可以幫我們達到一種陰陽互補,所以在夏天多吃一些性寒涼胃酸的食品。
上一篇:立夏的由來和習俗(合集3篇)
下一篇:立夏節氣的民間習俗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