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顆懂得感恩的心,總是時刻觸動自己善良的本性做了好事,真的有好報嗎?佛日:菩薩所作福德,不應(yīng)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一《金剛經(jīng)》
【第2句】:每個人都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對根器上乘的人,可以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對根器下乘的人,只能低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對根器下乘的人要求太高,往往是致亂的原因。
【第3句】:【禪心佛語】人生有順利的時候,也有困難的時候;有順境的時候,也有逆境的時候;有幸福的時候,也有痛苦的時候,這才是正常的人生。人生遇到任何不幸的時候,想想人世間那些更不幸的人,就會減輕痛苦,更加堅強。
【第4句】:心似蓮花,當(dāng)一個人的心向往清凈,就會漸漸地止住妄想與追求,不被欲望所支配。一直說過,世間萬物皆有佛性,只是隱藏得很深,倘若不去發(fā)覺,甚至?xí)獯嬉簧?/p>
【第5句】:古人還有“有理也要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等不少警句,這無疑都是提醒人們得理要讓人,要懂得退讓、忍讓的道理。
【第6句】:非來變?yōu)槭牵瑦簛砑闯缮疲魏问欠墙陨平庵瑒t無是非。聽到任何是非,要視為修行之增上緣,萬萬不可堆積在心中長無明草。
【第7句】:【禪心佛語】起見生心,分別執(zhí)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第8句】:【禪心佛語】貧無達(dá)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藥方。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第9句】:【禪心佛語】懂得“換位”。上司換部下,部下?lián)Q上司;經(jīng)理換員工,員工換經(jīng)理;成功者換挫折者,挫折者換成功者。一句話,主體換客體,客體換主體,把自己的位置換到對方的位置上,凡事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
【第10句】:【經(jīng)典佛語】只有眾生舍棄明師,而沒有明師舍棄眾生。如果你能完全信任明師,他可以完全引領(lǐng)你直至證悟。學(xué)著把自己的身口意交給明師即是一種解脫.
【第11句】:一直相信,愛,無關(guān)乎時間長短,情,能跨越山遙水遠(yuǎn)。緣分真的是很奇妙,有的人相伴一生,也走不進(jìn)你的心靈,而有的人,只需一眼,便再也走不出你的牽絆。總有一種遇見,會溫暖了你的生命,總有一種愛戀,能望穿最深的流年。
【第12句】:【禪語人生】一段不被接管的愛情,必要的不是沉痛,而是時刻,一段忘記的時刻。一顆被深深傷了的心,必要的不是惻隱,而是年夜白。
【第13句】:【禪語人生】壓力,使我們的人生變得痛苦;欲望,演化出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幻覺,導(dǎo)致了時空中的各種欲望;而證悟的智慧,卻能消滅一切幻覺。
【第14句】:【禪心佛語】佛陀說:'恨永遠(yuǎn)無法止恨,只有愛可以止恨。'所以誤會不能用爭論來解決,而需要用外交手腕,和賦予對方同情來解決。
【第15句】:【禪語人生】巖頭禪師在暴政沒有信仰自由之下,換著俗裝,如他所說,形相可變,心性不變。吾人如能體悟到自己不變的真心,如黃金盡可變形為耳環(huán)、戒指、手鐲,而其黃金本性不變,人在生死五趣中流轉(zhuǎn),其本性實亦未變。
【第16句】:一日動干戈,十年不太平。一生不出門,終究是小人。一生勤為本,萬代誠作基。一天省一把,十年買匹馬。一籽灑落地,萬石糧歸倉。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易尋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第17句】:【禪心佛語】認(rèn)識生活的風(fēng)雨,并不是沉迷世間曲折的痛苦,不要盲目地把生活活成一場苦苦的追逐,生活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生命覺醒的契機,帶上一份內(nèi)心的樸素,經(jīng)歷這一場人生進(jìn)退,得失達(dá)觀。
【第18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蓮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飄四海,一生若能服務(wù)于大眾,那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種罪過。
【第19句】:【圣經(jīng)文案】483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為他是由神生的。(約壹3:9)
【第20句】:色聲香味觸,及第六諸法,愛念適可意,世間唯有此,此是最惡貪,能系著凡夫。超越斯等者,是佛圣弟子,度于魔境界,如日無云翳。《雜阿含經(jīng)》卷三十九,第1103
【第21句】:喜歡那些把平淡日子打理得有聲有色的女人,于喧囂中保持一份通透,于瑣碎中保持一份優(yōu)雅,生活,簡單卻充滿詩意。這樣的女人,靜美、優(yōu)雅、淡然、從容,恰似一朵綻放于光陰水湄旁的小花,素心淡淡,暗香裊裊。
【第22句】:累了歇一歇讓心沉穩(wěn),苦了將心靠岸,給心靈盈一份清閑。生活是百味交集的融入,生存是草木禪心的領(lǐng)悟。心懷一份懂得,釋放一份灑脫,在如歌的歲月里,用高低不平的韻律奏響生命的章節(jié)。
【第23句】:【禪語人生】冤親債主來折磨你,你不起嗔恚心,反而起感恩心,冤親債主就變成了菩薩,成就了你的忍辱波羅蜜。
【第24句】:【禪語人生】爭者是技,不爭者是藝。所謂不爭,是善于吃小虧也。工作如此,生活如此,放到家庭,也是這樣的道理。
【第25句】:一切凡夫有二種想:一者世流布想,二者著想。一切圣人唯有世流布想,無有著想。一切凡夫惡覺觀故,于世流布想生于著想。一切圣人善覺觀故,于世流布想不生著想。《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十七,迦葉菩薩品
【第26句】:【佛禪文案】生命中的每一刻,客觀的說都是剎那的邂逅,似水流年,每個人都是在和別人淡然的擦肩,就這一瞬間,知感恩,知感激,知寬容,微笑著面對過往,就算終歸淡然相忘,也要做一個心地寬闊,和世界寧靜相守的人。
【第27句】:【禪心佛語】調(diào)伏身心,自有氣度。在日常生活中調(diào)伏身心,在行善中調(diào)伏身心。我們在行善的過程中起了煩惱,要能夠調(diào)伏,這樣就能夠把善落實下去。善行逐漸圓滿,修行逐漸圓滿,人的氣度,也就自然顯現(xiàn)出來。
【第28句】:【禪心佛語】人生即是一出折子戲,“生”是上場,“死”是謝幕。在舞臺那段時間,只是在演戲。這戲里,有苦情戲、有歡喜戲。無論怎樣,我們只做好演員便罷。切勿入戲太深。
【第29句】:【禪心佛語】你如果不改變自己,你十年前修行到二十年后都一樣,因為你從你的心流露出來的,都是無明的種子。
【第30句】:【禪語人生】物要能被利用,才是貴重之物;人要能被利用,才是有用之人。做事一定要使盡本事,做人一定要盡到本分。
【第31句】:世間的物質(zhì),再怎么努力追求,也沒有滿足的一天。人都是在不足中造業(yè),在不足中煩惱,無止盡的愛欲是人生苦惱的根源。要除去這些苦惱,唯有用“知足”來對治。
【第32句】:【禪心佛語】靈魂需要原諒,但絕不意味可無原則的畏縮;心靈需要寬容,但不意味著可以任意放棄。做人首先得承擔(dān)責(zé)任。
【第33句】:欲入一行三昧,應(yīng)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xù),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xiàn)在諸佛。。如是人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文殊說般若經(jīng)》
【第34句】:薄薄酒,勝茶湯,粗粗布,勝無裳。清清之水,為土所防;濟濟之土,為酒所傷。蓬蒿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屋,或有公主。男兒無性,鈍鐵無鋼,女兒無性,爛草麻殃。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第35句】:人們的真性情都是自然流露,如同天上浮云不受羈絆。當(dāng)我們抑制自己的本性,祈求獲得別人的認(rèn)可時,不但自己失去生機和朝氣,而且生活的歡喜樂趣也會喪失殆盡。從世俗的眼光中,真正解脫出來,何談不自在呢?
【第36句】:【禪心佛語】艱難給我成長,信任給我責(zé)任,愛心給我奉獻(xiàn),無私給我魅力,無我給我幸福,誠信給我成功,無戰(zhàn)給我不敗。
【第37句】:【國學(xué)經(jīng)典《論語》】《論語》以記言為主,故稱語.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
【第38句】:【經(jīng)典禪語】生活總擺脫不了那些煩惱,生活也就成了一場思考的領(lǐng)悟,這進(jìn)退之間的安排,這榮辱沉浮的炎涼,學(xué)會淡然,學(xué)會從容,學(xué)會忍耐,學(xué)會理解,過眼云煙,自有去處,心地平和,安之若素。
【第39句】:【禪心佛語】慈悲心就是愛,慈悲心里面是沒有感情的,它具有的只是智慧,從智慧里生出來的愛心叫慈悲。所以這個愛心,它是清靜的,是平等的,是沒污染的,是充滿活力的,這也是一個人需要擁有勇敢心在里面。
【第40句】:【禪語人生】一個客觀的藝術(shù)不只是用來看的,而是活生生的。但是你必須知道如何去靠近它,因此你必須要做靜心。
【第41句】:人有一口氣存在時,就有占有心,常會說:“這個人是我的什么人,這間房子是我的,這些田地、財產(chǎn)、地位、頭銜。都是我的。”
【第42句】:百善孝為先,及時盡孝心世界上有很多事都可以想辦法去彌補,然而,錯過行孝的機會則永遠(yuǎn)也無法彌補,只能空留遺憾,追悔不已。
【第43句】:回首,青春猶如一場盛大的演出,來不及揮手,早已匆匆落下了帷幕。靜坐紅塵,喜歡盈盈碧天上飄逸的白云,喜歡臨窗聽雨,聆聽心之禪意,讓雨洗盡塵埃,也純凈了心靈。
【第44句】:【禪語人生】用眼睛去看的,那是別人的故事,用心去感知的,那才是自己的人生。每一程都是風(fēng)景,每一念都可以從容,直到歲月走過,你聽,心海深處,花香正濃。
【第45句】:【及時行善】要好好利用我們的身體,趁能自由說話、走動的時候,趕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揚佛法和導(dǎo)人向善的事。
【第46句】:【一日一禪語】平淡是人生的常態(tài)。人,能走多遠(yuǎn),不是取決于肢體,而是取決于信念。人生多艱,但是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輕易認(rèn)輸,敢于面對,成功遲早會笑臉相迎。人生,只有回不來的過去,沒有過不去的當(dāng)下。
【第47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豁達(dá),體現(xiàn)在落魄的時候。一個人的涵養(yǎng),體現(xiàn)在憤怒的時候。一個人的體貼,體現(xiàn)在悲傷的時候。一個人的成熟,體現(xiàn)在抉擇的時候。誰都愿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是,做你該做的事情,才叫成長。
【第48句】:知道節(jié)制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樂趣;學(xué)會不去計較的人,才能享受到左右逢源的大和諧;懂得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美。
【第49句】:【禪心佛語】沒有財富的裝扮,沒有美麗的外表,沒人會去在意你美好的內(nèi)心和虔誠的靈魂,這就是當(dāng)今的現(xiàn)實。
【第50句】:譬如人,于夢中,得佛道,度眾生,此無道,無眾生。佛法性亦復(fù)然,坐道場,無所得。若不得,則不有,明、無明,同一相。知如是,為世尊。眾生性,即菩提,菩提性,即眾生,菩薩眾,亦不二。知如是,為世尊。《諸法無行經(jīng)》
【第51句】:生命是由時間所累積的記憶,不要太在乎得失,不要總是生活在失去的陰影里,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得不到的,就不要強求,失去了的,就留作回憶,捧在手里的,才是值得珍惜的。
【第52句】:和為祥,驕為衰。勢利人裝腔作勢,都只在體面上鋪張,可知其百事皆假;虛浮人指東畫西,全不向身心內(nèi)用功,定卜其一事無成。
【第53句】:每個人家庭、閱歷、教育不同,在某個時空點上如何想、說、做都是很自然的。所以,沒有絕對的對錯是非,只有覺悟高低。
【第54句】:【心靈禪語】煩惱的膚淺,就在于只是給生活增添了迷惑,它并不是人生的一種真實現(xiàn)象,生活的禪法在于用慈悲和堅持去活出我們經(jīng)過的世界,有緣盡在普天下,身心安住是祈愿。
【第55句】:有一位心結(jié)重重的人,心念只在想著別人辜負(fù)了他,他付出發(fā)誼金錢來幫助別人,卻遭到被倒錢(借錢不還。——編者注)的命運,心中充滿了埋怨與嗔恨,所以想要到法院去控告對方。
【第56句】:究竟解脫之決心是否堅固,就在于立志者對于煩惱魔路是否有深切之警醒。生命之本質(zhì)既非煩惱亦非享樂,對逆順之境的執(zhí)著,將成為我們究竟解脫的束縛,于境上無著,信心方可稱為恒如。
【第57句】:【禪心佛語】是人就需要自由,是人就應(yīng)該有悲心,是人就應(yīng)該有修煉,是人就應(yīng)該不斷的完善自己、影響身邊的人向善。
【第58句】:【禪心佛語】而且,包容別人的錯誤,雖然是氣度恢弘的表現(xiàn),但是在工作的品質(zhì)上,卻有待斟酌。因為下屬犯的錯,上司連帶著要負(fù)責(zé),如果還是一味包容,恐怕只會讓事情愈來愈糟。
【第59句】:禪如畫,可以美化環(huán)境;禪如鹽,可以促進(jìn)食欲;禪如花,讓人欣賞;禪如胭脂,讓人亮麗。禪是幽默、是大自然、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禪是人間佛教的根本。
【第60句】:【禪心佛語】夢想往往被認(rèn)為是年輕人的專利,但也不盡然。夢想是不分老少的,它屬于每個渴望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的人。
【第61句】:【禪心佛語】始祖?zhèn)鹘?jīng),五祖弘法,六祖悟道以一脈五宗名滿天下。中華禪學(xué),擁有了一個不朽的“東土肉身菩薩”慧能大師。
【第62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態(tài)度,就是生活本身的質(zhì)量,也就是快樂的含量。滿滿的幸福能量才是命運的正確歸宿,你的快樂就是你生命的貴人,為自己,為大家,活一回美好。
【第63句】:【佛心禪語】裝缸現(xiàn)場禁止女眾入內(nèi),由彌光老和尚生前比丘弟子十余人參加。由于時間倉促,條件簡陋,裝缸過程在彩條布搭建的臨時棚內(nèi)進(jìn)行。
【第64句】:對人生懷有積極態(tài)度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無論大小,無論清晰或者模糊,總有一個夢潛伏心底。理想就象是美麗的鵝卵石,陶冶著心靈,硌痛了雙腳,讓人沒有任何駐足的機會,只能起步飛揚,奔向遠(yuǎn)方。
【第65句】:【禪心佛語】說完便用手指比了個小圓圈,向前一指。侍者看到后便攤開雙手,劃了個大圓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手指,侍者伸出五根手指;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卻用手在眼睛上比劃了一下。
【第66句】:于諸境上,心不染,日無念。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壇經(jīng)·定慧第四》
【第67句】:于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界,一向生喜悅,愛染深樂著,諸天及世人,唯以此為樂。變易滅盡時,彼則生大苦。唯有諸賢圣,見其滅為樂。《雜阿含經(jīng)》卷十三,第321經(jīng)
【第68句】:我們的笑容,肯定了我們要平和、快樂地去生活的覺知與堅定。真正的笑臉,源于一顆了悟的心。只要打開心靈的窗戶,你就能看到自己內(nèi)心微笑著的慈悲。
【第69句】:【禪語人生】在更多的時候,禪師們?yōu)閷ふ夷穷w真實的明珠費盡了生命中大部分時間,然而偶爾的機會,讓他意識到,那將他折磨了很久的真理并不遙遠(yuǎn)。
【第70句】:【禪心佛語】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jìn)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第71句】:【禪心佛語】或濃或淡,或遠(yuǎn)或近,似有似無,時隱時現(xiàn),看遠(yuǎn)山拋近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jié),挑最美的時光,溫暖愉悅心情。
【第72句】:【禪心佛語】或許這就是靈魂的歸屬地。放低身體,放飛心靈。生活在低處,靈魂在高處。一個靈魂在高處的人,才能超然于物欲橫流的世風(fēng),真正走向崇高。安守低處,未嘗不是一種恬淡的人生。
【第73句】:【佛心禪語】不忘初心、不請之友、不變隨緣、不念舊惡、不忘念,是大乘佛法宏觀的綱維,更是最核心的修行要素,也是大乘佛教價值觀指導(dǎo)下的做人原則。牢記這五條,自然大乘在握。
【第74句】:【禪心佛語】你是什么人,便會吸引什么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氣場;充滿樂觀氣息安貧樂道的人,好運便會與之相伴;充滿悲觀思維憤世嫉俗的人,霉運很難不與之相隨。
【第75句】:【每日一禪語】當(dāng)我們沒有能力無法改變環(huán)境的時候,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來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要求。古德教誡我們: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福報就有多大,他的事業(yè)就有多大。可以從現(xiàn)實意義中體悟:量大福大,福大量大!
【第76句】:【禪心佛語】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慮之不遠(yuǎn),其憂即至。禍因多藏于隱微,而發(fā)于所忽。智者避險于無形,明者遠(yuǎn)見于未萌。
【第77句】:【佛心禪語】不要把生活活成一場表面的疲勞、悲觀和疲倦,在這漫長的生活里,適應(yīng)那些起起伏伏,活出那些對美好的推動與表達(dá),肯定幸福,幸福才確定,不要拒絕生活的瑣瑣碎碎,這點點滴滴本來就是生活的表現(xiàn)形式。
【第78句】:人生苦短,用心生活。做人須知理、知趣、知足。知理,是懂得做人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知趣,是處事把握分寸,能張弛有度;知足,即不為物欲俘虜,滿足以無為有!
【第79句】:你給生活意境,生活也就給你風(fēng)景。有一種境界叫超然,有一種達(dá)觀叫了然,有一種天真叫自然,有一種態(tài)度叫悠然,有一種成就叫斐然,有一種繁盛叫蔚然,有一種愉悅叫欣然,有一種釋懷叫惠然,而我要的那種幸福,是淡然。
【第80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失去自尊,便是失去了健康、獨立的人格,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一個人不愛自己,自然也不可能愛他人和相信他人。這樣自私冷酷的人,幸福也被雪藏。
【第81句】:【禪語人生】心存美好,則無可惱之事;心存善良,則無可恨之人;心若簡單,世間紛擾皆成空。做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wěn);行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心若安好,天地大安,世界和諧。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第82句】:【禪心佛語】人有喜怒憂悲。青春的逝去并不可怕,人性是極可惡的東西,它對得到的往往不珍惜。所以,當(dāng)你被人傷害,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把自己放低了。想要別人疼惜你,首先要自己疼自己。高貴的,才珍貴。
【第83句】:【禪心佛語】讓自己的內(nèi)心充滿愛,愛是最高級別的震動頻率,與宇宙的所有美好的事物頻率一致。因此,讓愛包裹住想法,起心動念間心存慈愛。敢于付出愛,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用愛播種未來。
【第84句】:【羅狀元醒世詩其6】塵世紛紛一筆勾,林泉樂道任遨游。蓋間茅屋牽蘿補,開個柴門對水流。得隱閑眠真可樂,吃些淡飯自忘憂。眼前多少英雄輩,為甚來由不轉(zhuǎn)頭。
【第85句】:【禪語人生】有些事,問的清楚便是無趣,連佛都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所以有時候,難得糊涂才是上道。
【第86句】:【禪心佛語】失去時,也許恰是擁有。所謂舍得,是要舍迷入悟、舍小獲大、舍妄存真、舍虛取實。凡事看淡點,看開些,無所謂得失,得失皆浮云,還是一切隨緣好。
【第87句】:【禪心佛語】人到無求,就會寧靜,就會淡泊,就會無怨無悔的去奉獻(xiàn)。齊白石說:“人譽之,一笑;人毀之,一笑。”人到無求,便會寵辱全然不放在心上,不會想入非非,不會滋生報復(fù)打擊的心理。
【第88句】:當(dāng)于一切眾生起大悲想,于諸如來起慈父想,于諸菩薩起大師想,于十方諸大菩薩,常應(yīng)深心恭敬禮拜。《法華經(jīng)》卷五,安樂行品
【第89句】:人生是一種承受,我們要學(xué)會支撐自己;人生也是一種承擔(dān),承擔(dān)我們應(yīng)盡的責(zé)任和義務(wù);人生更是一種擔(dān)當(dāng),遇事不回避,不逃避,坦然面對我們所面臨的一切,有一個好的人生態(tài)度,就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第90句】:人一出生,從脫離母體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具備了先天的磁場與能量,與天地宇宙有一種自然互動和溝通的方式。這種能量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卻真實存在著,并時刻影響著我們的命運。
【第91句】:【禪語人生】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拒絕不了一樣?xùn)|西,那就是愛與關(guān)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努力奮斗,天空依舊美麗,夢想仍然純真,放飛自我,勇敢地飛翔于夢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
【第92句】:【禪心佛語】能為人服務(wù)比被人服務(wù)有福。多原諒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自造福,自得福緣。求福壽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壽。以親切的愛心去關(guān)懷別人,這分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第93句】:【禪心佛語】人應(yīng)該活的真善美。不虛偽、不做作、直率、干脆,這是真;以同情之心待人,以惻隱之心愛人,這是善;溝通心靈和儀表,融合人類與自然,這是美。以真善美的品味做人,其樂無窮。
【第94句】:【禪心佛語】從佛法角度看,逆境是增上的助緣,是成長的助力;所以在遭遇到逆境時應(yīng)以歡喜心來積極面對處理,對給我們阻礙、打擊的人,應(yīng)心存感激與感恩。
【第95句】:【文案基地經(jīng)典禪語】出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情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意漸遠(yuǎn)時,選擇隨緣。有些事,挺一挺,就過去了。有些人,咬咬牙,也就忘記了。有些苦,笑一笑,就釋然了。一顆心,傷一傷,也就堅強了。
【第96句】:【佛與石對話】臺階上的青石問佛像:同是石頭,為什么你受膜拜,我被踐踏?佛像答:你成為臺階只挨了四刀,我成為佛像受了千百刀。們拜的是我的苦難和修行!經(jīng)歷與挫折都是對自己的修煉,也是被人尊敬的緣故!
【第97句】:【禪心佛語】結(jié)果幾個鐘頭過去了,僅聽見里面嘩啦嘩啦的水聲,卻一直不見活佛出來,大家覺得奇怪,推門一看,活佛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心臟早就停止跳動。
【第98句】:【禪心佛語】人生八不為:風(fēng)不可追;錢不可貪;文不可抄;師不可罵;友不可賣;官不可買;上不可媚;下不可慢。
【第99句】:【禪心佛語】時間確實可以累積功德,過去迷惑顛倒的歲月,不算是真正的人生,若真正能夠做“利人利己”的事情,才算是真正的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