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龍頭往哪兒擺,龍尾往哪兒甩】龍尾跟著龍頭,比喻起帶頭 作用。電視劇:“他們說咱家龍頭往哪兒擺.龍尾往哪兒甩, 上梁不正下梁歪。”
【第2句】:【弓上弦,刀出鞘】(慣)鞘:裝刀劍的套子。箭搭上弦,刀拔出鞘。 指拉開架式,準備廝殺。
【第3句】:【以心度心,間不容針】(諺)間不容針: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針。指以自己的心理來推測他人的心理,將心比心,就不會有多大的偏差。
【第4句】:【標點符號】中文原來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要讀古書先要學習句讀,自己去給文章斷句(加標點符號)。不只中文是這樣,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古代也都沒有標點符號。標點符號的流行,只是近兩三百年間的事情,它其實是一個商業行為的結果。歐洲工業革命前,出現了古登堡印刷術,書籍出現并成為最古老的工業產品,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出于成本考慮,印刷商也就是書商就想做大量印刷來攤薄成本,于是,他們聯手語言文字學家發明了標點符號,讓書變得更容易讀,讀得更快。這還不夠,還要分段。分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前歐洲人讀不分段的《圣經》每次都老老實實從開篇讀起,《圣經》分段后,人們開始認為不同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產生了。所以,英國大哲學家約翰·洛克說:“《圣經》分段印刷是無恥商人釀制的悲劇,他們為了讓《圣經》更暢銷強行分段,分段以后我們的信仰將四分五裂。”后來的結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會。 不管商業行為也好,政治目的也好,不可否認,標點符號確實給人們讀書帶來極大的方便,并且成為語言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第5句】:【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諺)城墻上的狐貍窩不可用水灌,不然會毀壞城墻;社廟的老鼠洞不可用火熏,不然會燒毀社廟。指邪惡有所憑借便難以清除,常借指帝王左右的佞臣無法鏟除。
【第6句】:【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釋義:把恥辱當光榮。 例句:“哈哈哈!”幾個小青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張著嘴樂開了。
【第7句】:【喝涼水也長膘】身體發育健壯。《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真是吃樹葉也長肉,喝涼水也長勁。十六歲的生日還沒 過,她已經發育成個健壯、豐滿的大姑娘了。”
【第8句】:【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諺)指稻子多了,打出的米就多;人多了,辦法、道理也就容易出來了。
【第9句】:【一人一把號】(慣)比喻一人一個主意,意見不一致。
【第10句】:【神怕敬,鬼怕送】(諺)舊指神怕對它敬奉,受到敬奉便不好降災;鬼怕對它祝送,得到祝送便不能作祟。比喻對邪惡的人,消極的態度便是敬而遠之。
【第11句】:【 愁死沒人給樹碑】發愁也沒有用處。王統照《山雨》:“你 別老向木頭心眼里鉆,把精神打起來!你愁死難道還有人 給你樹碑不成?”
【第12句】:【送佛送到西天】比喻做好事要做到底,決不半途而廢。西天,指印度。印度古稱天竺,在中國的西邊,故稱西天。印度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故俗語云“送佛送到西天”。又,西天亦指阿彌陀佛所教化的西方極樂世界。兩釋皆可通。清·王光有《吳下諺聯》卷四:“送佛送到西天。佛自西天來,二千年與此矣。”又如《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姐姐原是為救安公子而來,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也作“有心送佛送到西天”。如草明《一個私塾教師》:“好,有心送佛送到西天,我就打算挨餓也要在這世界里給人們講圣賢故事。”(李明權)
【第13句】:寧肯給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財.
【第14句】:【月有陰睛圓缺,人有生死離別】 釋義:借指自然規律無法抗拒。 例句:關于死的信息,自他過了五十個生日后,這種陰影就不時襲上心來,他并不害怕,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死離別,這是自然規律,一代君王都可以長眠,何況山野之人?
【第15句】:【陛下.殿下、閣下】這三個詞都是敬辭,“陛下”指皇帝,“殿下”指太子,“閣下”一般指宰相。這三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高帝紀下》,其中有“大王陛下”的說法。顏師古注引漢應劭的話:“若今稱殿下、閣下、侍者、執事,皆此類也。” 古人的尊稱有陛下、殿下、閣下、足下。這四種稱呼共同的一個意思就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不敢正視對方,因為對方地位太高。 陛下。見到皇帝,不能正視,只能站到臺階之下,更不能直接與皇帝說話,寶座上面有臺階,那個臺階叫做陛,因此“陛下”代指皇帝,表示對皇帝的尊稱。 殿下。見到太子或王子,也不能正視他們,只看他們的宮殿之下,因此,用“殿下”代指太子、王子,表示對他們的尊重。 閣下。見到宰相,也不敢正視,只能看到他的樓閣之下,于是稱之為“閣下”。“閣下”可解釋為在你的閣樓之下。到了明代,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政府機構——內閣。到了明朝中后期,內閣才成為權力的中樞,內閣成員稱為閣老。在這時,閣下又增加了一層意思,就是對內閣大臣的尊稱。現在“閣下”多用于外交場合,如:首相閣下、大使閣下。 陛下、殿下、閣下是對他人的敬稱,以自稱的“在下”地位來襯托出他們的高貴地位。
【第16句】:【對矮人莫說矬(cu。)話】見“當著矮人,別說短話”。
【第17句】:【雞皮鼓能經幾敲】 釋義:用雞皮做成的鼓面,經不住敲打。比喻人體質衰弱,經不住折磨。 例句:笑君王儀容衰老,沒來由將精神消耗,連宵摟著如花貌,糴的糴糶的要糶,而今看看瘦了,笑你雞皮鼓能經幾敲。
【第18句】:【既然當泥鰍,就不能怕泥糊眼睛】 釋義:既然干了某事就要干到底,不要有什么顧忌。 例句:咱們現在就正走在滑路上,慢了要摔跤,要快跟快跑。既然當了泥鰍,就不能怕泥糊眼睛。
【第19句】:【敢走黑路就不怕鬼】(諺)迷信說走黑路容易碰見鬼。既然敢走黑路,就不怕遇到鬼。比喻人既然敢干,就無所畏懼。
【第20句】:【桃李滿天下】桃李,指結出的果實。指培養了很多人才。 姚雪垠《李自成》:“他想,黃、葉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黃 更是當代大儒,海內人望,不惟桃李滿天下,而且不少故舊 門生身居顯要。”
【第21句】:【火候不到不揭鍋】見“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22句】:【賊偷一更,防賊一夜】(諺)指賊人作案是在短時間內的,但提高警惕防賊卻需要長期不懈。 也作“賊偷一更,防賊一宿”。一宿:一整夜。
【第23句】:圓成謂圓滿成就。如《楞嚴經》卷一:“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唯識宗把圓滿成就諸法功德的“實性”,稱為“圓成實性”。明代理學家王守仁,也借用這一詞語,其《傳習錄》卷上謂:“只在此心純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個個圓成。”后俗語中用“圓成”,意為作成、辦妥。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他一心想慕娘子,諸物不愛,只求圓成好事。”
【第24句】:【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謂渴望得到滿足。明代《金瓶 梅》:“西門慶就在月娘房中歇了。兩個是久旱逢甘雨,他鄉 遇故知。歡愛之情,多不必說。”
【第25句】:【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釋義:遲早逃脫不了,總會找到。 例句:“……躲過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將來總有抓住他的機會哩!”
【第26句】:【爭著不足,讓著有余】(諺)相互爭奪,既傷感情,又損財物;相互謙讓,既有情義,又物盡其用。指與人相處應相互體諒,謙讓和氣。
【第27句】:【香錢】信徒進香所施的錢。也泛指布施給寺廟、僧尼的“凈財”。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下:“三班院所領使臣八十余人,蒞事于外,其罷而在院者,常數百人,每歲乾元節,醵錢飯僧,進香合,以祝圣壽,謂之香錢。”又如洪深《貧民慘劇》第四幕:“師父,我們老主顧啦,哼,噯,回頭送你兩個香錢。”按《敕修百丈清規·知殿》說,“施主香錢,不得互用。”謂施主奉獻的香錢,必須用于供佛齋僧,不能移作他用。(李明權)
【第28句】:【致富先治愚,治愚辦教育】(諺)要想致富,首先要改變愚昧無知的現狀;要消除愚昧,提倡科學文明,最根本的措施是振興教育。指振興教育是富國富民的基本措施。
【第29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到部分,看不到全體,看法片 面。相關的:只見其小,不見其大。張潔《沉重的翅膀》:“只 見樹木,不見森林,就是只計一點,不計其余。”
【第30句】:【經師不名,學藝不高】(慣)學藝拜師,如果不經名師的指點,技藝就難以達到高標準。指未經名師指點,因而技藝不高。 也作“經師不到,學藝不高”。
【第31句】:【騎著驢騾思駿馬】 釋義:比喻人的欲望沒有止境。 例句: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第32句】:【丫頭】我們現代人常稱小女孩為“、了頭”。那么,這個稱呼是怎么來尼? 這還要從中國古代說起,在古時候,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頭上都要梳兩個髻,左右分開,對稱而立,形狀很像個“丫”字,這種頭型就被稱為頭”。后來,丫頭就慢慢成了女孩子的代稱。 唐代劉禹錫《寄贈小樊》詩云:“花面、了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在唐朝,“、了頭”就有女孩之意了。 此外,因為古代婢女經常梳丫髻,所以“、了頭”有時也指婢女,如戲劇的婢女就叫“丫環”。
【第33句】:癡心妄想愚蠢荒唐、不能實現的心思和想法,謂之“癡心妄想”。如《紅樓夢》第一一三回:“人生緣分,都有一定,在那未到頭時,大家都是癡心妄想。”
【第34句】:【染缸里撈出白布來】(慣)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第35句】:【犯牛脖子】(慣)牛脖子:即牛脾氣,執拗倔強的脾氣。指表現出倔強、不服氣的樣子。 也作犯牛脖子脾氣。 犯牛脾氣。
【第36句】:【當來】指將來、未來,區別于過去、現在。當來之世,猶言應來之世,通指佛涅槃后。《金剛經》:“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是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后沿用者,如唐·拾得詩:“不憂當來果,惟知造惡因。”此以因果對明,具見當來之義。(禹振聲)
【第37句】:【老鼠掉到風箱里受夾板氣】氣,兼指氣流、氣惱,指受雙 重的指責。老鼠,也說:耗子。申躍中《掛紅燈》:“可人家還 是說我膽小怕事,不像個造反派的樣子 。我是老鼠掉到 風箱里,兩頭受氣”
【第38句】: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第39句】:【刨樹要搜根兒】(諺)要刨大樹,先得從根部刨起。比喻要著手解也作刨樹要尋根。 刨樹要刨根。
【第40句】:【睜著眼睛說瞎話】公然撒謊。睜,也說:瞪、閉。類似的: 睜眼說瞎話,張口說空話。成語:胡言亂語。臺灣瓊瑤《人 在天涯》:“誰說你是魔鬼是撒旦了?又睜著眼睛說瞎話! 還不快罰酒!”
【第41句】:【 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看待他人有成見。葉辛《蹉跎歲月》: “他們不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第42句】:【有眼不識泰山】(慣)泰山:我國五岳之一,為東岳。長著眼睛卻不認得泰山。比喻見識淺薄,認不出地位高、本領強或名氣大的人。
【第43句】:忍渴上床,起身健康。
【第44句】:好人爭理,壞人爭嘴。
【第45句】:【見縫子就鉆】(慣)比喻利用一切可乘之機進行鉆營活動。 也作“見縫兒就鉆,見洞兒就入”。
【第46句】:【刮地皮】見“卷地皮”。
【第47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諺)形形色色:各式各樣。指人多了,什么樣的人都有。也指人群中自有出色的人才。 也作人上一百,五顏六色。 人上一百,五藝俱全。五藝:各種技藝。 人上一百,生奇出怪。
【第48句】:【千字文】《千字文》是古代一部兒童啟蒙讀鈞,它在“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中雖排在最后,但其成書時間卻最早,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千字文》是怎樣編成的呢?它和曹植的《七步詩》一樣,也是一篇救命(自救)的文章。 據史書記載,《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549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 周興嗣是南朝梁武帝時一個很有名望的才子,在朝廷擔任諫官,為人十分耿直。有一次梁武帝要發兵攻打一個近鄰小國,周興嗣直諫說:“對待鄰國不能逞武,只能感化。”梁武帝不采納他的意見,他據理力爭,終于把梁武帝給惹火了,把他打人天牢,定成死罪,三天就要殺頭。 周興嗣的同科好友方樹生得知這一消息非常著急,就設法救他,趁上朝之機啟奏梁武帝說:“周興嗣觸犯龍顏,應該殺頭,但他在百姓中頗有聲望,何不讓他將功抵罪,現在學堂里正缺少啟蒙讀本,陛下可命人選擇一千個不重復的字,叫他在一夜之間串連成句,每句四個字,共二百五十句.編成一本書,供兒童閱讀識字。他如真能在一夜之間編成,可將功折罪,陛下就免他一死,如編不成,再殺他不遲。” 梁武帝也覺得殺掉周興嗣有些不忍,就將人情賣給了方樹生,便下令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后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讓他編成有內容的韻文。 當天晚上,方樹生拿著一千個字到獄中去探望周興嗣,把自己如何設法救他的經過說了一遍,周興嗣十分感激,立刻動手編寫起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到三更時分,已經編好了一大半。可是再往下編,就越編越難了,到天快亮時,還剩下“乎、語、哉、者、謂、助、也、焉”八個字。周興嗣是搜腸刮肚,總也連不成句。這時,方樹生已來到牢房門口,周興嗣求助道:“尚余八個字,還未成句。”方樹生道:“周兄大才,八個字焉能難倒你哉。” 周興嗣聽了“焉能難倒你哉”這幾個字,心中猛然省悟。他想八個字中,語助詞多矣,我何不編成“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立即提筆寫完了最后兩句。 周興嗣終于在一夜之間將《千字文》編完,累得須發皆白。方樹生拿了周興嗣編好的《千字文》,急匆匆上朝見駕。梁武帝看了十分滿意,下旨免去死罪,把《千字文》刻印成書,作為兒童啟蒙讀本。此后歷朝歷代都把《千字文》作為兒童的啟蒙讀本,周興嗣為中華文明、禮儀之邦立了大功。
【第49句】:朋友當面說你的短處,敵人當面說你的長處
【第50句】:【大丈夫能屈能伸】(諺)指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漢既能受得了委屈,忍辱負重,也能在得志時施展抱負才華。勸人暫作退讓之話。
【第51句】:【法場上的麻雀——膽子早嚇大了】(歇)法場:刑場。指經歷險境多,膽子早變大了。
【第52句】:爹不識耕田,子不識谷種。
【第53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諺)褶:包子上端的折紋。指包子的肉餡在里面,好看的褶上卻沒肉。比喻看人與物要看實質,不要看表面。
【第54句】:【鋪的草,蓋的草,有個老伴就是好】(諺)即使窮到下鋪草、上蓋草的程度,只要有個老伴相依為命,彼此體貼照應,就會感到十分滿足。指老年人最難得的是有個老伴。
【第55句】:【青蛙要命蛇要飽】謂都要生存,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欲 望,不顧別人死活。相關的:蛇要吃飽,不知青蛙要命。陳 登科《赤龍與丹鳳》:“今天我要把話說清楚:青蛙要命蛇要 飽。他不為老家出力,誰又去為他賣命?”
【第56句】:【黃花魚——溜邊兒】見“屬黃花魚的——溜邊”。
【第57句】:體弱病欺人,體強人欺病
【第58句】:【孩兒不嫌娘丑】見“兒不嫌母丑”。
【第59句】:【口服千句,不如心應一聲】(諺)口服:口頭上表示信服。指口服遠比不上心服。
【第60句】:【安勞苦易,安閑散難】(諺)安:安心。人安于勞苦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安于閑散卻很不容易(青樹林文案館網)。指閑散的生活容易使人產生邪念。
【第61句】:理不短,嘴不軟。
【第62句】:愛情不是箱子里的財寶,而是靈魂深處的珍珠
【第63句】:國強民不受辱,民強國不受侮。
【第64句】:【外頭趕兔,屋里失獐】(慣)獐:獐子,哺乳動物,像鹿而比鹿小,頭小而尖,毛較粗,沒有角,皮可制革。外頭趕著捉兔子,家里卻丟了獐子。比喻貪小而失大。
【第65句】:【吃葷飯】(慣)比喻靠敲詐勒索為生。
【第66句】:【外頭擺浪子,家里老婆啃家子】(慣)擺浪子:擺出浮浪子弟的派頭。家子:家什,這里指餐具。指男人在外面擺闊顯富,老婆在家里挨餓。
【第67句】:【不戀故鄉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諺)恩:恩惠。指生養自己的故鄉雖好,但也不必留戀,哪里能給自己好處,就可以在哪里安身落戶。 也作“莫道故鄉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
【第68句】:【君子成人之美】(諺)指品德高尚的人能成全別人的好事。
【第69句】:【竹籃打水一場空】 釋義:比喻愿望落空,一無所獲。“打水”又作“提水”。 例句:這主席團落在好人手里,人們分房分地,有好日子過了。要是落在壞人手里,竹籃打水一場空啊!
【第70句】:【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練又說才是真把式】把式:精通某一行業的高手。指把式也有真假巧笨之分,只說不練是假的,只練不說是笨的,邊練邊說才是真的。 也作“光說不練是嘴把式,光練不說是傻把式,邊說邊練是真把式”。
【第71句】:【大慈大悲】給與歡樂為“慈”,拔除痛苦為“悲”,合稱“慈悲”。愛一切眾生為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難的人為大悲。佛家以“慈悲為懷,提倡廓然大公的利他精神。佛稱”兩足尊“,即具足智慧和慈悲。菩薩實行“四無量心”,即慈、悲、喜、舍。唐·王維《燕子龕禪師》詩云:“救世多慈悲,即世無行作。”表明“慈悲”即“救世”之心。佛菩薩心量廣大平等,救度一切眾生而不見眾生之相,故稱“大慈大悲”,所謂“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智度論》卷二七)“大慈大悲”常用以稱佛。如《說岳》第一回:“我佛原是個大慈大悲之主。”“大慈”、“大悲”又分別指稱彌勒、觀音兩尊菩薩。彌勒(Maitreya)意為“慈氏”,是“未來佛”,當予眾生未來之樂,號為“大慈尊”,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拔除眾生今現在之苦。號為“大悲菩薩”。后來,幫助別人、救人于患難之中,都叫做“大慈大悲”、“大發慈悲”。亦用為祈求別人憐憫和幫助的話。如《喻世明言》卷三七:“伏望母親大人,大發慈悲,優容苦志。”又如茅盾《趙先生想不通》:“啊喲!大少奶奶,大慈大悲的嫂子!下次我再說,罰我爛舌頭!”(李明權)
【第72句】:【搟面杖吹火——不通氣兒】(歇)搟面杖:搟面用的木棍兒,沒有通氣孔,無法用來吹火。本指空氣不流通,轉喻不通達事理。
【第73句】:天堂三界六道輪回中的一處,包括欲界中的六欲天、色界中的四禪十八天和無色界中的四空天。在“六道”中,“天堂”的福報最大,如壽命極長、身量極高、享受各種欲樂等。佛家認為,要生天堂,必須廣修諸善。南朝宋慧琳《均善論》說:“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義而蹈道;懼地獄以敕身,孰與從理以端心?”“天堂”雖然是與“地獄”相反的概念,但是,一旦“天福”享盡,仍不免輪回,包括墮落到“地獄”去。“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佛遺教經》)后以天堂比喻美妙的境地。如北魏楊街之《洛陽伽藍記·景樂寺》說:“至于大齋,常設女樂。歌聲繞梁,舞袖徐轉,絲管寥亮,諧妙入神……得往觀者,以為至天堂。”江南風光秀麗、物產豐庶,南宋以后更加繁華,故民諺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例如元代奧敦周卿《蟾宮曲·詠西湖》云:“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第74句】:【不怨狼吃羊,只怨羊上坡】(慣)比喻黑白顛倒,是非不分。
【第75句】:【騎驢會判官——馬上見鬼】(歇)判官:迷信傳說中閻王手下掌管生死簿的官。馬上:本指在驢馬背上,轉指立刻。見鬼:本指見到鬼,轉指死亡。指立刻就死去。
【第76句】:【狗咬尿泡空歡喜】希望落空。類似的:老鼠落在礱糠里, 空喜歡。成語:一枕黃粱。王蒙《紅樓啟示錄》:“而寶釵的 二奶奶之夢,襲人的姨太太之夢,也不過是狗咬尿泡空歡喜 一場而已。”
【第77句】:【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諺)指關鍵時刻落后了一步,就會步步落后,陷入困境。
【第78句】:【 口里擺菜碟兒】謂假意招待,只是嘴上文案。明代《西游 記》:“太師切莫要口里擺菜碟兒。既然我們許諾,且教你主 人先安排一席,與我們吃盅酒如何?”
【第79句】:【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見“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
【第80句】:【拳不打少林,腳不踢武當】(諺)少林、武當為我國傳統武術兩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稱,武當派以腿功著稱。指習武之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當派比腿功。
【第81句】:【當面鑼,對面鼓】(慣)比喻面對面把話說清楚。
【第82句】:【對著和尚罵賊禿】說話誤傷了對方或別人。類似的:拿 著和尚當禿子打。魯迅《彷徨》:“你簡直是在對著和尚罵賊 禿了。我就沒給錢,我那時恰恰身邊沒有帶著。”
【第83句】:大河有水小河流,國有社有家才有
【第84句】:【鍋里煮娃娃——熟人熟食】(歇)本指被煮熟的食品,轉指熟識的人。
【第85句】:【外頭閃電里頭空】(慣)外表光鮮華麗,內里卻空虛窘迫。比喻沒落的富貴之家徒有其表,實際上已經財力空虛。
【第86句】:無邊意為廣大而無邊際,是佛家描述空間及數量概念的一個常用語。佛教認為。宇宙和生命是無邊無際的。《起信論》:“虛空無邊,故世界無邊;世界無邊,故眾生無邊;眾生無邊,故心行差別亦復無邊。”這個詞沿用極廣。
【第87句】:【千金小姐】“千金小姐”是敬辭,多稱別人的女兒。女孩何以稱千金小姐,典出春秋伍子胥。 “千金小姐”和我國古代的貨幣單位有關系。兩千多年前的秦朝以一鎰為一金(鎰是古代重量單位,一鎰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漢朝為一斤金子為一金。秦漢時金多指黃銅,“千金”實為銅千金。 后人借“千金”以言貴重,如“一字千金”、“一言千金”、“一諾千金”等均是。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離楚國,投奔吳國。 途中他饑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里有飯,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觸為禮教和輿論所不容,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后,千金報德!” 后來,伍子胥在吳國當了國相,率軍隊攻入楚國。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報了大仇,又想到要報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年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用“千金”來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元代曲作家張國賓所寫的雜劇《薛仁貴榮歸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請自穩便。”以后就流行起來了。
【第88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89句】:【新米粥,醬蘿卜,郎中先生見了哭】(諺)郎中:中醫醫生。新米熬的粥,有營養,易消化;醬腌的蘿卜,化食利胃。指常吃新米粥和醬蘿卜,身體康健不生病,就不必去找醫生。
【第90句】:清代獨逸窩退士《笑笑錄》卷二用了這個典故:“王韶在熙河多殺伐,晚年知洪州,頗悔之,棲心元寂,冀以洗滌。嘗請佛印元公升座。元知其意,炷香日:‘此香奉殺人不眨眼大將軍,立地成佛大居士。”’后形容兇殘好殺,把殺人當作兒戲。如《水滸傳》第二六回:“武大有個兄弟,便是前日景陽岡上打虎的武都頭,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男子。”
【第91句】:【秋蟬落地——啞了】見“落地的秋蟬——啞了”。
【第92句】:【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說不出好話來。劉云若《紅杏出墻 記》:“呸,你真是狗嘴吐不出象牙。我只說了一句話,便勾 出你多少話來。”
【第93句】:【大家齊了心,黃土變成金】(諺)眾人只要齊心合力,黃土也能變成黃金。指團結起來力量無窮,自然就能創造奇跡。 也作大伙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人心同一起,黃土變成金。
【第94句】:【打破悶葫蘆】(慣)指猜中極難猜透的話或解開事情的秘密。 也作“解開悶葫蘆”。
【第95句】:【管閑事,落不是】(諺)閑事:跟自己無關的事;無關緊要的事。指插手管閑事,往往會落得是非纏身,受人指責。 也作管閑事,落閑事。 管閑事,生閑氣。
【第96句】:【冷鍋里爆出了熱栗子】(慣)比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或時候出了問題,或聽到了從未聽說過的事。
【第97句】:【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慣)形容防守非常嚴密。
【第98句】:【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 釋義:家庭興旺,全憑主人的命運。 例句:自古道:“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十個婦人,敵不得一個男子。 自從宋敦故后,盧氏掌家,連遭荒歉,又里中欺他孤寡,科派戶役,盧氏撐持不定,只得將田房漸次賣了,賃屋而居。
【第99句】:【毒蛇口中吐蓮花】 釋義:陰險狠毒的人偽裝善良。 例句:“大家別看陳尚仁平日裝笑臉,做善事,正如俗話說的:……‘毒蛇口中吐蓮花’,大家要擦亮眼睛啊!”
上一篇:星云物語【20-19】-經典佛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