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詩人向晚 向晚,男,原名李唯偉,1993年生于安徽亳州。主要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等創作。大量作品在《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等刊物發表。
松林
作者:詩人向晚
松林
下午5點,在這個呆滯的窗口里
松林。像個羸弱的老人
緩緩地邁入遲暮
一生的懊悔、遺憾如影子
越扯越長
并且在風中,哭聲也越來越響
忽然感到自己如一葉
下海的孤舟
——在面對塵世的大海時
如此沉默。當天空徹底黑暗下來
那松林的痛苦
幾乎就是你的痛苦,在朦朧的
睫毛中,你看著它
一點點溶入夜空的包圍
這比送別一位知己
還要令人心疼。你索性
回到下午
靜坐的地方,可淚水還是落了下來
點評
本詩最大的特點就是“瘦”,像一幅宋徽宗的瘦金字。這也恰好迎合了主體意象松林的風格。化繁就簡——除了一個生命體所該具有的基本征象之外,其余的什么也沒有。詩歌開頭,言簡意賅,僅用15個字,便將時間、地點、人物(松林)交代清楚。“像個羸弱的老人緩緩地邁入遲暮”。松樹與老人的可比性,取自二者之間外在形象的通性。比如說“羸弱的”、“緩緩地”。詩人傳神地刻畫出松樹的蒼老之態。
通過神情,體貌,動作三方面的描述,將松樹即將“遲暮”的情景清晰地推送到眼前。“一生的懊悔、遺憾如影子越扯越長,并且在風中,哭聲也越來越響”松林被高度擬人化,它的“懊悔”,“遺憾”,“哭聲”都被詩人借用過來表達自己。悲傷至此,緣何而起?這一伏筆唆使人去探求真相,從而增加詩歌的神秘感與吸引力。“忽然感到自己如一葉下海的孤舟——在面對塵世的大海時如此沉默。”
詩人調轉筆鋒,將松樹的畫面調換成孤舟與大海。不難看出,這種虛化的意境使詩歌的主旨更加深入和開闊。詩人的“沉默”,是面對塵世的大海而不可溶入,因此凸顯出這種“沉默”的不可抗性。正如阿桑的一首歌里所唱的,“孤單,是一群人的狂歡。”“當天空徹底黑暗下來,那松林的痛苦幾乎就是你的痛苦”痛苦的外延在悄悄地擴大,從松林的個性上升為與詩人一同感知的共性。
第二人稱“你”,表明詩人對自己的冷靜旁觀、審視。詩人不入流,卻因此承受近乎自閉的痛苦。莫名的恐懼與寧愿使身心有所被打擾的矛盾、糾結在一起。“你看著它一點點溶入夜空的包圍,這比送別一位知己還要令人心疼。”這是本詩的點睛之筆,是打開心結的鑰匙。“一點點溶入夜空的包圍”不是指單純意義上的分別,就如同“送別一位知己”。而是松林成為夜空的一部分,失去了自我。
古來,松喻意高潔,是歲寒三君子之一,傲然風骨。而此刻與黑夜儼然成為一體,從詩人眼前遁形。這也意味著詩人內心深處對某一種堅持定力的喪失。“回到下午靜坐的地方,可淚水還是落了下來。”詩人被窗外夜的黑逼回到他原來孤獨的位置,像一幅孤單的剪影,有極黑的夜做襯底。那一刻,詩人的淚水是大寫、特寫的,帶著一股沖擊的力量呈現出噴發的狀態,昭然內心承受的巨大的撕裂。(點評網友:紫夢微醺)
筆名:
詩人向晚
向晚,男,原名李唯偉,1993年生于安徽亳州。主要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等創作。大量作品在《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等刊物發表。曾入選《2024中國最佳詩歌》《中國2024年度詩歌精選》等各種選本和年鑒。曾獲多個全國詩歌大獎。曾參加《人民文學》第三屆“新浪潮”詩會等。
《松林》古詩詞素材
上一篇:《念奴嬌·昆侖》古詩詞素材
下一篇:《青紗帳》古詩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