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好詞好句及感想
好詞:
【第1句】:三顧茅廬
【第2句】:草船借箭
【第3句】:望梅止渴(曹操用的計策)
【第4句】:
【第5句】:三分歸一
【第6句】:樂不思蜀
【第7句】:三足鼎立
【第8句】:妄自菲薄(見的出師表,演義中有引用)
【第9句】:過五關,斬六將
【第10句】:
【第11句】:白衣渡江
【第12句】:
【第13句】:只欠東風
【第14句】:身在曹營心在漢
【第15句】:
【第16句】:溫酒戰華雄
【第17句】:割發代首(曹操干的)
【第18句】:單刀赴會
【第19句】:水淹七軍
【第20句】:桃園結義 好句:
【第1句】:
【第2句】:,浪花淘盡英雄(演義的開場白)
【第3句】:,(劉備告誡阿斗的話)
【第4句】: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
(演義中贊趙云的詩句)
【第5句】: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 如果好句詩句不行的話,不知道下面的啊行
卻說玄德同行軍民十余萬,大小車數千輛,挑擔背包者不計其數,路過劉表之墓,玄 德率眾將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備無德無才,負兄寄托之重,罪在備一身,與百姓無干。
望兄英靈,垂救荊襄之民
”言甚悲切,軍民無不下淚。
忽哨馬報說:“曹操大軍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趕來也。
”眾將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
今擁民眾數萬,日行十余里,似此幾時得至江陵
倘曹兵到,如何迎敵
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
”玄德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
今人歸我,奈何棄之
”百姓聞玄德此言,莫不傷感。
后人有詩贊之曰:“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
至今憑吊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
” 玄德不忍相離,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庶辭曰:“不勞使君遠送,庶就此告別。
”玄德就馬上執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會卻在何日
”說罷,淚如雨下。
庶亦涕泣而別。
玄德立馬于林畔,看徐庶乘馬與從者匆匆而去。
玄德哭曰:“元直去矣
吾將奈何
”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
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
”眾問何故。
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上面是劉備哭時的一個情景描寫 望梅止渴: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為激勵士氣曹操說:“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 <<赤壁之戰>>但見:黃蓋用力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漲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時皆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赤壁大戰集天下雄豪,魏蜀吳三方較計,水陸空縱橫交錯.場面情景浩瀚壯闊,人物刻畫惟妙惟肖,其情其景至今猶歷歷在耳.其絕妙的時間人物地點的描繪安排足以冠絕古今. 這時,東吳也密切注視曹軍動向,孫權親率人馬駐守柴桑。
為聯吳抗曹,諸葛亮前往柴桑游說孫權,舌戰群儒,曉以利害,終于促成了孫劉聯盟。
孫權令周瑜領兵抗曹。
周瑜率兵往夏口,劉備移兵樊口,共拒曹操。
周瑜嫉恨諸葛亮才華不能為吳所用,先派諸葛瑾勸說諸葛亮事吳,不成,即起心暗害。
諸葛亮以大局為重請魯肅勸告周瑜共同對付曹操,不要相互謀害。
周瑜在三江口初敗曹軍,曹操派蔣干勸周瑜投降。
周瑜設下群英會款待這位舊友,大談東吳兵強糧足的情況,讓蔣干無法陳述勸降之意。
晚上,周瑜又邀蔣干入帳共寢,故意將假造的曹操水軍都督私通東吳的信件讓蔣干得知。
蔣干中計,回去報告曹操,殺了深得水軍之妙的水軍都督蔡瑁和張允,除去了水路進攻的一大障礙。
隨即,周瑜又派龐統去曹營獻計,曹操誤納了龐統的連環計,將戰船以鐵鏈相連。
這年冬天,吳蜀聯軍準備就緒,決定采用火攻之策。
而曹操則在戰船上置酒設樂,大會諸將,持朔賦詩。
謀士們一再提醒防范吳軍火攻,曹操皆不以為意,以為東吳缺少火攻所必須的東南風。
然而,諸葛亮算準天時,準確預見了東南風的出現。
伴隨大風刮起,詐降的黃蓋沖來火船,曹操被張遼救上小船,得以逃脫,此時軍營、戰船火焰騰空,曹軍大勢已去。
曹操急率人馬撤退,在奔往烏林的路上,被呂蒙追殺;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陸遜伏擊;在往彞陵逃命時,又先后被趙云、張飛沖殺,曹操被殺得膽戰心驚。
待驚魂稍定之后,曹操望華容道逃奔,見此處并無伏兵,不禁大笑道:“人人都說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依我看來,到底是無能之輩。
如在此處埋伏軍隊我等就只好束手被擒了
”話未說完,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關羽跨赤兔馬,提青龍刀,攔住去路。
曹操見是關羽,拱手告道:“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
”關羽聽了曹操哀告,又見曹軍將士驚驚惶惶,哭拜于地,越發心中不忍,于是勒馬回頭,令眾軍四面散開,放了曹操一條生路。
曹操敗歸許都,令曹仁駐守荊州。
周瑜攻曹仁,被伏兵射中左肋。
劉備眾將則先后攻下南郡、襄陽、荊州,并招降了黃忠、魏延諸將。
至此,劉備占據荊州。
三國演義第一回好詞好句,和感悟
一個英雄霸業的壯志宏圖,一個戰火紛飛的烽煙時代。
造就了中華文明的千古英雄,也帶給了百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劇。
這就是夢中的三國……
三國演義第一回讀到那句話有什么感悟,寫下來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著的國演義》是我國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
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
他不僅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忠”字的真實代表。
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
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
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
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性情中人。
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記千里萬里往投。
我認為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在現代,全球所有華人多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守護神。
性格關系著成功與否。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
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
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
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
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
吳國: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忠義,更需要誠實守信
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
金錢、地位、官職
這些都是次要的。
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
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
你還有真心的朋友嗎
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
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吧
因此,讓我們一起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勇敢的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好句好段主要內容心靈感悟
三國演義讀后感好句好段主要內容心靈感悟
【第1句】: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第2句】:后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第3句】: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第4句】: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第5句】: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第6句】: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第7句】: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第8句】: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第9句】: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第10句】: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第11句】: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第12句】: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第13句】: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第14句】: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第15句】:一身是膽(趙云):形容膽量極大.
【第16句】: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第17句】: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第18句】: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第19句】: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第20句】: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第21句】: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第22句】: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并不稀罕.
【第23句】: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第24句】: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第25句】: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第26句】: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第27句】: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第28句】: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第29句】: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第30句】: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第1句】:《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
【關羽 】,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 、華容道義釋 、過五關 、水淹 、敗走 .
【第2句】:《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
【諸葛亮】 ,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 空城計 、揮淚 等.
【第3句】:《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雙股锏的
【劉備】 ,使丈八蛇矛槍的
【張飛】 和使青龍偃月刀的
【關羽】 .
【第4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
【《 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第5句】: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
【望梅止渴】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第6句】: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請寫出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的名稱.
【草船借箭】,
【舌戰群儒】
【第7句】:填人名,補足歇后語. (1)(
【 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2)(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3)(
【徐 庶】)進曹營——一言不發(4)(
【周瑜】)打(
【 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5)三個臭皮匠——頂個(
【諸葛亮 】)我讀三國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贊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說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于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里,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后,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 ,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里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 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么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二、「的蘆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里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著趙云,跨著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于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云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后,伊藉執著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于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里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舍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著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于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望采納,謝謝
《三國演義》寫了哪些好詞、好句和感悟
我也一第一張,第一第一段話的感悟對我來說是印象很深刻的,因為我們看三國演義,或者是看三國演義的書,首先要先看這一部
上一篇:三國演義袁曹戰官渡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