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橫吹笛子豎吹簫。
【第2句】:【長牛短馬一鞍驢】釋義:這是評論牲畜好壞的經(jīng)驗。牛身子要長,馬身子要短,驢身子一鞍子正合適。例句:這馬早上牽來的時候、我看過了。常言道:“長牛短馬一鞍驢?!笨催@馬身架團團的,倒是個材料。
【第3句】:【七分人事,三分天資】(諺)人事:指人主觀上努力與否。天資:天賦。指人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天資聰敏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靠勤奮刻苦。
【第4句】:【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諺)指關(guān)鍵時刻落后了一步,就會步步落后,陷入困境。
【第5句】:【救人須救徹】(諺)救助人,必須做到完全徹底地使之渡過難關(guān)。 指救助人要負責(zé)到底,不能單憑一時的激情。 也作“救人救到底”。
【第6句】:【寧要一藝精,不要百藝通】見“百樣通,不如一樣精”。
【第7句】:【不能正己,焉能化人】(諺)自己不能嚴于律己,使自己品行端正,又怎能教化別人。指要想教育別人,必須先嚴格要求自己。
【第8句】:兔子上樹——趕急了
【第9句】:【大不欺小,壯不欺老】(諺)欺:欺侮。指人們應(yīng)該敬老愛幼,不能以強凌弱。
【第10句】:黃河決了口——滔滔不絕
【第11句】:吃過晚飯,我自告奮勇去洗碗。我把熱水倒好,便叫爸爸把碗筷收過來。母親見了說:“你們兩個真是‘一個人吹笛子,一個人蓋眼子’?!保◤V西·玉林)
【第12句】:扁擔(dān)戳雞子兒——搗蛋
【第13句】:二嬸待奶奶不好,卻總愛在人前吹自己多么孝順。小嬸生氣地說:“花香不在花瓣子的多少,人好不在嘴巴子的拙巧。”(山東·牟平)
【第14句】:【烏云遮不住太陽】釋義:比喻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例句:常言說:烏云遮不住太陽;咱這集體日子就是太陽,什么也遮不住它!
【第15句】:【插杠子】釋義:兩人抬東西,第三人拿杠子插進去。比喻事情有局外人插手干擾。例句:再說家,仍是我當(dāng),不許你亂插杠子。
【第16句】:【連理枝】“連理枝”比喻恩愛夫妻。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寫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睘槭裁从写苏f法呢?相傳古代一君王荒淫殘暴,他看上了隨從韓憑的妻子,硬將其霸占囚禁在宮中。韓憑不堪受辱,自殺身亡。韓憑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決心隨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臺游玩之機,從高臺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韓憑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遺書,要求將自己與韓憑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將二人分開葬兩處,隔路相埋,讓他們“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墒?,過了不久,埋葬韓憑夫婦的兩座墳竟然各長出了棵梓樹,并且兩樹的枝干交錯在一起,一對鴛鴦還在樹枝上交頸悲鳴,聲音感人。于是,人們將這兩棵根枝交錯相生的樹,稱為“連理枝”,并以此歌頌韓憑夫婦生死不渝的愛情。 “連理枝”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稱之為“相思樹”,用它來比喻恩愛夫妻再恰當(dāng)不過了。
【第17句】:哥哥望著我的作文皺著眉頭說:“你真是東溝里一犁,西溝里一耙;打一棍子棗樹,梨樹沒了皮。凈瞎扯?!保ㄉ綎|·昌樂)
【第18句】:狗戴禮帽——不像人
【第19句】:【在刀子刃上過日月】見“刀尖上過日子”。
【第20句】:爸爸問我你的數(shù)學(xué)怎么沒考及格,我說考試那天有點頭暈。媽媽說:“別睡不著怪床歪,以后學(xué)習(xí)認真點。”(江蘇·鹽城)
【第21句】:【貂惜皮毛象護牙】釋義:貂:一種動物,皮毛珍貴。比喻各自珍惜自己最寶貴的東西。例句:他略頓了頓,又進一步開導(dǎo)說:“貂惜皮毛象護牙。咱們呢,眼下最要緊的就是站穩(wěn)腳跟,不被沖垮,保住烏紗帽?!?/p>
【第22句】:天平上稱體重——把人看輕了
【第23句】:大腿上綁銅鑼——走到哪響(想)到哪
【第24句】:【肥水不流外人田】(諺)指肥水只許澆灌自己的田地,不可外流。泛指一切利益只能方便自家,不可讓給外人。 也作肥水不落外人田。 肥水不外流。
【第25句】:看著二哥不努力學(xué)習(xí)的樣子,爸爸憂慮地說:“春華呀,澡盆里學(xué)不會游泳,板凳上練不出騎術(shù),不流汗、不吃苦,咋能學(xué)到真功夫???”(河南·鹿邑)
【第26句】:【種菜如繡花】釋義:種菜要細致,多下工夫。例句:種菜是細致活兒,“種菜如繡花”;認真干起來也很累人,就勞動量說,“一畝園十畝田”。
【第27句】:【烏金更比黃金貴】烏金,比喻墨,借指知識文化。謂知識 比財富重要。《北京日報》( 1988,11,11):“古人有一句名 言:烏金更比黃金貴。指的是金錢再有價值,也沒有知識 (墨)貴重。今天細細想來,此話仍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第28句】:【 比死人多口氣】形容人無能,不起作用。成語:行尸走 肉。西戎《賴大嫂》:“你活了四十幾,比死人多有一口氣,有 啥能耐!”
【第29句】:【七十三,八十四】(慣)形容說話東拉西扯,嘮嘮叨叨。
【第30句】:【做夢吃星星——想法不低】(歇)指人想得美,卻不切實際。含譏諷或責(zé)罵意。
【第31句】:【丟錢是買主,說話是閑人】(諺)指付錢的才是買主,品評貨物優(yōu)劣的往往是看客。也泛指凡是辦實事的,總會拿出實際行動。
【第32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歇)司馬昭:三國時魏國大將軍,司馬懿的兒子,魏帝曹髦在位時專國政,企圖謀取帝位。路人:行路的人。指野心勃勃,世人共知。 也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33句】:【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諺)指說話要有分寸,不能夸大其詞。 也作“過頭飯難吃,過頭話難講”。
【第34句】:【花開自有花落日】好事也有結(jié)束的時候?!抖虝旱拇?秋》:“想開些,不要過分傷心?;ㄩ_自有花落日,蓄芳待來 年嘛?!?/p>
【第35句】:鄰居的媳婦和一個老人在吵架,只聽那個老人說:“冬瓜有毛,黃瓜有刺;漢子有錢,媳婦有勢。”(河南·焦作)
【第36句】:【有理也要讓三分】見“得理讓三分”。
【第37句】:【新箍的馬桶三日香】開始情況較好,但不能持久。類似 的:新蓋的茅房三日香。清代《何典》:“醋八姐看見,也未免 新箍的馬桶三日香,‘弟弟寶寶’的甚是親熱?!?/p>
【第38句】:【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慣)指言行不一致或耍兩面手法。
【第39句】:吃罷黃連勸兒媳——苦口婆心
【第40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一俗語用來嘲諷、抨擊那些限制老百姓的正當(dāng)言行,自己卻胡作非為的當(dāng)權(quán)者。它出自宋代。北宋時,有個官員名叫田登,他為人心胸狹隘,專制蠻橫。因為他名字中有個“登”字,所以,每到一處任官,他便命令身邊的人避其名諱,在談話時凡說到和“登”同音的字,必須用其他字代替。比如,燈心草要叫開心草,燈臺、燈罩、燈籠得叫亮托、遮光、路照。觸犯田登這一忌諱的人,會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輕則挨板子,重則判刑。宋仁宗時,田登擔(dān)任河北冀州南官留守。他上任不久,便是一年一度的上元節(jié)(即元宵節(jié)),按照慣例,元宵節(jié)里要點三天花燈表示慶祝,官府衙門貼出告示,曉諭百姓,自由賞燈??墒沁@次,負責(zé)寫告示的小官犯了難,用“燈”字便觸犯官諱,不用“燈”字意思又表達不明白。于是便呈請?zhí)锏菦Q斷。由登大筆一揮,把“燈”字改成“火”字。第二天,百姓看到這樣一則布告:“依例,放火三日?!笨赐旮媸镜陌傩詹幻骶屠?,驚吵喧鬧起來;一些外地客商,以為官府真的要在城里放火,紛紛收拾行李,迅速離開。田登的這一布告,把事情鬧大了,諫官們紛紛上奏彈劾田登。最后,田登被罷職。百姓們明白此事原委之后,譏諷田登是個“放火州官”。這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一俗語的來歷。
【第41句】:【一個樁上不能拴兩頭公?!浚ㄖV)兩頭公牛拴在一個樁上,你頂我撞,不得安生。比喻在同一區(qū)域內(nèi),容不得兩個占有欲很盛的強人。
【第42句】:【棉花里裹著針——軟里硬】(歇)本指軟里帶硬,轉(zhuǎn)喻表面和善而內(nèi)心兇狠。 也作“棉花里面包圪針——柔中帶刺”。圪針:方言,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兒。
【第43句】:【豬八戒掉在泔水桶里——得吃得喝】(歇)泔水:淘米、洗刷鍋碗等用過的水,可用來喂豬。指得到吃喝的機會。
【第44句】:【橫針不拈,豎線不動】(慣)形容女人十分懶惰,連針線活都不愿做。
【第45句】:【吃在臉上,穿在身上】(諺)吃得好,就會紅光滿面;穿得好,就會精神煥發(fā)。指人的外表如何是吃穿好壞的結(jié)果。
【第46句】:【執(zhí)法不留情,留情法不容】(諺)指執(zhí)法者應(yīng)秉公辦案,不徇私情。
【第47句】:【好家當(dāng)怕三份分】(諺)再好的家業(yè),要是一分三份,就顯得很單薄了。指大家業(yè)合在一起厚實,人力物力調(diào)動支配都方便;分開就處處拮據(jù)了。
【第48句】:【 打人不打臉,罵人別揭短】吵架也不能失去控制,不能欺 人太甚。孫犁《風(fēng)云初記》:“打人別打臉,罵人別揭短。誰 不知我們,我們臟,我們自己兜著,沾不到你的身上去!”
【第49句】:【胡同】城鎮(zhèn)、村子的巷子、小街道,在北方叫“胡同”。據(jù)明朝末年出版的《正字通》說:“街也,今京師巷叫‘衙衙’?!薄靶k衙”乃“胡同”的異體字。明朝沈榜《宛署雜記》說:“元人呼街巷為胡同。”可見,“胡同”一詞產(chǎn)生于元代。據(jù)考證,“胡同”一詞源于女真族的“霍通”一詞。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語和女真語同屬于阿爾泰語系,語調(diào)和語音都很接近,女真族叫“霍通”、“火瞳”都指“聚族而居”的意思。后來漢族人把“火瞳”譯為“胡同”,成為漢字化的外來語詞。城市里的小街道大多直呼“胡同”,如李家胡同、于家胡同等。胡床人們常在古代文獻或詩詞中見到“胡床”或“床”字,有時誤解為是睡覺的臥具,即現(xiàn)在的床。其實,古時候,“床”并不是專指臥具,而大部分作為坐具使用。漢朝人許慎在《說文》中稱床為“安身之幾坐也”,明確說是坐具。至遲到唐代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xiàn)在睡覺的床(寢具)。 “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是古代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類似于現(xiàn)在的馬扎。胡床早期系用于軍旅之中,相傳大約是公元二世紀的漢靈帝從北方游牧民族中引入,故稱“胡床”??梢?,“床”在前,“胡床”在后,床與胡床是兩種不同的坐具,胡床更加小巧靈活。胡床若用繩繃扎,則稱“繩床”,又因其形制可以轉(zhuǎn)動折疊,故又稱“交床”?!堆莘甭丁吩疲骸敖裰淮?,制本自虜來,始名胡床,隋以讖有胡,改名交床?!笨磥磉@種坐具非常便于攜帶,因而常為戰(zhàn)爭時將軍出征所帶,所以后來便發(fā)展為權(quán)力的象征——交椅。
【第50句】: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第51句】:【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第52句】:【黃鱔泥鰍不一樣長】釋義:比喻兩種人不一樣,有區(qū)別。例句:“那不同啦,有區(qū)別的。”季交恕放下酒杯,聲音稍為大一點?!暗蹏髁x是洋人那邊橫行霸道的大財主?!S鱔泥鰍不一樣長’罷,你知不知道?”
【第53句】:【嫌人易丑,等人易久】見“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
【第54句】:屠夫送禮——提心吊膽
【第55句】:【無明業(yè)火,高三千丈】(慣)無明:佛教用語,沒有智慧之意。業(yè)火:怒火。由于沒有智慧,不能了解正理,結(jié)果引起許多煩惱,因稱發(fā)怒為“無明業(yè)火”。形容怒氣沖天,按捺不住。 也作無明火高三千丈。 無名怒火高萬丈。
【第56句】:【有一句說一句】(慣)指實話實說,沒有虛假成分。
【第57句】:【滿肚子墨汁】(慣)形容人書讀得多,非常有學(xué)問。
【第58句】:目害貓咬雞——死活不放
【第59句】:爸爸每天總是從早到晚忙個沒完,好像就沒有休息的時間。爺爺心疼地說:“你呀,真是的,做不完在坡上,吃不完在鍋上,干嗎要那么苦干?”(四川·南充)
【第60句】:【誰家灶內(nèi)無煙】(諺)哪家都燒火做飯,煙囪里都會冒煙。比喻家家都會有些不光彩的麻煩事。也比喻人人都有冒火發(fā)脾氣的時候。 也作“誰家煙筒不冒煙”。
【第61句】:【水火無情】(諺)水火是不講情面的。指水災(zāi)、火災(zāi)的破壞力極大,災(zāi)禍一旦發(fā)生,很難抵御控制。 也作“水火不留情”。
【第62句】:【掉進悶葫蘆里】見“跌進悶葫蘆里”。
【第63句】:【稍瓜打驢——去了半截】(歇)稍瓜:一種菜瓜,長而脆。本指用長而脆的菜瓜去打驢而斷成半截,轉(zhuǎn)指人走了一半,或情緒、財物等衰減了一半。
【第64句】:【人老貓腰,樹老焦梢】(諺)貓腰:像貓一樣弓著腰。焦梢:樹枝的末梢焦黃干枯。指人老了腰就伸不直,這和樹老了枝梢干枯一樣,都是自然的生理現(xiàn)象。 也作“樹老焦梢,人老貓腰”。
【第65句】:【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情況起了極大的變化。多指不 會永遠處于不利地位。類似的:三年水流東,四年水流西。 每外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唉,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 西,有的佃戶反而發(fā)起來了。”
【第66句】:媽媽和嬸嬸為了一點兒小事吵了起來。奶奶告訴爸爸,爸爸說:“哪有牙齒不碰舌頭的?妯娌們住在一起,小矛盾總會有的,過兩天就好了?!保兾鳌こ申枺?/p>
【第67句】:【家里無賊賊不來】(諺)家里如果沒內(nèi)賊,外賊是進不來的。指外賊行竊,往往離不開家賊作內(nèi)應(yīng)。也泛指外界壞人作亂,總有內(nèi)奸幫襯。
【第68句】:【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怎保不懷毒】(諺)花的枝葉下還藏著刺,誰能保得住人沒有毒害人的心思呢。 指人心莫測,要時時提防。
【第69句】:【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諺)筲(sha。):水桶。指不騎馬就不會從馬背上摔下來,不打水就不會把桶掉到水里。指凡干事情總不免會出差錯。
【第70句】:【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謂與山水同在,表示以后還會相見。 《燕山夜話》:“當(dāng)著好漢們揮手分別的時候,常常異口同聲 地說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
【第71句】:冬天滾雪球——越滾越大
【第72句】:【楚人沐猴而冠】釋義:沐猴:獼猴。冠:戴上帽子。楚國人給獼猴戴上帽子,使其裝成人樣。比喻人虛有儀表或地位,并沒有本領(lǐng)。例句:韓生趨出,顧語他人道:“我聞里諺有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日果然相驗,才知此言不虛了。”
【第73句】:菱角的肚子——實實在在
【第74句】:舅媽抱著她的小孩到我家來玩。我連忙拿一塊饃給小表弟,舅媽忙推,說他不餓。正說著,小表弟卻伸手接了過去,媽媽笑著說:“這才是娘作假兒,孩兒伸爪兒。”(河南·平頂山)
【第75句】:【爛泥搖樁,越搖越深】(諺)在爛泥里搖動木樁,越搖動木樁陷得越深。比喻做事陷入困境,越掙扎越陷得深,終至于不能自拔。
【第76句】:【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釋義:螞蚱:即蚱蜢,一種昆蟲。螞蚱活不過冬天。比喻離死亡不遠。例句:貼墻根站著的賈正,不耐煩地朝炮樓的方向一瞥:“媽的,看你這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
【第77句】:【拉黑?!浚☉T)指賣主讓同伙裝成顧客,假裝購買其貨物,誘騙顧客上當(dāng)。
【第78句】:【咬人的狗不露齒】指不動聲色,或壞人陰險?;蛘f:惡狗 咬人不露牙。張賢亮《土牢情話》:“看不出你,還有這么一 手。咬人的狗不叫喚,暗地里來啊!”
【第79句】:木桶淘米——水泄不通
【第80句】:【吃飯防噎,走路防跌】提高警惕,小心預(yù)防。明代《水滸》: “只要提防他便了。豈不聞古人言:吃飯防噎,走路防跌?!?/p>
【第81句】:鋸子鋸掉爛木頭——摧枯拉朽
【第82句】:【危難之中,見智見情】(諺)見智見情:表現(xiàn)出一個人的智慧與真情。指人的真品質(zhì),只有在非常時刻才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83句】:【橫草不拿,豎草不拈】什么事情都不做,形容閑懶。草,也 說:針。老舍《四世同堂》:“無論她怎忙,他依然橫草不動, 豎草不拿?!?/p>
【第84句】:【一蟹不如一蟹】(慣)比喻一個不如一個。
【第85句】:爸爸把買好的化肥又賣了,說當(dāng)時化肥好買。誰知到用化肥時,卻怎么也買不到。媽媽說:“你這是賣了兒招女婿?!保ê颖薄ご蟪牵?/p>
【第86句】:跟狐貍情節(jié)親——惹禍上身
【第87句】:【古墓里搖鈴——和哄死尸】(歇)和哄:哄騙。死尸:死人。古墓里搖鈴欺騙死尸。指騙人。
【第88句】:十冬臘月生的人——凍手凍腳(動手動腳)
【第89句】:【關(guān)門打狗】(慣)比喻把敵人死死包圍住,然后殲滅掉。
【第90句】:【春凍骨頭秋凍肉】春寒比秋凍更傷身體。楊朔《三千里 江山》:“唉!這個天氣,涼森森的。春凍骨頭秋凍肉,離了 棉絮還真不行?!?/p>
【第91句】:【開洋葷】(慣)比喻見到、嘗到或去親身嘗試新奇的東西。
【第92句】:【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諺)指知道滿足就能永遠保持快樂,能夠忍讓就能永遠保持安寧。 也作知足心長樂,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樂,能忍心自安。
【第93句】:【人有前后眼,富貴一千年】(諺)前后眼:既能看清過去,也能遠瞻未來。指人做事倘能借鑒過去,遠瞻未來,不只看眼前利益,就能長久地享受富貴,無災(zāi)無禍。
【第94句】:不吃桑葉的老蠶——凈是絲(私)
【第95句】:【好賬算不折】(諺)折:虧損。好的賬目,無論怎樣算也不會走樣。指真真實實、清清楚楚的賬目,是不怕反復(fù)查核的。
【第96句】:我一外出就亂花錢,爸爸說:“積錢就如針挑土,花錢好比浪沖沙。你這樣大手大腳的,就是有座金山也會被你花光的?!保ㄋ拇āな?/p>
【第97句】:【有人愿意出柴,有人愿意點火】(慣)指有人想制造事端。
【第98句】:【死者復(fù)生,生者不愧】(諺)指為人處世要誠實,對得起活人,也對得起死人,即使死去的人活轉(zhuǎn)來,也經(jīng)得住死者的對質(zhì)。
【第99句】:【一塊石頭落地】(慣)比喻所牽掛的事不要緊了,終于放下心來。
上一篇:佛心禪語文案句句戳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