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陀就像太陽:太陽遠離烏云密布,佛陀遠離煩惱障礙;太陽的光芒普照大地,去除一切世間的黑暗,佛陀的智慧照遍宇宙,去除一切生命的無明;太陽的溫暖能令一切萬物生長,佛陀的慈悲培植一切眾生的善根。
【第2句】:【禪語悟道】學會用一顆樸素的心去看待得失。我們常常都想要擁有很多東西,其實在得到那些東西的時候,也可能會帶來另一些煩惱。當我們用最簡單質樸的心去奮斗的時候,我們是單純的,我們的心情也是愉悅的。如果說美景存在于世界的某個地方,不如說它存在于干凈的心地,心靈豁達,光明開朗,才是人世間最美的風光。
【第3句】:【禪心佛語】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多面性,天下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完全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就好像時間本無所謂長短,有了鐘表,就有了長短;人生本無所謂苦樂,有了欲望,就有了苦樂。一切好壞都是相對而言,或者說是由我們的“心”來決定的。即所謂,一切唯心所現,一切唯心所造。
【第4句】:【禪心佛語】人人都希望事業(yè)有成、有地位、受人尊敬,所有的美好都降臨在自己身上,一夜醒來,10萬就變成100萬。這不是沒有可能,只要正確利用空性原理就可以辦到。
【第5句】:【禪心佛語】何謂戒定慧?防非止惡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隨緣曰定。心境俱空,照覽無惑曰慧。防止三業(yè)之邪非,則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則自照萬象,即由定生慧。
【第6句】:【禪心佛語】有些人事,看不清會糾結,看清了會心痛。人生如一粒塵埃,渺小、短暫和脆弱。表面是自己做主宰,實際上卻被天地、人道主宰著。很多變遷,你無法左右,只能隨緣。
【第7句】:用一顆寬容和包容的心去感觸生命中的人和事,用一顆感恩和感動的心去感激你身邊的人,你會覺得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麗。比地大的是海,比海大的是天,比天大的是胸懷!因為有一份美麗心情,生活就會充滿浪漫,充滿了詩意。
【第8句】:【禪心佛語】往昔由于經常布施過,今生中才會財富圓滿,此富足絕非無因無緣而來。當我們如今擁有財富之時,若舍不得布施、慳吝固守,則來世必定會乏少財富,那時將不得不感受貧窮之果報,此為因果不虛之規(guī)律。
【第9句】:【人生禪語】智慧是生命的橋梁。生命之所以能夠煥發(fā)光彩,是因為有了智慧。智慧不是簡單的聰明,它是人生經驗的積累,是學習和踐行的果實。人生只要擁有了智慧,就像黑夜有了月光,就像航船有了指南針。要勤于積累你的智慧,善于運用你的智慧。每當人生面臨絕路,只有智慧之橋能將你安然引渡到希望的彼岸。
【第10句】:父愛就像佛的禪,無法言說,沒人能說清,只能用心去領悟,用愛去感知,用責任去深深體會。父愛更像茶一樣甘甜、醇香,但只有慢慢品方能體味。
【第11句】:我們很容易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困擾,想什么都是最壞的結果,看什么都不如意,見什么人都心煩,自己不開心,周圍人也跟著不開心。那怎么做才能擺脫負面情緒呢?試一試這樣做,請慢慢用鼻吸氣、慢慢用嘴吐氣,放松自己的身體,用身體最舒服的方式安坐在那里,能坐多久就坐多久,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12句】:經書禁咒術,工巧諸技藝,盡現行此事,饒益諸群生?!毒S摩經》卷中,佛道品菩薩于三千大干世界中,無有一事而不知者:若偈、若辭辯、若咒術、若戲笑、若歌舞作樂、若工巧?!洞髮毞e經》卷一0七,大乘方便會
【第13句】:在生活中,人們難免與周圍的人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磕磕碰碰,沉溺于這樣的小事中不能自拔,不僅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系,還會因此少得很多快樂。我們要學會記住一些美好的東西,忘卻自己的不滿之心,如此便能活得自在、輕松,能夠坦然地面對旅途中的風風雨雨。
【第14句】:蕓蕓眾生處在這個婆娑世界上,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得很幸福、很快樂,但是事實上不如意的事經常會發(fā)生;唯有多行善事、多結善緣、多講好話、多撒播歡喜的種子,才能少計較、少煩惱、少發(fā)脾氣,才會得到幸福和快樂。
【第15句】:若有比丘犯禁戒已,僑慢心故,覆藏不悔,當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薩摩訶薩為護法故,雖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無僑慢,發(fā)露悔故。《大般涅槃經》卷六,如來性品
【第16句】:【禪心佛語】迦葉尊者為佛法延續(xù)至今仍守衣在定,虛云長老在云南前后三十年,以“為佛教保有一領大衣”之悲愿,辟山啟土,恢復叢林,中興祖庭,傳戒授法,整飭道風。其慈心悲愿終于感化一方,滇中僧俗歸心正法,雞山佛教名聲日隆,德澤普被,道風遠播。
【第17句】:人生的四個態(tài)度:【第1句】:能走多久,靠的不是雙腳,是志向,鴻鵠志在蒼宇,燕雀心系檐下;【第2句】:能登多高,靠的不是身軀,是意志,強者遇挫越勇,弱者逢敗彌傷;【第3句】:能做什么,靠的不是雙手,是智慧,勤勞砥礪品性,思想創(chuàng)造未來;【第4句】:能看多遠,靠的不是雙眼,是胸懷,你裝得下世界,世界才會容你。
【第18句】:也許壽命不到一個月的小蘑菇不理解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生于夏死于秋的蟬不知道一年中有春天和冬天。但是,那些即使只活幾秒鐘也覺得自己活了一輩子的生命,才真正活出了生命的滋味,因為它們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生命之路。
【第19句】:佛學上有句話叫“心無所住”,即一個人的心執(zhí)著于什么,就會被什么困擾??粗孛娜?,他的心就往往只停留在名利上,進而被名利困擾、勞累,人生也就變得索然無味。淡泊名利,方能還自己的心靈自由。
【第20句】:無論我們覺得自己是多么的有才能,多么富有、多么有權勢,請不要總去和他人一比高低。大海縱然遼闊,海的盡頭還有一片更寬廣的天際,所以如果要較量,就和自己的內心較量,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對手——那就是我們自己,自己才是那座難于逾越的最高山峰??朔N種缺點,超越自身的缺陷,才是真正的勇者。
【第21句】:人心之煩,煩在計較;人生之苦,苦在執(zhí)著;人生之難,難在放下。生活中,你在意什么,什么就會折磨你;你計較什么,什么就會困擾你??v使天大的事,當你用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去面對時,就會發(fā)現其實沒什么,只是自己想的太復雜而已。事如風,不過一陣子,無論是繁是簡都會過去...
【第22句】:【佛心禪語】自己打敗自己的失敗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zhàn)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成敗不在于年齡,而在于健康和氣質,健康鑄就人生的變量,氣質成就人生的目標。
【第23句】:【佛心禪語】《大智度論》云:“能行說為正,不行何所說,若說不修行,不名為智者?!比缯f修行,按佛的教法去實行,才能調伏自心,生起佛法的證德;只是口頭上談論,不如教修行,則像談藥方而不服藥一樣,不能凈治自心,成熟相續(xù)。
【第24句】:【禪心佛語】跟隨五祖修行多年的神秀當時已經年近花甲,經過多年的修行,他已經達到了極高的境界,距離成佛不過咫尺之遙,但就在這時他回頭一瞥,看到了“六祖”離自己也是近在咫尺,他猶豫了,就是這剎那的猶豫,把他的人生導向了另一個方向。
【第25句】:【禪心佛語】堅持做自己,而不是被別人修改的面目全非。人生的弓,拉得太滿人會疲憊,拉得不滿人會掉隊,我們要學會張弛有度。沒有朋友會孤單,沒有敵人會失敗。因為朋友是用來依賴的,敵人是用來激發(fā)潛能的。沒反應也是種反應,沒表情也是種表情,不選擇也是種選擇不回應也是種回應,這才是真正的高手。
【第26句】:四、社會福利——佛陀教育我們,延續(xù)本性的良知慧命,必須造福人群。因此應以四分之一的基金,奉獻于弘揚宗教正法,做社會福利善業(yè),如此亦可進修自己的福德智慧。
【第27句】:【禪心佛語】當你被身邊人誤會時,解釋一兩次就夠了。如果他不愿再相信你,再多解釋也無濟于事。因為他不信任的,已不再是那句話,那件事,而是你這個人。與其耗費精力的去說服對方,不如踏踏實實做好你自己。不要急著去證明,因為在著急中只會越描越黑。而要學會在時間中改變,因為歲月會讓清者自清。
【第28句】:【佛心禪語】少欲知足非常重要,輪回中的痛苦及生死疲勞都來源于貪欲。譬如你一直想要得到更多的財富,這表示你心里一直不滿足,有了還要更多,多了還要更好。結果會達到一個極限,最后你就會變得與現實抗爭。如果你的抗爭失敗了,你就會跌入失望的深淵,變得沮喪不已。這就是欲望最可怕之處。054。
【第29句】:【心靈禪語】煩惱的心情,懲罰的是自己,不開心的日子,是把自己打折處理了,上蒼只眷顧那些堅強的人,不放棄信仰的人,快樂只圍繞那些知足的人。
【第30句】:心善則美,心純則真。人之靚麗,并非容顏而是內心,心存善念,非靚也美,非富也貴;人之真誠,并非話語而是純潔,心靈純潔,不語也真,不訴也純。善惡一念間,莫以小善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行走塵世,不求虛名,但求無愧;不求浮利,但求心安。坦坦蕩蕩,安詳自在,其言也善,其心也真。
【第31句】:經常念及人生的困惑,會使心靈在重負下受傷;從不思考人生的困惑,會使心靈永遠輕浮淺薄。人生不是一場游戲,只有經歷浮沉,心靈才會有歸屬;人生也不是一場勞役,只有學會放下,心靈才會真正地解脫。
【第32句】:【禪語人生】眾生心病,擁有的人煩惱“失”;沒有的人憂慮“得”,患得患失,卻成憂愁。若是身一無所有,則心一無掛礙——沒有得失的牽絆,沒有物質的積累,心靈自然沒有掛礙。這是圣者所有的境界,也是學佛者所求的境界。
【第33句】:不計人間事,便能使心靈獲得釋然,使人生獲得快樂。把心放平,就是一泓平靜的水;把心放輕,就是一朵自在的云。云散因為風吹,美好因為寬容。立身處世,以忍為上;與人相處,能忍則安。天下雖大,大不過忍;江河雖寬,寬不過忍。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第34句】:【禪語人生】一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二活多干、話少說、群眾心里有秤砣;三少吃鹽、多吃醋、少打麻將多散步;四按時睡、按時起、跑步游泳健身體;五夫妻愛、子女孝、家和比啥都重要;六官再大、錢再多、閻王照樣土里拖;七行點善、積點德、心里常念彌勒佛;八吃點虧、吃點苦、傻點笨點也是福。
【第35句】:【禪心佛語】若自己不明了,須參善知識,了卻生死根本。若不見性,即不名善知識。若不如此,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回,三界受苦,無出期時。
【第36句】:與世為善,隨處結祥云,這也是我們作為人類要學會遵循的一個處事原則。以己心換彼心,以己愛博彼愛,他人他物所不能承受的,必定也是自己所不愿的。天地萬物因果循環(huán),花開花落相處是緣,往來皆客聚散隨緣,一盞清茶心結千年。
【第37句】:【禪心佛語】當你擁有足夠的財富時,你需要知足常樂,提升自己的境界,更好的超越自己。對于一般人來說,需要上進心和勤勞的心,體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知足,當你啥也不是啥也沒有的時候用知足的心態(tài),那你將一事無成。因為,你用錯地方和時候了。你必須先綻放,然后別人才能看得見光芒。
【第38句】:【佛心禪語】光云:有一國僧,體解空宗,問及智者教法。梵僧云:“曾聞此教定邪正,曉偏圓,明止觀,功推第一?!痹偃龂诠?,或因緣重至,為翻唐為梵,附來,某愿受持。屢屢握手叮囑。詳其南印土多行龍樹宗見,故有此流布也。光不知所終。)
【第39句】:功名、利祿、美女,是男人的三道坎,哪一道坎上不是尸橫遍野、血雨腥風?哪一道坎上沒有爾虞我詐、你爭我奪?身體和心靈的戰(zhàn)爭是這三道坎上永恒而唯一的風景。
【第40句】:謂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如是四雙八士,是名世尊弟子僧,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供養(yǎng)、恭敬、尊重之處,堪為世間無上福田。《雜阿含經》卷二十,第554經
【第41句】: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一句智慧的禪語,包含著人生全部的真諦。不是擁有幸福的人才幸福,只是能夠感受幸福的人才幸福;人,之所以快樂,不是因為得到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包容的多。人,之所以充實,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因為賞識的多感受的多。
【第42句】:【禪心佛語】生活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會有悲歡離別,此乃人之常情,用生命的微笑,執(zhí)著的追求,頑強的拼搏去奮斗,從容自如地面對磨難與打擊而永不反悔,心淡如菊的人會活得更豁達更快樂。保持一顆心淡如菊,不求非份之想,只求順其自然,辛勤勞作走富路,安份守紀做個人,平平安安過日子,知足常樂享天年。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是需要用苦難浸泡的,沒有了傷痛,生命就少了炫彩和厚重。只有在傷口中盛開的花朵,才是陪伴我們默默前行的風景。不要在意小小的委屈,難過只是心情的點綴,而不是制約靈魂的枷鎖。該銘記的,就把它雕刻在心靈的石碑上;該淡忘的,就把它融入宣泄的淚水中。讓我們從困苦中借力,在隱忍中堅強。
【第44句】:【禪心佛語】第三,舍利弗在教化眾生方面,可以說做到了善巧方便,能夠“善能教化,示教照喜”,即不僅可以教化,而且善于教化眾生,這是“善于說法”的表現。
【第45句】:淡是一種釋然,也是一個生命的過程,只有經歷了塵世的風霜雪雨,感悟了世間的愛恨情仇和歷練了無數個跌宕起伏,才進入淺染心事淡談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寧靜所致,便遠去了悲與痛,心就平和了。
【第46句】:【心靈平靜的禪語】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是很累的,你現在不累,以后就會更累。人生是很苦的,你現在不苦,以后就會更苦。萬物相生相克,無下則無上,無低則無高,無苦則無甜。唯累過,方得閑;唯苦過,方知甜。趁著年輕,大膽地走出去,去迎接風霜雨雪的洗禮,練就一顆忍耐、豁達、睿智的心,幸福才會來。
【第47句】:【佛心禪語】短暫的人生,就像月光落在巖石上,月光輝映下,那碧玉般清妙的巖石姿態(tài),雖然不會常在,但它的美妙,卻驚人地裝點著叢林大地。在短暫的人生中,只有善于把心安住在體味和向往美好的人,才能聽聞到這種清寂無聲的天籟。>>
【第48句】:【禪心佛語】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惟一、永遠的依靠,是我們真正的朋友,我們應當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大自然,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大自然對人類的恩寵。
【第49句】:【禪心佛語】當我們有十分在乎,會帶來十分的壓力;有一百分在乎,會帶來一百分的壓力。當這種在乎超過一百分時,我們就會被自己制造的在乎徹底壓垮?;蛟S有人會說,人在世間有各種身不由己的責任,隨便一句“放下”,不是不負責任嗎?須知,不粘著不等于不努力,而是在積極努力的同時,不被結果和成敗所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