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指自己相信自己。自信對我們的生活非常重要,我們的事業、我們的愛情、我們的生活,不管是哪一個領域,自信都是無比重要的。自信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快樂。正是有了自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做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心得精選四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做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心得1
縱觀歷史五千載,華夏民族屹立于世界東方,猶如一條巨龍,山石可移,海河可枯,唯有我們的文化不會被時間吞噬,匯聚成一股如同長江綿延萬里,奔騰不息的中國力量。
由于閉關鎖國,近代以來,中國這頭曾經讓世界為之嘆服的雄獅,一度沉睡不醒。得意忘形的中國國人固守陳規,與世界先進文化的脫離導致我們幾個世紀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八國列強的侵略下,我們中華兒女自強不息,讓中國這頭雄獅再次蘇醒。而這時,我們是否應該讓中國文化也再次站在巔峰,引領世界,是的,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到文化自信,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何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司馬遷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這也是文化自信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成為第四大自信的原因。
想到做到文化自信,首先我們要自信,對自己所堅定的理念有足夠的信心。回望歷史,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三國的英雄,魏晉的文人,唐朝的極樂盛世,成吉思汗的封疆擴土,再到近現代的孫中山偉大的辛亥革命,毛澤東的以農村包圍城市,這每一件都展現了中華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而作為一名學生,當我們懂事開始,在家時家長會教我們對自己自信,抬頭做人,低頭做事。在學校老師教我們文化,讓我們對文化自信,在高中階段我們學習思想政治,去觸摸那些國家大事與各類原則宗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文化深深地融入進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春節會闔家團圓吃餃子看春晚,清明節祭祖,中秋節賞月,每一個節日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而正因為我們的延續才讓我們的文化顯得格外濃厚,久遠。所以每一個人對文化與傳統的認同都是自己充分自信與對傳統尊敬的表現,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巨大的文化自信也便是由每一個個體的自信堆積起來的。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一定要相信在黨的帶領下,堅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堅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建設社會主義強國!
做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心得2
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他的源頭可以一直追溯至鴻蒙未開,天地未分之時,就是在這片黃土地上,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足以令世界驚嘆的文明。孤城絕塞,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聲勢浩大,威嚴聳立兵馬俑;有形象生動的甲骨文,有龍飛鳳舞的狂草;有筆直端莊的正楷,有流暢連綿的行草;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中國還有著一套龐大的禮儀,科舉,官員制度,這種種的一切,讓我們享有著數千年的輝煌歷史。我們也因此逐漸產生了自負干。
然而,所有的驕傲,所有的自負,都伴隨著炮火聲被擊碎,被摔破,那些所謂的五千年文明,在面對敵人的刀鋒時,竟是如此不堪一擊,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一幅幅珍美的畫卷,被肆意扔擲于地上,踩在腳底,好像我們的文明也被踩在了腳底,陷入沉睡。
我們不禁回想:“我們,做錯了嗎?”
于是開始廣開言路,大招大攬,不斷學習和借鑒外國文化,但是我們又回首發現,自己究竟成了什么樣子?這邊一塊,那邊一點,中國人的意志也逐漸開始模糊,文化的輝煌好像離我們又遠了一點。那種屹立于世界之巔峰的自信,不見了。丟失了。
我們曾想丟棄恥辱前行,卻不知道恥辱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如今的中國,各種文化互相交織,卻是一派亂像,各種風格迥異的文化互相沖擊,文化的多樣性都有了,但是等這么多文化最終融合以后,所產生的那個_東西,還是“中國”么?如今越來越多父母,自己的孩子還沒理解幾首古詩,就拉著他去學習英語,美名其曰:“英語是世界性的語言”殊不知,5000年前,又是哪里為世界之中心?就算如今偏移了位格,為什么不想著重回世界巔峰?而去選擇別國的文化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最令人費解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這樣,盲目追求外國產品,認為:“外國的就是最好的”,過外國節日,原本的文化被他們拋棄,原本中秋的明月,重陽的茱萸,變為了圣誕樹,南瓜燈。就像外國人一樣。或許文明沒有地域性,但是文化一定有,不然為什么只有這片土地誕生了我們的文明?
他們為了追求而追求,身上那種身為禮儀之邦,天朝上國的自信,那種自付不會輸給任何人的自信,好似被我們遺棄了。
如今的中國,文化亂象,急需尋找一支主心骨,作為文化融合的主體,這時候,我們理應高昂著頭顱,露出不言而喻的微笑,然后洪亮的說道:“選中國文化!”
理應如此。
一個文明,一種文化若想要立足于世界之林,則必須要增強文化自信。當我們好不容易擺脫了,戰勝了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為什么又不愿去拾起那本屬于自己的東西?莫非我們擺脫了肉體的奴役,又要重新回到精神的控制上去么?
只有當我們內心重新擁有那種以一持萬的自信之時,中華民族,華夏文明才有可能回到五千年前那,原本屬于我們的寶座上!
做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心得3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筑牢文化自信,也就是具體地筑牢群眾文化自信,牢固樹起群眾文化自信觀念。
一、自覺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引領于群眾文化自信的筑牢全過程。
這是一條根本原則,必須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力導群眾文化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地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值觀消化弄懂、吸收融進群眾文化的方方面面、層層階階,轉化到大眾的文化行動、行為中去,進入到民眾的血液里。堅決抵制反面的落后的消極的乃至負面的文化逆襲,自覺凈化社會環境,健康向上,積極進取,做正能量流播的弄潮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筑牢群眾文化自信、筑牢文化自信的過程永遠在路上,有始無終,沒有任何可懈怠的空隙與機會。沒有累代的積淀,沒有世代的承繼,自覺持續恒久的文化自信就確立不起來,更談不上筑牢及其筑牢后的穩固自信和永久自信。
二、打造一支在基層思想宣傳文化戰線上的主力軍。
開展基層文化服務,實現人民群眾文化自信,文化隊伍首先是保障。一個富有戰斗力的領導集體是推動社科類社團不斷發展的核心所在。只有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不斷提高領導人員科學判斷形勢、準確把握大局、駕馭復雜局面和嚴格公正管理的能力,才能鍛造出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人才隊伍,使基層文化機構各項工作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教育引導村里的文化工作人員從思想深處解決好為人民服務的問題,把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敞開文化活動室的大門,任何村民,只要自愿,皆可進入,不看身份,不看年齡,不看學歷,一律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力求做到有求必應,應有結果。
三、激發和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建設,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
堅持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人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類社會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必然是文化的創造者。基層文化工作開展得好不好、有沒有成效,必須回到基層群眾這個根本上來。加強基層文化站、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電影放映、公共圖書等文化惠民工程,積極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村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滿足廣大基層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積極為有文藝細胞的村民提供專門場所,做好后勤保障。如建設一批文藝工作室、書畫創作室、舞蹈排練室等活動性場所,配備筆墨紙硯、電腦、藝術服裝等創作必需的設備器材,安排交流平臺、講座場所等,或開辦大班式講堂,義務講授輸送創作常識,盡量大眾化再大眾化,尤其鼓勵傳統演藝和民間民俗藝術的挖掘、整理和傳承。甚至對于喜歡并追求休閑娛樂的大眾,也是一樣,免費提供活動場所、棋牌類設施,一應俱全,各取所需,有意識地促進其發揮引領作用,帶動、牽動和推動群眾文化繁榮。只有把基層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把蘊藏在群眾中文化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有廣泛群眾基礎,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四、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交融交流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民生、貧富差距、公權力運行等公眾關注的社會熱點信息,易引發輿情,如果處置不當,將會爆發網絡輿情。思想上如若未能提高警惕、高度重視,往往不能把握最佳的時機和行動方法,未能在最快的時間做出反應,因此一開始就沒有成功掌握社會輿論控制和引導的主動權。在熱點事件上,特別是存在一定難度的輿情危機,也很難做出準確的研判。而對于一些謠言和不符合實際情況的網絡言論還沒有形成處置的習慣,輿論宣傳和控制方面都沒有達到最好的效果,最終導致輿情惡態發展。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起新時期的網絡輿情危機意識,把網絡輿情控制放在更高的位置來認真對待。途徑主要有:首先要敢于接觸網絡,不能再生活在過去的無網絡時代,要充分自信地面對網絡與網民,以負責任的態度參與網絡管理。其次就是以網絡管理為快樂,網絡作為政府與網民交流的信息公路,是政府部門聽民聲、消民怨、集民智的重要手段,利用網絡引導公眾積極參政議政,才能更好地落實執政為民的宗旨,把網絡變成政府各項工作的助推劑。再次就是要掌握參與網絡管理的一般方法,工作思路要遵守網絡媒體的運作規律,熟悉網絡心理,對網絡輿情苗頭進行及時準確的研判,形成高效有危機管理機制,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做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心得4
人們追求的更多的是金錢、利益、享受,似乎早已漸漸忘記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人文精神!許許多多的事例都暴露出人們人文素養的缺失,甚至已經發展為社會的弊病,這嚴重影響著我們社會的進步。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堅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陣地,重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自信。
列寧曾經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同樣,忘記民族傳統文化,忘記中華民族的精神也意味著對中華民族的背叛。一個民族一旦遺忘了傳統民族文化,就如同一課參天大樹失去了根,終歸會枯萎;又如同一條大河失去了源泉,終歸會干涸。現今社會,順應時代潮流,適度地追求時尚無可厚非。但我們在追求時尚的同時也千萬不要忘記祖先們創造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
首先,堅守傳統文化陣地,重拾傳統文化自信,就要堅守我們的母語文化陣地。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的載體,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生存和發展之根。試想,如果一個民族不重視她的母語文化,那么其民族文化勢必會走下坡路,甚至走入“死胡同”,更無“發展”可言。如今很多人瘋狂地學習英語及其他語種而將我們的母語拋諸腦后,這難道不是本末倒置嗎?就拿漢字書寫來說,由于電腦、手機、平板等現代電子產品的普及,很多人都已習慣于鍵盤打字。人們長期不注重手寫,包括毛筆、鋼筆等各種軟硬筆的手寫,一旦需要手寫時就容易出現錯字、別字、提筆忘字等令人擔憂的現象。這難道不是對漢字書寫傳統文化的無意識遺棄嗎?可以想象,如此下去,終有一天我們會失去我們的民族特征,到那時,我們還有底氣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嗎?漢語言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之魂,因此我們有責任傳承并振興包括漢語言文化在內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其次,堅守傳統文化陣地,重拾傳統文化自信,就要堅守我們的古代文化遺產陣地。翻開歷史的畫卷,我們仿佛可以看到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唐詩宋詞大放異彩,文房四寶散發幽香,茶酒中藥魅力四射,故宮長城巍峨屹立,兵馬俑都江堰聞名遐邇,絲綢陶瓷遍布世界,四大發明光耀全球……我們還有很多值得驕傲的文化遺產,如書法篆刻對聯謎語,京戲臉譜花轎旗袍,中國結景泰藍,長命鎖桃花扇,不勝枚舉。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符號,是我們區別于異邦異族的基本特征。我們的現代工業文明、科技文明確實令世界矚目,但是我們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三峽水庫工程、高速公路鐵路工程、安居工程等等使我們失去了多少珍貴的古代建筑文物。那轟然推倒的不僅僅是一座座古代建筑文物,更是幾千年來積淀起來的中華民族精神財富。我們應該要在發展現代文明的同時注意保護古代文明。對它們,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沒有理由不傳承,沒有理由不將它們發揚光大!
再次,堅守傳統文化陣地,重拾傳統文化自信,還要注重中外文化的交流。對傳統文化來說,我們要實行“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兼收并蓄,同時與世界各國文化共同發展。早在漢代,就有張騫通西域開辟了陸上絲綢之路;在唐代,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曾十幾次派出遣唐使團;在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了極盛;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倡導“一帶一路”戰略,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將促進中外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達到空前的繁榮。
總之,我們要堅守我們的母語文化陣地,堅守我們的古代文化遺產陣地,注重中外文化的交流,堅固民族文化根基,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堅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陣地,重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下一篇:幼兒園元旦節主持稿集合3篇