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生有很多事其實并非太過重要。在必要的時候,放下不失為~條解脫之道。走過去,再回首看,不過爾爾。
【第2句】:【禪語人生】有人站在山腳下,有人站在山頂上,雖然所處的位置不一樣,但他們眼中的對方卻是同樣大小。
【第3句】:【佛心禪語】愛是美好帶來的歡欣,智慧創造的奇觀,神仙賦予的驚奇。缺乏愛的人渴望得到它,擁有愛的人萬般珍惜它。
【第4句】:若能觀心真實性,一切法中亦不見,若能無心遠離心,即是真禪波羅蜜?!洞蠹洝肪硎?/p>
【第5句】:【禪語人生】有信仰的老人面對生老病死時的心態是格外的釋然而喜悅,因為有著虔誠的靈魂所以有足夠的勇氣接受每一次無常的來臨,微笑著善待每一個輪回中的生命。
【第6句】:慈悲與智慧的交融,是心靈的和諧、完美與圓融,它使人能夠不斷探索生命的奧義,同時看到真正的自己。攜一顆佛心,展一雙翅膀,不畏浮云,只在生命的巔峰自在微笑。
【第7句】:【禪語人生】意志是精神的支配者,當你心中充滿著慈悲、平等和寬恕時,所感應來的即是無諍的世界。
【第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干不干凈,不是看他的外表是否光鮮,而在于他的內心是否純凈。
【第9句】:在團體中,若執著“我做我的事,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我不管別人的事”,這樣是不行的,應彼此扶助,互相幫忙。
【第10句】:世上有許多事自己無法改變,但應努力做到改變一切能夠改變的,千方百計適應一切無法改變的。生命皆因這些走走停停的過客而豐盛鮮活。當他們再起身,請用微笑道別。
【第11句】:生命這么可貴,難道我們不應該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快樂起來幺?而且我們并不是真的沒有獲取,我們獲取了別人的尊重和感激!
【第12句】:【禪語人生】修禪者主張放棄已有的知識和邏輯,不是不要“知”,而是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知”,那是無上智慧,天下一切事理都可以用無上智慧來印證和解釋。
【第13句】:做個縣官還嫌小,要到朝中掛紫衣。不足歌,不足歌,人生人生奈若何?若要世人心滿足,除非南柯一夢兮!
【第14句】:【佛心禪語】禪史的演義,伴著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一路走來,早已融入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第15句】:【禪心佛語】精進努力修行不是改變自己的容貌,不是獲得種種境界,也不是創造福慧,而是尋回原本的初心——赤子般的心。
【第16句】:成佛的因緣全在自身上具足,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圓滿,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往外尋求快樂呢?
【第17句】:偶爾做一次思想的云游,心靈的流浪,身體的懶散,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第18句】:【禪語人生】心境:當一個人的言談和舉止懷著良善的動機時,快樂便像影子般的跟隨他。
【第19句】: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供養三寶,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回,終不能得。《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三
【第20句】:【禪心佛語】當你的心中裝滿了陰霾,你的世界也就會隨之變得憂郁起來,處處變得暗淡無光;如果你摒棄怯懦,使自己內心充滿光亮,那么,你腳下的路也會漸漸地明亮起來。
【第21句】:【禪心佛語】水貴在謙虛仁慈。水是生命的搖籃。它扶危濟困,包容萬物,潤物無聲,從不張揚,從不爭功,把自己奉獻給世間萬物。
【第22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恒的。等待是一種經歷,你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第23句】:佛陀的教育不只是教我們如何了生脫死,更是教我們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計較。一證嚴法師
【第24句】:【佛心禪語】不論行、住、坐或臥,正念都與你同在。如果你擁有這種的覺醒,你就能保持你內在的修行。
【第25句】:【禪心佛語】三世諸佛,無量無邊,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無有是處。
【第26句】: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秹洝ゎD漸第八》
【第27句】:【禪心佛語】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第28句】:【禪心佛語】仁慈是好的,但是你發善心只能幫助很少的人,如果立志做出一翻事業,那樣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第29句】:【禪心佛語】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做人要以禮義交際,以廉恥律己。
【第30句】:【禪語人生】言以真為貴,辭以達為貴,起以早為貴,居以安為貴,藝以精為貴。
【第31句】:不以四攝攝取眾生而調伏之,不知眾生上中下根,足名魔業。《大集經》卷十一
【第32句】:學佛若學得心在寧靜中,意在微細分析中,則天下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無不是如來的形象。
【第33句】:修行,修的就是這顆心,每年,每月,每天,每時,每刻,把握好我們的心念,愿所有的生命,生活在美好和光明里。
【第34句】:第一須帶兩只眼,照破兩頭事,莫只帶一只眼,向一邊行。(唐)百丈懷海禪師《古尊宿文案》卷一
【第35句】:【禪語人生】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第36句】:【守好崗位】學佛是盡本分,在什么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將人間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處在人間。
【第37句】:【心靈禪語】人們總是執著于追求那遙遠的、朦朧的美麗,而遺棄了生活中那些真實的、觸手可及的美麗。
【第38句】: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皆從習起?!度A嚴經》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第39句】:【佛心禪語】子以孝為貴,命以立為貴,屋以實為貴,衣以潔為貴,食以素為貴。
【第40句】:常欲求多聞,諸佛所稱嘆,能得定實義,是故如大海?!洞髮毞e經》卷七十七,富樓那會
【第41句】:見色非是色,聞聲不是聲。聲色不礙處,親到法王城。如果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第42句】:【禪語人生】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虼蟪私浀洌痪湟毁省N矣^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第43句】:【禪語人生】冤親債主來折磨你,你不起嗔恚心,反而起感恩心,冤親債主就變成了菩薩,成就了你的忍辱波羅蜜。
【第44句】:【禪語人生】有些佛教徒,總想用自己的知見去糾正別人的認知,一旦糾正不成便惱怒、便退群。且不管誰正誰偏,誰執著,其實,這種想糾正別人的念頭的本身就是執。
【第45句】:【禪語人生】要對誰特別好,也不要對誰特別不好,永遠不要被少數人所利用。
【第46句】:如若你還記得我,可否托清風捎來桃花初開的欣喜,我好用粉紅桃花,鋪十里紅妝,只待與你俯首相依。
【第47句】:【圣經文案】46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原文作“榮耀”)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16:9)
【第48句】:【禪心佛語】欺騙絕不是件好事,如果你聰明到將自己也騙了,那又如何呢?你只不過成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犧牲者罷了。
【第49句】: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雜阿含經》卷十二,第296經
【第50句】:好事不如無事,何謂無事人?面對此問,十有八九之人未開口時,心意識已謗佛謗法了,無事人絕非沒有事、不做事。什么是無?
【第51句】:【經典禪語】人間所有的風雨瀟瀟,不過是因塵心未了。當明白自己也如塵埃般,終是一回過客,那就會在所有的不平凡背后,懂得平凡的意義。
【第52句】:【佛心禪語】就在此時,一位禪師駕船趕來救起了他。得救的信徒向禪師抱怨說:“我對佛是如此地虔誠,但是佛祖在我遇難之時卻不來救我?!?/p>
【第53句】:【禪心佛語】賦予我們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均等;評判我們的人生,不是別人的眼睛。書寫我們的歷史,只有我們自己;踩出人生的腳印,也是我們自身。
【第54句】:希望人人心懷純誠厚德,培養誠信,用最純真、最誠意、最信實的態度來共創人間凈土。
【第55句】:【佛心禪語】“更須自己勤奮。不可依賴他人。阿難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貴。出家從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詎知仍須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第56句】:空有三者:一無性空,性非有故;二異性空,與妄所執自性異故;三自性空,二空所顯為自性故。(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八
【第57句】: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对鲆话⒑洝肪砣?,力品
【第58句】:【一日一禪語】不要埋怨別人讓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多。人生是一場戲,你來我往皆天意。少氣多閑,身忙心閑。真正做到這八個字不容易,關鍵是個“閑”字。
【第59句】:當于一切眾生起大悲想,于諸如來起慈父想,于諸菩薩起大師想,于十方諸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斗ㄈA經》卷五,安樂行品
【第60句】:【禪心佛語】生命的神秘莫測,浩瀚無邊,引導我們無限遐想;生命的邊際雖然不可及,但是,我們自由的夢想卻可以隨時抵達它的邊際。
【第61句】:譬如鉆二木,風吹生彼火,火生剎那間,而復燒二木。正觀亦如是,能生于慧根,生彼一剎那,還復燒正觀?!洞髮毞e經》卷八十八,摩訶迦葉會
【第62句】: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所說的話,每一句話都要深思熟慮,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眾生,開導人心,使人開解煩惱?
【第63句】:一切事物,有利必有弊;唯一的例外便是念佛。念佛有無上利,無一切弊。南無阿彌陀佛。
【第64句】:【佛心禪語】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非常丑陋夜叉,別人每罵她一句,她的相貌就漂亮一分,別人不斷罵她,她竟然越變越好看。
【第65句】:【禪語人生】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顯現;唯有奉獻,心量才能廣大如虛空。
【第66句】:佛教微博經典:把彎路走直的人是聰明的,因為找到了捷徑;把直路走彎的人是豁達的,因為可多看幾道風景。路不在腳下,路在心里。
【第67句】:【佛語摘抄精選】實話第一戒,實話升天梯,實話小如大,妄語入地獄。(《智度論》)
【第68句】:菩薩摩訶薩應先具足學一切道,道智具足已,應分別知眾生深心。。入眾生深心相,人已,隨眾生心,如應說法?!赌υX般若經》卷二十四,種善根品
【第69句】:修十善法——身、口、意作十種善法。一、身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二、口善: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三、意善:不貪、不嗔、不癡。
【第70句】:【禪語人生】正是這段常人不能忍受的艱苦日子,造就了她未來事業的輝煌——1903年她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1911年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第71句】:佛說三種實法印,廣說則四種,略說則一種。。無常、無我、無相,故心不著,無相不著故,即是寂滅涅槃。(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十二
【第72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用想象的筆,都構出不同的人生。或是精彩,或是平淡,或是于腐,或是偉大。我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每一個片刻的感動。
【第73句】:【禪心佛語】雖然不會常在,但它的美妙,卻驚人地裝點著叢林大地。在短暫的人生中,只有善于把心安住在體味和向往美好的人,才能聽聞到這種清寂無聲的天籟。
【第74句】:【佛心禪語】老人說:“普通人看花,聚精會神,將自己的精氣神,都傾瀉到花上去了,會看花的人,只是半覷著眼,似似乎乎的,反將花的精氣神,吸收到自己身中來了?!?/p>
【第75句】:【禪語人生】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第76句】:【禪心佛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因為陶淵明能“不為五斗米折腰”,因此不會“心為行役”,這就是生活的美感。
【第77句】:人是從挫折當中去奮進,從懷念中向往未來,從疾病當中恢復健康,從無知當中變得文明,從極度苦惱當中勇敢救贖。
【第78句】:佛說:自己的心靈骯臟,眼里的眾生也骯臟;自己的心靈干凈,眼里的眾生也干凈。
【第79句】:【禪心佛語】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窮也安然,富也安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得失無意,看天際云卷云舒。
【第80句】:云何真言教法?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洞笕战洝肪硪唬肼绷_具緣真言品
【第81句】:【圣經文案】350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里夸勝,并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林后2:14)
【第82句】:【禪心佛語】什么是正教呢?就是修觀無常、苦、空、無我四法印還有十二因緣,牽纏生死,修習四種真諦,見苦、斷習、證滅、修道。
【第83句】:【禪語人生】現在的都市人,大多覺得活的很累,原因是什么呢?社會太復雜了,生活太復雜了,心理太復雜了。
【第84句】:【禪語人生】學佛的人,不要聽到人家說句好話,就高興得不得了;聽到人家說句不好的話,就煩惱極了。這是沒有定力的表現。有定力的功夫,不會被八風的境界所搖動。
【第85句】: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扼拗蔹S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86句】: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六祖壇經一阡悔品》
【第87句】:積錢不如教子,閑坐不如看書。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花草需要雨露,女人需要溫撫。
【第88句】:【禪心佛語】佛的悲愿,是要使人人及一切眾生,都能成為和自己一樣的至善、至上的佛陀,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類及眾生,同具佛性,一律平等。
【第89句】:人人均應上進積極,不因境遇得失而喪志,既知人生多欲為苦,就必須排除貪欲,唯有精進不懈,方能破除煩惱惡,進修慧業。
【第90句】:聰明與智慧不同。聰明的人只有考慮自己,沒有想到別人,他愛自己,不愛別人;只會對他人不滿意、不原諒、不接納,卻時時寬待自己。
【第91句】:執著是自縛的蠶繭該執著時執著,該放棄時放棄,一切隨緣,將來你才不會后悔!
【第92句】:【圣經文案】417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余、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4:12)
【第93句】:猶如青蓮花,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中阿含經》卷二十三,《青白蓮花喻經》
【第94句】:有時候,人的痛苦,在于追求了錯誤的東西。換個角度思考,換個心情生活,路的旁邊,還是路。
【第95句】:【禪心佛語】當逆境來臨時,抱怨消沉與事無補,唯一的選擇是坦然面對,勇敢的砸碎痛苦,方能戰勝逆境,把逆境化為動力,更加發奮努力。
【第96句】:【禪語人生】邪惡的人是指沒有善德,而且做了惡事不會感到羞恥的人,他們會貪羨、妒忌等等。
【第97句】:【禪語人生】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未必是真實的。“聰明”的聰字是這樣寫的,耳朵聽,眼睛看,嘴巴說,心去想。
【第98句】: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
【第99句】:【禪心佛語】為道必須舍棄一切名聞利養,只有心空才不會留下痕跡,只有心空才能融入整體。
上一篇:配音秀視頻年度精選佛語禪心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