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被貶多少次
唐朝大文豪劉禹錫是中唐詩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歌呈現的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于此同時,他也是一位非常有遠見的政治家。但是,劉禹錫卻遭遇被貶的命運。而在劉禹錫的一生中,被貶多少次呢?
劉禹錫被貶
從劉禹錫一生來看,其實劉禹錫前后總共被貶三次,最初的原因,是因為劉禹錫初入官場,再加上長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在永貞改革開始之初,便大力的支持革新,與王叔文、柳宗元共成一派。但是,最后永貞革新失敗后,便被貶于朗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南省常德市,在朗州呆有十年,在此期間,也常常受當地官員的欺負,但是劉禹錫,能夠樂觀的面對,《陋室銘》便是當時寫的。
在十年后,劉禹錫被朝廷召回,回到長安之后,在一年春天,劉禹錫游玩時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詩,詩中隱約的包含對權臣的諷刺,《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以桃花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這便被人抓住把柄,之后便又被貶,這次被貶了十二年,十二年后,劉禹錫重新游玩到玄都觀的時候,又作詩一首——《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同樣的,劉禹錫又遭遇了第三次被貶,但是劉禹錫雖然為人性格倔強剛毅,但是面對自己被貶,并沒有消沉,而是積極面對,所以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劉禹錫被稱為什么
劉禹錫是唐朝中期的詩人、文學家、政治家,為人正直,剛毅,對待事情,有著自己的堅持與認知。劉禹錫本人夜市很支持永貞革新的,即使在失敗侯,還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面對權臣。并且,能夠奮勇直抒,堅持自己的看點。是一位少有的豪杰英雄,在后人眼中就是豪杰,所以,就被稱為“詩豪”!總體說來,“詩豪”還是很能概括劉禹錫的整體風格的',不管是從性格,還是風格。
同時,劉禹錫的“詩豪”之風也是能夠自成體系的。首先,這個“豪”能夠代表一種“雄渾蒼老,沉著痛快”的風格,比如說,劉禹錫的《后村詩話》等等,其次,這個“豪”也能表示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即使被貶,也要樂觀堅強的活著,這樣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劉禹錫是什么家
提到劉禹錫,我們往往都會想到,他是那個能夠寫出“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的有靈性的詩人,或者是那個發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文人騷客。不管怎樣,劉禹錫在我們眼中,更多的是一位文學家,詩人。殊不知,其實劉禹錫也是一位政治家。
劉禹錫像劉禹錫,七七一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出身于文學世家,家中都是文人儒士,崇尚儒家文學,劉禹錫從小便受儒家文學的影響,整個人的思想都是偏儒家的。所以,劉禹錫在朝為官,遇到永貞革新的時候,便大力的支持。
所以,劉禹錫與柳宗元都是王叔文派,支持革新,能夠為百姓著想。雖說,最后革新失敗,劉禹錫被貶,但是劉禹錫還是微笑面對生活,并且保持自己的堅持,在自己創作的詩篇散文中,便隨處可見有種嘲諷權臣的感覺。除此之外,劉禹錫還是一位散文家,劉禹錫也創作了不少的散文,《陋室銘》便是其中最經典的一首,這篇散文,簡單精煉,語言優美,風格爽快清新,是后人傳唱的典范。劉禹錫還被后人稱為“詩豪”,白居易還曾評價為“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同時劉禹錫還和柳宗元共稱為“劉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