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事件的發生并非偶然,而是雞足山當地長期以來以旅游開發之名,行挾佛斂財之實所引發的必然抵制與抗爭。
【第2句】:【禪語感悟】悟達禪師當初行善,照顧生病的西域異僧,與他結下了緣,所以才在以后得到西域異僧的指點,治愈面瘡。這是善于結緣的結果。
【第3句】: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無形至大者,莫若虛空。有道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響,故見空不空,見形非形。——《紫柏尊者全集》
【第4句】:如是之身,雖壽百年,亦歸磨滅。誰有智者于生死海而當愛樂?《大寶積經》卷五十五,佛為阿難說處胎會
【第5句】:我們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們最壞的習慣,是茍安于當下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
【第6句】:問:“如何是學人心?”師日:“盡十萬世界是你心。”——《長沙景岑禪師》
【第7句】:在感恩中奉獻自我、回報社會;在包容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分享中廣結善緣、和諧發展;在結緣中成就自他、共創未來。
【第8句】:【佛心禪語】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您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第9句】:【禪心佛語】若能發清凈心,不存我見,不起法見,知是空花,即得我、法二空之理。
【第10句】:【禪心佛語】人生的最高境界,并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它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而是四個醒目的大字:問心無愧。人的一生,平平安安才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11句】: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閑。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煉也徒然。(明)憨山《費閑歌》
【第12句】:【佛家禪語】成佛的因緣全在自身上具足,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圓滿,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往外找求快樂呢?
【第13句】:【佛心禪語】做人要放下身段、縮小自己,如微塵無處不在,發揮納米般的良能。
【第14句】:富有的人若不懂得善用財富,也會被社會人群所遺棄。其孤獨與寂寞,恐怕比窮困的人還痛苦!
【第15句】:【禪語人生】我們一定要學會面對現實。我們學會面對了,就不會那么煩惱,不會那么痛苦了。
【第16句】:人生誰能不被傷害,但真正打擊我們的不是傷害,而是我們對傷害的反應;或積極扭轉心情樂觀未來,或消極跟隨心情悲觀當下,或發狠撕破心情仇視過去!
【第17句】:佛法中的慈,是慈愛眾生并給予快樂;而悲則是同感其苦,憐憫眾生,并拔除其苦,二者合稱為慈悲。
【第18句】:吾觀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說難盡。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墮惡道,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增除罪障。《地藏菩薩本愿經》卷下
【第19句】: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自念浮云蓋復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于身性中萬法皆現。——《壇經一阡悔第六》
【第20句】: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拘留孫佛偈《五燈會元》卷一
【第21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寬闊的是人的心量。
【第22句】:【禪心佛語】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安樂國。
【第23句】:“努力”這兩個字聽起來簡單,可是要做到卻很難,雖然你很不愿意去做,但是并不能回避這兩個字,因為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努力。
【第24句】:【禪心佛語】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第25句】:【禪語人生】學佛,先要做好人天的德行,學會做好一個人,從修五戒十善做起,然后才有資格修中士道,乃至上士道。
【第26句】:人生在世非常短暫,名利亦無常,以因果觀而論,人生世事只是南柯一夢,都是因緣的聚合,一切名利情愛都帶不走,隨身的只是“善”、“惡”業而已。
【第27句】:【禪心佛語】靜慮的自相是“能攝(持)”,能攝持、進而凝聚一切善法的功德。
【第28句】:當我們真正認清了無常的本質和世事的不穩定.能夠時刻保持一顆積極的平常心,就能夠坦然面對人生悲苦喜樂的無常變化,渡過生活的困厄。
【第29句】:【禪語人生】我們看到佛教經常提到死亡的事,心里可能會感到陰森森的,甚至產生厭惡之感。其實這是我們對佛教完全誤解了。
【第30句】:【禪心佛語】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佛;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盡情理就是皈依僧。
【第31句】:將慢生活過快,將快生活過慢,把握生活的節奏,不取決于外物,而取決于內心。
【第32句】:【禪心佛語】內修文德,外治武訓,大則國家,小則個人。士雖有學,行在言先。巧言失德,無信不立。書即世事,世事即書。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敏事慎言。
【第33句】: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壇經·機緣第七》
【第34句】:處世須知艱難,居家莫圖清福。儉用亦能夠用,求足何時知足。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處世莫如為善,傳家唯有讀書。
【第35句】:菩薩雖知世間之樂虛妄非真,而亦能造世樂因緣。何以故?為欲利益諸眾生故。《優婆塞戒經》卷二,二莊嚴品
【第36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完整,在于寬恕、容忍、等待與愛,如果沒有這一切,擁有了所有,也是虛無。
【第37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能無私人自明。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好翻舌頭多惹事,好說謊話落罵名。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巧弄舌。
【第38句】:金融風暴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風暴;景氣不好不必驚慌,怕的是人心不安。
【第39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無論你修什么禪,哪怕你一絲不茍地依了佛法禪修,感得的還是世間禪的果。
【第40句】:【禪心佛語】佛陀教導的八萬四千法門歸結起來就是這一點,這是我們生活上和心靈上的重點。
【第41句】:【禪心佛語】給錢的人絕對會要求某些回報,如果收受的人無法滿足對方的期待,金錢的夢魘就會一直圍繞在他身旁。
【第42句】:【禪心佛語】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犯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
【第43句】:【禪心佛語】您有您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您。只要我能,我就感化您。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第44句】:無限的愛欲與情欲,是人生苦惱的根源。要去除這些苦惱,唯有——“知足”。
【第45句】:【禪心佛語】傳統上,我們把出離心解釋為厭離輪回痛苦、追求解脫安樂的心。痛苦由執著而來,所以我們實際要遠離的是執著。
【第46句】:【佛心禪語】最大的浪費是我們不認識自己的智慧,不明白自己擁有全宇宙的力量。
【第47句】:做人的基礎:修身立德是做人的基礎,吾人應修心養性、端正行為,方能立身處世。學佛者則必須持戒修善,奉守正道,方得成正覺。
【第48句】:心無心而物物明,物有心而心不堪。不堪心中污心田,心田皎皎沒人參。沒人參,東作南,青青妙色出于藍。見即便見見取好,不見莫怨老瞿曇。——《快活歌》
【第49句】:【禪心佛語】六七、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第50句】:禪定禪定,要靜要清凈,看住了什么昏沉也沒,什么妄想也沒,一心定在那里,動也不動,天倒下來了也不怕,貓捉老鼠就是這個精神,聚起精神看著老鼠。
【第51句】:【禪心佛語】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第52句】:【禪心佛語】懂得尊重別人,才知道尊重自己。要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這就是講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推動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惡因惡果的來臨。
【第53句】:【禪心佛語】人生修養四句真言: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動中不妄練,靜處有受用。
【第54句】:【禪心佛語】人之所以快樂,并不是因為得到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
【第55句】:世間之樂,無非是苦。眾魔境界,愚人所貪,諸佛所訶。一切苦患,因之而起。《華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56句】:【禪語人生】在任何時刻,我們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因緣,感謝大眾的成就,因為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
【第57句】:【佛心禪語】不說人的不對,是消陰命;能忍才可以消陰命;若能忍受大侮辱,便消許多陰命。
【第58句】:【禪語人生】有外在與內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緣是一般因緣,內在的因緣是價值因緣。
【第59句】:【禪心佛語】凡是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都能夠經年累月地堅持自己的規劃,每一天當中明白何時該做何事——這也是持戒的內涵。
【第60句】:人之所以造罪業,皆起于錯誤的觀念,心念一旦失控,則會顯露于行為上。學佛者改正過失,必須從根本心念做起,才是治本之法。
【第61句】:忘我,是一種精神境界,也是力量源泉,能使時光永恒、品行升華、事業成功!
【第62句】:【禪心佛語】人生四方略:把好自己的口,明了心中的事,干好手里的活,走好自己的路。
【第63句】:【禪心佛語】人海中走過,能灑脫的活過就已經了得,不惱,不躁,不怨,不恨。
【第64句】:【禪心佛語】魔什么時候都有。當你知道是魔的時候,就已經不是魔了。如果你不知道、感覺不到是魔,反倒覺得好、覺得美,那就非常危險了。
【第65句】:【禪心佛語】凡塵俗事,總讓人沉溺,人們貪戀人間繁華,自己把自己圈在了欲望里。而繁華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打撈不起水月,折不斷鏡中花,空空也。
【第66句】:【禪心佛語】佛以大圓覺,充滿河沙界,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凈土,我造無始業,本從一念生,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
【第67句】:【禪心佛語】嫉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第68句】: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落花隨水去。”日:“意旨如何?”師日:“修竹引風來。”——《石霜慶諸禪師》
【第69句】:與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
【第70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人的痛苦大都來自自己那顆永遠不滿足的貪欲之心,與怨恨我們、仇視我們的敵人相比,自己那顆貪欲之心才是最大的敵人。
【第71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忍心讓你孤獨,看你為他受苦,他就是不愛你。不是忙,不是疏忽,不是不懂,不是考驗,不是暫時遺忘,不是性情孤僻。只是,不,愛,你。
【第72句】:人生難得開懷笑,恩怨讓它笑中了。莫向人前就恩怨,一忍二讓由它消。平心似水伴日月,煩惱只為逞聰明。少事之心,淡茶粗飯總知香;多事之心,美味佳肴如食蠟。
【第73句】:【禪心佛語】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沒有更高級的生靈或力量,可以裁決他的命運。
【第74句】:塵勞回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第75句】:【佛心禪語】做事,用心好好做便是了。沒有對成功的執著,也就不存在對失敗的擔憂。
【第76句】:【禪語人生】眼見色時,不染于色;耳聞聲時,不染于聲;皆解脫也。眼不著色,眼為禪門;耳不著聲,耳為禪門。
【第77句】:【禪心佛語】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多少人為了名利終其一生,世人能做到舍棄名利的又有幾個呢。
【第78句】:【禪心佛語】人類依據自尊心看這個世界。自我評價高的人和自我評價低的人,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
【第79句】:【佛心禪語】證嚴法師曰:“天堂和地獄,是用心和行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獄,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第80句】:【禪心佛語】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
【第81句】:【禪心佛語】世尊的圣弟子們是如理的行道者——即為求解脫諸苦而修行。
【第82句】:真理只能發現,不能創造,人可以發現法則,創造機器,卻不能創造真理。——-耕云先生
【第83句】:【禪心佛語】局部的失敗是肯定的,但要相信今后會獲得更大的成功,不因一次小小的失誤而低頭,而意志消沉。
【第84句】: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古印度)龍樹《中論·破因緣品》
【第85句】:【禪心佛語】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諸惡。猶如大樹,根雖是一,所生枝葉其數無邊。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諸惡業百千萬億,倍過于前,不可為喻。
【第86句】:【禪語人生】至于有沒有成就者,佛陀在《無量壽經》中說,末法時代有62萬億的恒河沙菩薩來人間示現,誰都沒用辦法調查,漢傳佛教有沒有成就者。
【第87句】:世間賞心悅目的人和事,常人大多都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但對那些讓人不舒服的人和事,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欣賞”。
【第88句】:【禪語人生】有的人可能執著而豁達,頭腦簡單而心胸開闊。有的人從來不想大事,他們是天真的或糊涂的。
【第89句】:【禪心佛語】少年的時候,我瘋狂的喜歡,帶我走這三個字。現在,我再也不會任性的讓任何人帶我走。
【第90句】: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故,得無眼報;以惡口謗發菩提心人故,得無舌報。《大方廣總持經》卷一
【第91句】:四季變幻的繽紛,芳菲了人生的夢想;天空的云兒漂泊,釋然了哀婉的詩行;每一季都有花兒盛放,溫馨了蒼茫歲月的祈盼。
【第92句】:佛教從來沒有教我們逃避現在,而是讓我們勇敢地接受人生、超越人生,戰勝生命中的一切煩惱和痛苦。
【第93句】:【禪語人生】我們業障太重了,唯有這個方式能消業障;他造罪業替我們消業障,是我們的大恩人,我們要懂得知恩報恩。
【第94句】:前識滅時無有去處,后識續起無所從來。所以者何?本性空故。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真正之生命是超越無常、超越無我的。
【第95句】:目前的社會受物質的引誘,使人們的愛欲更達到了沒有止境的程度,造成了心靈上無法彌補的空虛。
【第96句】:【禪語人生】想想他人的不幸,就能坦然面對逆境。對于害怕逆境的人,那么,這個世界上總是危險的。
【第97句】:悟究竟是什么?人們一直在探求生命的源頭與歸宿,有時忽然靈光一現,就好像流浪子回到了慈母的懷抱,倦游的游客回到了久別的故鄉。
【第98句】:【禪語人生】未來正式開缸,將遵彌光老和尚遺囑,另擇時日舉行法會。
【第99句】:【禪心佛語】呼吸太淺。人們平時的呼吸總是太淺,因此會感到疲憊。所以,應該每天多做幾次深呼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