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斯坦貝克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感言中文版
瑞典皇家文學院認為我的作品有資格獲得這一最高的榮譽,我對此謹致謝意。
對于自己是否超過了其他我所崇敬的作家而當之無愧地獲獎,我在內心深處表示懷疑;但毋庸置疑,我對自己能有幸獲獎,則是既欣喜而又引以為豪的。
依照慣例,獲獎者應就文學的性質與方向發表學術見解或個人之見。
可我認為,在這特定的時刻,思考一下作家的崇高義務和職責,倒是十分適宜的。
諾貝爾文學獎和我此時站立的這個講壇名聞遐邇,因此,我不應該像一只感恩戴德的老鼠一樣,吱吱地抱歉不休,而應該如一只雄獅那樣,為自己的職業以及長期以來從事這一職業的偉人和善者發出吼聲。
文學不是由一群蒼白懦弱、吹毛求疵、在空曠的教堂里祈禱的教士們傳播的,它既不是供深居簡出的特權階層娛樂的,也并非是陷于絕望、但又喜好自吹的乞丐們的一種游戲。
文學與言語一樣源遠流長,它是應人們的需求而產生的,除了對這種需求的日益增長外,文學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吟唱詩人、行吟詩人和作家并不是獨立的和相互排斥的,從一開始,他們的作用、義務和職責就由我們人類規定好了。
人類一直經歷著陰沉暗淡的混亂年月。
我的偉大先驅,威廉`??思{在此地發表演說時,曾把這種情形稱為一種普遍的生理恐懼而導致的悲?。贿@種情形持續了如此之久,以至于精神問題已不復存在。
正因為如此,唯有相互沖突的人類之心才值得描寫。
??思{比大多數人高明,他既了解人類的力量,又了解人類的弱點;他知道,理解和消除恐懼是需要文學家存在于世的一個重要理由。
這并不是新穎的觀點。
作家自古領受的任務并沒有改變。
他們負有暴露人類那許多可悲的缺點和失敗的職責,并且為了人類進步而有責任把我們的陰郁噩夢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此外,作家有義務宣告并贊美人類經過考驗而形成的能力,即豁達的胸懷,崇高的精神,雖敗不餒的斗志,以及勇敢、熱情和仁愛。
在同怯懦與絕望進行的永不停息的斗爭中,這些是充滿希望和進取精神、振奮人心的光輝旗幟。
我認為,一個作家如不滿懷激情地相信人類具有臻于完美的能力,那么他在文學方面就會毫無建樹,也不該在文學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當前普遍存在的恐懼是,我們在認識和處理物質世界的一些危險因素時,引起了一種滾滾向前的浪潮。
誠然,人類認識的其他階段尚未趕上這一巨大的步伐,不過,絲毫沒有理由假定,這些方面不能或不會與之齊頭并進。
無疑,作家的部分職責就是確保它們一起向前發展。
人類曾堅定不移地與一切自然界的仇敵進行斗爭,有時幾乎不可避免的失敗和毀滅,既然我們有著如此悠久并值得自豪的歷史,那么,倘若我們還未能取得偉大的勝利就逃離戰場,那我們就成了懦夫和愚人。
(還有幾段文字看不清楚,怪書蟲了。
)
??思{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是哪部作品
【第1句】:Sinclair LewisBorn: 7 February 1885, Sauk Centre, MN, USADied: 10 January 1951, Rome, ItalyResidence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USAPrize motivation: for his vigorous and graphic art of description and his ability to create, with wit and humour, new types of charactersLanguage: English
【第2句】:Eugene Gladstone O"NeillBorn: 16 October 1888, New York, NY, USADied: 27 November 1953, Boston, MA, USAResidence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USAPrize motivation: for the power, honesty and deep-felt emotions of his dramatic works, which embody an original concept of tragedyLanguage: EnglishEugene O"Neill received his Nobel Prize one year later, in 19
【第37句】:
【第3句】:Pearl Buck (pen-name of Pearl Walsh, née Sydenstricker)Born: 26 June 1892, Hillsboro, WV, USADied: 6 March 1973, Danby, VT, USAResidence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USAPrize motivation: for her rich and truly epic descriptions of peasant life in China and for her biographical masterpiecesLanguage: English
【第4句】:William FaulknerBorn: 25 September 1897, New Albany, MS, USADied: 6 July 1962, Byhalia, MS, USAResidence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USAPrize motivation: for his powerful and artistically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American novelLanguage: EnglishWilliam Faulkner received his Nobel Prize one year later, in 19
【第50句】:
【第5句】:Ernest Miller HemingwayBorn: 21 July 1899, Oak Park, IL, USADied: 2 July 1961, Ketchum, ID, USAResidence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USAPrize motivation: for his mastery of the art of narrative, most recently demonstrated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d for the influence that he has exerted on contemporary styleLanguage: English
【第6句】:John SteinbeckBorn: 27 February 1902, Salinas, CA, USADied: 20 December 1968, New York, NY, USAResidence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USAPrize motivation: for his realistic and imaginative writings, combining as they do sympathetic humour and keen social perceptionLanguage: English
【第7句】:Isaac Bashevis SingerBorn: 14 July 1904, Leoncin, Russian Empire (now Poland)Died: 24 July 1991, Surfside, FL, USAResidence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USAPrize motivation: for his impassioned narrative art which, with roots in a Polish-Jewish cultural tradition, brings universal human conditions to lifeLanguage: Yiddish
【第8句】:Joseph BrodskyBorn: 24 May 1940, Leningrad (now Saint Petersburg), USSR (now Russia)Died: 28 January 1996, New York, NY, USAResidence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USAPrize motivation: for an all-embracing authorship, imbued with clarity of thought and poetic intensityLanguage: English (prose) and Russian (poetry)
【第9句】:Toni MorrisonBorn: 18 February 1931, Lorain, OH, USAResidence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USAPrize motivation: who in novels characterized by visionary force and poetic import, gives life to an essential aspect of American realityLanguage: English來自中文簡介:辛克萊·劉易斯(1885~1951)美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羅史密斯》等。
1930年作品《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動人的敘述藝術,和他以機智幽默去開創新風格的才華”尤金·奧尼爾(1888~1953)美國劇作家。
主要劇作有《天邊外》、《安娜·克利斯蒂》、《無窮的歲月》和自專性劇作《長夜漫漫路迢迢》等。
1936年作品《天邊外》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由于他劇作中所表現的力量、熱忱與深摯的感情——它們完全符合悲劇的原始概念”賽珍珠(珀爾·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兒子們》《分家》《母親》《愛國者》《龍種》等。
1938年作品《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她對于中國農民生活的豐富和真正史詩氣概的描述,以及她自傳性的杰作”威廉·??思{(1897~1962)美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等。
1949年作品《我彌留之際》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爾鳴》、《老人與海》等。
1954年作品《老人與?!帆@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因為他精通于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約翰·斯坦貝克(1902~1968)美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珍珠》和《煩惱的冬天》等。
1962年作品《人鼠之間》“通過現實主義的、寓于想象的創作,表現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對社會的敏感觀察”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04~1991)美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盧布林的魔術師》、《奴隸》等。
1978年作品《魔術師·原野王》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既扎根于波蘭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蘇裔美籍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韻文與詩》、《山丘和其他》、《悼約翰·鄧及其他》、《駐足荒漠》;散文集《小于一》等。
1987年《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時空限制,無論在文學上或是敏感問題方面都充分顯示出他廣闊的思想及濃郁的詩意”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寶貝兒》、《爵士樂》等。
199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其作品想象力豐富,富有詩意,顯示了美國現實生活的重要方面。
來自:
上一篇:父母對孝順孩子的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