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青春讀后感500字
今天有幸,拜讀了韓寒老師的最新博文《青春》。
本人不敢枉然對韓寒老師的文章品頭論足,冒下結論。
因為一直以來,韓寒老師都是本人的偶像,都是我們80后的代表人物,都是80后不屈不撓和命運作斗爭的榜樣。
關于韓寒老師的書,關于韓寒老師的文章,以及韓寒老師對賽車的狂熱、執著地追求和勇于突破的敬業精神。
更值得學習的是韓寒老師對這個社會冷靜、獨立的思考,以及深刻、清醒的認識,等等等等……這些呢,讓本人不得不敬佩與學習
一個沒有讓人羨慕的出身,沒有接受過所謂的“高等教育”的同齡人,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作出令人贊嘆杰出的成績,還有什么比這些更能鼓舞人心
“心理輔導是沒有用的,當我看見我們的女人摟著有錢人,有錢人摟著官員,官員摟著老板,老板摟著林志玲,你怎么給我心理輔導
一打聽,同學們混的都更慘,有混的好的男同學,那是靠家里,有混的好的女同學,那是嫁的好,別人都羨慕你在富士康有社會保障,按時發工資,安排住宿,加班還給錢,你說你像個機器,別人說自己像包屎,方圓幾百公里內,連個現實的勵志故事都沒有,這就是很多中國年輕人的生活。
” 以上內容摘自韓寒老師最新博文《青春》,從韓寒老師的字里行間不難看出,韓寒老師在富士康多名工人拋棄年輕珍貴的生命后,對這些關注并且思考之后,表達自己的觀點,說一些大多數人因為擔心得罪某些利益集團而不敢說的實話,這些都很難得,很不容易。
但是,韓寒老師為什么不把實話說完整呢
“心理輔導是沒有用的,當我看見我們的女人摟著有錢人,有錢人摟著官員,官員摟著老板,老板摟著林志玲,你怎么給我心理輔導
”難道韓寒老師不知道“摟著有錢人”的“我們的女人”心里更多的惦記的是“有錢人”的錢
難道韓寒老師不清楚“摟著官員”的“有錢人”心里更多的惦記的是他們能從“官員”那里得到多少“方便”
難道韓寒老師不明白“摟著老板”的“官員”心里更多的惦記的自己的車子哪天能換成新的,自己的二奶哪天能再多一個,自己的存款哪天能再多一位數字
難道韓寒老師不曉得“林志玲”盡管被老板摟著,還擁有網絡上曝光的十大“男友”
這些,相信韓寒老師知道、清楚、明白也曉得,處于哪些原因不說呢
難道韓寒老師認為這些對“有錢人、官員、老板以及林志玲們”來說是值得驕傲值得炫耀的事情
難道韓寒老師認為這些對“有錢人、官員、老板以及林志玲們”來說是喜劇
試問,“有錢人、官員、老板以及林志玲們”會把這些用來教育他們的后代么
會把這些光榮事跡刻在他們的墓志銘上么
不會
那么,我告訴各位,這些對“有錢人、官員、老板以及林志玲們”來說是恥辱、天大的恥辱,是悲劇
“心理輔導是沒有用的”,“你怎么給我心理輔導”。
試問:心理輔導怎么就沒用了
“我”怎么就不能“給你心理輔導”
我不認為韓寒老師對那些輕生的生命進行過多次的心理輔導,別且確定沒有一點用。
那么,韓寒老師怎么就確定“心理輔導是沒有用的”
在中國,和韓寒老師一樣,出身平凡,沒有受過所謂的“高等教育”的人很多。
在這些人中,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比比皆是。
比如韓寒老師自己都能堅持寫博客、堅持出書、堅持參與賽車,比如泡泡網的李想老師,又比如金馬獎最佳新人王寶強老師等等等等……韓寒老師怎么就不能呼吁讀者向您以及他們學習呢
怎么就不能鼓勵那些輕生的生命像您一樣堅強的活下去
韓寒老師的博文在向讀者傳遞真實之后,為什么更多的傳遞的是冷漠和絕望
為什么韓寒老師不能向讀者傳遞熱情和希望
我不認為一個公眾人物可以把別人推向絕望的懸崖當做自己博客點擊率的籌碼。
相反,我認為,公眾人物以及媒體能夠在向生命傳遞真實的社會現象之后,更要把
韓寒的<就這么漂來漂去>主要寫了什么。
這是一部與賽車有關的書,作者韓寒用充滿速度和激情的文字,首次敞開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夢想……自作主張的生活是所有年輕人的夢想,韓寒一直在追逐著自己的夢想,追逐著賽車夢。
當所有人認為他玩車喪志的時候,他卻在冷靜地掌控著自己的生活。
在這本書中,韓寒用自己特有的語言記錄了他在賽道上的漂移,他所經歷的千鈞一發的事故,他在國外參賽的逸聞趣事,他對全國冠軍的夢寐以求……在本書中,韓寒用充滿激情的文字,首次描述自己三年來漂來漂去的日子,特立獨行的生活歲月,充滿艱難與快樂的賽車經歷,以及他對人生的感悟和對青春的詮釋。
透過這本新作,讀者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今天的韓寒。
和以往作品比,韓寒在本書中更為精彩地描述著自己的速度生活——“先給我感覺,給我排氣管的聲音,讓我在半夜覺得自己仿佛是一個傳說……”那傳說與青春相連,率真,幽默,讓人忍俊不禁,又充滿成熟的冷靜與激情。
本書還首次曝光韓寒百余幅精美彩色圖片,讓我們目睹漂移中的韓寒,想象中的韓寒,挑戰中的韓寒。
就這么漂來漂去。
跟隨韓寒的文字觸摸青春與記憶,讓心靈漂移,熱血沸騰。
這是一種速度,一種動力,一種想象,一種Y時代“I AM WHAT I AM”的夢想。
“自己喜歡它,自己還同它一起,那便足夠。
”和之前的作品相比,韓寒在這本書中的文字和思想都有更成熟的表現,他用最坦誠的態度表現了自己正在經歷的充滿速度和感覺的生活。
除了韓寒親手記錄自己生活狀態的近十萬文字,本書中還收入了韓寒首度公開的近百幅精美照片,真實地記錄了他在賽車場上灑下的汗水,同時也傳達了23歲的韓寒對人生夢想的執著追求。
這是一本韓寒的青春傳奇,也是一本讓年輕和曾經年輕的人熱血沸騰的書。
它用充滿速度、激情、夢想的文字和照片,記錄下韓寒自作主張的生活,以及對夢想的征服。
追逐夢想的你,絕對不能錯過
韓寒最新出版的<這樣漂來漂去>講的是什么?
在本書中,韓寒用充滿激情的文字,首次描述自己三年來漂來漂去的日子,特立獨行的生活歲月,充滿艱難與快樂的賽車經歷,以及他對人生的感悟和對青春的詮釋。
透過這本新作,讀者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今天的韓寒。
和以往作品相比,韓寒在本書中更為精彩地描述著自己的速度生活——“先給我感覺,給我排氣管的聲音,讓我在半夜覺得自己仿佛是一個傳說……”那傳說與青春相連,率真,幽默,讓人忍俊不禁,又充滿成熟的冷靜與激情。
本書還首次曝光韓寒百余幅精美彩色圖片,讓我們目睹漂移中的韓寒,想象中的韓寒,挑戰中的韓寒。
就這么漂來漂去。
跟隨韓寒的文字觸摸青春與記憶,讓心靈漂移,熱血沸騰。
這是一種速度,一種動力,一種想象,一種Y時代“I AM WHAT I AM”的夢想。
“自己喜歡它,自己還同它一起,那便足夠。
”
韓寒的青春讀后感 1000字
· 2001年出版文集(散文、隨筆和短篇小說的合集)《零下一度》,暢銷110多萬冊 · 2001年全國圖書暢銷排行榜第一。
[2] · 2002年 出版小說《像少年啦飛馳》暢銷100多萬冊,該書還出了同名漫畫 · 2002年 出版作品精選集《毒》、《毒2》暢銷80多萬冊[3] · 2003年 出版雜文集《通稿2003》暢銷90多萬冊,2003年全國文學類暢銷圖書排名第三。
· 2004年 出版小說《長安亂》[4]暢銷160多萬冊,2004年全國圖書排行榜文學類暢 · 2004年3月 出版文集《韓寒五年文集》[5]暢銷78多萬冊。
作品有法國、韓國、香港、新加坡、臺灣、日本版本。
其中法國版本獲得法國2004年10月法國最暢銷圖書。
· 2005年 出版賽車隨筆《就這么漂來漂去》(接力出版社),首印40萬冊 · 2005年9月 開通博客,開始博客寫作。
· 2006年 出版長篇小說《一座城池》[6](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首印50萬冊 · 2006年 出版文集和唱片《寒·十八禁》 · 2007年 出版長篇小說《光榮日》[7](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首印60萬冊,暢銷70多萬冊 · 2008年3月 出版博客精選集《雜的文》[8](萬卷出版公司),首印30萬冊 · 2009年1月 出版長篇小說《他的國》[9](萬卷出版公司),首印50萬冊,暢銷70多萬冊 · 2009年6月 出版精選文集《草》[10] · 2009年7月 出版博文精選集《可愛的洪水猛獸》[11] · 2010年9月 出版長篇小說《1988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12](國際文化出版公司),首印70萬冊 · 2010年主編雜志《獨唱團》,于2010年7月6日正式發行。
首印50萬冊,暢銷150萬冊 · 2010年9月29日,在臺灣出版博文集《青春》(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9日,在大陸出版雜文集《青春》(湖南人民出版社)。
求韓寒的一部小說名字
【流 氓之風云再起】66章,第六十六章 馳云駕鶴里面的就是云鶴和什么楊XX
韓寒所有小說的內容簡介
關于青春的共鳴 ----讀《三重門》有感《三重門》還是高中時候讀過的,最近重拾,又生出了許多感悟。
韓寒,別人口中的八十后新銳作家,老師眼中嚴重偏科不求上進的壞孩子, 同齡人眼中敢于抨擊反抗應試教育的叛逆少年。
從他身上看到了八十后一代的思 想還苦惱以及中國教育制度的一些問題。
韓寒被譽為八十后的代表人物,他所代 表的是什么
是一種放蕩不羈的個性
是一種超世脫俗的感官
還是一種叛逆 出格的精神
都是,也都不是。
韓寒所代表的是我們這個群體的觀念,這個群 體的想法,只是他敢于用文筆表達,用他那自詡的才華,讓筆尖流露出一段段真 實的情感。
同樣做為八十后的我們看完這本小說后有與其他書不一樣的感覺, 他不像其 他大多數的八十后作家一樣陰郁沉悶,無病呻吟,也很少有華麗豐富的辭藻,他 給我們的是一種共鳴,是真實感。
看完《三重門》,并不像看完《霧都孤兒》后 能感受到當時英國光怪陸離的一面;也不像看完《呼嘯山莊》后驚嘆人心的復雜 險惡。
而這本書,是一種現實,好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各式各樣的青年人。
說親 年人不穩重, 浮躁, 一點也沒錯, 因為長者們走過的路確實比我們多了些。
可是, 我們這一代有我們的個性,有我們的思想,思想應該是不斷更新而并非傳承。
只 有在不斷更新的過程中,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傳承下來的思想道德理念 固然可貴,可是一成不變的話只會夸大它那寧人厭惡并不符合時代特征的那一 面。
這是一部很受爭議的小說,但它無疑又打開了小說世界的新天地, 現在小說市場的繁榮,不可能和他沒關系。
《三重門》是以第三人稱敘述的,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名叫林雨翔的 中學生。
如魯迅一樣,林雨翔正是韓寒本人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只不過 稍加改變其性格罷了。
小說開頭介紹雨翔的“出處”,是一位小鎮中學的初中 生。
他在他父親的熏陶下,對古文略有了解,文科長于理科,于是參加了 校文學社,在志同道合的馬老師指導下,他以一篇急急忙忙趕出來的作文 竟然意外地獲得了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可見其功底深厚。
中考前夕,他 的父母為了他能考上市重點高中,花盡了心思,找人為他惡補了一段時間, 補課費就達五千多元,還不包括這樣那樣的補品。
他的心思不全在學習上, 除了學習,還在為了一個叫 Susan 的女孩“勞心勞力”。
雖說如此,她也鼓 勵雨翔努力學習,并說三年之后在清華園見。
雨翔的心愿是和她考上同一所高中,而他在父母的“努力”下——搞了 個體育特長生,打了幾萬塊錢的紅包,跌跌撞撞地進入了市南三中。
但陰 差陽錯的是 Susan 以三分之差,無緣市南三中的門檻,與雨翔擦肩而過, 雨翔后悔不已。
擠進了高中后,但他的學習是每況愈下,幾門功課高高掛 起了“紅燈籠”,照亮了前面黑暗的道路。
可他哪知,Susan 是特意為了他才 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市南三中的錄取通知書,甘愿放棄十分的題目。
雨翔也 只好無奈。
書中寫了少年時期的許多感情和煩惱,有對現實的無奈,對朦朧愛情的憧憬 和向往,對未知世界的希望到失望的過程。
有作者獨特的見解和看法,有犀利的 語言,也有年輕的共鳴。
因為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身邊的一些現象,也漸漸的 將它們都習以為常了,人們的棱角都被磨圓了。
我印象最深也最喜歡的是里面引用的一首歌的歌詞,是高曉松寫的《親春無 悔》,我覺得很美也很真實。
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唱歌 最后的最后 是我們在走 最親愛的你 像是夢中的風景 說夢醒后你會去 我相信 沒憂愁的臉 是我的少年 不倉惶的眼 等歲月改變 最熟悉你我的街 已是人去夕陽斜 人和人互相在街邊 道再見~~ 你說你青春無悔包括對我的愛戀 你說歲月會改變相許終生的誓言 你說親愛的道聲再見 轉過年輕的臉 含笑的 帶淚的 不變的眼 是誰的聲音 唱我們的歌 是誰的琴弦 撩我的心弦 你走后依舊的街 總有青春依舊的歌 總是有人不斷重演 我們的事 都說是青春無悔包括所有的愛戀 都還在紛紛說著相許終生的誓言 都說親愛的親愛永遠 都是年輕如你的臉 含笑的 帶淚的 不變的眼~~ 親愛的親愛的 永遠永遠年輕的臉 永遠永遠 也不變的眼..... 《三重門》中這段歌詞的插入很符合小說的內容和情景,讓人想起了少 年時代朦朧清純的感情。
讀了這首像詩一樣的歌詞有想哭的沖動。
已經上 了大學的我們,回首中學歲月,不禁會有一些關于青春的感悟。
這種感悟 正是我從這部小說中得到的共鳴。
關于青春的情感和傷痛從那些文字中都 能體會和感受。
還特別喜歡他的結尾,“聽到遠方的汽笛,突然萌發出走的想法,又擔心 在路上餓死,縱然自己胃小命大,又走到哪里去。
學校的處分單該要發下來了, 走還是不走呢
也許放開這紛紛擾擾自在一些, 但不能放開——比如手攀住一塊 凸石,腳下是深淵,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該放不該放,一張落 寞的臉消融在夕陽里。
”不知道該放不放,覺得這就是我們當代人的心情。
對于韓寒的一些想法有贊成也有不贊成, 但是對于三重門這部小說也是十分 喜歡,讀了幾遍,對青春 、對人生、對社會都感觸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