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心得感言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
我準備幫奶奶洗一次腳,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奶奶給我洗腳的。
我記得每一次都是奶奶把腳盆拿到我面前,輕輕地揉著我的腳,那感覺真是太舒服了。
晚飯剛吃過,我早就把洗腳盆和毛巾準備好了,準備給奶奶一個驚喜。
這時奶奶走進來了,我立即把洗腳盆和毛巾端到奶奶面前說:“奶奶,我想為你洗腳。
”奶奶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地說:“好孩子,真是奶奶的乖孫女
” 我先讓奶奶坐在凳子上,放上滿滿一盆熱水,用手試試,水溫差不多了。
然后蹲下來輕輕地把奶奶的鞋子、襪子脫下來放在一邊。
“奶奶把腳放進來吧
我會好好伺候你的。
”我開心地朝奶奶一笑。
當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腳時,不禁心里一顫,原來奶奶的腳是那么粗糙。
是啊,奶奶辛辛苦苦勞累了一輩子,到現在還要天天給我洗腳,我心里真是慚愧啊
我慢慢地把奶奶的腳洗了一遍,然后輕輕地按摩了一遍。
我很認真地對奶奶說:“奶奶,我以后天天給您洗腳。
”奶奶開心地笑了。
手工打字,一定選我呀。
。
以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為主題寫出重陽節心得感言
關于重陽節的思想匯報 2010-10-16 瀏覽次數:0 尊敬的黨組織: 又是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驀然回首,重陽節已悄然而至,我想起了和藹的奶奶,慈祥的外公。
歲月的滄桑把他們的青絲染成了白發,生活的風雨在他們的額頭刻上了皺紋。
不,但并不是白發和皺紋,而是對子女深深的愛。
關于重陽節的詩句又很多,比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誦著這句千古名詩,我思緒萬千。
也許,今天也會成為游子最思鄉的一天,但所有人都是這樣嗎
誠然,當今世界的許多人已經被金錢和名利沖昏了頭腦,自己發達后則把養育他們的父母拋之腦后,是因為覺得之前的被愛全部都是理所當然,還是早已數典忘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句話難道還不足以詮釋出敬老愛幼的含義嗎
人總有變老的時候,當你無心于生活的各種紛爭時,你又希望自己的子女怎樣對待你,怎樣度過一個安樂的晚年
“愛老其實就是愛自己”,愛對某些人來講也許是一個沉重的字眼,其實不然,愛不需要轟轟烈烈、赴湯蹈火,是微小的一個動作,可能就是愛的最大體現,作為青少年,我們沒有能力給與老人們太多的東西,但是我們能給他們一個擁抱,為他們洗一次腳,梳一次頭發,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今天的晨會課,廣播里播出了許多關于重陽節的知識,原本對節日的輕視,在這一刻全部被壓了下去。
那優美動聽的旋律也在傳遞著尊老敬老的訊息。
國旗下的講話讓我再一次感觸頗深,是啊,我們擁有了父親節、母親節......有多少人記得那屬于爺爺奶奶們的節日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許多青少年不是盡自己最大努力讓他們快樂,而是避之不談,唯恐他們會嘮叨。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對夫婦嫌棄家里的老人,總是讓他窩在灶旁吃飯,而且飯菜也是一些剩飯冷菜,那木制的碗總是盛著很少的東西,說木制的碗老人就不會摔碎了,有一天,他們的兒子也在制作一只木碗,一問才知道是在為他們年老時準備,頓時明白了一切,從此以后這對夫婦對老人的態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不知道當今社會的人會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老人,但我知道老人們需要關愛,你可曾體會到。
“敬老”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希望我們這一代青年攜起手來,為老人們撐起一片藍天。
關于重陽節的詩句和感想
有關九九重陽節的著名詩句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唐】張說 家居洛陽下,舉目見嵩山。
刻作茱萸節,情生造化間。
黃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內,心為天下勞。
菊酒攜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隨大隗,心似問鴻蒙。
九日重陽數,三秋萬實成。
時來謁軒后,罷去坐蓬瀛。
晚節歡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夢里見尋仙。
毛澤東:《采桑子 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
寒雁一向南去遠,游人幾度菊花叢。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唐】宋之問 鳳剎侵云半,虹旌倚日邊。
散花多寶塔,張樂布金田。
時菊芳仙醞,秋蘭動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蹕扈歸天。
九月九日望蜀臺
【唐】蘇颋 蜀王望蜀舊臺前,九日分明見一川。
北料鄉關方自此, 南辭城郭復依然。
青松系馬攢巖畔,黃菊留人籍道邊。
自昔登臨湮滅盡,獨聞忠孝兩能傳。
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懷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慚弱質。
幸逢良宴會,況是清秋日。
遠岫對壺觴,澄瀾映簪紱。
炮羔備豐膳,集鳳調鳴律。
薄劣廁英豪,歡娛忘衰疾。
平皋行雁下,曲渚雙鳧出。
沙岸菊開花,霜枝果垂實。
天文見成象,帝念資勤恤。
探道得玄珠,齋心居特室。
豈如橫汾唱,其事徒驕逸。
九月九日贈崔使君善為
【唐】王績 野人迷節候,端坐隔塵埃。
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回。
映巖千段發,臨浦萬株開。
香氣徒盈把,無人送酒來。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唐)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唐)王縉:《九日作》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唐)楊衡:《九日》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宋)李清照:《醉花蔭》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朝 陳)江總:《于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元)關漢卿:《沉醉東風 重九》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登高
【唐】劉禹錫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
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重九日廣陵道中
【唐】羅隱 秋山抱病何處登,前時韋曲今廣陵。
廣陵大醉不解悶, 韋曲舊游堪拊膺。
佳節縱饒隨分過,流年無奈得人憎。
卻驅羸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九日落星山登高
【唐】徐鉉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會諸賓。
黃花泛酒依流俗, 白發滿頭思古人。
巖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遙見客垂綸。
風煙不改年長度,終待林泉老此身。
重陽節感想:又是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驀然回首,重陽節已悄然而至,我想起了和藹的奶奶,慈祥的外公。
歲月的滄桑把他們的青絲染成了白發,生活的風雨在他們的額頭刻上了皺紋。
不,但并不是白發和皺紋,而是對子女深深的愛。
關于重陽節的詩句又很多,比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誦著這句千古名詩,我思緒萬千。
也許,今天也會成為游子最思鄉的一天,但所有人都是這樣嗎
誠然,當今世界的許多人已經被金錢和名利沖昏了頭腦,自己發達后則把養育他們的父母拋之腦后,是因為覺得之前的被愛全部都是理所當然,還是早已數典忘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句話難道還不足以詮釋出敬老愛幼的含義嗎
人總有變老的時候,當你無心于生活的各種紛爭時,你又希望自己的子女怎樣對待你,怎樣度過一個安樂的晚年
“愛老其實就是愛自己”,愛對某些人來講也許是一個沉重的字眼,其實不然,愛不需要轟轟烈烈、赴湯蹈火,是微小的一個動作,可能就是愛的最大體現,作為青少年,我們沒有能力給與老人們太多的東西,但是我們能給他們一個擁抱,為他們洗一次腳,梳一次頭發,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對夫婦嫌棄家里的老人,總是讓他窩在灶旁吃飯,而且飯菜也是一些剩飯冷菜,那木制的碗總是盛著很少的東西,說木制的碗老人就不會摔碎了,有一天,他們的兒子也在制作一只木碗,一問才知道是在為他們年老時準備,頓時明白了一切,從此以后這對夫婦對老人的態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不知道當今社會的人會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老人,但我知道老人們需要關愛,你可曾體會到。
“敬老”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希望我們這一代青年攜起手來,為老人們撐起一片藍天。
又是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驀然回首,重陽節已悄然而至,我想起了和藹的奶奶,慈祥的外公。
歲月的滄桑把他們的青絲染成了白發,生活的風雨在他們的額頭刻上了皺紋。
不,但并不是白發和皺紋,而是對子女深深的愛。
重陽節的感想
過氧化物酶是由微生物或植物所產生的一類氧化還原酶,它們能催化很多反應。
過氧化物酶是以過氧化氫為電子受體催化底物氧化的酶。
主要存在于細胞的過氧化物酶體中
重陽節的了解和感悟
了解:重是指每年的農歷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易經》中把”定為陽數,“九九”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
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
《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戰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并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感悟:重陽節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關愛老人也同樣是關愛我們的將來。
作為21世紀的我們,敬老愛老的道德意識就顯得更必要了。
重陽節的活動感言20字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于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南朝 陳)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重陽節家長對兒女的感言怎么寫?急!
請關爰老人吧
重陽節長輩會有什麼感言
日子過得好快喲身體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好想回到30年或40年前那時候我們又年輕又漂亮做什么事都精力旺盛現在我們老了我們已知足了幾十年的人生路我們是一步步走過來了現在政策好了我們老了也沒有后顧之憂此生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