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介紹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公歷11月7日或8日。這個時節表示涼氣漸入人體,寒潮頻繁出現,也是中國南方人民補充冬令營養的重要時刻。
古詩詞中的立冬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中就有著豐富的描述季節變化的詩歌。而關于立冬,不少古人都留下了動人心魄的作品。
白居易《早起立冬九思》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寫下《早起立冬九思》,文中通過對自然景象和自身情感的描繪,表達了對時節更替、生命流逝等深刻哲學問題的思考。
“天涯路遠難歸去,風雨蕭條伴夜寒?!?/p>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季節交替之際遭遇到的孤獨與無助。他用“天涯路遠”形容內心彷徨,用“風雨蕭條”表現時間帶來的不安與憂慮。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代文學巨匠陸游的這首詩則更多地是表達對立冬寒意的感慨。詩中描寫了一個人在清晨起床,迎著寒風走進園子里,在大自然的懷抱下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菊殘破露嫩,霜重斜陽黃。今宵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p>
作者用“菊殘”、“霜重”等詞來形容立冬之后的天氣情況,然后再用“春氣暖”、“蟲聲新”來反襯此時春季漸近以及生命力的頑強。
總結
古人們通過對立冬這個節氣的感悟和表達,不僅展現了他們對自然環境和生命本質的深刻認知,也使我們看到了歷史長河中那些曠世奇才所散發出來的心靈光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