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一邊寫作業,一邊聽收音機。媽媽看見了,笑著說:“你真是吃著烤鴨還要摸烤鵝。”(河北·滄州)
【第2句】:【家里無賊賊不來】(諺)家里如果沒內賊,外賊是進不來的。指外賊行竊,往往離不開家賊作內應。也泛指外界壞人作亂,總有內奸幫襯。
【第3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釋義:哼啥二將:佛教守護廟門的兩個神,形象威武兇惡,看了使人害怕。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他們兩個被描寫成有法術的督糧官,一個鼻子里哼出白氣,一個口里晗出黃氣。后來用“哼哈二將”比喻有權有勢的人手下的兩個得力幫手;也比喻狼狽為奸的兩個幫兇。哼哈二將雖然不鎮廟,可是還能起嚇唬人的作用。比喻有某種身份的人,在客觀上就起某種作用。例句:有咱們在干部里面摻和著,不管他拿咱們當不當神仙拜,咱們倆總是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
【第4句】:【好俏不穿棉,凍死不可憐】(諺)俏:俊俏。一心追求外觀俊俏,嚴冬也不穿棉衣,這種人凍死也不必可憐。指為求外表美而不顧健康是不可取的。
【第5句】:老鼠啃書本——字字句句落了肚
【第6句】:小叔想把院子里的一棵小榆樹往別處移栽,可不知何時移容易活,于是就去問三爺爺。三爺爺摘下帽子彈了彈塵土說:“桑栽骨朵兒槐栽芽兒,榆樹栽個冰凌碴兒!”(河南·虞城)
【第7句】:飯店里賣衣服——有吃有穿
【第8句】:【麥收八十三場雨】(諺)八十三:農歷的八月、十月和三月。八月有場好雨,保證種好;十月有場好雨,麥根扎牢;三月有場好雨,顆粒飽滿。指農歷八月、十月、三月各有一場好雨,就能保證麥子豐收。
【第9句】:【靠邊站】(慣)1比喻失去職務或權力。2比喻受冷落。3比喻沒有機會參與。 也作“靠邊風涼”。
【第10句】:【時來頑鐵也生光】(諺)人在走紅的時候,事事如意,明明是一塊頑鐵,也會發出光輝。舊指人總是受著命運的支配。 也作時來頑鐵皆光彩,運去良金不發明。發明:閃耀著明亮的光澤。 時來鐵也生光,運退黃金失色。
【第11句】:【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釋義:比喻捕捉的對象絕對跑不了,輕易就能捉到。“擒“又作“拿”。例句:觀音保說:“到那時,不管他是金銀財寶,還是人命血案,我們就會是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
【第12句】:【剛出穿的瓦盆——一套一套的】(歇)本指瓦盆規格齊全成套,轉以形容人口才好,說起話來滔滔不絕,頭頭是道。
【第13句】:【肉饅首打狗——有去無來】(歇)饅首:饅頭。本指狗咬走饅頭再不回頭,轉指人一走再不回來,或回不來(多指死去)。也指東西拿出去再也收不回來。 也作肉饅頭打狗——有去無回。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 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第14句】:【肚子里撐船】(慣)形容人心胸寬廣。
【第15句】:考上秀才想當官,做了皇帝想成仙——欲望無窮
【第16句】:【開倒車】(慣)比喻逆潮流而動,向后倒退。
【第17句】:【法場上的麻雀——膽子早嚇大了】(歇)法場:刑場。指經歷險境多,膽子早變大了。
【第18句】:【伸著腦袋讓人彈】謂不會處理事情,老是被動,吃虧。浩 然《艷陽天》:“他有什么謀略,光會伸著腦袋讓人彈。”
【第19句】:【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父】(諺)狀元:舊時科舉殿試第一名,也泛指各行業中的拔尖人物。指徒弟的技藝往往超出師傅。
【第20句】:【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諺)指凡事有它有利的一面,也就必定有它有害的一面。
【第21句】:【強龍不壓地頭蛇】釋義:比喻外來人盡管厲害,也斗不過當地的勢力。例句:行者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讓我遠鄉之僧。也罷,這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
【第22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學,又是鄰居,可屢次考試總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媽媽。媽媽說:“人家小梅可是鴨子游水,看似優哉,使的是暗勁。”(河南·鄧州)
【第23句】:【車到山前必有路】釋義:事到臨頭,總有辦法解決。例句:“車到山前必有路。天老爺自然給人鋪排,既是叫咱往那么遠去,自然送到咱地頭。”
【第24句】:【此一時,彼一時】釋義:指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不能同樣看待或一概而論。例句:此一時,彼一時。那時他要不裝裝過激派的樣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當得上今天的大使。
【第25句】:眼望玻璃窗——看得過去
【第26句】:【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慣)指言行不一致或耍兩面手法。
【第27句】:大冷的天,我在刷洗臟鞋,凍得直哆嗦。媽媽嗔怪我說:“狗伸舌頭(指天熱)你不干,雞提爪(指天冷)時來精神。”(山東·萊蕪)
【第28句】:等公雞下蛋——沒指望
【第29句】:【爭氣發家,斗氣受窮】(諺)斗氣:憋著一股氣與人比排場比闊氣。指爭氣能使人奮斗成才,振興家業;斗氣卻會使人奢侈腐糜,錢財耗盡。
【第30句】:【 銀樣蠟槍頭】謂中看不中用。語出《西廂記》。成語:虛 有其表。古華《相思樹女子客家》:“地名不好,只要人中用。 人不中用,銀樣蠟槍頭,于國于家何益?”
【第31句】:弟弟和小文鬧起了別扭,奶奶生氣地批評弟弟,弟弟不服氣:“奶奶只幫別人,不幫家人。”奶奶說:“我這叫‘認理不認人,幫理不幫親’!”(河南·寧陵)
【第32句】:【花又不損,蜜又得成】(慣)比喻既沒有受到損失,又得到了好處。
【第33句】:木魚張嘴——等著挨敲
【第34句】:老鼠吃秤砣——嘴硬
【第35句】:醬油店里打架——爭風吃醋
【第36句】:抬棺材上陣——拼命
【第37句】:【端公盆,說公理】(慣)指主持公道,說公平合理的話。
【第38句】:【廟門口的獅子——是石】(歇)石:諧“實”。指事情屬實。
【第39句】:【人熟狗不咬】(諺)狗見到熟人不咬。指人熟地熟好辦事。
【第40句】:【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指辦公室的工作人員 作風散漫拖拉,紀律松弛。成語:無所事事。電視《實話實 說》:“人們說: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機關于 部作風自由散漫,要設法改變。”
【第41句】:【 照與子抓藥處方上的藥,不能隨便更換。】表示嚴格執 行,或刻板的模仿。《北京日報) (1987,7,16):“他們從那些 不法商人那里得到了啟示,心有靈犀一點通,也開始照方子 抓藥。”
【第42句】:【男兒不發狠,到老受貧困】(諺)男子漢做事如果沒有決心和毅力,因循怠慢,一輩子要受困窮。指人安身立命,貴在抓緊機遇,果斷行動。
【第43句】:我雖然總愛花零錢。可有時一天只花一角錢。媽媽說:“一角錢?燕子銜泥壘大窩。”(山東·昌樂)
【第44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得了人家好處,不容易堅持 原則。張賢亮《河的子孫》:“不過,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軟。兩碗香噴噴的羊肉大米飯下肚,不給人家撂下些啥, 總覺得過意不去。”
【第45句】:【 強徒遇見打劫的】不講理的人遇到了對手。類似的:強 盜碰見賊爺爺/草寇遇到強人。古華《九十九堆禮俗》:“更 為有趣的是,說是這搶了寶物的蒙面大漢,跑到牛王廟的黑 山坳地方,冷不防又叫另一個埋伏在路邊的人搶了。真是 草寇遇到強人,強中更有強中手。”
【第46句】:【識得秤來姜賣完】謂學會了本領用不上,有力無處使。 文章:“到了這種地步,后悔也晚了,正應了那句老話:識得 秤來姜賣完。”
【第47句】:字要簡潔方為妙。
【第48句】:【出處不如聚處】(諺)出處:物品的原出產地。聚處:物品的貿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產地不如在貿易場所充足。也指從原產地購物,遠不如從貿易場所購物方便。 也作“產處不如聚處”。
【第49句】:【被窩里放屁——獨吞】(歇)譏諷人獨占財物或好處。 也作“蒙被子放屁——獨吞”。
【第50句】:【千口吃飯,主事一人】(諺)主事:主管事務。指一個群體里入員再多,出面主事的頭領只能是一個。
【第51句】:【長命債,長命還】(諺)指長期拖欠下的借款,只能慢慢地分期歸還,不能立馬還清。
【第52句】:【百年松樹,五月芭蕉——粗枝大葉】(歇)本指百年松樹枝干粗,五月芭蕉葉子大,轉喻做事不細致,不認真。
【第53句】:賈寶玉和史湘三哭賈母——各有各的心思
【第54句】:我家的鬧鐘壞了,為了不耽誤上早自習,我纏著爸爸連夜去修。爸爸說:“慌啥呢?有雞叫天明,沒雞叫也天明。明天不誤你上早自習就是。”(河南·淮陽)
【第55句】:【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釋義:不要栽種不結籽的花卉,不可與不講信義的人交往。例句:“家中平安兒小廝,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吳驛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與玳安有奸,要羅織月娘出宮,恩將仇報。……正是: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第56句】:【擔折知柴重】(諺)折(she):折斷。指挑柴的擔子壓斷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過大的壓力,才體會到責任的沉重。
【第57句】:【 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意即個人 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國家,也說:公家、集體。反義說:家事 再小是大事,國事再大是小事。《小說月報》(1980,2):“國 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話雖不 錯,可惜只是講給我們這樣的人聽的。”
【第58句】:【長不過五月,短不過十月】(諺)長:此處指白晝天長。指農歷的五月,白晝天最長;農歷的十月,白晝天最短。 也作“長五月,短十月”。
【第59句】:【此地無銀三百兩】釋義:古代民間故事: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地上插一木板,上寫:“此地無銀三百兩。”比喻想隱瞞、掩蓋,結果更加暴露。例句:劉稻村最后冷笑了笑說:“哼!此地無銀三百兩!請回去吧。”
【第60句】:【城樓上雀兒——好耐驚耐怕的蟲蟻兒】(歇)城樓:修建在城門洞上的樓,用來瞭望敵情和指揮作戰。蟲蟻兒:方言,稱麻雀一類的小鳥。比喻見過世面,經得起驚嚇的人。
【第61句】:【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釋義:只有沒本領的人,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例句:“難是難,可世上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
【第62句】:狗吃主人心肝一忘恩負義
【第63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諺)饑餓時就顧不上飯食的精粗,寒冷時就顧不上衣服的貴賤,慌忙時就顧不上路途的安危,貧窮時就顧不上妻子的美惡。 指在人需求最急迫的時候,便談不到從容選擇。 也作饑不擇食,寒不擇衣。 饑不擇食,慌不擇路。
【第64句】:【 站著進來,躺著出去】活著進來,死了出去,指被殺害。 《法律與生活》(1999,5):“這不是你們吹牛的地方,今天這 兩瓶酒不見底,就叫你們站著進來,躺著出去。”
【第65句】:蘿卜地里栽大蔥——想冒頂
【第66句】:閻王擺手——沒救;無法
【第67句】:【不為五斗米折腰】此語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不向惡勢力低頭,有強烈的正義感。典出唐房玄齡等著的《晉書·陶潛傳》:“潛嘆日:‘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發生在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陶淵明身上。公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這年冬天,潯陽郡派遣督郵劉云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劉云是一個貪婪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驛館,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素來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鑒于上司的面子,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時陶淵明再也忍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從此隱居南山,終身不仕。才有了“種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山水田園詩。后人很欣賞陶淵明這種不向小人低頭的品質,于是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BBB便流傳開來。
【第68句】:豐收靠勞動,健身靠運動。
【第69句】:大伯看到別人下海掙了大錢,說:“我也要辭掉工作去打工,掙不來錢就不回來。”奶奶說:“做事都要留條后路,能吃過頭飯,不能說過頭話。”(河南·內鄉)
【第70句】:我既想學唱歌,又想學彈琴,還想學畫畫、踢足球、打乒乓球。結果,什么也沒學好。爸爸說:“全面發展是好,但要想取得成就,就得瞄準一個目標,專心致志。莫學籮筐千只眼,要學紅燭一條心。”(湖南·益陽)
【第71句】:【用哈哈鏡照人】歪曲別人的形象,錯看了人。《北京日 報》(1984,11,25):“但是有少數同志用哈哈鏡照人,把萬元 戶看歪了。”
【第72句】:【 新來乍到,摸不著】鍋灶原指新媳婦剛到婆家,尚未上灶 做飯。借指剛來,不了解情況,不熟悉。陳登科《風雷》:“我 們這里有句俗話:新來乍到,摸不著鍋灶。你要多住幾天才 能了解。”
【第73句】:【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指要質量好的,不要次的。 成語:寧缺毋濫。張賢亮《綠化樹》:“我是寧吃仙桃一口,不 吃爛梨半筐。要吃,就燜干飯!”
【第74句】:【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慣)常用來斥責人不是父母生養的,不孝順或沒人性。 也作石頭縫兒里爆出來的。 石頭縫里跳出來的。
【第75句】:【別人騎馬我騎驢,后面還有拉車的】意即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或說:人家騎馬我騎驢,后邊還有步行的。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別人騎馬咱騎驢,后面還有拉車的。咋 不濟,咱也鬧個中等兒啊!”
【第76句】:晚上停電了,媽媽就著手電筒的光切菜。這時,張叔叔來借手電筒,媽媽笑著說:“這個時候,手電筒就像是年三十晚上的案板,難借到啊!你還是去買支蠟燭吧!”(廣西·興安)
【第77句】:【千滾豆腐萬滾魚】(諺)指豆腐和魚多煮些時間才能入味。
【第78句】:【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釋義:指北方一些地區,十月里天氣還像春天一樣溫暖。例句:俗話說:“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可在北方,時進初冬,能吃上這又甜又酸的大柿子,也真算得上新鮮物了。
【第79句】:【盆朝天,碗朝地】(慣)形容東西放置無序,亂七八糟。
【第80句】:紅紅剛從學校回來,嫂嫂的孩子就“姑姑”“姑姑”地叫個不停。旁邊的奶奶對嫂嫂說:“你和紅紅像反貼著的門神,孩子倒怪親的。”嫂嫂說:“籮筐糞杈,孬好一家唄!”(山西·平順)
【第81句】:【唱戲的吹胡子——假生氣】(歇)吹胡子:戲曲中演員表演角色生氣時的動作。指假裝生氣的樣子。
【第82句】:夜貓子進宅——兇多吉少;準沒好事
【第83句】:天上裂縫——日月難過
【第84句】:【落在蜜缸里】(慣)比喻生活甜蜜,非常幸福。 也作泡在蜜罐里。 生在蜜罐里。
【第85句】:我愛說話,爸爸媽媽不喜歡我話多。爸爸說:“你知道人為什么長兩只耳朵、兩只眼睛、兩只手,而只有一張嘴?”我回答不上來。后來,在爸爸媽媽啟發下,我明白了:要多聽,多看,多干,少說話。(甘肅·華亭)
【第86句】:【冬不可以廢葛,夏不可以廢裘】(諺)葛:葛麻,夏季衣料。裘(qiu):冬季皮毛衣裳。指冬季雖然不穿葛麻衣服,但不可丟棄它;夏季雖然不穿皮毛衣裳,但也要把它保管好。泛指凡事要有長遠打算,不可眼光短淺。
【第87句】:【一犬吠形,百犬吠聲】(諺)吠(fei):狗叫。一只狗見到形影發出叫聲,許多狗聽到叫聲便一齊跟著叫。比喻人往往會在不辨真偽的情況下隨聲附和。 也作一犬吠形,群犬吠聲。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第88句】:【卻之不恭,受之有愧】釋義:指接受禮物,深感過意不去。例句:“既然這樣,只好全部收下。這實在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第89句】:【偷來的錢易盡,買來的官易壞】(諺)指偷來的錢花著不心疼,容易花完;買下的官來路不正,容易敗壞。
【第90句】:【人拉著不走,鬼拉著飛跑】(慣)指責人不跟好人學,光跟著壞人干壞事。
【第91句】:腳扎刀子一離心遠著哩
【第92句】:【 想過河又怕濕了腳】做事有顧慮,怕不利。類似的:又想 過河,又怕脫褲子。姚雪垠《李自成》:“經過這一夜暢談,特 別是自成已經流零出挽留之意以后,他知道他要么就入伙, 要么就斷然拒絕,不容他想下水又怕濕了腳。”
【第93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諺)山羊性愛吃柳樹枝葉。比喻行為不檢點的男子,總愛和女人在一起廝混。
【第94句】:【溜須】“溜須”用以諷刺那些阿諛奉承之輩的卑劣行為,源自宋朝。宋真宗時,寇準為丞相,丁謂為參知政事。一次朝中宴會,寇準喝湯的時候,沒注意湯汁沾在了胡須上。丁謂正巧看見,趕緊過來替寇準擦拭,寇準毫不領情地說:“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邪。”意思是說,你身為國家大臣,不是來替我擦胡須的。當場把丁謂羞得滿臉通紅。“溜須”一詞由此而來。所謂受辱后懷恨在心,決心找機會報復寇準。后來宋真宗患病不能上朝,丁謂就串通內侍誣告寇準陰謀擁立太子,把寇準貶出京城。當時,老百姓曾編成順口溜:“欲得天下寧,須拔眼前丁。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
【第95句】:【順得哥情失嫂意】(慣)這方滿意,另一方卻生氣了。形容很為難,兩面都不能得罪。 也作“順得姑來失嫂意”。
【第96句】:半夜洗衣月下曬——明是陽來暗是陰
【第97句】:春上經濟比較緊張,我們家喂的三頭豬又都病死了。爸爸嘆氣說:“真是屋漏偏遭連陰雨,船漏又遇頂頭風。悔不該為省幾毛錢,不給豬打防疫針。”(河南·南召)
【第98句】:黑瞎子懷孕——熊包(比喻軟弱無能的人)
【第99句】:【虎狼也有父子之情】釋義:虎狼這樣兇猛的野獸也有骨肉之情,人更應該有。例句:罪過,罪過!這孩子一難一度,投得個男身,作何罪業,要將他溺死!自古道:“虎狼也有父子之情。”你老人家是何意故?
上一篇:禪意文案-佛家禪語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