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一起旅游后的感受
父母和孩子一起旅游后,可以促進孩子和父母關系更加融洽,家庭更加和睦。
一方面可以分享快樂。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見識,提高孩子的興趣。
學校組織旅游家長感言怎么寫
我們非常感謝老師的辛勤勞動和對我們孩子的耐心教育。
希望老師再接再勵,對孩子多加鼓勵,啟發孩子的興趣,潛力和奮斗精神,還希望老師多與我們聯系報告孩子的情況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配合你們的教育工作。
家長和孩子旅行后的感受感悟怎么寫
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去旅行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也算是一個規劃。
這個習慣似乎從小就有,一直持續到現在。
直至今日,我每年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我來說,用學習的方式來旅行已成為一種傳統,而它的意義在于自己的成長。
“了解整個世界”無疑是每一個旅者內心的動力。
世界越來越小,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種的第一次。
孩子們身處的世界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庭,科技讓我們的國籍變得模糊,讓通訊變得快捷,讓我們不得不適應各種多變的社會環境。
所以,孩子們的將來必定是和各種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個世界也成為了他們的必修課。
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領袖共同組成的“美國新勞動力技能委員會”剛頒布的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個世界”作為首項標準列舉出來。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于學習他國的語言。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所以,孩子們和我一起品嘗其他國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線和公共標志;欣賞形式各異的建筑;體會種類不同的宗教現象;體驗和陌生人的相處;適應各種氣候狀況;甚至是那里的空氣中彌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聽到孩子們這樣的話,這個和我們那里不一樣,這個一樣,也總會比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我們在這樣的比較中睜大了自己的眼睛,擴張了自己的毛孔,也擴展了彼此的胸懷。
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蕩。
實際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了解世界”的重點。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個人整體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通過書籍、影像資料和別人聊天都能讓我們了解世界,但哪一種都沒有身臨其境的學習更重要。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而我們的一貫做法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閱人無數,行萬里路后思索回顧。
”每次到一個陌生國家之前,我們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長達一周的培訓,其中包括語言、文化、當地情況和攝影技巧。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個月就讓孩子們開始閱讀相關的書籍,并且在培訓中很好的讓孩子們對文藝復興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盧浮宮的神秘和拿破侖的傳奇。
簡單的語言培訓讓孩子們可以自己通過海關簡單的詢問,可以讓他們自己找到方向,而當地公交行政標志減弱了他們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國家之后,孩子們開始驗證之前獲悉的資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開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開始行走,開始和當地人和事之間有了碰撞和交流,開始需要借助當地人的幫助來完成一件件我們事先策劃好的任務。
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們真實的社會。
我還記得在慕尼黑他們使用地鐵公車的運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車站轉車的時候他們的忙中有序;在瑪麗婭廣場寫毛筆字引來老外們的圍觀;在羅馬奔波于各種噴泉之間完成城市任務;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國小孩們踢球。
只有讓他們充分自由的接觸這個社會,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溝通能力,加強團隊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們需要和當地的人接觸,更重要的是要用當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們的交通工具,看他們經常去的博物館,不僅僅是在那里走馬觀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認真地欣賞,如同我們在盧浮宮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較旅行團對于“盧浮三寶”的照相工作,我們是何等的自由。
夜晚,我們在埃菲爾鐵塔前草坪上的游戲,看到這個雄偉的鐵質建筑夜晚的亮燈后,踩著巴黎夜晚的燈光晃晃悠悠的坐著地鐵后來青年旅社。
和孩子們“浪跡”在國外的日子里,總會遇到人問:“你們是韓國人
日本人
”因為,在他們的眼里,中國人的旅游都是大巴車里,而孩子們總是在學習語言。
當我們的孩子們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國人”的時候,我想,不僅僅以“語言”為目的的出國活動也代表孩子們成長機會的多樣性和中國父母們思想的變化。
孩子第一次單獨參加夏令營,父母在家的感言怎么寫
兒子,收到你禮物我們好感動,你懂事了長大了,心里惦記著爸媽,你這么孝順,我們的辛苦真的沒有白費啊。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現在的大環境這么浮躁,我們其實好擔心你的,擔心你也被我們寵城一個自私自利不孝順父母心里沒有父母的孩子,但是,你太領我們驕傲了。
你不是
爸媽從這件事情看出,你是一個孝順的,懂事的孩子。
我們很欣慰,爸媽為你自豪
你這么懂事這么細心這么貼心,比很多女孩子還強,爸媽在朋友們當中,都倍有面子,爸媽以你為榮這么說,對孩子又是肯定又是鼓勵更是鞭策
兒子將來會更有出息的
家長感言怎么寫
家長感言:對自教式進行反復反省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除了經常督囑他學習,在學習上刻苦用功學習之外,還要叫他為人處事,使自己的孩子學會怎樣為人,待人,為人處事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明確學習目的,這樣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明顯地提高。
通過這次家長會我體會到:
【第1句】: 要時常和孩子溝通,要把孩子當朋友。
不要以命令口氣去教育和強迫方式教孩子去做事。
【第2句】:多給予孩子以鼓勵和表揚,孩子做錯什么事情不要一味的去批評和指責。
【第3句】:要培養孩子自信心。
父母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因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習慣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命運。
【第4句】:培養孩子在學習中需要有一個積極心態。
回想自己的教育方式,確實需要許和改進。
首先沒有放下身架和孩子做朋友,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對于孩子的優點和成績,覺得理所當然,應該是這樣的,而對于他的缺點和失誤,只是一味的訓斥他,沒有正確加以引導和分析,鼓勵他勇敢走出低谷,培養他的自信心,重新去主動進取。
我覺得今后是我們做家長的更新觀念,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時期,改變以往的方式、方法,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抽出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去交流。
做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給他足夠的自主權,不能加給自己的觀念。
同時給孩子經歷失敗的機會,讓他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笑對人生,給予他足夠的力量,盡可能的多鼓勵,讓他知道健康的心態是最重要的,失敗,不過是重頭再來。
還有就是和孩子一同去多看積極向上、豐富的課外書,和孩子共同學習,對于困難,共同面對。
健康、向上,樂觀、進取,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家長對孩子日記的感想
寫一下孩子旅游時候的狀態如何啊,學會了什么啊,有心得體會啊,
孩子旅行的感悟
【第1句】:最近討論親;聊帶孩子玩,我的感悟是孩子小段其實是好的時候,在旅行過程中我們將很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這個時候他完全屬于你的,你也放下工作完全屬于他的,等孩子再長大了,思想意識更獨立了,這樣機會和感覺會越來越少
好好enjoy和珍惜這段美好時光吧
每次和兒子出去就特別的疼他;看博物館和他講一些知識;結合學校里面學到的知識;實地看還是很不一樣的;發覺4年級的孩子開始對歷史文化感興趣了;上次去澳門;在游覽大三巴的時候;我沒有想到兒子那么的認真和專注的看;大出我的意料;我不由得說;你這么喜歡教堂歷史啊;那去歐洲我們能了解更多更多;兒子居然說那好;你一定帶我去;我說一定的
說到屬于我的旅行;我一直有這個認識;小學階段孩子還是不是那么的獨立;那么有自我意識;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更多的感染;是否大了;可能他就不愿意和我一起玩了;所以我得好好珍惜和他的旅行
【第2句】:前兩天帶孩子去了趟麗江玩,回來讓他寫了篇作文,以下是內容,大家看看怎么樣農歷二月初八 ,麗江納西族最隆重的民族節日--三朵節如期而至。
我恰巧旅行至此,感受到了濃郁的民族節日氣氛,好不熱鬧
據說,“三朵節”源于麗江白沙玉龍村的北岳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的意思。
“三朵”是納西族的本主神靈和最高保護神,傳說中騎白馬、穿白甲、戴白盔、執白矛,是能征善戰、濟困扶危的英雄,保護著納西人的安全,千百年被納西族崇奉為保護神、戰神。
我走進了當地的廟宇,也虔誠地拜了拜,期望可以保佑我的爸爸媽媽和朋友身體康健,同時也期望我的小妹妹或者弟弟。
當天,除在北岳廟舉行節慶活動外,納西族同胞要在自家烹制食品,燒香祭拜“三朵”。
我有幸嘗到了麗江粑粑,永勝油茶,米灌腸等當地著名的食物,還喝到了甜米酒,那滋味簡直就是享受
二月的麗江,陽光明媚,春意盎然,正是來麗江旅游的好時候。
有趣的是,在通往玉龍雪山的必經之地,我還看到了一處即將建成的別墅區,打聽一下名字,好像叫“凈心區”。
仔細想想,只有這樣的名字才配得上詩情畫意般的麗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