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詳,而懷著挫折、無奈、懷疑、憂慮的心態去過活人生,那生活對生命來說,毫無疑問就是一種懲罰了,一個人要學會安頓自己的心靈,做到內心寧靜安適,我們的人生一定才會美好。
【第2句】:【羅狀元醒世詩其17】寬意寬懷過幾年,人生人死注生前。隨高隨下隨時過,或短或長莫怨牽。家富家貧休嘆息,自無自有總由天。平生衣食隨緣好,才得清閑便是仙。
【第3句】:【佛心禪語】向別人傾訴就是排泄心靈的垃圾,雖然一時緩解心中的郁悶,但終究逃不出揚湯止沸的輪回。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如何讓心聽從安排?佛教解決這一問題有個妙招:說慣的嘴巴先不要閉上,而是改變說的內容—念佛。借著佛力讓煩躁的心轉向安詳,也為這個躁動的時代帶來一股清泉。—學誠法師
【第4句】:【禪語人生】因別人的過錯而自餒是非常負面的能量和心態。重新找到立足點,浴火重生的鳳凰更有生命力。不管現實有多慘不忍睹,你都要固執的相信,這只是黎明前暫時的黑暗而已。
【第5句】:【禪心佛語】故為推動“中國佛教本位的新”,太虛大師致力于兩項重要的維護。其一,維護漢傳佛教教理的完整性;其二,大力倡導“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
【第6句】:【禪語人生】以后要成大器,為佛法做貢獻,就不能懈怠懶惰,但也不要操之過急。沒有因,不會有果的。我們都見過蓮花,蓮花是怎樣開放的?是一點一點開放的。心里的蓮花也是如此。
【第7句】:人與人之間不總是和諧,但也絕不是永遠對立,那么為什么不試著去謀求雙贏?人生苦短,每個人都不容易,有交集才會精彩。相逢是前世修來的緣,大家同坐一條船,擁擠總是難免,立足之地不過尺許,讓他幾分又何妨?縱然是不小心碰著了點,就不能相逢一笑,盡皆釋然?
【第8句】:【早安禪語】禪心如水: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決不淹沒你的優長;你低,我便涌來,決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動,我便隨行,決不撇下你的孤單;你靜,我便長守,決不打擾你的安寧;你熱,我便沸騰,決不妨礙你的熱情;你冷,我便凝固,決不漠視你的寒冷。上善若水,從善如流。如水人生,隨緣從眾。
【第9句】:生活如面包,買一條土司容易,但選擇面包的餡兒就難;我們要生存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內容、有滋味就難。生活的最終問題就是生命,不能只顧物質而不顧心靈,不能強調心靈而鄙視物質;只有視野開闊的人,才知道心靈與物質平衡的重要。一個有慧心的人,自然會找到既可充饑又好吃的面包,而且還能享受面包。
【第10句】:【禪心佛語】好人要感恩,壞人同樣要感恩,因為他成就了自己堅強的毅力、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人格。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們一定要用慈悲之心,廣行布施,與眾生廣結善緣、廣結人緣、廣結法緣、廣結佛緣,這樣才能化惡為善。
【第11句】:【禪語人生】在短暫的人生歲月中,誰都會碰到生離死別的揪心事。傷心和委屈的時候,要嚎啕大哭。哭完洗完臉,拍拍自己的臉,擠出一個微笑給自己看。不要揉,否則第二天早上會眼睛腫。好好生活,千萬別干傻事,你的生命只有一次。坦白地說,有許多人希望你會被自己的錯誤所擊敗。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第12句】:【禪心佛語】任何一種業,都有四種果報。今生會有這么多的受用,肯定是前世布施了;今生愿意付出,舍得布施,這也是前世布施的同行等流果。有的人再追求,再付出,也得不到;有的人不用付出太多,就能得到。為什么?這是修來的。
【第13句】:【禪心佛語】人生本就是一種感受。當愛你的人棄你而去,任你呼天搶地亦無濟于事,生活本是聚散無常;當背后有人飛短流長,任你舌如蓮花亦百口莫辯,世道本是起伏跌宕。得志時,好事如潮漲,失意后,皆似花落去。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委屈了、無奈了、想哭了,這些都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14句】:【禪心佛語】人生中難免遭遇痛苦,生起煩惱,但我們不必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墻上的幾個墨點不放,黑暗就會占據你的視野。同樣的道理,如果總是粘著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會讓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過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種放生。
【第15句】:生活是一種自我心地的維護,也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境界,如果說禪法是一把鑰匙,它需要去開啟自己的內心,聊生死從來就不是一句概念,它是生活中的一種真實體驗,活一回命運的恍然大悟。
【第16句】:【禪語人生】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因為缺陷常常給我們以提醒,而優勢卻常常使我們忘乎所以。
【第17句】:心態不同,人生的境遇便會天差地別。快樂,就是在平淡中窺見了神奇;幸福,就是于平淡中嘗出了真味。快樂不是生活的賜予,而是心的領悟。幸福,不是別人的饋贈,而是心的淡然。只有甘于平淡,不爭,不執著,不計較,才能感受到更多幸福。
【第18句】:【禪語人生】心象掉進陷井的困獸一樣,掙扎著要去傷人,更害怕被人傷。沒有人來捕殺它,更沒有人來拯救它。命運就是這樣安排它血淋淋的、孤零零的離開這個世界。命運的安排雖然殘酷,但是也應該得。再大的不幸降臨,也沒有誰會冤枉。心象貪婪的魚,已經吃滿了一肚的魚鉤。沉落到水底,是根本無法逃避的結局。
【第19句】:【禪語人生】欲望和知足是天平的兩端,欲望多了,幸福和快樂就會自動減少。適當給欲望減減肥,才能讓幸福的天平平衡一些。貪婪是幸福的天敵,要想真正獲得幸福,就要學會淡定,學會知足。減少欲望,增加滿足,才能從貪婪中解脫;舍得放棄,甘于淡泊,才能獲得心靈的安寧。
【第20句】:【佛家禪語】我們往往習慣于將所有的一切寄托在家庭、金錢、名聞利養等外在的因素上,并不知道幸福與快樂、真理與覺悟來源于內心的本性,這是很可惜的事。在有很多人為了追求更加穩定富足的生活而忙碌地工作,拼命地賺錢,往往忽略了超負荷工作帶來的身體疾病與精神壓力,這更加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第21句】:走馬有個前蹄失,急水也有回頭浪。走平地,防摔跤;順水船,防暗礁。鉆深山修身養性,出古洞名揚四海。昨是兒童今是翁,人間日月急如風。做官做府起高樓,民脂民膏在里頭。
【第22句】:【佛禪語】真的沒有永遠,生活中,明明有很多事,我們是有機會做的,卻一天一天推遲,想做的時候,卻發現機會錯過了;生活中,明明有很多話我們是有機會說的,卻想著以后再說,要說的時候,發現已經沒必要說了;生活中,明明有很多愛,我們是有機會把握的,卻不在意沒在乎,想愛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第23句】:有人覺得,一個人最好的品質是善良。但越善良,就被壞人傷害的越深。這不是善良錯了,而是你缺乏保護自己的技能。因為,你的善良,會被當作懦弱。經常被傷害,只因為你太好了。學會保護自己,才是善良的前提。否則,就別隨便對人善良。凡事適可而止,善良過了頭,就缺少心眼;謙讓過了頭,就成了軟弱。
【第24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禪語】和廣信先生:聞事不喜不驚者,可以當大事。聽謗不怒不怨者,可以處煩囂。遇難不避不畏者,可以擔重任。用心不忮不求者,可以舉大略。做人不浮不躁者,可以固根本。
【第25句】:【禪心佛語】面對著無常的世間,我是如此的渺小,愿我投歸藥師如來的懷抱,享受智慧光芒的洗禮。面對著長劫的輪回,我是如此的疲憊,愿我投歸藥師如來的懷抱,享受定慧帶來的安詳。面對著佛道的長遠,我是如此的怯懦,愿我投歸藥師如來的懷抱,享受無盡愿力的攝受。愿用我生命的全部,紹隆慈父的慧光。
【第26句】:【佛心禪語】【延參法師心藥方】和風細雨,謙恭溫良的嗓子一條。貧富平等不會掛霜的臉皮整張。沒有包裝,能見陽光的仁義多放。凡事隨緣春秋不移的包容來些。大方一點,用自己的心作鍋。謹慎三刻,用別人的事作水。得失不驚的眉梢引藥。去掉是非的舌頭來嘗。經歲歲年年,須慢煎細熬。若療效不佳,準忘了積德。
【第27句】:善待他人,可以讓人生走得更遠;善待自己,可以讓生命活得滋潤。無論是善待誰,其實都是溫暖在流轉,都是愛在延宕,最終,施及別人,惠澤自身。在順境的時候,想著去善待他人。己順,示人以平和;己達,示人以謙恭;己喜,示人以沉靜。即使沒有那么高的境界,至少可以做到不張狂、不招搖、不炫耀。
【第28句】:修行,就是清醒過來,開展我們的清明和覺知,同時還有慈悲和寬容體諒。我們不僅要發愿對十方一切眾生慈悲,更要對周遭的人——丈夫或妻子、孩子、工作的同事、對每個人慈悲。我們應該明白,這些人同樣在受苦,多一個微笑、多一點仁慈,可能對他們意義重大。這就是修行。
【第29句】:【佛心禪語】不要心懷怨恨。放下怨恨,輕松生活。否則,你會傷害到自己,而不是你所恨之人。寬恕不是說:你對我所做的一切很好;而是說:我不會讓你的所作所為毀了我的幸福。寬恕是:放開手,尋找寧靜,解放自己。記住,寬恕不僅僅是為了他人,更是為了自己。如果必須的話,寬恕自己,繼續前行,下次盡量做得更好。
【第30句】:【哲理禪語】佛陀拈花,迦葉微笑。那手中的蓮花只對那些活在當下的人而言才是真實的。如果你不回到目前此刻,對你來說,這朵花實不存在。與痛苦接觸并不是要迷失于痛苦中,生命雖然是充滿苦惱,但也同時滿載奇珍。
【第31句】:與人對立,是自找麻煩;與己對立,是自尋死路。體悟無常,讓人把握當下;體悟無我,讓人不再執著。智者言與無言,皆是恰到好處;愚者言與無言,皆是恰好相反。慈悲之心,來自多體諒;憎恨之心,來自常誤會。人生無事,何必強說愁;生命無常,何必放不下。忙什么,生死未了;求什么,三界未出!
【第32句】:【佛心禪語】“老子看破此理,故以百姓為芻狗,于其生死禍福,毫不理會。此欲圣人清靜無為,而任諸自然也。老子此說,不仁之至,亦大仁之至。”
【第33句】:【禪心佛語】很多人告訴你好好活下去,珍惜每一步。對,珍惜活著的每一口氣是重要的,不過我們可以調校心態,活下去可能是勉強捱過去的,不如告訴自己活上去吧,方向不一樣了,你的命運也會不一樣,因為你的人生選擇了向上,而非下滑。活上去,別再走向低谷,讓自己已達谷底,然后重新上路,向上,加油。
【第34句】:生活的悲哀不在于故事如何折磨人,而在于自己崩潰的心,世間風波從來多,不能輸掉的是態度和信心,記得生活的一句忠告,傷而不言,或者笑而不語,既然能忘掉的傷,何苦占據生活的空間,和快樂的余地。
【第35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苦與樂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一面是苦,一面是樂。失落時是苦,希望時是樂;經歷時是苦,回味時是樂;今日以為苦之事,卻為明天回味之樂。人生沒有永恒的苦與樂,苦與樂常常只在人心的一瞬之間。所以,我們不要因為得到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為失去而痛苦不堪。
【第36句】:【人心禪語】情斷了,綁不住,試著放手,走與不走,留與不留,我不想懂。不要盤算太多,要順其自然,人生的目標,在于向前,也在于拐彎。人生的成長,在于學習,也在于經歷。人生的修養,在于頓悟,也在于靜修。人生的態度,在于進取,也在于知足。
【第37句】:【千古賢文--老來難】兒孫不給送茶水,反說老人嘴好饞。鼻子漏,如膿涎,常常流落胸膛前。茶盅飯碗人人惡,席前陪客個個嫌。頭發少,頂門寒,涼風颼的腦袋酸。冷天睡覺常戴帽,拉被蒙頭怕風鉆。側身睡,翻身難,渾身疼痛苦難言。
【第38句】:【禪心佛語】佛言:夫為道者,猶如水中之木,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所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亂,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若樂聞法而不厭足者,悟不可思議法。
【第39句】:我小時候不懂得如何孝敬,長大后去各地學習、求法,沒有機會孝敬。記得,有一次我回家鄉看望母親時,媽媽對我說:“雖然我每天都想你,度日如年,但只要你好好學佛,將來好好地服務眾生,我就會心滿意足!”我發愿對每一位眾生像對母親一樣善待,請諸佛菩薩加持我!
【第40句】:若諸菩薩于大乘中發趣修行,日初分時有所犯戒,于日中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日中有所犯戒,于日后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
【第41句】:人生活的就是個過程,無悔就是最高境界。“天雨雖寬,難潤無根之草;佛雖有心,不度無緣之人。”機緣光顧有準備的人,有準備的人卻不一定都有機緣。人生短暫,轉瞬即逝,有夢想就要虔誠、踏實地去做;經過了風雨歷程,也未必都能見到彩虹。走過來就應得到滿足,畢竟是享受了風雨過程。
【第42句】:此眾護法亦得生,法將欲滅為已住,必生極樂千葉花,相好莊嚴為佛子。既得生彼供正覺,莊嚴王劫無荊棘。于彼得成最上道,執持正法及天人。彼佛國土無魔事,無惡業報無胎生。時有無量菩薩集,又無聲聞緣覺名。《如來智印經》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的成功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是怎樣將壞牌打好,當心靈趨與平靜;精神便得到永恒;給自己一個微笑吧,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第44句】:靜坐光陰深處,看春意漸濃,看花開滿枝,看新綠搖翠,風含情,水含笑,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采一朵白云的悠閑,攜一縷柳韻的溫婉,攬一份詩意入懷,靜聽風,枕花眠。花閑,人靜,水碧,風清,禪房花木深,云水空禪心。
【第45句】:【經典的人生禪語】去善待生活中的那些灰色與傷感,它是生活的一種鋪墊,也可以理解為是人生的一種引導,不應該成為一種苦苦的糾纏,或者是對生活的一種失落,生活從來就那么含蓄,從來也不會一言道破,它需要每個人去反思,去醒悟,或者是回頭是岸。#延參法師開示#
【第46句】:【禪心佛語】人總會遇到挫折,會有低潮,會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會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滿懷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命運不會拋棄你。------如果耐不住寂寞,你就看不到繁華。
【第47句】:在修學佛法中,我們常說:“我慢高山,法水不入”。這正是在強調為人處事當中首先要學會恭敬和謙讓。然而,真正去做卻不是那么簡單,需要久久地練習。因為無始劫來,我們習慣了我慢貢高,所以想一下子“低下來”很不容易。
【第48句】:【奉行十善】一、不殺生而行放生、救生、護生。不偷盜而行施舍。不邪淫而修梵(清凈)行。不妄言而說老實話。不綺語而說質直語。不兩舌而說調解語。不惡口而說柔軟語。不貪而修不凈觀。不嗔而修慈悲觀。不癡而修因緣觀。行十善,遠離五欲六塵,做個清凈佛弟子。
【第49句】:【禪心佛語】面臨諸多問題,如果只看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那我們有時是會絕望的;如果一切從心開始、一切從我開始、一切從當下開始,多一分承擔的精神,時時照顧自己的腳下,做本分事,我們將永遠生活在希望中。
上一篇:《禪語人生》-經典佛語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