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誰都無法預計未來,但是人們只要有相互的信任與真誠,才能夠更好的延續(xù)未來的美好。真誠讓我們更加地近距離親信和信任,世界就會更加的和諧了。
【第2句】:【禪語人生】修道人,時時要回光返照,不用向外馳求,在外邊是找不到的,在自性里,應有盡有,一概俱全。
【第3句】:【佛心禪語】“欲”常帶給我們很多的煩惱和困擾;就像加了蜜的毒藥,雖然喝起來很甜,卻會慢慢腐蝕人的臟腑,讓人苦不堪言啊。
【第4句】:【圣經文案】287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7)
【第5句】:【禪心佛語】世人都期望得到更多。如果想要得到的東西和得到這個東西的途徑如理如法,那么,想要得到也不是壞事。反而是讓自己有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第6句】:慈心無害想,不害于眾生,心常無怨結,是則升天路。《雜阿含經》卷四十九,第1229經
【第7句】:如坐禪師教諸弟子除心意識,若除心意識不更生,若不更生則無復身,若無復身則亦無命,若無有命則不更生,是為禪師殺人壽命。《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第8句】:幸福的最大障礙是我們自己,如何增進幸福,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復無涯;時人若問居何處,綠水青山是我家。——唐·龍牙
【第9句】:【佛心禪語】不洗澡的人,擦香水是也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第10句】:若油盡已,明亦俱盡。其明滅者,喻煩惱滅,明雖滅盡,燈爐猶存。如來亦爾,煩惱雖滅,法身常存。《大般涅槃經》卷四,如來性品
【第11句】:如果我們去除心中的雜念,用心體會當下的這一刻,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一刻沒有任何思緒,無知無求,達到了一種無心自在的境界。
【第12句】:【佛心禪語】開啟心胸,才能發(fā)揮無量的慈悲,獲致真真正的智慧與功德。
【第13句】: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買,不使人間造孽錢。
【第14句】:一個年輕人暗戀上了一個女孩兒,卻發(fā)現(xiàn)女孩兒已經有了心儀之人。年輕人很是痛苦,便去找禪師寬心。
【第15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有愛心的人,處處給人溫暖;有私心的人,處處給人冷漠。
【第16句】:【圣經文案】398并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圣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弗6:17)
【第17句】:【佛心禪語】人生往往如此:擁有的越多,煩惱也就越多。因為萬事萬物本來就隨著因緣變化而變化,凡人卻試圖牢牢把握讓它不變,于是煩惱無窮無盡。
【第18句】:【禪心佛語】佛說: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第19句】:【禪心佛語】你可以這樣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possible(我是可能的)。
【第20句】:識生變似義,有情、我及了。此境實非有,境無故識無。(古印度)彌勒《辨中邊論》卷下
【第21句】:【禪心佛語】渡船過河,河尚未過,河尚未渡,何能舍船?但若達到彼岸,即應舍船而去。
【第22句】:【佛心禪語】八哥說:我的升官秘訣更簡單,無論何時何地,堅定不移地當好上級的傳聲筒。
【第23句】: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羅蜜之母,諸佛之祖母。(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十
【第24句】:【佛心禪語】不因他人辱罵而生氣,受人夸贊而高興,叫做“平常心”。
【第25句】:【禪心佛語】溝通的三個特征,行為的主動性,過程的互動性,對象的多樣性。
【第26句】:于念念中,身語意業(yè)皆無空過,悉以回向一切智門。《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
【第27句】:【禪心佛語】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應當盡量少走“亡羊補牢”的痛苦之路,時刻將小事記掛于心,小心謹慎,則人生才會一帆風順。
【第28句】:一個人如果能夠養(yǎng)成“寬以待人”的優(yōu)良品德,就一定可以在同他人的相處中,嚴格要求自己,寬容地善待他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第29句】:【禪語人生】越是向外尋求,內心越分裂,越無法統(tǒng)一,離那個完美的道就越遠。道是屬于無知無欲,無思無想,無分別,但又有覺照者的專利品。
【第30句】: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滅,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壇經·宣詔第九》
【第31句】:惟名聞利養(yǎng)、甜愛軟賊,及瞋心、瞋火,雖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當深加精進,以攘卻之。(妙葉禪師)
【第32句】:愛的詮釋:愛人與被愛都是幸福的。但是這份愛必須“清凈無雜染”,付出者毫無所求,接受者也不貪戀;愛得無煩惱,彼此都很愉悅自在。
【第33句】:【禪語人生】無是因緣無,因緣無無自性就是有,它也不生,也沒有無。
【第34句】:【禪心佛語】從十法界眾生來說,成佛有成佛的因果,升天有升天的因果,做人有做人的因果,當畜生有當畜生的因果。六道或四圣,都有它的因果,不是沒有因果的。
【第35句】:【禪語人生】言行舉止、喜笑怒罵皆是心的顯現(xiàn)、我們的品質、形象、品味和能力盡在其中,顧名三思而后行。
【第36句】:慈悲心是希望所有眾生都能獲得快樂,希望所有眾生都能脫離痛苦,這樣的心愿就是慈悲心。
【第37句】:【禪心佛語】超越外在身份的限制,不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僅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會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事實真相,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別人。
【第38句】:教育的基礎課程應該是教會學生微笑,帶著微笑學習知識的學生變壞的可能性不大。
【第39句】:【喪己于物,失性于俗】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位子·刻意》)☆為追求物欲而喪失自我,為趨就流俗而失掉本性,就叫做本末倒置之人。
【第40句】:【禪心佛語】世間只有兩種(東西),給我們最大的痛苦,第一個就是錯覺,第二個就是假設。
【第41句】: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42句】:以無住為方便,安住般若,所住、能住不可得故。以無舍、無護、無取、無勤、無思、無著而為方便,圓滿六波羅蜜。《大般若經》卷三,初分學觀品
【第43句】:【佛心禪語】如果還有明天,你將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么說再見?
【第44句】:【佛家禪語】我寧愿過著艱苦樸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與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第45句】: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一句智慧的禪語,包含著人生全部的真諦。不是擁有幸福的人才幸福,只是能夠感受幸。
【第46句】:【禪語人生】歇菜定律:想不開的時候,別硬想,先洗洗睡,起來的時候也許就有了答案。
【第47句】:以分別為道,以煩惱為道,以疾病為道,以鬼神為道,以苦為道,以死為道。(宋)藏巴嘉熱大師“六平等”
【第48句】:【禪心佛語】世界很大,一張床很小,床上的兩個人曾經很好,卻無法到老。
【第49句】:【禪心佛語】交友以無瞋為自在,做人以無癡為清涼,用心以無相為凈土,修行以無得為涅盤。
【第50句】:【佛心禪語】比賽就是比賽,你可以不參加,參加了呢,就要遵守比賽規(guī)則,承擔一切后果。
【第51句】:清靜心是入道的鑰匙,現(xiàn)世的眾生一是內心太荒涼,二是內心大庸塞,即荒涼又庸塞何以成人?何以入道?
【第52句】:【禪心佛語】憍,憍就是驕傲,自高自大,是貪愛自體的相應心理。如認為自己相貌好、體格強、富裕、尊貴、才學高。看不起別人。
【第53句】:【禪心佛語】情人定律:淘身的,是假情假意;淘心的,才是真情實意。
【第54句】:【禪心佛語】內修文德,外治武訓,大則國家,小則個人。士雖有學,行在言先。巧言失德,無信不立。書即世事,世事即書。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敏事慎言。
【第55句】:【禪心佛語】佛曰:世有二人甚為希有如優(yōu)曇花。一者不行惡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為希有。
【第56句】:【禪心佛語】犯了過錯,造了罪業(yè),別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第57句】: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yè)。
【第58句】: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葉福備書》
【第59句】:“自我的行為”是指血氣、體力非常強健的人,卻不能善用強健的身體發(fā)揮功能,做利益人群的事業(yè),反而為非作歹,讓父母傷心。
【第60句】:【禪心佛語】過去現(xiàn)在未來,東南西北,都是佛身光明的化現(xiàn),頓時融入無盡美妙的諸佛凈土,難以想象地感動著。
【第61句】:【禪心佛語】荷花精神博大精深,實難以用寥寥數字來描述。綜合八大優(yōu)點,我試把荷花精神概括為:“求實即真,集巧成善,脫俗為美”。
【第62句】:有些人一到生日就大宴親友,鋪張慶祝。仔細想想,我們在人間如果不會為人群付出,我們的人生與其他動物有何差別?
【第63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沒有犯過錯誤,那么他一定什么事情也沒有做過。
【第64句】:努力賺錢,是為了不讓自己的愛情受到別人金錢的考驗——這就是現(xiàn)實。
【第65句】:【禪語人生】我們在修道德時候,罪重要得時“不爭”。不爭是不和任何人爭長論短。爭是爭非。
【第66句】:【禪心佛語】世上最不快樂的人是意志很差想得最多活在非現(xiàn)實的那個人。世上最痛苦的人是無法克制欲望懂得太多活在回憶里的那個人。
【第67句】:人怕鬼,自欺欺人;鬼怕人,人間正道。心中無鬼何懼鬼哉?人若是鬼,其鬼何其兇險也?
【第68句】:保持充滿喜悅、充滿慈悲,無所掛礙、如如不動的心情,一切因緣事相現(xiàn)前時,都能觀照諸法如幻如化。如過眼云煙,不起心不動念,保持一顆如如不動而帶著喜悅的心情。
【第69句】:【禪心佛語】如果自己不世俗、視野很廣闊,一定會對各種不同的存在懷著包容和理解,對每一個生命懷著善意和柔軟。
【第70句】:問:“如何保任?”師日:“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圣解。”——《龍?zhí)冻缧哦U師》
【第71句】:【禪心佛語】請勿談論他人之過,其之過因與你無關。請勿嫉妒他人,因嫉妒絲毫不損他人之華。
【第72句】:【圣經文案】47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蘇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詩19:7)
【第73句】:【禪心佛語】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者,不僅惹是生非、傷人傷己,甚至永遠無法化解仇恨、圓融人事。
【第74句】:沒有人可以獨霸舞臺,哪怕他是天下第一的皇帝;沒有人可以不下舞臺,哪怕他將自己的骨灰撒在上面。人們啊,眼光長遠一點,胸懷遼闊一點,不為別人,也要為了自己。
【第75句】:【禪心佛語】若希望人際關系相處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
【第76句】:妄有非實故,與所見不同。由境相虛妄,能緣亦非有。(古印度)陳那《掌中論》
【第77句】:【禪心佛語】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白水變酒賣,還嫌豬無糟。
【第78句】:釋迦牟尼,名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觀普賢行法經》
【第79句】:名聲真正的用處在哪里一個人心中沒有智慧,沒有信仰的支撐,就無法恰當處理名聲。
【第80句】:【禪心佛語】是時候了。好好地做個凡人。不和別人吵架。不需任何解釋。不論是否愛過。不說臟話...一日三餐一個不能少。11點之前睡覺...其實這些,我都做不到。
【第81句】:察友在為謀,別伴在急時,觀妻在房樂,欲知智在說。《法句經》卷上,多聞品憑真理獲得聲譽,憑施舍獲得朋友。《經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經》
【第82句】: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舍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四十二章經》
【第83句】:【禪語人生】信佛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信因果,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
【第84句】:【禪語人生】在佛看來,有時候,批評并不是壞事,在批評中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和懂事,勇于接受別人的批評,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完善。
【第85句】:【佛心禪語】不要擔心被他人評判,或者被自我評判,不要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fā)現(xiàn),不要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做得不夠好,不要害怕達不到要求。
【第86句】:【禪語人生】睜眼論他人是非閑話,閉眼必定多煩惱。睜眼是一眼高一眼低,閉眼一定多懊惱。人生哪里清涼,自在為上,看淡為好。舍一份算計,少一分煎熬。
【第87句】:【禪心佛語】觀音菩薩妙難酬,清靜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第88句】:【佛學智慧經典文案】幸與不幸都是相對的,沒有不幸也就無所謂幸怎樣面對生活的痛苦與不幸?佛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涅槃經》
【第89句】:人自身的煩惱,比身外的冤家更厲害!因此,應該常常警惕自己,莫讓良知睡著了。良知一旦睡著,則殺、盜、淫、妄等種種罪業(yè)都會發(fā)生。
【第90句】:“千里之路,始于初步”,無論多高深的道行與學識,也是要從尊師做起。師長是迷途的明導、暗室的慧燈,能啟蒙我們的良知本性,開啟我們的智慧。
【第9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光彩在哪里?早上醒來,光彩在臉上,充滿笑容地迎接未來。
【第92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虔誠地為人群服務,不要“加減做”,加加減減就不會進步。
【第93句】:【禪心佛語】人以待已為是非,我以待人為對錯;人以利已為恩怨,我以利人為取舍;人以得失為得失,我以善惡為善惡;人以地位升浮為親疏,我以感情真假為遠近。
【第94句】:爾若求佛,即被佛魔攝;爾若求祖,即被祖魔攝。爾若有求皆苦,不如無事。——《鎮(zhèn)州臨濟慧照禪師文案》
【第95句】:【禪語人生】助朋友一臂之力。只要是善行好事,即使做起來不容易也要盡力去做,因為道義之交就應互相幫助,能“難做能做”,就可能與人建立起珍貴的友情。
【第96句】:【禪語人生】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貴人,禮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來,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
【第97句】:【禪語人生】站的高,才能看的遠。拿的起,才會放的下,凡事要豁達,才不會鬧心糾結。有了陽光和快樂的心態(tài),你才能充實灑脫。
【第98句】:【禪語人生】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99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上一篇:帶亦的詩句(帶亦字的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