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日:“秋風黃葉亂,遠岫白云歸”。——《招提惟湛禪師》
【第2句】:【禪語人生】我們由于不知道這種微細的煩惱,所以把苦看成是樂的,而事實上,它是白光中的一絲黑暗,還是會不知不覺的剎那生起。
【第3句】:【禪語人生】問題不在于:一個人能夠輕蔑、藐視或批評什么,而是在于:他能夠喜愛、看重以及欣賞什么。
【第4句】:而君子卻知曉大義;“正”與“義”相輔相成,一個注重道德仁義的人,做事一定光明正大。因此我們要遠離不義,舍棄個人私利,親近仁義。
【第5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學佛就是在學做人做事。佛家妙語,精誠之言,會給我們帶來諸多可貴的人生啟示。
【第6句】:【禪語人生】只要你確信你絕對不會那樣死,確信你絕對不會活著很難受,你就會很安心地活著,這便是信念的力量。
【第7句】: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生命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
【第8句】:【佛心禪語】自己選擇45°仰視別人,就休怪他人135°俯視著看你。
【第9句】:【佛心禪語】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暄。若能鉆木出火,污泥定生紅蓮。——六祖慧能大師
【第10句】:【禪心佛語】身體是向死神發愿暫借修學佛法利益眾生而用的,不應該把太多的心思放在身體上,沒有正確發揮身體的作用它會憤怒,不與你合作,不聽你指揮,死神很快收回。
【第11句】:【禪語人生】我們心中本來具足的大智慧跟佛一樣,每一個人都跟佛一樣存在著大智慧,有智慧的一顆心,智慧的心就是佛。
【第12句】:【禪語人生】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第13句】:【禪心佛語】雖然信念有時薄如蟬翼,但只要堅持,它就會越來越厚,如船夫手上的繭子,磨厚了就好使了。
【第14句】:所言藏者,一切眾生悉在如來智內,故名為藏。以如如智稱如如境故,一切眾生決無有出如如境者,并為如來之所攝持,故名為藏。(古印度)世親《佛性論》卷二
【第15句】:是法即生即住即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如是法生、法住、法滅。何以故?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仁王般若經》卷中
【第16句】:【禪心佛語】施予是人世間最好的播種,它的收成是金錢買不到的歡喜。
【第17句】:【禪心佛語】利他行為的業果將遠勝于今生之利益。由于因果法則之故,利他行為將致使未來世中得獲美好良善的人身或投生梵天。
【第18句】:【禪心佛語】熱情帶著覺照便不會迷失方向。風氣帶動作風,作風體現品質,品質體現品味。
【第19句】:【禪語人生】小人之嘴,是用來制造是非,挑剔別人;君子之嘴,是用來剖白是非,贊揚別人。
【第20句】:【佛心禪語】走走荊棘之路。生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你想有所成就的話。不要拈輕怕重,做點不尋常的。
【第21句】:【禪心佛語】人生四種荒唐想法:不鍛煉,有健康;不苦學,有博識;不勤儉,有金錢;不吃苦,有幸福。
【第22句】:忍字心上一把刀。能忍,就能納受人間一切的缺點——對任何人沒有一點怨恨,做任何事也沒有一個難字。
【第23句】:【禪語人生】一個中心:一切以健康為中心。兩個基本點:遇事瀟灑一點,看事糊涂一點。
【第24句】:【禪語人生】唯有當一個人明了自己時時皆能以圓滿之心做響應時,內心就會得到可靠、安住的殊勝結果。
【第25句】:【禪語人生】我們做功夫,得到受用以后,不是把這種受用來顯異惑眾,而是用來做平常的事、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做那些人們生活中一件也不能少的事。
【第26句】:【禪心佛語】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第27句】:【禪心佛語】提的起放的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第28句】:佛陀曾教我們理財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養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第29句】:禪師所提這首詩只是求認得聲音,但詩的深意,卻是小姐要聽到聲音的情郎,能體會一聲聲呼叫中掩藏著的那顆心,知道他在這里,進而能彼此兩心相惜。
【第30句】:【禪心佛語】倘若對于人生能夠有情、有愛、有尊重,那么生活上就決不會欠缺,知足必定富有。
【第31句】:凈化自心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凈矣。《四十二章經》
【第32句】:【禪心佛語】為什么活得累?是因為你的心四處漂泊,沒有歸處,找不到家,沒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帶回自己的家,讓他好好休息,就輕松自在了。
【第33句】:【禪心佛語】平安即富貴,心靜大吉祥。這世間萬事,悠悠來往,拿起多少,放過多少,全在心量寬窄之間。
【第34句】:【禪語人生】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
【第35句】:【禪語人生】只要心中有佛,人人都是佛,處處都有佛,所以人人皆可自度。
【第36句】:【禪語人生】在生活的面前我們還都是孩子,其實我們從未長大還不懂得愛和被愛。
【第37句】:心與理會合,則得法歡喜;這種歡喜不是從顛倒而生,是常住真實的法樂。
【第38句】:【禪心佛語】覺悟人生是智慧解脫,奉獻人生是慈悲關懷。二者的融合無間就是菩薩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第39句】:【禪心佛語】很早以前,有一位國王覺得自己不幸福,就派宰相?找一個最幸福的人,將他幸福的秘密帶回來。
【第40句】:【禪心佛語】你熱,我便清涼,決不激化你的沸騰;【第6句】:你冷,我便沸騰,決不漠視你的寒冷。
【第41句】:煩惱之惡鉤,牽人不自在,猶如地獄卒,擲人人湯火。《菩提行經》卷三
【第42句】:【佛心禪語】把握好情緒人開心的時候,體內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從而獲得陣陣新的動力和力量。
【第43句】:【佛心禪語】禪師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其實,換個心境,或許你會得到解脫。
【第44句】:【禪語人生】我們都不自覺的在很多事情上喜歡和人家比,這樣會活得很累。
【第45句】:我們應該從本身做起,第一要學“能吃虧,肯上當”,雖然吃虧上當,也絕不糊涂,那才是真實的智慧與德行。
【第46句】:人們往往無法固守曾經熾熱的愛,這恰恰說明了愛之難,也說明了愛不僅是最絢爛的那一刻。
【第47句】:【唯美古韻】坐望于季節的末端,畫一卷滄海桑田,聽一曲萬水千山。吟一闋思念無邊,夢幾回淺笑迷離間。一縷菩提,一缽梵音,待禪意參透,紅塵一笑,淡漠如煙。
【第4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輝煌,也不是明天的希望,而是現在。
【第49句】:【禪語感悟】妙善禪師將身體看做大的糞桶,加個小的糞桶,也不稀奇。這種認識正是他高尚的忍辱人格和道德慈悲的表現。
【第50句】:【禪語悟道】對己知足,對人無爭,人與人之間以善善念、善行互動,自然平安自在。
【第51句】:【佛語摘抄精選】一語傷人,千刀攪腹。(《五燈會元·崇梵余禪師》)
【第52句】: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53句】:【禪心佛語】真實接受內心恐懼便超越恐懼,真實接受內心貪婪便超越貪婪,真實接受內心色欲便超越色欲。真實性是超越自我嗜好最快的方式,也是與道同體。
【第54句】:【禪語人生】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第55句】:【蓮公凈語】果報相尋事可哀,誰從因地識輪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殺生一念來。
【第56句】:凡欲出離生死,先須知苦,苦若不知,不免認苦為樂。即認苦為樂矣,則終莫返,一迷永迷,出離何期?——《紫柏尊者全集》
【第57句】:生活中,一個有自制能力的人,才能夠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與人與事,才能夠進退有度,并保持著寧靜中的“大氣”或“靜氣”。
【第58句】:【禪心佛語】生命是不停向前飛奔的旅程,一切逝而不返,且行且珍惜。
【第59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都是本來存在的,一切都是創造出來的。
【第60句】:知足常樂。什么東西不要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否則無盡的貪欲最終會毀掉自己。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的雙手去創造,不義之財最終會給自己帶來禍害。
【第61句】:【佛心禪語】不除內心貪嗔癡而拼命念佛欲求往生凈土,那是不可能的事。
【第62句】:有些人總在你需要的時候有空,有些人總在你需要的時候很忙。前者總是跟著你對點,后者總是讓你跟著對點。
【第63句】:孤羊對群狼說,我是和平主義者。群狼大笑:跟你講和平,那我們吃什么呀?誰讓你的肉那么鮮美,你的血跟石油一樣誘人而昂貴。
【第64句】:【禪心佛語】能夠對別人的贊嘆,不改從容。能夠對別人的粗俗,不生厭離。能夠對別人的錯誤,不生仇恨。
【第65句】: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第66句】:從無始際,妄想翳之,不自覺知,但認凡質,故耽著結業,受生死苦。大覺愍之,說一切皆空,又開示靈覺真心清凈,全同諸佛。——《華嚴原人論》
【第67句】:【禪心佛語】三五、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第68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憤怒,你就吶喊。如果你哀傷,你就哭泣。如果你熱愛,你就表達。如果你喜歡,你就追求。
【第69句】:【禪心佛語】對于曾經的驛站,只能剪輯,卻不能駐足,對于曾經的過客,只能感激,不能強留。生命的腳步只有不停向前,才可能在生命沒逝的時候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
【第70句】:【禪心佛語】明心見性不是像死人,不是什么都沒有作用;是什么都作用,而什么都放得下。
【第71句】:如果生命是一樹繁華,那么愿默守枝椏,隨風塵起落;如果生命是一種淺淡,那么愿帶著禪意,開出一朵青蓮,默默釋放純情。
【第72句】: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有善報,惡有惡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循環真理不失。
【第73句】:若遠至他國,行伴名為親;于自居家中,慈母最為親;于生財利所,眷屬乃為友;能修功德者,是名后世親。《別譯雜阿含經》卷八
【第74句】:【禪心佛語】強迫自己去相信與接受某些不了解的事物是政治,不是宗教,更非睿智。
【第75句】:一切無收攝,觸處圓成;應用絕參差,莫窮形相。向千圣頂門上,有時露出祖佛莫窮的機關;于一毫端中,有時演出主賓互換的文彩。——《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76句】:【圣經文案】500弟兄勝過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于死,也不愛惜性命。(啟12:11)
【第77句】:【禪心佛語】男人——當他不屬于你時,讓你感嘆什么是完美;當她屬于你后,讓你感嘆什么是真實。
【第78句】:【禪心佛語】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當,及善于保養道體等等圓頓道理。
【第79句】:【佛心禪語】忍需要理智,更需要肚量。世上沒有不能忍之事,只有不想忍之事。
【第80句】:【禪心佛語】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如果一個人信心十足地朝目標邁進,他終究會獲得成功的。
【第81句】:【禪心佛語】凡是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都非常愛美,也都非常愛交朋友,這種人猶如一朵鮮花,隨時都在散發著芬芳。
【第82句】:【禪語人生】知白守黑。下圍棋,也是這個道理,就是立足一處,眼觀全局。
【第83句】:若色若識,皆是唯識;若識若色,皆是唯色。今雖說色、心兩名,其實只一念無明法性十法界,即是不可思議一心具一切因緣所生法。(唐)智頻《四念處》
【第84句】:【圣經文案】310你若口里認耶穌為主,心里信神叫他從死里復活,就必得救。(羅10:9)
【第85句】:【心靈禪語】妒忌是人性的一個嚴重的弱點。這種弱點如果被擴大,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惡果。有一劑良藥可以克服這種弱點,那就是:對別人永遠心懷善意,。
【第86句】:【禪心佛語】那時,我會守候在蓮花盛開的地方,等你歸來。哪怕,你不在愛我,哪怕,只能遠遠的看你一眼。我,亦不悔。
【第87句】:慧忠的眼光暗了下去。有的人為什么只會應聲、被動?進退都跟著別人走,不會想到自己的存在。難道他不能感覺自己的心魂,接觸自己真正的生命嗎?
【第88句】:念佛持咒禪般舟三昧父,大悲無生母,一切諸如來,從是二法生。(古印度
【第89句】:【禪心佛語】佛教并不要求人人出家。很多佛教經典特別是大乘經典如《維摩詰經》《優婆塞戒經》,都稱贊在家學佛。
【第90句】:【禪心佛語】身前即是來時路,回首又是重逢人。多少事情自了了,心頭何必繞煩惱。
【第91句】:【要想運勢好,口德很重要。】佛是一柱香,人是一句話。情感不好,財運欠佳、小人太多,命運不公,多由于不注重口德,導致自身霉運纏身,害人害己。
【第92句】:佛以法為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法住。《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
【第93句】:【禪心佛語】花開見佛,就是心花開,見一切相非相,即相離相,那就見佛,見到無相的佛、法身的佛、清靜心。
【第94句】:【禪心佛語】出身一般,只有奮發自強;智商不高,不妨笨鳥先飛;長相平凡,可以學識彌補;地位普通,就用人格添彩。
【第95句】:任何財富的取得都要通過辛勤的勞動,妄想不勞而獲者只能使自己變得更加不切實際。
【第96句】:劫難,是安很喜歡的詞。也許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個禪,也是無止盡的劫難,可是佛他不告訴我們,我們要經歷多少才肯放過我們,他總是高高在上,笑而不語。
【第97句】:【經典禪語】漸漸懂得:成熟,是無言的微笑,是簡單的情懷,是清凈的心智。所謂成熟,只不過是學會了隱藏,屏蔽了傷心事,懂得什么時候痛而不言,什么時候笑而不語。
【第98句】:看教貴精不貴多。一部中精研妙義,徹骨徹髓,自然旁通眾典,勢如破竹。欲徹骨徹髓,必須看時即是觀心,既日觀心,功同參悟。(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二
【第99句】:【禪語人生】學禪的人,為了感恩一切眾生,首先自己要過一種淡泊的生活、清凈的生活、簡單的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