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信佛不要有門戶之見,不要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一有這個念頭,就不堪造就。每個佛教徒,應包容一切,愛護一切,佛教里沒有敵人。
【第2句】:【禪心佛語】莫到失去了雙親,才懂得感念親恩,那時只能是萬分的痛心,卻于事無補。
【第3句】:【佛心禪語】禪師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其實,換個心境,或許你會得到解脫。
【第4句】:一段春風有兩般,南枝向暖北向寒;現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一無德禪師
【第5句】:【禪心佛語】古人云:“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怎樣才能夠高貴呢?答案就是擁有一顆無私的心靈。
【第6句】:【一杯茶】一杯茶,文人看風月,哲人看人生,市井看流言;戀人看情,癡人看怨,佛家看空;儒家看禮,商家看利,道家看氣。
【第7句】: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無形至大者,莫若虛空。有道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響,故見空不空,見形非形。——《紫柏尊者全集》
【第8句】:人心的散亂有兩種:一是昏沉,一是浮動。昏沉是糊里糊涂空過時日,無所事事渙散體力,懈怠、懶惰、昏睡、不肯精進。
【第9句】:【禪心佛語】懂得自尊體現自我涵養,尊重別人體現寬容大度,保持尊嚴體現高尚人格。尊重自己、尊重別人、保持尊嚴是人生天平上的三個重要支點。
【第10句】:意識若轉依,心則離惑亂。我說心為佛,覺了一切法。《大乘入楞伽經》卷六
【第11句】:【五色令人盲】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老子·第十二章》)☆老子說:“色彩繽紛會使人眼花。”
【第12句】:【禪心佛語】生活的客觀就擺在那里,聚聚散散日日忙,得得失失收一雙。
【第13句】:【佛心禪語】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聞。
【第14句】:【禪心佛語】當您快樂時,您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您痛苦時,您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第15句】:【佛心禪語】老來有“三好”:經驗豐富好、健康長壽好、走入社會當志工更好。
【第16句】:受用不宜豐滿,豐滿則溢;稱意之事不可多謀,多謀終敗,將有成之,必有壞之。(宋)真凈克文禪師《日涉記》(《禪林寶訓》)
【第17句】:自力修行,揚湯止沸,使盡解數,全無效果;他力救度,釜底抽薪,不動聲色,鍋冷灶涼。
【第18句】:【禪心佛語】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解脫才更自在,放下自然輕松。
【第19句】: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第20句】:年輕的佛學院學生問師父如何修持?師言:“每天都是我人生道上的一頁,過眼的每個人、每句話,都是頁中的字字行行。在人生中得佛法,而非在佛法中得人生。”
【第21句】:【禪心佛語】只有為生命全心全意的活著,臨終時才會對生命毫無眷戀。來時不知何處來,但我們有權力也有能力知道臨終何處去。
【第22句】:【佛心禪語】佛陀原諒了弟子的無知舉動,并為那伽波羅尊者作了記說:“瞿曇家中極大廣闊,斯等于未來世亦當使得清凈之法。”佛陀博大悲懷由此可見一斑。(【第5句】:【第20句】:)
【第23句】:只有隨順因緣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隨順因緣,才會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隨順因緣,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第24句】:一個女人,太四平八穩了,端正得過分,始終是不可愛的!心中有愛的女人是打開的、放松的、全然的,像花兒一樣的開放。
【第25句】:【禪心佛語】傳播、傳承什么文化,就會成為什么文化的載體,它會不知不覺影響到你的觀念、心態及人格。因此,對于文化的選擇,直接關系到生命的發展。
【第26句】:不貪圖錢財,不追逐名利,只愿知足常樂。生起出離心而趨向解脫,是放下對世間瑣事的執著而獲得。
【第27句】:【禪心佛語】乞丐很生氣地說:“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磚頭呢?不愿給就不給,何必這么捉弄人呢?”說完他怒氣沖沖地向寺外走去。
【第28句】: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壇經·機緣第七》
【第29句】:【圣經文案】190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里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癥。(太9:35)
【第30句】:學問會扼殺人的靈性,使人走上不歸路,不論是世間學問,還是佛門學問。只可信仰駕馭學問,不可學問脫離信仰。
【第31句】:【禪語人生】小善如涓流,點滴匯聚終成大海;小惡如磨石,不見其減日總有損。做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第32句】:墻上一蔸草,風吹兩邊倒。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頭。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
【第33句】:【禪心佛語】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第34句】:人生中,簡單的越顯珍貴,那不妨就陽光下看光明,綠蔭中來乘涼,大樹下依樹休。寬處看世界,煩惱自會消。
【第35句】:處處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這就是煩惱的根本所在。
【第36句】:【佛家禪語】不與父母爭,不與兄妹斗,只愿家庭與睦。人的道德與為人的品格,是從善待自己的家人一開始做起。
【第37句】:【圣經文案】67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夸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90:10)
【第38句】:而菩薩入一切處山林川野,皆使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是菩薩若不發教化眾生心者,犯輕垢罪。《梵網經》卷下
【第39句】:【禪心佛語】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白水變酒賣,還嫌豬無糟。
【第40句】:【圣經文案】434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第41句】:只有解脫所有束縛,掃除所有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人生的天空下。
【第42句】:【禪語人生】有人年齡不大生來老成,有人年近花甲從未長大;有人年少心情蒼老,有人年老精神煥發。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二十歲的朽木,也永遠有八十歲的常青樹。
【第43句】:【佛語摘抄精選】是福有二種相:能與樂,能與苦。如雜毒飯,食時美,欲消時苦,福亦如是。(提婆《百論·舍罪福品》)
【第44句】:【禪語人生】我的生活需要這樣的一種寧靜,在寧靜的孤獨中,不必為生活中的爾虞我詐而煩惱,不再為日常生活中的壓抑而苦悶,讓心情在孤獨中擁有一份獨特的享受。
【第45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第46句】:【禪語人生】心若無塵,你會從容自若,自然,悠然之中,也可見你的氣度,你的風彩梵行。
【第47句】:【禪心佛語】生即是死,死亦是生,生命就這樣循環往復,無始無終,死而后生,生而后死,變化的只是生命的形式,所以珍惜今生,善待所有眾生,做個好善人。
【第48句】:品一盞茶茗,聽一曲琴音,就是一段光陰;吟一首小詩,念一段過往,就是一抹情懷。
【第49句】:有情眾生,累在一個“情”字,天若有情天亦老。就讓我們斬絕一切情思,呆呆地念佛吧,“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何其輕松自在。
【第50句】:【佛心禪語】禪師說:“花的新鮮與我們身心清凈的道理是相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常常自我凈化、調整心念,才能適應環境;無法要求環境來適應我們的心啊。”
【第51句】:【禪心佛語】能制口賊,不貪諸味,贊詠講說,名為精進;能降身賊,于諸觸欲,湛然不動,名為禪定;能調意賊,不順無明,常修覺慧,名為智慧。
【第52句】:【禪心佛語】理想有價值,人生才有價值;幸福不在別處,只在感恩的當下。
【第53句】:【禪語人生】心靈的成長是指能夠勇敢面對自己過不去的坎,在一切境界中能以善意去面對,而不是為自己的不作為、不守規矩、逃避境界找借口。
【第54句】:【圣經文案】250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第55句】:【禪心佛語】佛說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第56句】:【禪心佛語】看好一個人,定是你感動過;看壞一個人,定是你受傷過;看準一個人,定是你經歷過。
【第57句】:學佛者不應聽信算命之說,須知人生原是依善惡業而來。“業力”會操控此生所受的果,果報是由過去生中的因而來:業力無形無蹤,既看不到又摸不著。
【第58句】:【禪心佛語】佛說: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第59句】:【禪心佛語】外著諸緣,內心多欲,心如亂麻,那能入道。盲人不見日,非是太陽過。
【第60句】:人生在因果規律面前看起來好像是被動的,實際上為善作惡仍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第61句】:恒唯法師:一杯茶在手,品人生的收放適度,品歲月的春華秋實,身心安靜,自然融合,即不與世隔絕,又要安守本分,悲歡量力,適可有度。
【第62句】:【禪心佛語】目標是做事的一個燈塔,我們所有的精力與力氣者是為名儲備的。目標的大小直接決定著成功事情的大小。下如拿破侖所說:我成功,因為我志在成功。
【第63句】:【禪語人生】現今的天時,人人性里都有火。火性人主貪、好爭理,所以才爭貪不已、戰亂不息。不爭不貪是真陽火,真陽火才能達天時。(達天時不爭不貪)。
【第64句】:總是期待某個最佳時刻來臨,才實施某個計劃已久的事情;總是想不做則已,做則盡善盡美。完美主義的結果往往導致拖延。
【第65句】:【佛心禪語】要救世,就要做環保——心靈環保、社會環保、地球環保。
【第66句】:【禪心佛語】快樂并不是說一切都很完美,只是你決心忽略那些不完美。
【第67句】:我們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稱贊我們是另外一回事。不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這是辯證法的道理。
【第68句】:過于鋪張或過于吝嗇,都容易被金錢所驅使。對于金錢,我們應取之有道,而且,要把它用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做金錢的主人,而不要做金錢的奴隸。
【第69句】:【禪心佛語】錢來來去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把愛分給最需要的人,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第70句】:【同參】同參,是同修間彼此相互切磋、去除習氣,唯存清凈佛心的意思。
【第71句】:為欲成熟一眾生故,修一切剎極微塵數波羅蜜門,成就圓滿如來一力。如是次第,為一切眾生成就如來一切智力,心無疲厭。“四十華嚴”卷四
【第72句】:【禪語人生】有些人修禪宗,只注重個人的生死,不管眾生的死活。這種發心,顯然屬于小乘的發心。
【第73句】:佛經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山河大地乃一切萬法,都是唯心所變,唯識所現。
【第74句】:【禪心佛語】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殃咎之來,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第75句】:【禪心佛語】所謂開心,就是眼睛向上把快樂放大;所謂郁悶,就是眼睛向下把煩惱放大。
【第76句】:【禪心佛語】人就是這樣,越是擁有,越想索求,越是索求,就越墮落。
【第77句】:翠竹黃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真。頭頭盡是吾家物,信手拈來不是塵。——《雙嶺化禪師》
【第78句】:【禪心佛語】念佛人心清凈,凈心念佛凈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凈定。
【第79句】:【禪心佛語】生活里不是沒有經歷美好,而是缺乏客觀的認識了自我,真正傷人的不是命運,真正傷人的是看待生活的狹隘和固執。
【第80句】:【禪心佛語】創新就是求新,改革就是求變。求新不是排斥傳統,而是繼承傳統;求變不是表面背叛,而是內在蛻化。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變化的本質就是發展。
【第81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創業者因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創業,實際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會去創業了。
【第82句】:老病死苦有三天使在于世間。何等為三?所謂老、病、死也。《起世經》卷四,佛言
【第83句】:【禪語人生】用靈魂撞擊命運,用觀念超越夢想。現在做什么并不重要,將來做什么才重要。為改變以后的命運,先改變現在的觀念。
【第84句】:【禪心佛語】溝通的三個特征,行為的主動性,過程的互動性,對象的多樣性。
【第85句】:【佛心禪語】不見垢法可厭,不見凈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盤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
【第86句】:【禪語人生】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第87句】:【禪心佛語】兩個人吵架,甲對乙說你很主觀,乙對甲說你并不客觀,主客二觀,無所標準,是非永遠存在。
【第88句】:問:“慈悲與愛顧相似而實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愿聞其說!”答:“慈悲是理智作用,愛顧是情感作用,愛有分別,慈尚平等。”——李炳南居士
【第89句】: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佛遺教經》
【第90句】:人間和天上,有樂有美妙,比起涅槃樂,微小不足道。《即興自說·王經》
【第91句】:【禪語人生】幸福人生的建立,首先要正確地認識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探討幸運與不幸的因緣因果。
【第92句】:生命的旅程里注定要經歷和見證歲月的曲折和故事,恪守自己的態度,善意,溫和,諒解,客觀,平靜,希望和樂觀。
【第93句】:【禪心佛語】石觀音寺這座千年古剎的十方叢林之道風,于二戰寺院被炸毀以后近百年,終于重新樹立起了叢林法幢,名寺重興,龍天慶贊。
【第94句】:【禪心佛語】人貴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強。勿依賴人,勿強求人,他人無論親疏,皆不可依賴。
【第95句】: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寂,靈源不狀,見之則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號斯存,理量雙銷,佛眼之功圓著。
【第96句】:【禪心佛語】世間八法很容易記:毀與譽,得與失,苦與樂,譏與稱。我們要檢視自己是否落入任何這類的陷阱,尤其是第一個。我們總是希望被贊美,這是我們最大的弱點。
【第97句】:窮人因為不知足而死,到死也成不了富人,可見貪欲是多么可怕。在珍惜和知足中才能累積起財富,有一顆知足且懂得珍惜的心,人才能過得快樂。
【第98句】:【禪心佛語】孤獨是因為生命不受任何事物干擾。不孤獨是由于生命內在的和諧完美。
【第99句】:【禪語人生】我通常把男女關系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一、找到對方;二、守住對方;三、幸福地在一起;四、觸摸彼此的心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