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凡諸佛菩薩進修之門,有正有助,有實有權。理事齊修,戒乘并急,悲智雙運,內外相資。若定立一宗,是魔王之種;或亡泯一切,成己見之愚。(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上
【第2句】:【禪心佛語】恒梓法師:生活是一場忙碌,敞開胸懷包容這個世界,其實還是裝得下自己裝得下壓力,命運的主動權就在自己手里。生命也是一場醒悟,走過所有陽光普照的日子,大大的胸懷,轉悲為喜,轉識成智,無論順境逆境,不要拿自己的習慣去衡量別人,幾分柔和,生命就不會太擁擠。
【第3句】:【禪語人生】心地的平和,是一種人生的境界,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生命的儀式,生活里總免不了被那些忽來忽去的問題所困擾,甚至被那些已經過去的煩惱卷土重來,懂得去欣賞生活,但不是煩惱的守候者和擁有者,人生這一場迎來送往,送走那些過往,迎接那些未來。
【第4句】:平淡的人懂得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所以人要放眼江山,胸襟開闊,為人熱情而不做作,處世誠懇而不虛偽。
【第5句】:【心靈禪語】人生短暫,不要讓自己活的太累,擠不進的世界,不要硬擠,難為了別人,作賤了自己;做不來的事情,不要硬做,換種思路,也許會事半功倍;拿不來的東西,不要硬拿,即使暫時得到,也會失去。
【第6句】:【禪語人生】我們選擇不了生命,但我們可以選擇走過生命的方式,做人要幾分淡泊,清風細雨,同樣有韻致,有詩意;做事要幾分從容,俯仰之間,依然灑脫,依然隨意。不刻意,不虛偽,沒有萬卷詩書的熏陶,我們有的是簡單歲月的樸素;沒有歷練滄桑后的成熟,我們有的是寵辱不驚的坦然。
【第7句】:【禪心佛語】每日分享:最近之親,莫過于血脈親;最濃之情,莫過于骨肉情。不管走在哪,都永遠念著父母的良苦心;不管做什么,都不要辜負親戚的期待情。讓故人安心,讓親人開心。端端正正地做人,規規矩矩地走路,平平安安地生活,幸幸福福地呼吸。
【第8句】:【禪語人生】我們要運用心的光明,解決逆緣所造成的沮喪。要讓心有一個溫暖的家,就是有一個光明平靜的一個心,就算是知道明天你會死,但是光明的心不會死去,因為有這樣的光明,所以即使是死,都不會看到死亡的黑暗。
【第9句】:【佛心禪語】不要抄近道,否則會白跑;不要繞遠道,否則會遲到;不要走邪道,否則會坐牢;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不要急著要,一定要戒躁;不要求回報,該到自然到;不要急得到,心靜便無惱;不要怕人笑,看誰笑到老;不要裝知道,不懂就請教。
【第10句】:世間人要想得個功名,尚需十年寒窗、忍辱負重,若要明心見性、成佛作祖,更非易事。參禪,在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之前,再大的阻礙再大的誘惑都要克服、斬斷,己心不明,力不可竭。尤需自警的是,不要自封及第狀元,不要冒充開悟宗師,不老實用功,卻走上禍己禍人之不歸路。
【第11句】:【每日一禪語】如實接受每一個當下所發生的任何事,好與壞都是生命的實相,在與煩惱相遇時,并不是除之而后快,它正是道途,是禮物,是開放心胸的機會,是無自性的空。真正這樣領悟之后,生命的主題似乎改變了,意義似乎也不同了,細心去做每一件事,用心愛每一個人,像大丈夫一樣承擔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
【第12句】:【佛家靜心禪語】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關鍵是悔悟??杀氖?,在人生之途上誤入迷途而執迷不悟,或將錯就錯,或一意孤行,結果欲蓋彌彰,走向更深的罪惡。吾日三省乎吾身,是人生完善的哲學,省而悟。
【第13句】:悟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向最高的地方去找,不從平易的地方去覓;向外去找,不朝自己內心發掘,因此,便迷入悟中,為了追求悟,又陷入迷中去了。——耕云先生
【第14句】:活著本身就是修行,不僅是生氣時要前走三步考慮,后走三步考慮,而且在做重大決策之時,做種種選擇的時候,更要盡力做到三思而后行,沖動只能給自己帶來魔鬼般的煩惱。但有時候不該猶豫時就不要猶豫了。把握好這個度,就要時常修煉自己的正念,建立正確的思想體系,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人生才更順利。
【第15句】:【禪語人生】意志是一種耐心的智慧,是一種無畏的勇氣,不是執著,也不是偏執的附屬。人生經歷種種,沒有誰能保證自己的心能夠一直朝著陽光的方向。只是,無論是迷茫,還是彷徨,甚至是絕望,只要能及時地在痛中覺醒,那么所有的經歷,都是沒有白白受苦。
【第16句】:【禪心佛語】人生的五種心態,一、尊敬。尊敬的態度來思考生命。二、知足。感恩隨緣的態度來運用生命。三、信念。風雨過往的堅定態度塑造生命。四、平和。慈悲智慧的態度拓寬生命。五、平靜。逆境順境中的淡定態度成就生命。
【第17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沒有一種痛是單為你準備的。塵世的屋檐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事,就有多少痛,就有多少斷腸人。等你經歷了,你才會發現,自己的這點痛,真的不算什么。總有一天,你承受過的疼痛會有助于你。生活從來不會刻意虧欠誰,它給了你一塊陰影,必會在不遠的地方撒下陽光。
【第18句】:【禪心佛語】為什么我們要很好地來把握住現在呢?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還沒有到來,我們只能把握住現在。利用現在可以彌補過去,利用現在可以創造未來。
【第19句】:【讀書:貴在堅持,貴在領悟】讀書,不要想著實用,更不要有功利心。書只為了自身的修養。逅一本好書如同邂逅一位知己,邂逅一個完美之人。時心生敬意,有時怦然心動。佛你心底埋藏多年的話,作者替你說了出來,你們在時光深處傾心相遇的一瞬間,情投意合,心曠神怡。
【第20句】:當你遇到一件事情,已無法解決,甚至是已經影響到你的生活、心情時,何不停下腳步,給心靈一個修禪打坐的時間。或許換種方法,或許換種角度,或許換條路來走事情就會簡單了許多。
【第21句】:【佛系禪語】人生要不亂于心,不困于情。心態安好,則幸福常存。時間的變換,去了舊傷又來了新疤;別人幫得了你一時,幫不了你一世。只有真正看開了,心病也就是根除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把心放平,把心放寬,幸福才會常在。
【第22句】:【第1句】:快樂是一種選擇,改變不了環境就轉變心境,學會轉中求樂?!镜?句】:快樂是一種放下,只有懂得放下,學會取舍,才會自在常樂?!镜?句】:快樂是一種知足,人之所以快樂,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第4句】:快樂是一種寬容,理解體諒,寬容面對,避免沖突,和諧相處?!镜?句】:快樂是一種感恩,感恩心態,幸福之源。
【第23句】:佛法亦是活法。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廟里,他就在每個人的心中。佛法其實就是做人的道理,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眾生和佛本來沒有區別,只不過佛沒有妄想、沒有執著,所以活得自在,而眾生由于妄想、執著而迷失了本心,所以活得苦、活得累。
【第24句】:【禪心佛語】當你想念一個人的時候,盡情去想念吧,也許有一天,你再也不會如此想念他了。到了那一天,你會想念曾經那么想念一個人的滋味。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盡情去愛吧,也讓他知道你是如此愛他。也許有一天,當你長大了,受過太多的傷,失望太多,思慮也多了,你再也不會那么熾烈地愛一個人。
【第25句】:紅塵滾滾,人海茫茫,心靈如果只在有限的疆域內行走,只能走出一份狹窄和禁錮,這樣拘謹的生活肯定缺席了自由和灑脫。而現代人多是為物所擾,為己所累,讓自己掉入了煩惱的怪圈,各種困擾也就席卷而來了。想要輕松自在的生活其實很簡單。只要放下心中的枷鎖,就能將自己在禁錮中解放出來。
【第26句】:【禪語人生】未能成功,我們缺了什么:表面上最缺的是——金錢;本質上最缺的是——野心;腦袋上最缺的是——觀念;對機會最缺的是——了解;命運里最缺的是——選擇;骨子里最缺的是——勇氣;改變上最缺的是——行動;肚子里最缺的是——知識;事業上最缺的是——毅力;內心里最缺的是——膽色。
【第27句】:這雙眼睛很特別,雙眼皮的右眼很大很亮,單眼皮的左眼略小而清澈,他戲稱自己的雙眼是日月目。他給人的感覺,眼睛里總是帶著淡淡的憂郁,就像一首憂郁的詩歌。左眉略高于右眉,一雄武,一文氣,人家說他文武兼備,堪稱奇人。實際上,他半生平凡,了無建樹。
【第28句】: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鉆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秷A覺經》卷上
【第29句】:【佛家禪語】生氣是慢性自殺,情緒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來處理的,必須要采取疏導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嗔心。而嗔恨和慈悲是相對的,因此只要我們多培養、增長慈悲心,嗔心自然就會減少了。所以,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轉變自己的情緒,以更積極的慈悲心、愛心來看待世界,才是化解嗔心最好的方法。
【第30句】:曾以為,歲月能抹去往日的記憶,淡化原有的情緒,殊不知,除了細節,依然如故,心依舊,情依舊,其余,難依舊。人生種種,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有所取,而有所不取,快樂緣于看開,愉悅在于放下,淡然而安然。不悲不怒,不卑不亢,與人于誠,與情于真,愉悅自己,快樂人生。
【第31句】:譬如點頭招呼,舉手之勞的服務,恰到好處的贊美,真誠的關心,都是隨喜的道德生活。。把你的微笑,隨時展現在你的臉上;把“你好”的親切招呼,隨時掛在你的嘴邊;把隨喜的功德,融人你的生活之中?!缎窃拼髱熤v演集》(二)
【第32句】:【禪心佛語】事物是不停地變化。云沒有死,它只是變成了雨。雨沒有生,它只是云的變化和延續。如果我們看透這些因素,看到它們無常和互攝互入的本性,我們自然就會明白,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可以稱之「我」。
【第33句】:【禪心佛語】世間任何事物,皆有它特別的體性,我們對于它所起的見解,無論是對是錯,它的本質仍有最真、最自然的面貌,這也是事物自性。舉凡世間一切,有形的、無形的、真實的,虛妄的、精神的、物質的、事物其物的、道理其理的,林林總總,統稱之曰法,就是宇宙萬有的意思。
【第34句】:【禪語人生】有些堅持不必刻意,有此放棄無須不舍。該來的,就用心的虔誠,守候某個絢麗的瞬間;該走的,就多點豁達與仁愛,別讓自己身心俱疲。莫蜷縮在遺憾與抱恨的陰霾里,撥開烏云,方見晴日,你眷戀一段無關的光陰,必將錯失更多摯愛的風景,要學會在各異的流年里,釀造多樣的生活,方不負你的流金歲月。
【第35句】:人的聚散離合,都是基于種種因緣關系,有因必有果,“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還有不可抗拒的“無常”,事情的發展不會總是按照我們的主觀想象進行,溝溝坎坎不可避免,大多數時候,萬事如意只是一個美好的心愿罷了。
【第36句】:【禪心佛語】時間對我說:“我很遺憾,我不能重來,但你可以?!蔽覍r間說:“我更遺憾,因為我想重來時,才發現你已經讓我不能從來了?!鄙朴诎l現別人的優點,并把它轉化成自己的長處,你就會成為聰明的人;善于把握人生的機遇,并把它轉化成自己的機遇,你就會成為優秀的人。
【第3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活里的那些傷痛的憂傷,是非的瓜葛,都經不起這歲月流逝,多少妄念,增添了多少隔閡,多少固執,造就了多少悲喜,人生活到最后,卻會發現,縱然不是物我兩忘,也能品味到安寧平和的可貴,這一呼一吸之間,才明白,活得是一種態度,守本分,知深淺。
【第38句】: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但又害怕被看穿。人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走的,你必須把必須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每一天都是最好的開始。
【第39句】:【心靈禪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你在這個世界上實在是無足輕重,這個世界上不會因為少了你而失去什么;也不會因為有了你而多了什么。當你真正明白了這一道理,你就會放下你所有的知見、執著、和貪欲,你就會用一種寧靜、安詳、質樸的心態活在這個世界上。無欲無求,快樂自由。
【第40句】:【禪語人生】整天為世間的得失忙忙碌碌的人,根本不會體驗到人生還會有一種東西叫孤獨;沉湎與浮澡的人,是無法體會到孤獨所擁有的那獨特的滋味。
【第41句】:景色雖不麗,氣度自優游。酒腸寬似海,色膽大如天。酒逢知已飲,詩向會人吟。酒肉朋友短,患難夫妻長。酒是治愁藥,書是引睡媒。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就業要敬業,敬業有事業。居人矮檐下,怎能不低頭。
【第42句】:【靜心禪語解煩惱】圓的東西是堆不高的,唯有方方正正的東西才可以堆得高;不結果的樹是沒有人去搖的,唯有那些碩果累累的樹才有人用石子去打。做人也是如此,不要總是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方式才能實現夢想;不要害怕別人針對你,那是因為你比他們優秀。做真實的自己,一定比做任何人的復制品都來得好。
【第43句】:有官貧過無官日,去任榮于到任時。有酒大家喝才香,有話當面說才親。有酒當能醉三日,無書難以過一天。有酒有肉接遠親,風發火起要近鄰。有了好漢無好妻,但見懶漢穿花枝。
【第44句】: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未嘗說一字,這是真話還是妄語?若你思索真與妄,或者對這個問題干脆不思索,思與不思,都是心意識,心意識不死,你就是個有事的人,與佛相隔云壤。死卻心意識,來一個死后重生。
【第45句】:若人生是一場旅行,那么無論繁華與落寂,都是過眼煙云,留下的是看風景的心情。少一些偏執,多一份禪心。拈朵微笑的花,風輕云淡。不糾纏歲月,葉落從容。一路行走,一路感動,一路懷念,一路擁有。且行且珍惜。
【第46句】:人的品格猶如土壤,佛法就像種子,菩薩的功德就像苗芽,諸佛的境界就像果實。若沒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優質的種子,也長不出挺拔的苗芽,更無法結出飽滿的果實。同樣的,一個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即使獲得殊勝的法教,并專心念佛,也無法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與護佑,更無法成就圣者的任何境界。
【第47句】:【禪心佛語】大多數人必須依賴身邊的人,依靠眾生才能修行,除非像很多高僧大德,在山洞里修一輩子。我們需要親情、友情,需要鄰里、同學、同事之間的相互關愛。我們每個人從頭到腳,身體里有數不盡的細胞活著,這些生命組成了“我”,如果沒有這些細胞眾生,就不會有“我”的存在。
【第48句】:布施,看起來是利人,實際上是利己。持戒,看起來是束縛,實際上是更好的自由。忍辱,看起來是吃虧,實際上是真正的受益。精進,看起來是辛苦,實際上是最終的安樂。禪定,看起來是刻板,實際上是發現內心的活潑。智慧,看起來放下很多,實際上是真正的擁有。
【第49句】:延參法師:生活的路上,多了堅定也就少了感嘆,這一路風景沒有什么地方可以馬虎和懵懂,那些沉浸在煩惱中的徘徊,只能加重生命的悲情,這世間百態都和內心的世界緊密相關,生活從來都存在不完美,但人生只能選擇繼續或是不繼續,破除自己的那些虛妄和寄托,努力向前,不必要害怕跌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