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夜晚已經過去,太陽已經升起,不管經歷了怎樣的噩夢,晨風都會為我們撫平。那些已經逝去的生靈,是我們必須活著的原因,在這個速度的時代,天災和人禍總是并行。是哪一只手制造了夜晚的。晾悚?生命之輕何以變得愈發不能承受?早晨醒來的人們,在繼續上路的同時,要學會叩問!
【第2句】:道德示范缺失,就難免出現極個別的無道之人,或許這個人的本質極差,魔鬼一牽就走;或許這個人的本質還有藥可治,但看不見天使,最終還要惡化。多數人或受教于家庭,或自律于自我,再頹廢,道德的底線也不會破,但是,若社會風氣過于浮躁,你便不能期望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樣有底線。
【第3句】:世間萬事萬物,隨時在發生變化,事過去了,心過不去,這是煩惱叢生的原因。如果對境無心,以靈動之心,感受人與自然的靈動變化,當苦時苦,當樂時樂,卻不著痕跡,就不會有那么多煩惱痛苦了!
【第4句】:【禪心佛語】立身要高于人,處世要知退讓。世人多半為追究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見者,則能保持超然的態度,以行道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別人的見識。
【第5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人生是有很多時候不遂人意,但這些都是會過去的,不要黏在上面而解脫不得。看得開并不是逃避問題,而是站在更高的一層境界上思考人生,讓自己的生命獲得真正的尊嚴和價值。
【第6句】:上師三寶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水處當較明亮。殷重心如水,加持力如月也。(古印度)蕩巴桑結《帕·蕩巴桑結尊者言行錄》
【第7句】:世間萬物都有其自身規律,如同春華秋實一樣不容違背。明智的人對富有順其自然,能讓欲望的潮水有漲有落,從不越位;愚昧的人對富有帶有很強的野性,總想讓欲望的潮水只漲不落,從不清醒。這兩種心態的人都要在生活之樹上采摘果實,有度者可能嘗到多一些成功的甘甜,越位者則會嘗到某些難咽的苦澀。
【第8句】:【禪心佛語】日子過,時間流,人心愛卻不復返;夢里思,心里憶,已久斜陽獨自映。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次次分離淚伴隨,多少淚可以流進心坎,根深蒂固,滋潤萬年。珍重,曾經擦肩而過的離別。愛惜,如今一同相處的。
【第9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佛看眾生都是佛,魔看眾生都是魔。萬法唯心,我們的心是什么樣,所呈現出來的外境,就會是什么樣。當我們在一味指責別人時,不一定是別人真有這樣那樣的毛病,而是我們的心出現了偏差,也不夠干凈。所以,六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第10句】:【洗滌心靈的禪語】沒有人知道何時下雨,也沒有人知道何時刮風。每一個人都經歷過人生的成敗得失,每一個人都有過糾纏不清的愛恨情仇,那些轟轟烈烈的傳奇,那些光輝燦爛的人生,都是轉瞬即逝的時光,一切都會歸于平淡,因此,沒有必要沉浸在悔恨懊惱或者得意忘形之中。平淡,是每一個生命的主流。
【第11句】:【禪語人生】我們控制不好情緒,一是我們修行不夠,二是我們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我們的情緒受到影響時,適當的遠離那些無事生非的小人,讓自己平息下來。冥想一些快樂的人與事,或者一次遠行,心胸開闊起來,再回頭看之前的是是非非,一切也就釋然了。很多矛盾的起因都是一些小事,太在意則寸步難行。
【第12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兩只狼來到草原,一只狼很失落,因為他看不見肉,這是視力;另一只狼很興奮,因為他知道有草就會有羊,這是視野。視野能超越現狀,使人能看到人生目標。人生,是一個不斷修煉的過程。眼睛只能看到當下,眼光才能看到未來。
【第13句】:學會用欣賞的眼光、欣賞的心態去欣賞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人生就會因為這份欣賞與被欣賞而更加和諧、燦爛!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世間賞心悅目的人和事,常人大多都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但對那些讓人不舒服的人和事,卻更需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
【第14句】:【禪心佛語】為人處世,參透屈伸之道,自能進退得宜,無往不利。屈是柔,伸是剛。屈是能量的積聚,伸是積聚后的釋放。屈是一種氣度,更是一種魄力。伸后能屈,需要大智;屈后能伸,需要大勇。人生有起有伏,當能屈能伸。起就起他個直上云霄;伏,就付他個如龍在淵;屈,就屈他個不露痕跡;伸,就伸他個清澈見底。
【第15句】:【禪心佛語】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古今事業必成于實。這是低調者做事的原則。低調的人能腳踏實地,著眼現實,不斷提高執行力。他們能做到真正地靜下心來,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這樣,即使暫時身處底層,也最終能成大事。
【第16句】:【禪心佛語】大喜易失言,大怒易失禮,大驚易失態,大哀易失顏,大樂易失察,大懼易失節,大思易失愛,大醉易失德,大話易失信,大欲易失命。
【第17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什么?一種經歷,一種風光,一種考驗,所有面對的挫折,它具有客觀的兩面性,既然是障礙,那么同時也是方向,更有可能是命運的轉機,幸福是什么?就是經歷疼痛和辛苦中的積極效應,需要去笑納,而不是去拒絕。
【第18句】:【佛心禪語】《佛說般舟三昧經》云:勿念無,勿念有,勿念遠,勿念近,勿念痛,勿念癢,勿念饑,勿念渴,勿念寒,勿念熱,勿念苦,勿念樂,勿念生,勿念老,勿念病,勿念死,勿念身,勿念命,勿念壽,勿念貧,勿念富,勿念貴,勿念賤,勿念色,勿念欲,勿念小,勿念大,勿念長,勿念短,勿念好,勿念丑。
【第19句】:善導禪師開示說:“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么真正的絕境。無論黑夜多么漫長,朝陽總會冉冉升起;無論風雪怎樣肆虐,春風終會緩緩吹拂。”而對我們來說,當挫折接連不斷、失敗如影隨形時,當命運之門一扇接一扇地關閉時,我們永遠也不要懷疑,因為總有一扇窗會為你打開。
【第20句】:【禪心佛語】人生的旅途里需要看得透、想得開,不爭才不憂,門外春又來,百花次第開,心情幾分寬闊,不急不躁,讓生活活一場緩緩的節奏。
【第21句】:【禪心佛語】即便是再微小不過的事情,你也要用心去做。這就是成功的秘密。人的一生,未必都波瀾壯闊,左右我們如何活著的,也往往是些小事情。認識的某個人,吃過的某道菜,一些每天都在發生都在謝幕的平凡的生命場景。經過了,不必留痕。是的,很細碎的微塵一樣的,是我們的一生。
【第22句】:【佛心禪語】《涅槃經》中曾說:“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有解無信,增長邪見。”一個人光有信心、卻無智慧,這種信心就是迷信,只能徒增自己的無明愚癡;光有智慧、卻無信心,這種智慧會成為自己傲慢的資本,最終只能增長無邊的邪見。所以,信心與智慧猶如人的雙足,缺少一個的話,在解脫的道路上都走不了多遠。
【第23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食不過飽,飲不過量,冬不極溫,夏不極涼。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成事。書不在厚,有味則馨;言不在多,醒世則經。舒心之酒,干杯不醉;知心之話,萬言不贅。
【第24句】:佛說:“你長成這樣就可以了!”我的心就回應說:“感佛的恩,我長成這樣就可以了。”佛說:“我要在你心中做工,鍛煉你,增長你,豐滿你!”我的心就回答說:“感佛的恩,任憑您一切的作為。’
【第25句】:【一日禪語早安】如果沒有盲目的期待,就不會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無常,就不會攀緣執著;如果不攀緣執著,就不會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著。——《正見》
【第26句】:【禪心佛語】人生要學會吃苦,苦盡甘必來。因為人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苦比樂多,能夠吃苦耐勞的人成功的機會總是在等待著他。歷盡艱辛萬苦,光明的前程就在盡頭。
【第27句】:【經典禪語】恒東法師:相遇是緣,錯過也是緣;認識是緣,陌路也是緣;朋友是緣,敵人也是緣;恩愛是緣,別離也是緣;和睦是緣,紛爭也是緣;覺悟是緣,癡迷也是緣;成佛是緣,成魔也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逆緣順緣有緣不散。世間萬物因緣而生,緣聚則物在,緣散則物滅。
【第28句】:證嚴法師開示:“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們的。因為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結合在一起了,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不要輕看自己,自己有很多地方是值得稱道和喝彩的。
【第29句】:謂多聞圣弟子不見色是我,不見色異我,不見我中色、色中我;不見受想行識是我,不見識異我,不見我中識、識中我,是名得無身見。《雜阿含經》卷二十一,第570經
【第30句】: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現實生活中,您和誰在一起確實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決定您的人生成敗。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少很多煩惱,更會看透世道炎涼。
【第31句】:【禪心佛語】世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付出時,有人會批評你;當你收獲時,有人會批評你;當你旁觀時,還是有人會批評你。沒有人是不被批評的,只管去做自己該做的事,讓別人去說吧。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安然以對;既然耳根不凈,不如清凈自心;既然不能如愿,不如一笑釋然。
【第32句】:【靜心的禪語】果實的成熟不是顏色美麗,而是味道甘甜;孩子的成熟不是年齡長大,而是獨立克制;女人的成熟不是身為人母,而是溫良賢淑;男人的成熟不是圓融處世,而是善于擔當;性格的成熟不是心平氣和,而是能屈能伸;人生的成熟不是無欲無求,而是惜福造福;朋友的成熟不只是互助友誼,還要經常分享分憂。
【第33句】:【禪語人生】有時候的不快樂,是因為我們太在意別人的感覺,一句非議,一件小事,都在內心耿耿于懷,讓外界控制了自己的心情。多數時候,別人說的話,做的事,他或許早就忘了,我們卻還在自我折磨著。活著已然不易,路途崎嶇坎坷,大可不必屢屢跳下別人無心設置的陷阱。多活一點給自己看吧,很多人事與你毫不相干。
【第34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心懷最大的善意在荊棘中穿行,即使被刺傷,亦不改初衷。這世界,沒有我們想象的美好,有惡人,有打擊,有詆毀。但永遠別放棄對世界的善意,別讓惡人把自己變成惡人,別讓挫折拿走生活的勇氣。不論環境如何刺傷身體,心中仍要充盈善意。心中充滿陽光,眼中才有美景。
【第35句】:個性是上蒼賦予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刺,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它讓我們在打擊的痛苦中產生對抗,在失敗的陰影中走出彷徨。沒有誰天生就可以傲視萬物,我們需要在漫長等待中孕育希望,在萬千挫折中鑄就輝煌。是泥土,就讓它堅實;是金子,就讓它閃光;即便如這渺小的刺,也要將它抹上刀劍的鋒芒。
【第36句】:【禪語人生】向后看是檢驗和修正。有多少事,如果當初回頭看看,就會做得更好;有多少人,如果能回頭一看,可以免去多少錯誤和遺憾。回頭,其實身后也寫著前方的路。
【第37句】:【禪心佛語】動性(耍脾氣)是火,心里生氣,才是氣。佛說“七處心燈”,我說不如掐死一頭。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動,道心自滅,爭貪的念頭就生出來了。因爭生氣,因貪上火,氣火攻心,整天煩惱,就是富貴,也沒樂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說把心掐死,多么省事。
【第38句】:頓悟禪者心也,心中有禪,坐亦禪,立亦禪,行亦禪、睡亦禪,時時處處莫非禪也。禪也是頓生的,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人頓悟,得禪意。
【第39句】: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高名名喪人。數君子成之不足,一小人敗之有余。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過恐生殃。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水能淡性為吾友,竹解虛心是我師。
【第40句】:【佛心禪語】開口說話前,問自己,是否有必要。沒有必要,就不說。這是修心的第一步,因為,如果你對自己的口也不能有所調御,怎么能指望對自己的心有所調御?——法師阿姜.放《覺知之心》
【第41句】:【佛心禪語】“以誠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現階段,它又賦予了新的意義,是我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標志。
【第42句】:【禪心佛語】事實上,你不能依靠父母、兄弟、朋友、愛人才能活下去,即便和最深愛的人同床共枕,你們也無法做著同一個夢。每個人都孤獨地降臨于世,孤獨地離開。
【第43句】:【禪語人生】我們對禪下過太多的定義,定義多了,就不定義了。禪是什么?不懂禪的人,覺得禪很神秘,鉆也鉆不進去,古人講的話也看不懂。自己參了兩天,覺得淡而無味,就不去參了。觀心呢?觀來觀去也觀不住,這個心很難觀,就不觀了。我們要想如實認知自己的心,首先就必須作一番由衷的反省。
【第44句】:文化塑造靈魂,文化對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決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和諧與否,不是政治生活,也不是經濟生活,而是文化生活。
【第45句】:【禪語人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念一清凈,心是蓮花開。心若清凈,三千大千世界,無處不是凈土。人生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態若安好,有什么是真正過不去的坎呢?身在紅塵之中,凡事以善為本,有所為,有所不為,心坦然、平和、寧靜,如開放的蓮花一樣自然、從容,不為誰開,不為誰落。
【第46句】:人別太追求完美,但也不是差不多就得了,而是要做好就是夠,這個“做好”似乎從意義上來講太過于泛泛,不過我一直這樣認為,不稀里糊涂的糊弄事情,也不會鉆牛角尖,這樣便是足夠。否則,你追求完美的過程就會失去太多。
【第47句】:【禪心佛語】人生真正的價值不在人生的舞臺上,而在我們今天扮演的角色中。過去的經歷再光彩,也是一束凋謝的花朵,今天的生活雖平凡,卻是一把充滿生命力的種子。人生的價值,在于社會需要,需要的人越多,價值就越大。人生越尊重客觀規律,越能超越自我,越能超越自我價值就越大。
【第48句】:【禪語人生】永明延壽大師說“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有禪就說明大徹大悟,無凈土就是沒有信愿念佛求生凈土。這種人十個人就有九個人要耽擱的。所以祖師們就談到這一點,參禪的人不念佛求生凈土很危險啊。
【第49句】: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輕財帛,淡名利,心胸坦然;不違法,不亂紀,福壽雙全。人有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經存六籍,詩書禮樂易春秋。入安樂場,當體患難人景況;處旁觀地,務悉局內人苦心。生意興隆,從興隆中找生意;財源茂盛,自茂盛里辟財源。
上一篇:心靈禪語100條-心靈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