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吃蔥吃蒜不吃姜】釋義:指頭腦不發熱,做事有主張。例句:江大隊長,算你能說。可我張小七吃蔥吃蒜不吃“姜”!我可不打腫臉充胖子。
【第2句】:【草莽出英雄】(諺)草莽:草叢,指民間。指英才往往產生于民眾。
【第3句】:【一鍬挖出個井】(慣)比喻一下子就取得成功。
【第4句】:【掛著臘肉吃白飯】有東西不能利用,或省著不用。《川行 隨想》:“對于剛剛結束的這一段歷史,川東農民用一句話概 括性地評價,說掛著臘肉吃寡飯(無菜的飯)。”
【第5句】:【走江湖】(慣)指奔走四方,靠賣藝、賣藥、占卜、行醫為生。 也作“跑江湖”。
【第6句】:【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諺)指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的女兒當然不愁嫁不出去。常借指最緊俏、最短缺的搶手貨物,不愁賣不出去。
【第7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人,就應信任,否則不可能同 心同德。語序亦可換置。茅盾《子夜》:“這個驕蹇自負的年 輕人顯然以為吳蓀甫不在家中守候捷報,卻急沖沖地跑到 廠里來,便是對于部下的辦事人還沒有絕對信任的意思,那 就不合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那就不是辦大事的風 度。”
【第8句】:【樹老心空,人老顛冬】釋義:顛冬:方言,老年人昏庸糊涂,顛三倒四。上年紀的人糊里糊涂,說話辦事難免顛三倒四,有錯。例句:阿侯什都忙賠笑說道:“卻波,‘樹老心空,人老顛冬’,我不會說,你會聽。我說得不對,你莫見怪!”
【第9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諺)記憶力再強,也不如用筆把事記下來可靠。指筆記勝過記憶。 也作好記性當不得爛筆頭。 好腦瓜子不如爛筆頭子。
【第10句】:凳子比桌子還高——沒大沒小
【第11句】:長青藤搭在墻頭上一一難分難離
【第12句】:出洞老鼠見了貓——縮回去
【第13句】:【茶壺掉了底兒——光剩下一張嘴兒】(歇)嘴兒:本指茶壺嘴,轉指說話。譏諷人沒有別的能力,只是能說會道。
【第14句】:【拉下馬】(慣)比喻使有地位、有聲望的人失去地位、名譽或權力。
【第15句】:牛耕田狗看門——各守本分
【第16句】:【三畝棉花三畝稻,晴也好,澇也好】釋義:一半地種棉,一半地種稻,晴收棉花雨收稻。比喻做事穩當,不冒風險。例句:三畝棉花三畝稻,睛也好,澇也好。花宜晴,稻宜雨,平分三畝,必有一得。故日:“晴也好,落也好。”計圖人定勝天,不思不便宜處,亦必居其一。
【第17句】:花生的殼,大豆的皮——層管一層
【第18句】:【下毒手】(慣)指使出殺人或傷害人的狠毒手段。
【第19句】:媽媽讓我去給小兔拔草,我說:“這么冷的天到哪兒去拔草?”媽媽說:“兔吃百樣草,田邊地頭容易找。”(河南·濮陽)
【第20句】:【上刀山,下火海】釋義:比喻奮不顧身,進入危險境地。“下火海”又作“跳火海”。例句:蝦仔痛心地說:“我有錯,我有罪,要改正錯誤,戴罪立功,只要用得著我,上刀山,下火海,我蝦仔都敢去+。”
【第21句】:【扶得東來西又倒】(慣)形容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這頭,那頭又出了問題。
【第22句】: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她說:“花開在春天,學習在少年。”(廣東·新會)
【第23句】:石板上插楊柳——生不了根
【第24句】:失蹤的飛機——下落不明
【第25句】:他光指使別人干活,自己卻不動手。叔叔說他是“豬八戒犁地,光仗嘴拱”。(河南·民權)
【第26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27句】:【不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一 律不說話,不表示態度。成語:明哲保身。清代《紅樓夢》: “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 難十分去問他。”
【第28句】:賣西瓜的碰到賣王八的——連滾帶爬
【第29句】:【灌迷魂湯】(慣)迷魂湯:迷信指在陰間使靈魂迷失本性的湯藥,比喻迷惑人的話語。指用甜言蜜語迷惑人,使人受騙。 也作“灌迷湯”。
【第30句】:哥哥就要當兵走了,媽媽包餃子為他送行,說是“送行的餃子接風的面,走遍天下事好辦”。(河南·寶豐)
【第31句】:【死馬當活馬醫】“死馬當活馬醫”,其含義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做出的拯救舉動。典出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在古時候,有一個人的良馬死了,傷心地閉門謝客。郭璞找上門來,說可以將馬救活,那人先是不信,后來一想,反正馬已死了,姑且聽聽他怎么說吧。郭璞何許人也,晉書有《郭璞傳》,郭璞不僅是一位文學家、訓古學家,還是一位高明的獸醫。郭璞指點:“派一個健壯勞力,拿一根長竹竿,往東行走二三十里,遇到一片樹林,就用竹竿猛打,會得到一個小動物,把它拿回來,馬就能活過來。” 那人按照他的吩咐去做,果然得到一只像小猴子的小動物,這個小動物一見死馬,立即湊過去,與馬接吻,猛吸馬的鼻子,不一會,這馬就站起來,又跳又叫,與平常無不異。這就是“死馬當活馬醫”的出處。
【第32句】:【不嗚則已,一鳴驚人】釋義:比喻—舉成名。例句:說來也是時來運轉,一次靈機一動,寫了篇《智劫生辰綱親歷記》,……此文被一家刊物作為壓卷之作刊發,引起轟動。于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肖讓步入文壇,還被延聘為外地一家雜志的顧問。
【第33句】:【連陰百日,也有天晴;冬長三月,早晚打春】釋義:比喻好日子總會到來。例句:“我才不死,我偏活著!”碧桃站在大街上,不是向老爹,而是向那些鬼打墻的小人們發出挑戰的宣告,“連陰百日,也有天睛,冬長三月,早晚打春;我要眼睜睜看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咽這口氣。”
【第34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入伍兵】(諺)招軍旗:招募兵士的招幌。比喻事情只要有人號召,就有人聞風響應。 也作“插起招軍旗,自有吃糧人”。 吃糧:當兵的吃公家的糧餉。
【第35句】:垃圾堆里的畫——廢畫(話)
【第36句】:夜里攀險峰——生死不顧
【第37句】:一根木頭難燒火,一扇石磨難磨面。
【第38句】:【千錘打鑼,一錘定音】(諺)敲鑼的雖多,敲打的時間雖長,但最后收尾憑的是一錘之音。比喻討論問題,不妨大家爭鳴,但最后作決定,還得主持人說了算數。 也作千聲鑼鼓,一錘定音。 千錘擊鼓,一錘定音。 千人打鼓,一錘定音。
【第39句】:【佛在心頭坐,酒肉穿腸過】(諺)只要人心中常存著佛經教義,縱然不守清規戒律飲酒吃肉也不害事。 指行善重在修養善心,不在形式。 也作佛在心頭坐,酒肉腑腸過。 滔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
【第40句】:【省了一把鹽,酸了一缸醬】(諺)制醬需鹽,為節省一把鹽,卻使一缸醬發酸報廢。比喻在不該節省的地方節省,結果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第41句】:真書如立,行書如引,草書如走。
【第42句】:【魚離水,草離根】(慣)比喻失去了根本,離開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
【第43句】:【欺眾不欺一】(諺)指寧在眾人身上分獲薄利,不在一人身上謀取暴利。舊時商販常語。
【第44句】:【天地之大,無所不有】(諺)指世界是非常廣大的,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會發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人與物都會出現。 也作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天下事無奇不有。
【第45句】:【上賊船】(慣)1指受人蒙蔽,上了當。2比喻自愿加入壞人的團伙,一起干壞事。
【第46句】:穿沒底鞋——腳踏實地
【第47句】:【吃軟不吃硬軟】指友好商量的方式;硬,指威脅、強迫的 方式。意即可以商量,不能強迫。類似的:吃順不吃嗆。反 義說:吃硬不吃軟。西戎《糾紛》:“他這人就是這路脾氣,愛 吃順氣丸,爭吵起來,吃軟不吃硬。”
【第48句】:【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慣)二十四史:指舊時被稱為正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指事情太多太雜,理不出頭緒,不知該從哪里開始說。
【第49句】:【六耳不通謀】(諺)六耳:三個人六只耳。指商量機密要事,不容有第三者參加,以免泄密。 也作六耳不通謀,三人口一尺。 三人誤大事,六耳不通謀。
【第50句】:【東酸西辣,南甜北咸】(諺)東部人愛吃酸的,西部人愛吃辣的,南方人愛吃甜的,北方人愛吃咸的。 指我國各地人們對飲食的調味各有偏愛。
【第51句】:理發匠的剃刀——光刮人家不刮自己
【第52句】:【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諺)剮:舊時凌遲處死,即割肉離骨。作好了身受極刑的準備,就敢于打倒皇帝。指只要豁出一條命,就什么事都敢做。 也作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打。 破著一身剮,皇帝也對打。 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53句】:【水淺魚不住】(諺)水太淺的地方,魚無法生存。比喻條件太差的環境留不住人才。 也作水淺難養魚。 水淺養不住大魚。
【第54句】:【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樂天賦,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調。現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個音符,才能演唱出悅耳動聽、千變萬化的各種音調,我們熟知的音符有七個:1234567,何來五音不全呢?原來,七音符是樂譜中記錄聲音變化的符號,是從國外引進的。而五音的說法,則是中國古人的發明。自從人類發現聲音存在差異,便開始探求其中的規律。早在先秦,人們正經提出了五音的說法,即宮、商、角、徵、羽。古人把五音與五臟相配,認為五音對應五臟器,所以聲音隨之變化,如脾對應宮音,它的聲音慢而緩;心對應徵音,其聲雄壯明快。后來,古人又增加了兩個音,即變徵、變宮兩音。變徵是角音與徵音之間的樂音,變宮則是羽音與宮音之間的樂音。
【第55句】:【擺龍門陣】我國西南部四川省等地方言,“擺龍門陣”就是聊天或講故事的同義語。 “龍門陣”原本是古代打仗布陣的一種比較復雜的陣法。此陣模仿龍的活動方式,有龍頭、龍身、龍尾,攻其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其余部分來接應,變化無窮.高深莫測。所以,“擺龍門陣”這一俗語借指故弄玄虛,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人們平時交談,說:“你那兩下子我還不知道,收起你的‘龍門陣’吧。”后引申為比喻人們聊天或講故事的內容千變萬化,進而成為四川方言,指聊天講故事。
【第56句】:【又是饅頭,又是錘子】(慣)比喻軟硬兼施。
【第57句】:【裝龍似龍,裝虎似虎】裝什么人像什么人,或干什么像什 么。張賢亮《河的子孫》:“你呀,裝龍是龍,裝虎是虎,裝個 獅子能舞,嘴皮子就是活,要不怎么能當干部呢?”
【第58句】:賈寶玉和史湘三哭賈母——各有各的心思
【第59句】:【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說擒虎別人不相信,借指難以 啟齒。明代《警世通言》:“不信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一連奔走六日,并無銖兩,一雙空手,羞見芳卿,故此這幾日 不敢進院。”
【第60句】:【調皮的騾子能拉套】(諺)拉套:套在車轅的前面或側面拉車。不馴服的騾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頑皮的年輕人,只要引導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第61句】:老鼠鼻子一大不了
【第62句】:媽媽整天總對我說:“看人家隔壁二小子,剜窟窿打洞掙錢,日子過得多紅火。你爸爸就知道和土地爺對拼,年年是鼻子對不住嘴,緊巴巴的。”這次辦事回來,爸爸對媽媽說:“山東窮得真可憐……”沒等爸爸說完,媽媽就說:“鴨子甭說鵝擺腚,禿子甭說老和尚,咱家呢?”(江蘇·銅山)
【第63句】:【老母雞不吃白大米——喂啥】(歇)喂:諧“為”。詢問某事的原因或目的。
【第64句】:鯊魚把兒請貓代管——不保險
【第65句】:【狗咬骨頭——干咽唾】(歇)原指想吃卻吃不上,轉指心里很想要,卻到不了手。 也作“狗咬骨頭——空咽涎唾”。
【第66句】:【拋繡球】“拋繡球”是“彩樓招親拋繡球”的簡化。說到拋繡球,自然聯想到彩樓招親,專指凰求鳳。拋繡球招親,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古典小說《西游記》描寫玄奘的父親陳光蕊高中頭名狀元,在欽賜游街時被相府小姐殷溫嬌看中,拋下繡球打中烏紗帽,歡天喜地結為鸞儔。明代詩人高啟《觀顧蕃所藏宋賜進士絲鞭歌》:“影梟夕陽何處去,曲江園里宴初歸。天街直拂花枝過,擇婿樓高彩球墜。” 如戲劇。《彩樓記》、《三擊掌》等,說的是唐代王丞相之女王寶釧,在彩樓上用繡球打中乞丐薛平貴,由此演繹出一系列精彩故事。經考證,這些故事皆屬于子虛烏有,雖然文學作品多有描寫,但在史料中卻難覓蹤影。不過,拋繡球招親絕非憑空想象,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有人認為源于壯族人民的一種傳統體育游戲。兩千多年前,壯鄉就有用青銅鑄造的兵器“一飛砣”,應用于作戰和日常狩獵。后來飛砣逐漸演變成拋擲的布囊,姑娘們又將它改造成彩球,人們在空閑時間拿來拋接作為娛樂。尤其是每到春節、三月三等傳統節日,彩球就會出現在賽歌會上,姑娘們一邊對歌一邊將此作為選擇伴侶的道具,手中的彩球會投向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如果看上這位姑娘,可在繡球上系上精心準備的小禮品,回敬過去,姑娘接住禮物時,或繼續對歌表達情意,或相約到僻靜處聚會,這就是拋繡球選婿的來歷。到了文學家之手,就編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彩樓招親拋繡球”的故事來。
【第67句】:狗咬屁股——啃腚(肯定);一口咬腚(定)
【第68句】:【放虎容易擒虎難】釋義:比喻敵人一旦放走,再不易抓獲。“容易”又作“歸山”。“擒”又作“捉”。例句:你怎么把龍濤放了?俗話說,放虎容易擒虎難。他們一走,你拿什么救爹呢?
【第69句】:公雞頭上一塊肉——大小是個冠(官)
【第70句】:【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慣)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指明白人一時糊涂做錯了事。也指人一向聰明,腦子卻一時轉不過彎來。 也作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精明一世,糊涂一時。
【第71句】:【武大郎開店——比我高的別進店】(歇)《水滸傳》描寫武大郎身材矮小。指人妒賢嫉能,不能容納比自己強的人。
【第72句】:高梁稈做鞭桿——經不起摔打
【第73句】:【無例不可興,有例不可廢】(諺)沒有先例的,不可隨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隨便廢止。原指舊時衙門辦案,以有無先例為依據;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無例不興,有例不廢”。
【第74句】:每天早晨我總要在被窩里磨蹭著多睡一會兒,眼看著上學的時間到了,媽媽急了:“你這是肥豬鉆在案板下,躲得了時辰躲不了挨刀,還不快起床?”(陜西·戶縣)
【第75句】:小蘭穿不好毛衣,直怨媽媽織得不合身。媽媽聽了,走過來三拉兩拽就給她穿好了。小蘭照照鏡子,高興得直笑。媽媽說:“你這笨妮子,是手不溜怨襖袖,襖袖長怨你娘啊!”(河南·鶴壁)
【第76句】:下了十八層地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第77句】:【 十五不圓十六圓】原指月圓,借指事情總會有希望。民 歌:“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要想吃飯先種田。”
【第78句】:我總喜歡在老師要檢查的時候才寫日記,爸爸說我是寒號鳥,冷了才知道搭窩。(湖南·武岡)
【第79句】:【狐貍總要露尾巴】(諺)不管狐貍怎樣善于隱藏,肥大的尾巴總要顯露出來。比喻人群中的惡類,無論怎樣奸詐,終究要露出他的劣跡丑態來。 也作狐貍的尾巴總是藏不住的。 狐貍再狡猾,尾巴藏不住。
【第80句】:彌勒佛頭上筑鵲巢——喜上加喜
【第81句】:姑姑來我們家,我想留她多住幾天。爺爺聽了說:“親戚常轉,不能常站。”(甘肅·臨澤)
【第82句】:【這個一榔頭,那個一錘子】釋義:比喻你一言,他一語,意見不統一。例句:你還說民主管理指在巖上選組長,做計劃,籌資金。在船上還能這個—铘頭,那個一錘子,那不是野兔子拉犁,亂套了?
【第83句】:我的學習成績一般,可媽媽總要我每次考試拿第一名。爸爸寬慰媽媽說:“別那么勉強孩子,什么樣的腳穿什么樣的鞋,打腫了臉去充胖子,會害了孩子的呀!”(湖南·桂陽)
【第84句】:【 語波未平,一波又起】問題沒有解決,又發生了事情。茅 盾《子夜》:“他迎上來慌忙問道:什么事?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么?”
【第85句】:縛在樁上的叫驢——繞圈轉
【第86句】:【事不三思,終有后悔】處理事情應該慎重。相關的:三思 而后行。明代《醒世恒言》:“單因楊氏一時不明,惹出一場 大禍,展轉害了多少人的性命。正是:事不三思終有悔,人 能百忍自無憂。”
【第87句】:【嫌吃嫌穿沒吃穿】(諺)在吃穿上過于挑剔,必然造成無度的揮霍浪費,最終落得吃不上穿不上的結局。指在吃喝上追求奢侈是注定要貧困的。
【第88句】:【樹不成林怕大風】(諺)樹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單單,就最怕狂風襲擊。比喻人如果不團結成堅強的群體,就無力抗擊天災人禍。
【第89句】:老鴰站樹梢——呱呱叫
【第90句】:老鼠啃菜刀——磨牙
【第91句】:天窗下談天——說亮話
【第92句】:我放學回來特別餓,抱起飯碗狼吞虎咽,吃了三碗還要吃。奶奶勸阻我說:“饑不暴食,渴不狂飲。別把肚子撐壞了。”(河南·內鄉)
【第93句】:【弓開如滿月,箭發似流星】(慣)形容弓弦拉得足,射出的箭又快又多。
【第94句】:【置于死地而后快】(慣)把人整死心里才痛快。形容人非常狠毒。 也作“置之死地而后快”。
【第95句】:【擰成一股繩】(慣)比喻眾人齊心協力,勁兒往一處使。
【第96句】:【拔眼中釘】(慣)比喻除掉心中所憎恨的人。
【第97句】:【皇帝也有草鞋親】(諺)草鞋親:穿草鞋的窮親戚。貴為皇帝,也還有幾家窮親戚。指任何人家,有窮親戚是正常的,不稀罕的。 也作“皇帝老子還有三門窮親戚”。
【第98句】:【拳頭大的是哥哥】以力壓人,無理可講,誰力氣大就聽誰 的。《橋隆飆》:“俗語說:拳頭大是哥哥,個頭壯是強梁。在 大樹底下,哪能有小草的露水?你我兄弟怎么能寄人籬 下?”
【第99句】:【八哥嘴巴毒蛇心】(慣)形容人說得好聽,而心腸卻非常狠毒。
上一篇:佛語禪心 感悟人生-佛語禪心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