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疫情期間,在家里如何備考省考
疫情對考研應該影響不大,考研本身就是需要一個固定的環境,而且人越少越好,自己在家復習或者到學校外面租房復習都行啊。
可能就是沒法在學校復習了,不過大家都一樣,一定要制定復習計劃,不然真是啥也做不成。
國家司法考試每場考試多長時間
故賢曰:板凳要坐十年老,文章不寫半句空。
這便是一種精神,一種做學問精神。
只有懷有這種精神,并踏踏實實堅持下去,才能成為真正的學問家。
之前,中國的科學、思想界有兩位泰山北斗相繼離我們而去:錢學森,季羨林。
這兩位,無一不具有做學問的精神,而他們的逝去,無異于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界的一場地震。
有人驚呼:“中國再無大師級學問家!”原因正在于當代缺少像他們一樣為鉆研學問的學者。
做學問的精神首先在于‘坐的住’。
只有做的住,將冷板凳坐熱,才能靜下心,杜絕浮躁,深入學問的鉆研中。
正是因為坐的住,才成就了“何妨一下樓主人”聞一多,成就了《唐詩雜論》《楚辭校補》。
達摩面壁,靜坐九年,影嵌入壁,終悟得大道,開少林寺一脈,傳之千年而不衰。
太史公司馬遷,隱忍而活,一坐十年,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史記》之言。
若沒有這坐的住的品格,又怎會這流傳至今的精神學問。
做學問的精神還在于有吃“苦”的品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學問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范仲淹少時求學,居破廟之中,啖粥而食,可謂苦極矣;余秋雨行遍中國,鑄成《文化苦旅》,亦是苦中味道;古有讀書人,頭懸梁,錐刺股,亦有螢囊映雪,鑿壁偷光,苦之至也。
若沒有吃苦的品質,又如何做學問
當然,物質條件的“苦”中還有精神上的“甘”,那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居陋巷而不改其樂的顏回,不正是從學問中收獲快樂嗎
做學問時的痛苦只是暫時的,收獲到的快樂卻是永恒的。
做學問的精神少不了“禪”,即淡泊名利的品質。
故賢曰:“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沒有淡泊人事,不慕功利的品格,終究一事無成。
方仲永,神童矣,四處拜謁,不事學問,終泯然眾人。
做學問必需耐得住寂寞,功名,不嘩眾取寵,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不如此,則心不定,學問難成。
做學問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只有發揚,踐行這種精神,人人即可成為學問家,則吾中華必能自立自強于世界強國之林。
中國一卷2024年試題與2024年試題相比哪個難度大
其實總體難度還是差不多的。
2024年的語文比2024年難,2024年的數學卻比2024的簡單。
其實試卷的難度并不影響分數線的劃分。
疫情期間備考公務員,哪里有線上課程
線上課程有很多,可以看下口碑,根據口碑自己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