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家書的感想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偉大的父親,無論這個父親是知識淵博的或只是一個只會下地耕作的農民,他們一樣的偉大。
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濃的親情,讀著讀著就讓人對這么一份父子情欽佩。
他們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
信中有對兒子學業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
信中的話充滿著父愛,蘊涵著真理。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與其在陽光下赤裸裸地奔跑還不如在陰暗的隧道里奔跑,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從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達出來
每個人都怕別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每點每滴,因為我們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擁有一個誰也闖不進來的地方。
回想著自己從識字開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學,知識更是增長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筆多好,卻吝嗇得從不給父親寫一封信,小時候經常見面,大了就只靠這電話來溝通,幾乎都不用寫信,就連朋友都只是發發E-mail,很少抓筆寫字。
現在即使情感是多么地泛濫,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志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后就把那篇剛剛寫好的日志刪除,在生活里很多時候都在隱藏著自己的情感,從不敢輕易地讓別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
是現代的世態炎涼比以前嚴重了嗎
還是人的意識發展得太快,社會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
我們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長輩提及過這些問題
在學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讓父母知道,更別說戀愛。
不否認,我們曾經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認認真真地聽著媽媽的話,按照著父親的指導去做事去學習,但是越長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時候總覺得父輩們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們的想法,說了也白說或著遭到批評,或許也是我們太任性。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按著自己的意思與心情去做事,盡管每次都會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體鱗傷,但是不論我們是多么的任性,不論我們曾經是多么地傷害了父親,他總是一如既往地關心著我們,從不因我們的一時不懂事而丟棄我們,這種感情也叫父愛。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總有那么一根線,牽著我們,一頭系在家的門前,另一頭系在我們的心上,無論我們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總有那么一個港灣,讓我們的發動機有著驅動的能量,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為家里的那一根頂梁柱——父親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
雖然我們沒有家書,沒有像傅雷那樣知識淵博,是著名文藝評論家又是文學翻譯家。
我們的父親很普通,但是我們擁有的父愛卻是不能用這些社會上的名銜來衡量,每一個父親都是他們孩子的力量支撐。
我們沒有家書,但是我們有的是對父親的惦念,對家的依戀,那是我們精神的最終去處,也是一樣的永恒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300字 10篇
家里扣扣摩托土樓in提來PK幕后
一封家書的簡介和感言怎么寫
要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使他懂得人的一生。
要告訴孩子: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傅雷家書》誰讀過
幫忙寫一篇感想
《傅雷家書》的讀后感搜羅 讀《傅雷家書》有感 正文 字數共1145個 到5月14日為止,花了一個月時間,利用晚上休息前或其他一些零碎時間完成了《傅雷家書》一讀。
當要回頭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
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
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
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
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
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
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
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于像我這樣并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
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
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
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于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
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
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么規范齊整。
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
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后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后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獲,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
本來讀書筆記、讀后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 讀《傅雷家書》有感 文章所屬類別:同學文集---小學生 投稿人: yijunbaobei 文章作者:yijunbaobei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
我很向往這種感覺,因此我拜讀了這本《傅雷家書》。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
……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
”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
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子的面貌。
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
當它千心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為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剎那間掠過。
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
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嚴厲而著稱,我以為他們父子的關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讀了此書之后,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系自然只能依靠書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
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么都無可代替的。
掩卷后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
傅雷對于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著較高研究。
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
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
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嘆調后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后無盡的思考。
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書》全書是一個父親在循循善誘,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著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
有時候我還會想,要是我能與父親通上幾封這樣的家書,那該是什么有滋味呢
-------------------------------------------- 讀<<傅雷家書>>有感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遂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為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的相親相愛,感動于文字間的深情,又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殺感到難過。
下面是讀書時作和一些摘抄,我喜愛像傅雷這樣一位長輩的諄諄教導。
(摘抄如下,讀后感略)。
一位純潔、正直、真誠和靈魂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于人群的絕境,而最后真實的光芒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
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么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
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與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
這也證明你的感受力極快。
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
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著”是事實。
我現在特別提醒你,希望你時時警惕,對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
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
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后是能夠想到而不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
一個人難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 《傅雷家書》讀后感 作者:羅基鵬 閱讀:15 更新:2005-8-26 錄入:羅基鵬 《傅雷家書》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
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
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
” 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料。
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
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
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
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 一讀《傅雷家書》 2005-11-23 20:27:16 大 中 小 到5月14日為止,花了一個月時間,利用晚上休息前或其他一些零碎時間完成了《傅雷家書》一讀。
當要回頭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
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
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
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
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
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
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
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于像我這樣并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
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
摘錄一段集中體現這思想的文字如下: 《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
開發性靈,此書等于一把金鑰匙。
一個人沒有性靈,光談理論,其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
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
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
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humain,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xx家xx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xx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
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
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于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
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
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么規范齊整。
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
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后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后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獲,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
本來讀書筆記、讀后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 找到13條回復. 作者: 標題: (原創)傅雷與父親——讀《傅雷家書》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insha33 金魚 精 華 貼 5 經 驗 值 308 美 味 蝦 72 注冊日期 2005-9-18 最近登陸 2005-12-8 狀態 2005-12-6 17:44 #1 傅雷與父親——讀《傅雷家書》 很早就知道有這么一本藝術類學生必讀書目,當時只覺得藝術與自己相去甚遠,談論藝術的書籍,我一個俗人,只能望洋興嘆了。
直到近來偶然在名家薦書中發現它的“身影”,對其內容才有大致了解。
第二天就把這本具明顯滄桑感的寶貝借閱回來,竟愛不釋手,于最快速度看完。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同時相信這本書我不會只看一遍(事實上,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我已經看完第二遍了,呵呵),它就是《傅雷家書》。
如果僅因書中較多地談論到對音樂的介紹和學習即把它定性為藝術類書籍,那我覺得更應把它看作一部“百科全書”。
書中不僅論及音樂,同時涉及教育、文學、愛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淺嘗輒止,很多都是極有深度的見解。
在這本書信集里,隨處可見一個父親的慈愛、對孩子的厚望及驕傲,深厚的藝術造詣、淵博的學識涵養在書中各個角落閃光,所有的這些無不體現著作者的博學和睿智。
而正是由于這么一位苦心孤詣的父親,受其陶冶與教導,使傅聰在海外的孤獨環境中,汲取到勇氣和力量。
父母的鼓勵鞭策更讓他明確藝術道路上的前進方向。
而今,七旬的傅聰已是聞名世界的音樂家,藝術造詣舉世公認。
被寓為“鋼琴詩人”的他應該也會時常地想念父親對自己的言傳身教吧。
樓適夷給該書作的序中寫道,這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對于書中藝術、文學等方面的知識我不想在這里多作描繪,要對一部“百科全書”進行闡述,這非我能力所及。
在此,我僅把它當作一部教子篇來寫點自己的想法罷了。
傅雷把培養兒女同樣當作他對社會、對國家所應盡的一項神圣義務和責任。
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上升到這種認識層次,但對于子女的關愛和培養,我想是人的本性。
在閱讀的過程中,看著傅雷的諄諄教導,遠方的父親輪廓漸漸清晰,仿佛近在咫尺、觸手可及,時常想念、時常感動。
父親文化程度不高,但長年在外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一年可能只有三五次機會見到他,每次都是那么短暫。
可能正是此種原因導致我與父親的隔閡,也許這個詞嚴重了,確切的說應是缺乏溝通。
兒時的我覺得父親有點可望不可及,他特有的威嚴令我崇拜,也使我感到距離。
但即使是在這種成長環境下,我仍能時刻感受到父親期待而嚴峻的目光及無微不至的關愛。
是的,父親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
每當鄰人或親朋贊揚我所取得的成績時,我知道此刻的父親是幸福的;往往父親亦會因教子有方受到褒揚,不知他是否知道,此刻我同樣感到幸福,雖然我一直沒有對他提及。
記不清從何時起,父親就開始在我耳邊“嘮叨”,總是些人生哲理、處世方法之類的大道理,不明事理的我總是感到厭煩,敷衍了事。
不知道傅聰可曾排斥過傅雷的這種“嘮叨”。
但事實上,他完整地保存著父親的書信,保存著這些嘮叨,保存著這些財富。
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留下來,但在心中,他同樣是一筆永恒的財富。
踏上了外鄉求學之路,父親的嘮叨少了,偶爾能在電話里聽到極具磁性的聲音和熟悉的語調。
表面上我仍然敷衍,但心里已幸福萬分。
聽筒響起了忙音,放下電話,幾分失落,幾分感傷。
在外的日子,我成長了。
每次回家,父親的嘮叨一如既往,但多了商量的語氣;我的敷衍也有了些對話的氣息。
我們都在變化,我逐漸成熟,而父親卻已走到中年后期。
在他面前,我永遠是不懂事的孩子,事事提點,不辭辛勞;我也甘愿當個不諳世事的孩童一直有父親的教導陪伴。
父親之于傅雷,他沒有那么廣博的學識,但對子女同樣嘔心瀝血、言傳身教;而我之于傅聰,當然達不到那么高遠的藝術造詣,但同樣得益于父親的教導,同樣對父親熱愛和敬仰。
記得小學時老師布置過一篇作文,寫自己最崇拜的人,豪不猶豫地寫上了父親,至于理由已然模糊,但那份堅決、果斷記憶猶新。
姐姐看了那篇作文,感慨地說,她也做過類似的作文,也寫的是父親。
在兒女心中,父親永遠世偉大而成功的。
他就是一座山,庇護著我們這些樹木,從小樹苗到參天大樹,他仍不斷地提供養料助我們成長。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
不經意間看到他的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觀察發現他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
每當此時,我都想跟他說:“爸,忙了這么多年,該歇歇了,去享受一下。
”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其實很早就有這些感受,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感情越來越強烈,但一直僅限于想法。
要謝謝《傅雷家書》,促使我把它寫成文字。
父親是一本寫不完的書,僅這些文字當然言不盡興,但總也算是邁出第一步吧。
本來是打算就《傅雷家書》寫一篇讀后感的,正進行中思緒卻擺脫束縛,隨興而至了,結果就成就了這篇文字。
雜亂之處,只好請各位見諒了
《傅雷家書》推薦語
日曬雨淋 奪眶而出 孤立 凍餓之虞 所未聞 鄭重其事 知足安命 重見天日 與世 不毛之地 好高騖 逞強好勝 好吃懶做 好大喜功 好色之徒不可思議 用之不盡 煽動顛覆 健康安寧 交友娛樂赤膽忠心 忠心耿耿 舍己救人 光明磊落 拾金不昧 不識好歹 三好二怯 束身自好 說好嫌歹 好自為之好逸惡勞 游手好閑 好自為之 綠林好漢 浩氣凜然經驗教訓 聊以自慰 一心一意 安塞腰鼓 驚心動魄嘆為觀止 浩氣長存 泛浩摩蒼 聲勢浩大 昏昏浩浩 浩氣凜然 浩然之氣 殷浩書空 東風浩蕩 汪洋浩博 人煙浩穰 英勇善戰 足智多謀 不屈不撓 百折不撓 堅韌不拔 知難而進 無可奈何 劫后逢生 自食其力堅持不懈 絕處逢生 波瀾起浪 自強不息 臨危不懼 樂于助人 毅力驚人 不畏艱險 一心一意 屏氣凝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精衛填海 始終如一 始終不渝孜孜不倦 一絲不茍 專心致志 廢寢忘食 兢兢業業 勤勤懇懇 嘔心瀝血 夜以繼日 繼晷焚膏 堅忍不拔 鍥而不舍 九死不悔 木人石心 百折不撓 不屈不撓 傲然挺立 百煉成鋼 不撓不折 百折不摧 百折不回百折不撓 百折不屈 砥柱中流 鋼筋鐵骨 剛毅木訥剛中柔外 弘毅寬厚 堅定不移 疾風勁草 鐵壁銅山 銅山鐵壁 咬釘嚼鐵 中流底柱 柱石之堅 錚錚鐵骨 錚錚鐵漢 鋼正不阿 鐵面無私 逝死如歸 坐以待旦
【第1句】: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第2句】: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過感情的創傷,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作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第3句】: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
【第4句】: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作等待什么禮物一般地等著。
【第5句】:能夠把不朽的大師的不朽的作品發揚光大,傳布到地球上每一個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榮的使命
【第6句】:多少過分的談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
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
你能堅強,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
【第7句】: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第8句】:河,萊茵,江聲浩蕩……鐘聲復起,天已黎明……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愿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
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個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帶著,跟你一塊到無邊無岸的音響的海洋中去吧
名聞世界的揚子江與黃河,比萊茵河的氣勢還要大呢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有這種詩人靈魂的傳統的民族,應該有氣吞斗牛的表現才對。
【第9句】: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
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
〈一〉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
這一點我早預料到。
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地去爭取。
〈三〉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
……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四〉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五〉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六〉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
而是操心。
〈十〉……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
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
那么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
結果身心反而會舒坦,工作反而會順利。
采納采納啊
傅雷家書的讀書卡片
【第1句】:傅雷家書
【第2句】:傅敏
【第3句】:傅雷家書主要講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第4句】:該書由于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因此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純真、摯樸,令人動容。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對我們學生來說,值得一讀。
【第5句】:主要寫了四個方面: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